弘誓雙月刊

【入世關懷與佛教復興】——本期專題引言

釋性廣

  台灣各大團體所倡行的「人間佛教」,即使在理論的建立上有其殊途,但亦有「同歸」之大旨,是為「眾生平等」的理念,「無私無我」的精神。

  本刊讀者對導師的思想,以及本學團的理念,較多接觸。在本期中,我們特別向讀者推介三個「人間佛教」的典範:證嚴法師的慈濟大愛、印度安貝卡博士的印度佛教復興運動,以及泰國菩提善護法師的「善地阿索」佛教改革運動。

  **  **  **  **  **  **  **  **  **  **  **

  慈濟大愛是佛教極其難得的「台灣經驗」。它的面向極其豐富而多樣,而且迭有報導,本刊毋需逐一羅列,但舉「印尼河整治計畫與大愛村」一事為例,以昭慧法師的一篇講詞與一篇論文,深度探索慈濟「共大乘」而「不共世間」的慈善事業之精神,那就是去除自我中心,去除「擴張主義」,慈悲心與空性慧結合的「無我」精神。慈濟人何日生居士認為:這無異是創造一種「以包容替代對立」的新文明。法師更認為,這些慈濟人也在創造一種「以感恩論替代權利論」的新觀念。

  印度前司法總長,賤民階級出身的安貝卡博士,深體賤民在婆羅門文化中,永世受到咒詛的悲慘處境,他在各種宗教思想中尋尋覓覓,終於認定:印度賤民的唯一出路,就是佛教。本刊曾在第66期,登載世友先生於民國91年1月21日蒞院演講的講記:〈現身說法談印度佛教復興運動〉。本期配合本專題,將進一步刊出游祥洲教授大作:〈論入世佛教與當代印度佛教復興運動——從安貝卡博士到TBMSG的發展進路〉。游教授大作以宏觀國際佛教的眼光,先概略介紹「入世佛教」全球性的開展,然後縮小範圍,將「入世佛教」的典範——安貝卡博士與世友先生的印度佛教復興運動,推介給華文佛教徒,並深入分析這項運動的恢宏成就,以及它將要面對的問題。

  **  **  **  **  **  **  **  **  **  **  **

  由於慈濟大愛與安貝卡主義的影響,舉世矚目,因此在本專輯中,針對慈濟大愛與安貝卡主義,有較長篇之論述。但限於篇幅,「善地阿索」的介紹卻只有一篇清度法師摘譯的〈簡介「善地阿索」佛教改革運動〉,這是嚴重不足的。因此主編要以較多篇幅,補充介紹本刊讀者較不熟悉的「善地阿索」佛教改革運動,這是入世佛教的另一範例。

  「善地阿索」,是泰國菩提善護尊者本諸佛法之深悟,揭櫫純粹犧牲,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的「功德主義」。他將此一主義,當作是廿一世紀取代資本主義與共產共義的第三選擇。菩提尊者嚴辨「逃避世間」與「超越世間」的不同,倡議「工作即修行」,並將人類的愛分作十種等級:(1)性欲主義,(2)血親主義,(3)親屬主義,(4)社會主義,(5)民族主義,(6)世界主義,(7)天人主義,(8)出世主義,(9)涅槃主義,(10)佛界主義。將人類的愛提昇到第十等級,這是「善地阿索」的理想。

  菩提尊者宣稱自己是「菩薩」,但也不諱言「證道果」事,並以阿索人團體中有人真實修行證得「道果」,成為聖者,作為入世佛教的榜樣。也就是說,他要以行動與成果拿來證明:「聖」與「俗」在佛法中,並不是不相容的命題。雖然此中「道果」,是指聲聞四果四向的證境,而非大乘佛教的菩薩階位,但在南傳佛教的氛圍裡,竟然有如此濃厚大乘傾向的革命僧團出現,這是非常值得讚歎的!

  菩提尊者無論對教內還是教外,都有挑戰世間成見的偉大精神!他為爭取宗教信仰的自由權利,奮鬥逾二十年,1975年脫離泰國僧伽會而自立僧團。他也因此遭人誤解為提婆達多主義、共產主義、叛逆的巫術師等。有人企圖遏阻該組織的成長,而以長達八年(1989-1997)的法律訴訟,控訴尊者及其弟子,最後法院判決尊者及阿索僧團違反僧伽法。但該組織的修行成績與幫助社會的公信力,已有逾三十年的成果,民眾依然不斷地加入功德主義的團體,其相關組織已超過百處。顯見人民眼睛雪亮,絲毫不受法院判決結果之所影響。

  上座部的泰國佛教從不允許婦女出家為比丘尼、沙彌尼,至多只有八戒女,但尊者極力提高婦女地位,開放婦女出家持十戒,稱為「式叉摩那」。他堅稱:「宗教濟世助人是不分性別、年齡、身份地位、職業,婦女也是人,她們想獻身宗教,就要給她們機會」

  另一方面,他對資本主義與共產共義,有很深入的批判。他極有自信地公開接受挑戰,宣告人們可自由進入「善地阿索」接受考驗或是研習,而且隨時都可依自己的意願離開,絕不會受到阻礙。平常和外界保持互動交流,並以各種形式服務社會。

  「善地阿索」僧團都奉行素食的托缽生活,居士也最少持守五戒,作為生活及從事正當職業的重要資本。但他們並非只著重靜坐,而是融合修行於日常生活中,為社會而犧牲、奉獻地工作。他們過著「少欲」的生活,努力多做,儘量幫助社會,將自我放到最小,將多餘的充作公共基金(利和同均),再將多餘的公共基金充作社會公益,不囤積為私有物,這就是功德主義的經濟理論。

  他們並未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因為他們不作金錢投資,只把金錢當作通行貨幣,而非生活的主要工具。他們著重糧食、農作物的生產,有環保理念,鼓勵天然有機農業(不施化學肥料,而採用有機肥料),將垃圾作分類,發酵成乾淨的肥料。1

  **  **  **  **  **  **  **  **  **  **  **

  91年1月19日,昭慧法師應邀在中華佛研所主辦之「第四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針對泰國比丘靜相法師所發表的論文〈「善地阿索」的社會運動——取代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第三種選擇:功德主義〉,作一回應。

  首先,法師肯定泰國社會出現了「善地阿索」這種社群,具足佛法的理想與信念,並肯定「善地阿索」勇於面對制度之罪惡而作改革。

  此外,法師並分析「善地阿索」所謂「功德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異同。相同處在於:兩者同樣看到了社會上貧富不均的問題,而主張「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不同處在於:一、馬克斯因唯物論之主張,而以為可透過政治力重新分配財富,其他就可迎刃而解;「善地阿索」的領導者菩提善護法師卻因佛法的訓練,而更深刻地看到了問題的根源:「人的貪瞋癡煩惱」,所以要從「人」改造起。二、共產主義因強制施行而罔顧人性的貪等煩惱,以及人與人間物質需求或精神層次的個別差異,所以失敗。「善地阿索」卻是自願參加,也可自由退出的社區團體,所以沒有因強制性而帶來對抗與暴力鬥爭的問題。

  但昭慧法師仍對「善地阿索」作了如下質疑:
一、「善地阿索」「團體富裕重於個人」之「團體」,是否會有重視大我而漠視個人主體性的問題?
二、是否會因「愛用國貨」等觀念而淪為民族主義的「大我思想」?
三、「善地阿索」成立「為世黨」,是否會模糊了政教分際?畢竟社會上還存在著其他宗教。而論文指出甘地主張「政治要有宗教領導」,甘地此中的「宗教」應是指「宗教精神」,他不會贊同由單一宗教操控政治。
四、其每年慶祝「國王聖誕」之舉,是否會有與權力中心不能保持適度距離的危機?
五、「善地阿索」團體中修道女性最多只能受持十戒,是否會導致女性證阿羅漢果機會之被抹煞,而違反「善地阿索」重視平等的精神?

  雖然靜相法師回答:政黨沒有奪權計劃,只等待人民主動迎請執政。昭慧法師依然指出:民主政治之運作,不宜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迷思。而一旦執政,問題才正開始。因為它若不能將「善地阿索」犧牲主義的「共產」精神予以發揚,則執不執政並無差別,何必多此一舉?如果貫徹此一信念,透過民主運作而形成強勢的法律與政策,則必定會與共產主義陷入同樣「普世強制推動」的迷思,而注定失敗的命運。更何況,一旦「善地阿索」執政,許多倫理上的困局,如:是否要廢除死刑?「善地阿索」所推廣的草藥,是否要經人體實驗或動物實驗?這些又當如何面對?2

  然而這並不表示昭慧法師反對「善地阿索」。她的質疑,也只是「君子求全」的善意提醒。因此本期專輯推出之時,法師還特別要求主編,務必要將「善地阿索」納入專題之中。我們甚至一度考慮與靜相法師聯繫,刊載他的大作〈『善地阿索』的社會運動〉。惜因全文三萬多字,而本刊卻篇幅有限,因此只好作罷,改由筆者在「專題引言」之中,對該一運動,作較多文字的介紹,俾讀者能透過概略瀏覽,而認識「善地阿索」的內涵。

  三個入世關懷的佛教團體,依於同樣的信念:「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而呈現出了三種不同的生命情調。這證明了,當代佛教復興的機運,正在於聖俗無礙的入世關懷,台灣如此,海外亦然。謹此馨香禮讚三個團體的領導人與追隨者,他們活出了經典中的大乘風貌!

註釋

[1] 以上介紹「善地阿索」內涵,詳見靜相法師論文:〈『善地阿索』的社會運動〉(http://www.chibs.edu.tw/exchange/CONFERENCE/4cicob/fulltext/jing_xiang.htm
[2] 摘自本刊第五十五期頁48-49【活動看版】:91.1.19。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