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核四公投的倫理意義

釋昭慧

        規範倫理學可大分為兩種理論:義務論與目的論。

        義務論以康德的主張為例,他主張道德律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目的論有兩種,一是「為我主義」,一是「效益主義」。「為我主義」認為,人是以自我利益為考量,從而決定他的行為。「效益主義」從公眾而非自我的角度出發,考量的是公眾的利益,亦即:尋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效益。

        就上所言,義務論認為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對與錯」的尺,但是效益主義者眼中的「對與錯」,主要是看該事在結果上是否能達到最大多數人的最大效益。能使最大多數人得到最大效益就是「對」,反之則為「錯」。概括而言,即使沒有專業的哲學訓練,一般人依然是從「普遍性的規律」或「結果的效益」這兩個角度來作倫理判斷的。但筆者認為:人們大都交錯著以這兩種角度衡量事情,而很難是一個純粹的義務論或目的論者。

        舉政治人物而言,一個在民主社會中饒富理想的政治人物,也許在野時期還是個純粹的義務論者,但一旦成為政治領導人、各級議會的議員或政務官,就經常不得不依目的論(效益主義或為我主義)來看待問題了。這是因為,依於效益主義,民主政治的政策考量,必須要能照顧到最大多數人的最大效益,而這經常會是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依於為我主義,則金權結合更使政治人物為了自己與金主的共同利益,而為那些圖利少數特定對象的法案與政策,曲意護航。

        即使不是「為我」,而是「為了大眾」,效益主義關切的既然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就難免會在照顧「最大多數」的時候,權衡輕重而不得不犧牲掉「少數」的幸福快樂,亦即:公正原則因此很難全然兼顧。既然效益主義的觀點強調「最大多數」,相對地必然有「少數人」(如原住民、同性戀者、幼童,或是智障、殘障、罪犯等各種社會邊緣人)的福祉受到忽略或選擇性犧牲,這少數人在社會上常是弱勢族群,在考量政策時,這些弱勢族群常是被忽略或被犧牲的對象。

        也因此,在健康的民主社會之中,經常會出現許多「堅持公正原則」的非政府組織(NGO),形成一股牽制性的力量,主導著各種議題的社會運動,成為少數(或人數雖屬龐大但政治力量相形弱勢的)族群的代言人,推動相關法律與政策,或監督法律與政策之制訂與實施,以免執政者只照顧到「大多數人」,卻犧牲了「少數人」(或是等而下之地圖利著特定的「少數人」,卻犧牲了相形弱勢的「大多數人」)。「核四公投」就是一個典型的NGO,它反對圖利「少數人」的核電設施,更反對假「大多數人之需要」為名,卻犧牲掉核電廠或核廢料所在地之人民健康的核電政策。

        既然如此,我們又何以要訴諸「大多數人」意向的「核四公投」,而不持續用「少數正義」,反核到底呢?原因是,核電政策所危及的已不祇是少數在地人民,而是全體人民。核幅射廢料的持久性、擴散力與殺傷力、核能發電成本的昂貴,以及萬一不幸核反應爐爐心融毀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力,都將危及「大多數人」,而非僅是不利於「少數人」的。像這樣有違「大多數人利益」,而又並非不可替代的能源政策,理應讓人民充分瞭解其問題所在,然後以「公投」來自行決定其存廢。

        政治人物面對重大公共政策,最有擔當的做法就是作一個義務論者,「堅持正義原則」,寧願失去政權,也不可違背正義而媚俗求榮。退而求其次,也要有效益主義者「照顧多數原則」的民主素養。如今反核人士已率先將「堅持正義原則」暫置一邊,求取「照顧多數原則」的共識,這時政治人物負責任的做法,就是配合製定公投法律,並在舉行核四公投之前,讓人民獲得充分的相關資訊,來正確研判核電政策的利弊得失。如果連這「退而求其次」的民主素養都沒有,剩下的,就只是屈就少數政客與財團的「為我主義」,那麼,這種政權,將徹底地站在正義的對立面,站在多數人的對立面,而成了少數特定個人與團體的鷹犬了。

——刊於九十二年一月十日《台灣日報》「民意最前線」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