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現實而親切的人間菩薩道──會後參訪行記

釋耀行

101.5.28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截至今年已舉辦十一屆。為了讓與會來賓更深入瞭解人間佛教多元化的形態,本院特意選擇台灣中南部一些中、小型道場,做為會後的參訪地。

前年四月,昭慧法師曾經到訪杉林鄉,參觀慈濟大愛村,之後在共修開示中,分享了參訪的感受,高度讚歎慈濟跨宗教、跨族群的人文關懷,並提議另日相邀參訪大愛村。所以,本次參訪還有學院的部分志工和學生報名參加,加上大陸學者與法師、香港佛友,共計六十九人同行,是日清晨分乘兩輛遊覽車,前往參訪行程的第一站——位於嘉義的妙雲蘭若。

上午近十時抵達妙雲蘭若,住持慧理法師、副住持常光法師親率兩序大眾,鐘鼓齊鳴,歡迎昭慧法師一行的蒞臨。

新落成的大殿,灰色基調的建築素樸、淡雅;佛像莊嚴、靜默,大眾禮佛後,慧理法師致歡迎詞,昭慧法師也簡短介紹了蘭若保留印順導師關房及紙本手稿等文物的事功,隨後一起享用常住特別備辦的豐盛午齋。席間,播放了印順導師略傳,瞭解到導師與蘭若的甚深因緣。

午齋後,在常住法師的帶領下分兩組參觀,我們這一組由德涵法師帶隊,先行前往導師的關房。這是妙雲蘭若的精神中心,屋外的主體建築和內部的陳設,均保留了導師在此居住的原貌。看到書架上陳列的、導師使用過的書籍,泛黃的頁面……,引發我等後來者對於先哲的無盡追思。導師所著的《妙雲集》素有「小藏經」的稱譽,能夠一睹當年導師閉關著述的舊址,真要感恩蘭若師父們的辛勤付出。

接著,又前往位於大殿頂層的禪堂,然後往下依序參觀蘭若精心規劃的「平凡的一生——印順導師紀念館」。入門處,一幅大型的、導師青年時期的老照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懷著仰敬的心情,紛紛趨前與先哲合影。紀念館採用現代設計理念,巧妙運用3D數位技術,令人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又透過現代元素的襯托演繹,烘托出印順導師一生「為佛教、為眾生」的付出。牆上的黑白照片,導師著述中的經典法語,讓人在吉光片羽中,得見導師恬淡、智慧的生命境界。

回到客堂,副住持常光法師親手贈與所有來訪者每人一個精緻的、印有妙雲蘭若LOGO的提袋,內有澎湖名產鹹餅。看到客堂書軒有導師的系列著作,大家又帶著緬懷的心情,紛紛請購。

辭別妙雲蘭若之後前往高雄大樹鄉,參觀佛光山的佛陀紀念館。昭慧法師不捨得驚動忙碌的星雲大師,也不敢打擾倍極忙碌的諸位法師,因此行前並未知會紀念館,但是依然被佛光山的值班法師們認了出來,而受到了慈悲、熱情的接待與導覽。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停車廣場入口處,竟然巧遇先行離隊拜會星雲大師的鄧子美教授,深感世界雖大,「緣份」卻往往讓人不知覺間趨近乃至會遇!

佛陀紀念館佔地一百餘公頃,正館面積四千坪,地下一層,地上五層,另有八座代表「八正道」的寶塔,以及四座代表「四聖諦」的菩提伽耶正覺塔,地下設有地宮四十八間,裏面收藏各種與佛陀有關的聖物,如恆河金沙、轉法輪塔石塊、涅槃塔的五穀磚等。建館工程自2003年開始,經過八年建設始竣工。

抵達時,恰逢高雄大樹國際水果節在館外廣場舉行,在地村民在此設攤出售各式各樣的新鮮水果,戲臺還有歌仔戲演出,佛光山的師父們也忙著打掃、清潔場地。

經過高聳的牌樓,穿過琳琅滿目的美味素食庭,就看到寬大的菩提廣場,中軸線上矗立的佛陀說法像,以及兩邊對稱的佛塔,非常壯觀。當值法師從觀音殿一路導引大家到達玉佛殿,以及「佛陀的一生」4D劇院。在4D劇院的出口,同行的法師、學者都興致盎然地站在悉達多太子的4D像前,接受小太子的祝福。

今日天氣真是奇佳,出發時大雨不止,下車後就雨收放晴,走在寬大的菩提廣場,涼風習習,一掃暑氣。離開了佛陀紀念館,遊覽車繼續南行,前往今日住宿的高雄喜悅飯店。晚餐時,校友融慎法師特意從屏東趕來,帶來可口的冰棒和村民包裹的粽子供養大眾。

101.5.29

清晨七時半,出發前往今天的參訪地——杉林慈濟大愛村。住在高雄的本院專修部黃同學,是業餘攝影師,發心熬夜沖洗他拍攝的研討會團體照,專程送到車上,給與會來賓結緣,並一同前往大愛村參觀。在車上黃同學表示:這次很歡喜能參與研討會攝影工作,送團體照片給與會來賓,全然是自己發心,並沒有想跟其他攝影師搶生意的意思。昭慧法師聽了覺得不妥,便說道:「研討會團體照登記沖洗,只需付沖洗工本費、郵資,攝影師林柏勳居士也是志工,他完全發心,與學團互動十多年,每次知道學院有活動需要他幫忙,都事前將工作挪開,專程來幫忙攝影。黃同學願意發心,讓我們很感激。熬夜趕工更讓我們十分感動。但你還要隨喜讚歎他人的發心,而不要起諍競心。」法師隨機的生活教育,讓學生立刻明瞭事情的對錯,扭轉錯誤的觀念。

本來預計九時半抵達大愛村,沒想到提前半小時到達,讓負責接待的慈濟師兄、師姐們有點措手不及,他們加快了節奏,備好茶水招待法師等一行人。昭慧法師又巧遇上次來訪時負責接待的導覽員黑熊、布妮夫婦,他們是布農族人,也是莫拉克風災的災民。昭慧法師開心地說:「你們上次送我的牛樟漂流木,都還放在我的床頭。」

在社區活動的中心禮堂,首先播放了紀錄片——新希望的起點,介紹2009年莫拉克風災所引發的民眾災劫與地質災害,以及災後重建的相關情況。

接著由來自災區的當事人,講敘災難來臨時的驚心動魄,以及災後重建家園的種種彷徨。這中間既有家產蕩盡、親友死別的無盡悲傷,也有接受不同宗教愛心贈與的遲疑。最後,在慈濟人真誠奉獻的感召下,一起加入志工的行列,重建自己的家園。說到動情處,其中一位當事人——劉先生甚至當場跪拜在地,感謝慈濟人的雪中送炭。昭法師也致詞讚歎慈濟人,是以無量心佈施的典範。

接著,由黑熊和布妮帶領大家參觀他們的家園——大愛村。一進入村口,就看到街道兩旁一排灰色整齊的兩層建築,黑熊說明區分漢族和原住民房屋的方式,是看房屋門口、人字形入口處的裝飾。原住民朋友的屋前,大多有各種彩繪的圖騰,展現了主人對於自己部落文化的承載和解讀。

雖然是新社區,可是各項生活設施齊備,有學校、集貿市場,村中十字路口居然還設有紅綠燈,更有慈濟人為他們蓋的兩座教堂。可惜今天正好農忙,無法進入教堂參觀。但是透過兩邊明鏡般的窗戶往裏窺探,仍然可以感受到神聖、莊嚴的氛圍。同行的慈濟師兄告訴我們:蓋教堂時,證嚴上人特別指示,因為南部炎熱,所以教堂要蓋得對流透氣,讓裏面禮拜的人不會感到悶熱,因此教堂的窗戶都開得特別寬大。

隨後,又到村民開辦的手工藝品商店參觀。慈濟考慮到這些原住民朋友到平地後,不但要照顧到住宿的安頓,還要為他們未來的生活打算。因此,一些有工藝品製作技術的志工,主動開班輔導他們學習工藝品的製作,再以原住民文化創意的手工藝品出售給參觀者。看著這些用心製作的掛件、琉璃製品,大家都興致勃勃地選購,連從不購物的黃夏年教授,也買了幾件小飾品。

午餐後,載著志工、學生的遊覽車先返回學院,餘下學者及外賓參訪者繼續前往竹山明善寺。在霏霏細雨中,明善寺住持德松法師和本院教師悟殷法師等人已在路口迎接,兩位法師弘法多年、卓有口碑,是昭法師早年的學生,見到師長到來,歡喜之情溢於言表。由於大型遊覽車無法轉進小路,故改乘明善寺安排的箱型車接駁到寺中。
大師父慧莊、二師父慧修長老尼在大殿等候大家的到來。接著到地下教室,觀賞兩段影片,一是竹山鎮的簡介,一是明善寺在地系列弘法活動。從中可以看到明善寺不但積極從事佛教的成人教育,也用心關懷弱勢家庭的小朋友,讓這些小朋友在愛的關懷下學習樂器,參與合唱,充分發揮他們的天賦。也讓小朋友在寺院的環境中,感受到師父們點點滴滴的關愛與呵護,種下親近三寶的善根。

影片看完後,欣賞小朋友的現場表演,明善寺作為傳統寺院,於在地的社區活動中,發揮佛教的人文關懷,默默耕耘;德松法師尊師愛幼的風範,令寺院處處充滿和樂喜悅的氛圍。對於明善寺師父們的用心付出,我們由衷感到敬佩!

晚間,大師父慧莊長老尼親自下大寮指導,讓我們吃到五星級飯店也吃不到的美食。晚間未在明善寺住宿,因為德松法師特別訂了溪頭米堤大飯店,讓大家在青山綠水中紓解疲勞。大家在感恩的心情中,向明善寺師父們告辭,前往米堤大飯店。德松、悟殷法師與如義、傳義師父則進駐米提大飯店,在接下來兩天的行程中,全程陪同我們。

101.5.30

在米堤大飯店享用早餐之後,上午遊覽溪頭森林遊樂區。這裏有豐富的植被資源,為了讓我們瞭解到更多的臺灣特有珍稀植物,德松法師專程請臺灣發展研究院、生態暨資源保育研究所所長劉儒淵博士和臺灣大學溪頭植物醫學中心鍾年均博士為我們導覽。鍾博士為早期實驗林專家,現在已經退休;劉儒淵博士夫人毛妙利女士則是明善寺兒童器樂團團長。由於人數眾多,分為兩團導覽森林遊樂區。

進入森林遊樂區就看到大片的柳杉林,在森林中漫步,享受芬多精的清新。在大學池景區,孟宗竹製作的拱橋遠遠望去酷似莫内筆下的畫作,年過七旬的楊曾文教授步履穩健,率先走上竹製拱橋。

中午在米提飯店用午餐,宣方、陳平教授賢伉儷由於必須搭乘下午五時的飛機前往泰國曼谷,打算不隨團前往杉林溪,直接回院整理行李,再到機場搭機。昭慧法師考慮到兩位學者遠方來到,難得一遊台灣,決定臨時調整行程,於用完餐後,前往杉林溪風景區參觀。

導遊志工宋慶美小姐帶領我們參觀了青龍瀑布、藥花園和石井磯。青龍瀑布從石壁間傾瀉而下,水花飛濺,氣勢壯觀。隨後參觀了藥花園,繡球花在路旁恣意的生長,燦爛的花勢惹得行人住腳,在它面前合影留念。

前往石井磯的路上,天開始落雨,霧氣也越來越大,在行進的路上發生了一段小插曲。事前,宋小姐表示只要十分鐘就可以從石井磯回到飯店,眾人意會成整個路程十分鐘,當走到入口處已近五點,路上相迎的是返回遊客。黃夏年教授看一下前面的路霧濛濛,問年事已高的楊曾文教授:「老師您要走嗎?可能還要走回來。」楊教授肯定地說要走。昭慧法師擔心楊教授身體狀況,伴隨而行。一路陰雨天氣、霧重氣悶,不少人感到胸悶不適。

二十分鐘後,出現壯觀水壩,導覽員宋小姐先為一些人解說環境,昭慧法師、楊曾文教授及一些師父們站在水邊石澗旁休息。法師即刻驅前詢問宋小姐是否要返頭走回飯店?宋小姐表示:直接往前走,迴轉到對岸的環湖山路,很快就可抵達飯店。法師聽完立刻轉身要向楊教授說明後續行程,沒想到慢了一步。原來楊教授先已表示,他感覺心臟不舒服,是否可原路返回飯店?隨同在旁的同學聽了,就立即帶教授沿原路折返,已離隊了好幾分鐘。

法師一聽非常著急,立刻要學生將楊教授追請回來。

在昭慧法師說明過後,楊教授於是決定繼續走下去。一行人往前走約十多公尺,左轉步上吊橋。這時景觀豁然開闊,夕陽灑落下來,一掃陰鬱之氣。走上橫越天空的吊橋往下一看,原來「石井磯」就在下方,瀑水傾瀉而下,相當壯觀。下橋之後左轉,此時路上景色遼闊、空氣清新,與來時路的鬱悶氣象迥然差別!楊教授非常開心,甚至還走在前頭,有說有笑,與大家平安、快樂地一同返回下榻的飯店。好在即時請回楊教授走完全程,否則與一路跋涉的目標景點「石井磯」,竟然失之交臂,真會留下不小的遺憾!

法師並向我們說明,她當時何以即刻作出「要學生追請回楊教授」的決定,而不是任憑學生「帶著楊教授折返原路」:

楊教授他老人家感到不舒服,當然希望能趕快回去休息。當初我們誤判了資訊,以為只有這條路可以返回飯店。因此如果換作是我,周遭氣壓低鬱,濕氣沉重,讓我心臟不舒服,我也會選擇折返原路。但是走回原來那條又悶又溼的路,還是會有風險的。多次山難的發生,就是因為不作告知而脫離了團隊。

我其實也與妳們一樣不知道回程可走另一條路,但就在關鍵時刻,妳們選擇直接帶楊教授折返原路,而我卻是選擇詢問導覽員後再作決定——這就是所謂的『擇法』,在眾因緣生法中,瞭解重要的相關資訊,然後再作相對較好的決定,這樣才是解決楊教授身體不適的正確方法。

如果我沒有及時將你們找回來,中途倘若發生意外,我們怎麼對得起老人家?楊教授年事已高,來到這裏很不容易,在已經快到達目的地的情況下,讓他與奇景失之交臂,這是你們思慮不周的地方。

在昭慧法師身邊,經常都有這樣的機會教育,就當下發生的事情,法師不是處理過了就好,而是立刻分析個中緣由,令當事人意識到處置的不當和可能引起的後果,以減少未來處理人事因緣的可能失誤。

101.5.31

清晨在米堤大飯店用完早餐,到鹿谷鄉農會參觀,農會二樓有臺灣高山茶,特別是鹿谷鄉特產凍頂烏龍的製作介紹。自古以來,好山好水出好茶,鹿谷之美早已經留在這一縷茶香中。農會一樓出售南投縣各式各樣的土產袋裝小吃,上到遊覽車,幾乎人人手上都提著購買的禮物。大陸教授覺得農會將這些在地土產集中起來推薦給遊覽者,實在是造福當地農民,為農產品的銷售提供了一個好平臺。昭慧法師笑說:「也剛好讓大家『血拼』。」

隨後,大家前往台灣有名的順記茶行。茶行老闆錢芳照先生是德松法師的表弟,情同手足,因為德松法師出家,家族成員也開始親近三寶。順記產出的優質高山茶,與會的大陸學者大都不陌生,因為昭法師經常用順記茶與大家結緣。此次,法師也準備送高山茶給大陸學者,考慮到參訪行程有順記茗茶這一站,因此就決定不要茶行郵寄,到時隨遊覽車帶回即可。豈料得知這一消息後,錢先生竟然發心要將珍貴的茶葉禮盒與學者結緣,並且連同其他隨行者也普同供養,錢居士的情誼讓大家銘記在心。

錢芳照居士曾為南投縣十大傑出青年農民,上海、廈門國際茶王賽評審委員、鹿古鄉農會茶葉評審委員顧問,所生產的茶葉,幾乎年年在各項比賽中獲獎。連在大陸都開設了順記分行。

錢居士闔家都在大廳歡喜迎接遠到的客人,夫人魏翠琴居士親手泡茶,九十多歲的令尊也出來招呼大家,錢居士與昭慧法師合影時,法師特別選在錢先生採茶的背景布幕前留影,楊曾文教授代表大陸學者、陳玉嫦居士代表香港佛友,各別在接受茶葉禮盒時,與錢居士合影留念。最後,全體在茶行門口拍了一張大合照。

錢芳照居士闔家的淳樸溫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錢居士的話不多,認真踏實地製茶。將好茶帶給大家,就是他的願心。大家喝著甘冽的香茶,都非常感謝錢居士全家的熱情款待。

當我們到達順記茶行同時,家住南投名間鄉的專修部同學鄭清朝,特地帶來低溫烘焙巧克力及純鳳梨做的手工鳳梨酥,與大眾結緣。大家在車上分食這些精致點心時,深深領納著鄭居士對大家的護念之情。

離開茶行之後,驅車前往午餐地點,德松法師特意挑選的「竹屋部落」休閒度假農場。來到這裏,就進入一片竹的世界,竹屋、竹窗、竹几,吃的也是竹筍、竹筒飯。細心、熱忱的明善寺大師父與二師父——慧莊、慧修長老尼,看到大家前兩天在明善寺用餐時,對竹山佳餚的喜愛,今天特意帶來了明善寺自己做的幾樣特色菜肴,並購買純手工阿量師的鳳梨酥,供養大眾人手一盒。大家吃著可口的竹筍、豆包、豆干,發自內心感恩明善寺師父們的用心。菜餚非常豐盛,大家飽足之餘,將剩餘及未開動的三、四樣菜,帶回學院與未同行的住眾分享。

餐後,與明善寺的師父們話別,遊覽車一路返回學院。對於這次參訪行程的安排,大家都感到十分有收穫。以前的會後參訪,大都安排到法鼓、佛光、慈濟等大教團,而今年的參訪,除了大教團之外,昭慧法師特意選擇了中、小型道場。這些道場住眾少、資源少,師父們勤勤懇懇地默默耕耘,努力實踐著人間佛教普世利生的教化。

這令我們感受到,只要把握現有的因緣條件,就可以做好當做的事,難怪同行的大陸法師都很受觸動,紛紛表示,回去後要效仿他們的菩薩精神,做好在地教化、利益造福人群。這些現實而親切的典範,在平凡中實踐人間菩薩道,更有著令人感動且激勵的感染力。就在樣的心情中,遊覽車返回學院,圓滿結束了本次的參訪行程。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