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中國佛教史略
原典資料彙編自序

悟殷法師

  《中國佛教史略》,是以妙欽法師初稿,經由印公導師整理刪補而成之作品。成書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距今民國八十六年(1997),前後已經過了五十五年之久。

本書雖然只有短短的九十三頁,由於作者治印度及中國佛教思想之功力深厚,所以能以最短的篇幅,發揮最大的空間,把佛教從印度傳布到中國的各個時代背景,思想脈動,都作了深刻而扼要的介紹,可以說:本書是中國佛教史的綱要書。

由於作者綜貫了印度到中國之佛教思想,發明幽微,所以本書之難,也在於讀者必須熟諳印度佛教思想史,再來讀《中國佛教史略》,方能多少領會作者深意於萬一。又作者以一貫精簡的文字,往往簡單的一、兩句話,或只是一個標點符號,就把重要的思想,寓意深遠的含意,刻畫入微地表露無遺。例如:

一、「《成論》師多兼善《涅槃》,其判教承慧觀說而略有出入。」(《佛教史地考論》,p.25)此中,「《成論》師多兼善《涅槃》」,這是從《高僧傳》中,爬疏歸納出當時的成論師們,不僅研究《成實論》,也多通達《涅槃經》。「其判教承慧觀說而略有出入」,則必須知道成論師的判教,以及慧觀的判教,再把二者作一番比較,才能瞭解成論師判教是承繼慧觀之說,而彼此之間有那些差異。

二「詳三論宗風,乃什學南傳而大反南朝傳統之學者。指《成實論》為空,不當用之通大乘。闢橫判頓漸,豎分五時、四時之說,唯明大小二教,且以為『同以開道為宗』。」(《佛教史地考論》,p.27)這裡說明三論宗之風格,是遠承於鳩摩羅什之學說(關中),而又與南朝傳統學思不同。三論指斥《成實》為小空。既然如此,那麼,三論之空與《成實》之空,差別在那裡?在教判上,則須瞭解三論宗判教之依據,明白它如何「闢橫判頓漸,豎分五時、四時之說」,而提出了「大小二教」之判,以及一切「同以開道為宗」之說。

三、「故慧光系之真心緣起,演為華嚴宗,後有『教禪一致』之唱。然真心緣起者,好為流轉還滅之建立,不僅名相紛繁,且常立相對之真妄二元,落入『緣理斷九』。」(《佛教史地考論》,pp.40--41)這幾句話明確指出華嚴宗之思想承繼地論宗南道派(慧光系)真心緣起,至五祖圭峰宗密時,提倡「教禪一致」;同時點出了真心緣起的瓶頸。

四、「長觀曇無讖之譯《涅槃》,乃至不空之譯密典,即足以見印度後期佛教流變之概。」(《佛教史地考論》,p.65)此三句話,是從梵僧來華翻譯經典的之性質,進而追溯印度佛教之流變,讀者必須熟悉印度佛教思想史,方能體會此一說法的根據。

五、「天台為教觀雙具之學,故於當時離教之南禪,間致抨擊。於玄奘之唯識宗,作《法華五百問》以難破之。於賢首之華嚴宗,於所作《金剛錍》等亦有所批評。於『無情有性』、『性具善惡』諸義,均特為發揮。」(《佛教史地考論》,p.60)此部分說明荊溪湛然為復興天台學說,對於當時各家學說的拒攝與取捨,他批評禪宗、唯識宗、華嚴宗,並盡力發揮自宗深義。湛然為什麼要批評禪宗?讀者必須從湛然所作注疏中,找尋其如何批評禪宗,方能了解癥結點。而在批評唯識宗方面,窺基以唯識宗義解說《法華》,所以湛然才作《法華五百問》以問難,故讀者必須把窺基《妙法蓮華經玄贊》,配合湛然《法華五百問》,以及熟悉兩宗根本思想,方能掌握兩造爭論關鍵所在。接著,關於「無情有性」、「性具善惡」方面,湛然之說法如何?亦應從其著作中找尋,方能清楚。

六、「(清涼澄觀)說『性惡不斷』有取於天台;責慧苑而崇賢首,則有見南方頓禪之盛行,不能忽視或拒絕之也。」(《佛教史地考論》,p.61)此中,應該了解清涼澄觀為發揚華嚴宗義,如何攝取天台「性惡」的學說,以自莊嚴。至於「責慧苑而崇賢首」,乃因法藏弟子慧苑之學說和法藏思想不盡相同,清涼澄觀(法藏逝世二十餘年,澄觀才出世)起來特別發揮法藏思想,批判了慧苑之說。此時,我們須先了解慧苑那些說法異於法藏?澄觀如何批判?批判了慧苑,其主張是回復法藏思想之原貌?還是另有發揮?

以上,只是順手從《佛教史地考論》中拈來的數則例子,這些就足以見本書之深廣度,何況本書可說每頁、每段、每句,都有類似情形出現。作者用句遣辭精簡明瞭,沒有晦澀的字眼;每一個字,讀者都認識,但其深意則不好掌握,讀者稍不留意,就忽略了作者蘊含深遠而又精要的部分了。這也是教界盛傳導師的【妙雲集】是「淺者見淺,深者見深」之原因。

《中國佛教史略原典資料彙編》,引用的資料,以藏經為主,時人的著作則以印順導師的為多,主因是:《中國佛教史略》本就是導師和妙欽法師的作品,以導師的其他著作來解釋,較能窺其堂奧。而且,本書成書於民國三十二年,是導師早期作品之一,雖然此時導師學思已臻圓熟,然導師在往後的作品中,亦有不少增補與更正之處。例如,上三所引「故慧光系之真心緣起,演為華嚴宗,後有『教禪一致』之唱」,導師在《中國佛教史略》,依循一般舊說,以華嚴五祖提倡「教禪一致」之說,而在《中國禪宗史》(pp.150--152),更追溯至華嚴三祖法藏和禪宗神秀之關係,以神秀之「五方便門」,和華嚴「五教止觀」後三門之次第與內容相合,說明了神秀與法藏,有接觸與互相影響的可能,禪宗與賢首的契合,奠定了「教禪一致」的基礎。諸如此類,筆者盡己所知,儘量蒐羅,以呈現導師思想最圓滿之風貌。

本彙編中,筆者亦歸納整理不少資料,俾讀者對某些問題有更深入的探討。比如說:道生方面,即把道生的生平、思想、著作,及相關的人物,以附錄方式,一一羅列,讀者依據這些資料,一方面可熟悉道生學說,進而由此擴充至道生周邊的相關問題(其餘如慧觀等亦同),如此,則對道生有個完整的認識(見pp.108~126)。又如宋代的天台宗,山家、山外派,由於對智者大師《金光明經玄義》廣本、略本真偽之諍,經過長期激烈的激辯,最後還驚動地方郡守以調停,所以,筆者參考眾多資料,把經過情形作些介紹,並從原典中,爬疏智者原文,並將智圓之批評及知禮之反駁,一並列出,如此,對於天台宗的諍論,應該有概略的認識(見pp.574--585;673--724)。又當時天台宗,不僅山家山外論諍,知禮作《十二門示珠指》,文中引用圭峰宗密《後集》,言達磨座下三人得法淺深之說,引起禪宗天童子凝的不滿,因此雙方展開論辯,最後經太守調停,以刪改此段文字息諍。筆者亦把雙方書信往返情形附上,文中,若牽涉到思想,有較難懂之處,並加以註釋(pp.585~592)。

以上,舉例說明原典之深廣,及彙編內容之梗概。以下,筆者想說明製作本彙編的緣起。民國八十年(1991),筆者在福嚴佛學院擔任「中國佛教史」課程,為了教材的選用,曾請教常覺法師:應採用那本較適合?法師告以:如果能把導師《中國佛教史略》一書解釋清楚就夠了。當時自己學識不足,加以本書太深奧,不得已而作罷。然在學院期間,盡量搜尋藏經原文,以儲備他日能講為期。

某日,昭慧法師談起:從美國回台參加福嚴精舍重建落成大典的妙峰法師說:「導師的《中國佛教史略》非常的好,但太簡略而又深奧,讀者不容易讀懂,更不要說能融會貫通,希望(昭)法師能加以註釋,以方便有心向學者。」

筆者深有同感,不禁毛遂自薦地說:「法師!由您來整理,學生願意幫忙找資料。」

法師聽了馬上說:「我看由你來作好了,你現在擔任『中國佛教史』課程,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把它做出來。」當時筆者被法師的話語給愣住了,沒想到一時的衝動,竟攬事在身,深悔不該多言,招攬了這個飛來的任務。

為什麼會後悔?主要是有感於導師的智慧深廣,後生小輩,智慧、學識不足,這樣艱鉅的任務,如何完成?!不僅無法完成,還要面對法師的催促(法師是進取者),筆者又是患有嚴重「懼師」症候群者,這下可慘了!雖然如是,在課餘亦默默的進行。當時只想:能做出最好,若真不行,起碼已盡力了。而面對法師的詢問,每每支吾以對,不敢多說。而後由於陸續擔任廣律及印度佛教思想史課程,漸而轉對部派佛教傾心,因而中斷了工作。

民國八十四年(1995),筆者再度擔任佛教弘誓學院研究部「中國佛教史」課程,法師又舊事重提。於是筆者正式採用導師《佛教史地考論》之〈中國佛教史略〉為教材,以一年為期,希望與同學共同悠遊於導師的智慧汪洋。因而把過去搜尋的資料,以電腦作業,期望能完成多年來的心願。

八十五年六月,可說已把資料全部輸入電腦,但是不敢向法師報告,直至十月頃,方把初稿呈現於法師座下。蒙法師慈悲,答應在百忙中抽空,幫學僧斧正錯誤。八十六年二月初(農曆年前)起,經法師指示,再次補充不足之資料,期間因俗事牽絆,直至四月三日,大致全部完成,而後陸陸續續,只要想到那裡有不完全之處,隨時補充,一直到六月二十四日,正是告一段落。至今付梓在即,筆者尚覺得有諸多地方,有待加強。

筆者不敏,學識有限,對於導師峰巒萬狀中,又孤峰挺奧的智慧,實難理解於萬一,所以《中國佛教史略》某些出處,仍有無法得到解答的;某些思想,或可能誤解了作者原意;又未有《新續高僧傳》(民國喻遷等編,集錄北宋至民國初年之高僧事蹟),所以對於清朝至民國初年之高僧,若《大正藏》、《卍續藏》中,未有記載的,筆者只能借用《望月佛教大辭典》或《佛光大辭典》的解說,瞭解其生平事跡,至於其思想,有些只好付之闕如。如導師說「昔之賢助禪而淨、律助台者,今則寶華律匠,並有取華嚴教意。」(《佛教史地考論》,p.91)此中,「今則寶華律匠,並有取華嚴教意」,筆者不知寶華律匠?三昧寂光、見月讀體,如何取用華嚴教意?這是筆者潛伏山居,閉門造車,未廣搜尋資料的結果。

       《中國佛教史略資料彙編》能夠成書,是眾多因緣成就的結果。飲水思源,首先當然要感謝印公導師與已故的妙欽法師,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本書的撰寫。其次要感謝從就讀福嚴佛學院以來,諸位師長的教導及護念,同學、道友的關懷及照顧。感謝妙德蘭若上能下淨老師及蘭若常住大眾師;感謝明善寺諸位師父;感謝雙林寺不時送來補給;感謝佛教弘誓學院贊助研究;感謝法界出版社不計滯銷虧本之後果,願意出刊;感謝君采居士在百忙中義助美編;感謝文璨、香君兩位居士協助排版、發行事宜……。

要感謝的實在太多,無法一一列舉。在此要特別感謝上昭下慧法師,如果不是法師的進取促成,以筆者之狷(有所不為,但又近於怯弱),是不可能完成的,同時法師在法務繁忙中,仍撥冗為之刪改斧正,並惠賜寶貴序文,使本書增色不少,令學僧感激莫名。同時要感謝兩年多來,師長、同學、道友的諒解、護持及成就;麒麟山莊梁淑娥、梁修杰姐弟的無償供給安身之處;以及有緣無緣之朋友的關懷。

本書不免有錯誤遺漏及有待加強之處,倘有誤解原著,過在筆者,願諸前輩先進惠予指正;若有功德,那是大眾的成就!願以此功德,回向法界有情,福慧莊嚴,同圓種智!並祈願在三寶的恩光護持下,大家平安順利!

86.7.4. 序於平鎮山居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