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解脫道與菩薩道

 ——釋昭慧教授演講札記

 

103.2.22

 

王怡云(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生)

時間:102.10.21,地點: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

主持人:葉海煙教授(成功大學中文系主任) 

  這次聆聽釋昭慧教授演講,講解「解脫道與菩薩道」。聽完感受相當不同,或許是因講題的緣故,關切的正是人生必要經歷的問題,感同深受之故,在場許多人都聽著入迷,不虧是當代人間佛教的代表人物。昭慧法師說,他不用PPT,因為他想誠心地與我們交流,聞之令人感動。演講的時候,昭慧法師不時與在場學子眼神交流,讓我們上了一場精彩而濃縮的佛學課。事實上,這是我這輩子聽的第一場正式的佛學演講。實在慚愧,但的確如此。

  昭慧法師不愧是學院出身,一開始便將現代高等教育批判了一頓,談到評鑑的失能,教育的綜藝化,大師的逐漸凋零,語氣愷切非常。我注意到。昭慧法師的眼神十分銳利,他一進門,便先掃視我們這些俗眾一眼,帶點世外的傲氣,但只存在幾分鐘,之後便轉回和善的氣息。畢竟,在法師眼中,我們尚是一群在滾滾紅塵打轉的俗世中人,有些人或許連「解脫」都沒想過呢!

  法師提到,心有多細膩,感受到的痛苦便有多深,這或許就是《紅樓夢》裡林黛玉多愁多病身的緣由。逃避苦痛是無用的,因為它會不斷地來試煉你,直到你面對問題為止。那麼該如何解脫?在於及時覺察,轉危為安。

  此外,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也很重要。個人有個人的生命功課,是他人無法替代的;拿別人的過錯來拘禁自己,是不必要的。聽完此語,真有醍醐灌頂之效。我想,這是每個人必要經歷的人生課題,卻很少人能提供適切的解答。宗教思想正是源於這方面的需要,其重要性可見一般。可惜在凡事追求功利的今日,人文學科的日益邊緣化,釋昭慧教授的感慨可說其來有自。

  釋昭慧教授的演說,先從解脫道與菩薩道的定義談起。所謂「菩薩」,便是「覺有情」,幫助有情覺悟,便為菩薩。所謂「解脫道」,原是指佛陀所尋求的解脫生老病死之道。佛陀來到菩提樹下,便是為尋求「解脫」而來。那麼何為「解脫」?解脫便是脫離生老病死的束縛。

  法師強調,能透過世俗法離苦得樂者,並非真正的解脫。所以,常聽人說完成某某事就「解脫」了,其實並不是真解脫,還是得面對生老病死的考驗。法師說,就算畢業後順利找到工作,還是有無盡的挑戰等著你,所以人生本質是苦的。何謂苦?佛家認為有愛別離、怨憎會和求不得之苦。人心越細膩,越容易感到人生的痛苦,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作家輕生的原因,而惟有解脫者才能離苦得樂。法師認為,「苦」只是一個訊息,必須正視它,若刻意忽視它,或有意迴避痛苦,則有更大的不幸相隨。

  所謂的解脫,正是在察覺苦之訊息時,及時覺察,遂得轉危為安,轉苦為樂。這便是一種解脫。我以為這展現了佛教積極的一面。法師以身體的腫瘤作為比喻,若不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待腫瘤擴散就來不及了。這種對人生本質的覺察,正是一種解脫,如同對人生施行的定期健康檢查一樣,及時覺察,便能轉危為安。

  接著,釋昭慧教授談到佛教的核心概念——緣起。所謂「緣起」,法則有三: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即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昭慧法師提到人生苦惱之源,在於「我愛」。有「我愛」,故有「我所愛」;沒有「我愛」,便沒有「我所愛」。「自體愛」的存在,是「身」最直接的顯現。因著「自體愛」的存在,身體便不斷受到心靈的苦痛與折磨。有關自我解脫之道,法師舉出一項法則,即:「不要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這個思考本於「緣起」的智慧,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命功課,你代不了別人,別人也代不了你,故拿別人的過錯或是痛苦來折磨自己,是相當不智的。

  法師強調,佛教是教人離苦得樂的,正因諸行無常,故更要懂得創造有利因緣,而不只是諸事隨緣而已。這也展現了佛教積極的一面。法師提到,較諸其他宗教,佛教多被視為消極無為,實際上佛教有其積極的面向,且是就著現實,即緣起的智慧發展出來的,而所謂解脫之道,本意即是要人離苦得樂。由此可見,世人誤解佛教久矣。

  最後,釋昭慧教授論及「菩薩道」。昭慧法師要我們想想菩薩給人的形象是什麼?是「自在」。為什麼菩薩聞聲救苦,仍能如此自在?這是歷來隱遁者的疑惑。的確,人人都想求得身心自在,因而有人辭官退隱,有人求神問道,有人縱情詩酒,無非都想求的一方平靜。觀世音菩薩如此牽掛世人的痛苦,何以能夠輕安自在?其原因在於:愈能無我利他,人愈輕安自在。

  法師以登山為例,登山者所追求的,不只是攻頂那一剎那的喜悅,更重要是過程中經歷的各種美景,同儕間的相互扶持,甚至是自我超克的喜悅,那才是真正的自在。人生的功課,正在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忘己利他」,如此便能離苦得樂,法喜自在。人走在菩薩道上,心如能愈真,便愈能自在。《心經》有云:「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正是此意。

  在最後提問時刻,有人問道,釋昭慧教授在社會議題上一向勇於衝鋒陷陣,如何在此種紛擾世局中保持身心自在?此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工夫論何在?昭慧法師提到,當你從事任何事時,眼中只見事情的利害,而非個人的利害,「但見於法而不見於我」,便能雖千萬人吾往矣。

  最末,主任提到一哲學問題:「如何從『緣起』的思想證成『護生』的道理?」這是專業的佛教倫理學議題。法師提出了「護生」的三項原理:自通之法(同情共感的能力)、緣起法相的相關性(相互依存的法則)與緣起法性的平等性。

  對於「緣起法性的平等性」,法師進而談及「眾生平等」的三項原理:一是感知能力的平等,眾生都有對苦樂的感知能力,也都趨樂避苦,故在情感上對他人不可無動於衷,必得護生;其二則是佛性平等,眾生都可成佛而圓滿覺智,故不應看輕任何眾生;其三則是法性的平等性,生命皆在隨時變化的平等法則中,故不可依任何眾生卑微處境的短暫現況而藐視它。由這三點證成「眾生平等」。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