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學術審查應受監督與品管

釋昭慧

  教育部最新修訂大專校院教師著作抄襲處理原則,以往匿名檢舉的抄襲案件一概不予受理,未來將可視為正式案件,學校需進行調查處理。許多法界人士擔憂這會引發挾怨者動輒匿名檢舉報復的歪風。

  事實上,具名檢舉早已徒具形式而已;在學術界,挾怨報復的假名檢舉黑函充斥,教育部與大專校院根本沒有能力嚴作把關,有的甚至學、官勾結,聯手迫害無辜學人。往往一封假名黑函,就讓當事人受到數月乃至經年的身心折騰,檢舉人卻完全不須付出任何代價。這套著作抄襲處理流程,讓深諳「整肅異類」之門道的學、官敗類,往往樂此不疲。

  照理說,檢舉既然有可能浮濫不實,那麼為了保護受檢舉當事人,審查過程理應不予公開,但教育官員或相關人等,往往故意將知名教師的受檢舉案公諸媒體,讓他們飽受「未審先判」的名譽傷害,受害教師受盡精神折磨之後,即使後續審查還其清白,聲譽也早已蒙受嚴重侵損。

  此外,本項法規明訂:「騷擾審查人」行為亦將比照處理。事實上,在現行學術審查制度中,審查人原即甚受保護,只須匿名審查,因此在正常作業流程中,他根本沒有被「騷擾」的機會。若審查人竟被「騷擾」,相關機構理應追查「洩密」來源,而不祇是緊緊盯住受審查人不放。

  「騷擾審查人」的指控,很有可能流於濫訴,因為使用這樣的指控來排除異己,較諸填寫一份強辭奪理而品質惡劣的學審意見表,將更為便利而有效。因此,如何認定受審人確有「騷擾審查人」的行為?如何避免審查人使用片面不實的指控,來加害無辜受審人?這些對受審人的保護機制,相關法規竟然完全付之闕如!而且「犯罪證據」的查證,業已非常專業而精密;倘無司法單位介入調查,教育部與大專校院如何避免「證據造假」的後遺症(例如:偽造關說信函、偽造錄音證據)?這讓我們不禁十分懷疑:學術審查相關法規,會讓目前早已藏垢納污、齷齪不堪的學審黑箱作業,以及學閥近親繁植、壟斷學術資源而排除異己的學術環境,增廣了危害更多無辜受審人的心證空間。

  在學界,升等著作送審案與國科會學術計畫送審案,由於必須將著作或計畫案具名送審,往往吃盡悶虧,飽受非關學術因素的干擾與傷害。當事人面對惡質審查,倘若進行申訴或是申覆,其結果幾乎都是「不宜干預專業審查」、「審查內容見仁見智」之類毫無營養的搪塞之詞。教育與學術主管,眼睜睜看著無辜學者深受其害而不能防微杜漸,無法建構健康、安全與公正的學術環境,已屬失職。如今新版的相關法規,更是助紂為虐,對於那些原已身居優勢的匿名審查人,是如此的曲意呵護,但相對而言,對於黑箱作業而無法杜絕學、官勾結的學術審查機制,對於不認真、不負責、胡亂審查、黨同伐異的審查人,對於毫無客觀判準、外行而令人啼笑皆非的審查意見,卻完全不置一詞,這讓受審人如何能獲得「受到公正待遇」的保障?

  掌握學審生殺大權的學術中人,完全不用為其黨同伐異或挾怨報復的審查意見,而付出任何代價;至於「不幸受到惡質學審」的風險,則完全由受審查人默默承擔。這是一套不公不義的遊戲規則,是掌握學術優勢的人,為了更嚴密保護自己、更輕易傷害別人而祭出來的把戲!

  現在教育部動輒以量化評比的方式,用來控管各大專校院與學術機構。筆者時常提議:

學術審查人及其審查意見書之品質,亦應接受「量化評比」;惡性重大的審查人,應予公佈其姓名,讓他們嚐嚐被打入「審查品質後段班」的滋味。試想:學審品質倘若也能接受公開而公正的檢驗,學界敗類敢如此不愛惜羽毛,用赤裸裸的學審暴力,來傾軋異己、壟斷學術資源嗎?

  但每一發出此議,教授們大都不想招惹麻煩,因為匿名審查而不受評比,當然還是最安全的。副教授以下的許多學者雖然舉雙手贊成,卻絕對不敢站出檯面具名支持。因為他們未來升等的生殺大權,還操控在別人手裡,對學閥們是得罪不起的!

  因此嚴懲抄襲是不夠的,教育部應該立即改善那「殺人不見血」的學審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監督與品管機制,讓審查人與受審人,送審著作與審查意見,都能被攤在陽光底下,受到對等的監督與品管!?

  九六、十、廿九 于尊悔樓
——刊於九十六年十一月二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