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記一段與印順導師的因緣

邱敏捷(台南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副教授)

        佛教認為,人不能長生不老,有生必有死,然對於印順導師的圓寂,我們還是非常不捨,總覺得有導師同在,內心感到很溫馨、有法喜!

        記得,導師還在時,偶而都會問問師父傳道法師什麼時候再去看看導師老人家,沾一沾導師輕鬆自在、慈靄詳和的法喜!而心裡也總想,與導師的關係隨緣就好!研讀導師的著作,探究導師的思想,其實便與佛法同在,內心自然有一股喜悅與溫暖。因此,我在學位論文完成後,也沒再抽空去探望導師老人家,倒是有機會到嘉義妙雲蘭若獲睹導師撰寫《中國禪宗史》的手稿,並參觀他在那裏閉關閱藏的關房。然而,導師走了!這幾年在慈濟證嚴上人及其醫療團隊等細心呵護的照顧下,導師於六月四日上午十時七分,安然捨報。
我們好想再瞻仰他一面。昨天(六月五日)中午隨傳道法師、德源法師搭上由高雄飛往花蓮的班機,一路看著各家報紙記者對於導師簡要、忠實而貼切的報導,內心與有榮焉,且充滿感恩、懷念之情。是的!這樣一位當代佛教高僧,實在是很值得我們好好去作最後的頂禮!

        在慈濟大學追思堂念誦著本師釋迦牟尼佛號、瞻仰著導師的遺容,導師真像是睡著了的樣子,無病無痛、輕鬆自在,如幾年前所見一般!我們知道是這身肉體疲累、鬆垮了,而不是他的心。誠如民生報記者所載:「心永遠不離少壯時代的歡喜,願生生世世停駐在這苦難人間。……這是慶祝百歲嵩壽時,坐在輪椅上的印順導師雖齒已落、音已啞,依然堅持的生命態度。」是的!導師給人的就是這種對佛法的法喜與信心、生命的尊重與教化。撰述著作中,有他對流傳二千多年的佛教思想的反省與抉擇:「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機應慎),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庶足以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也歟!」生活實踐中,有他個人平實、自在、謙和、不逢迎的僧格。

        導師著作的思想風格,包括他展現出來的人格典範,一直都給人一種「氣派」、「寬闊」的感覺。他說自己不是一宗一派的徒裔,也不教我們僅做一宗一派的信徒。
 

        記得我在南師求學時代(民國六十七年間)參加佛學社,書架上有不少的《妙雲集》,可是沒有人講給我們聽,也不知道作者印順導師是誰?總是多少多少看一點一點。畢業後(民國七十年),分發到高雄教書,因為同事的關係,認識了唐一玄老居士——我心目中一位可親可愛的智慧長者。他常常教誨我們的一句話是:「不翻舊業,不妄想。」而唐老居士與印順導師也有很深的法緣。

        這些學佛的因緣,讓我就讀研究所時想再進一步接觸、研究佛學。非常感謝傳道法師講了那麼多的導師的著作,包括《妙雲集》與《空之探究》等著作,且讓我有隨時請益的機會,可以由此進入導師佛教思想的殿堂。加上我又榮幸地得到台大楊惠南教授的指導,才真的有機會進一步了解導師的佛教思想。
 

  所謂「含其英,咀其華,必然得它好處」,經歷數年的耕耘,好不容易勉勉強強完成了學位論文《印順佛教思想研究》,談不上對導師的思想有多少深刻的認識與體會。後來陸陸續續的參加「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寫了幾篇有關導師思想的小文章,忝為導師祝壽的論文,包括〈從僧肇到印順導師——《肇論》研究史的回顧與檢討〉、〈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兩性平等意識及其影響〉與〈印順《中國禪宗史》的特色——兼論其觀點之影響〉等,期從各個角度的探究去分析、釐清導師的思想。在撰寫的過程中,除了就問題點作學術論述外,尤深化、廣化地親近了導師的著作,這是讓人感到非常喜悅、甜美的一件事。

  回顧這期間,曾多次隨傳道法師北上台中拜見導師,分別記有〈參學記──隨訪印順導師〉、〈生活修行之旅──參訪印順導師〉與〈博論通經的人師──印順導師〉等三篇短文。導師曾勉勵道:「讀經論要有信仰,從信仰的角度來讀就受益,不要僅作學術研究。」這種以佛法之信仰實踐為主導的佛法研究,就如導師所提倡的「以佛法研究佛法」的方法與精神。

  他生前圓寂後,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生前的平凡、平淡,身後的從簡、從樸:「不發訃文、不傳供、遺體從速火化」,簡樸、平實的作風一如他生前。我想,瞻仰的信眾應該很能夠感受到這樣的道風。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