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阿含經》研習營性廣法師禪修開示摘記(上)

釋果定記‧釋耀行修潤

  2010年7月17日晚上在法印樓三樓禪堂,白日已聽取《阿含經》經義的學員,隨性廣法師學習基礎禪法。這樣的課程設計,涵蓋了佛法聞、思、修的全過程,是解行並重的具體實踐。

  由於有不少學員是初學者,而性廣法師在領眾的過程中發現,直接下手專注鼻息這樣的方式,就老學員而言,是運用自在、冷暖自知的,但對於初入禪堂、身心僵硬的新學員,卻是困難重重。初學者往往因為姿勢錯誤、身體粗重,而內心又排斥這樣的不舒適,在身心煎迫中輾轉掙扎,因不得要領而對禪修喪失信心。

  為了護念這些初學者,這期《阿含經》研習營的禪修課程,性廣法師首先教導大眾正確的靜坐姿勢,下坐後又教授伸展動作,緩解身體久坐後的僵硬,並且時時提示修行的正見,實踐《阿含經》中佛陀所說的四念處之「觀身如身」。

一、入坐前的調身

  每次入座之前,禪師教導我們先以最輕鬆自然的方式,花幾分鐘檢查身體的姿勢,不要匆忙入座。身體是一個工具、容器,是幫助我們修道的媒介,如果能以最自然、省力的方式靜坐,有助於穩定的禪修。

  首先,盤腿的方式,不拘雙盤、單盤、散盤、跪坐。但是頭要擺正,鼻樑、嘴巴、頸部到肚臍,應在一條中軸綫上。讓自己的意念隨時提醒自己,身體要端正。肩膀放鬆,上下、左右平衡。橫隔膜以下、肚臍以上的上腹部,不要過度用力。把上半身的力量放在肚臍以下,丹田到命門這個部位,感覺下半身的力量很自然、很輕鬆把身體托住。

  不要挺胸,不要駝背。身體不往前傾,否則著力點容易放在胸部,往後仰則著力點易移到腰部,這樣都會因著力部位的不當,而產生疲憊、無力、痠痛。脊柱在頸部、腰部自然彎曲,身體是正直的,把上半身的力量放在命門跟丹田之間,雙手自然的放在腿上。

  稍微收下巴、不要仰頭,面部表情放鬆。修行是非常愉快、清淨的活動,要以愉悅的心、愉悅的表情來修行。當把身體擺正之後,再花幾分鐘的時間檢查自己的身體,隨著禪師念到哪個部位,就把注意力放在那個部位。

二、正修

1、以胸部的息為所緣

  觀察出入息,以胸部為主要觀察的部位,覺知呼吸時胸部支撐與消散的覺受。這並不是安般念的正修所緣,是因為禪師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許多初學者往往觀察不到人中的鼻息,或是因而產生頭部不適的覺受。所以禪師教導初學者,以更粗顯的胸部為主要觀察的部位,如果能夠漸漸熟悉方法,那麼還是應當把注意力放在人中的鼻息。

  在安靜的專注觀察中會發現,除了胸部,還有其他的部位也會隨著呼吸的節奏、頻率,有撐開、消散的感覺。如果能夠覺知到這部份,就觀察全體的、全部的出入息。

  觀察自然的呼吸,無論現在的呼吸是急促的、短的,還是綿密的、長的,都不須要調整控制,做一個旁觀者,只是靜靜的覺知、全然的接受。不要對舒適的呼吸産生愛著,對不舒適的呼吸産生瞋惱與排斥,只要做一個旁觀者,覺知它、接受它。不要特別去製造一種認爲比較舒服的呼吸,也不要排斥認爲不好的呼吸,讓呼吸自然地生滅、來去。

  在專注的過程中,如果注意力跑掉了,覺知後再抓回來。如此反覆的練習,意念就能漸漸地專注。如果注意力散亂,就把注意力放在息的進、出,完成一個呼吸數一,下一個呼吸數二,從一數到八,耐心地數,心就能漸漸安靜下來。

2、觀察自然的呼吸,不介入、不控制

  當心念能更專注之後,就把所緣縮小,放在人中的鼻息,也就是鼻孔以下、上嘴唇以上的部位,專注地觀察、覺知。當我們呼氣、吸氣時,觀察空氣與人中的皮膚摩擦、接觸的感覺。

  觀察自然的呼吸,不因爲觀察的範圍縮小、不容易覺知,就想要控制、加強呼吸。不介入、不控制,是修學止觀很重要的基本觀念。如果息是長的,就觀察長的呼吸;如果是短的,就觀察短的呼吸。如果人中的息微弱,不容易觀察,如果散亂、掉舉、昏沉嚴重,可以用數數的方式,吸氣、呼氣數1,吸氣、呼氣數2,從1數到8,耐心觀察覺知,心念就能慢慢的專注下來。身體其他部位的覺受,都不要理它。

  在禪堂中要訓練一個能力,面對任何的境界,都不要被動地、反射式地排斥與瞋惱、貪愛與執著。在禪堂中,不要想去追求修行的境界,這樣的心態,是以一個世間爭競的心在禪堂複製、發酵,如此一來,這不是修行,而是增長生死的業。

  定與慧的境界,自然會伴隨正念、正確的心態而增長,只要跟隨禪師的教導,以好的方法、好的心態來用功,對修行保持高度的熱忱,全心全意的投入,那麼對於佛陀傳授的正法,必定會有更深的體會與受用!

3、修習慈悲觀

  性廣法師所教授的「人間佛教禪法」,重視慈悲觀的修持,因為「慈悲」是人菩薩行的基本德行。

  性廣法師說明,原始教法就有以祝福有情眾生做為修學禪定的方法,乃是以四禪的禪定來修持,後以三禪的定樂來祝福所緣,這樣祝福的力量是最好、最恰當的。比較精確的說法是「慈心禪」,以達到三禪定力的慈悲心來修學。

  但是對於初學者,沒有那麼深的定力,只能夠透過意念的觀想,引導我們透過觀想來發起慈心,所以泛稱為「慈悲觀」。

  性廣法師所教導的「慈悲觀」,有幾個基本重點:

  (1)讓自己快樂:

  如果自己沒有快樂的能力,又怎麼能夠祝福眾生快樂呢?所以,修學慈悲觀之前,應當先調理我們的身體與心念,先以幾段觀文,來觀想、整理自己的身體、心念,讓自己的身心喜悅、平安,再選擇一位祝福的對象。

  (2)祝福的對象:

  一定要是活者的人,心取他現在的相而修。如果是往生的人,那麼現在所取的相,不能取他在生時所現的相,現在他可能已投生到天人、或成為另一個人,乃至於墮落到動物中。我們無法取得他現在的相而投注祝福,那麼力量就會完全的消減而無效。所以修習慈悲觀,要以現在仍活著的人,取他現在的相做為慈悲觀的所緣。至誠懇切、專注地將心念投向他,祝福他遠離痛苦、身心輕安、離苦得樂。

  (3)擴散慈悲心:

  佛法中有一個非常好的信念,就是:所有的清淨、喜悅、聖潔與快樂,都不能獨享。如果你捨不得與別人分享你的成就、喜悅,那麼這顆慳吝心的背後,是對「我」有所執著的煩惱,依於我執所生起的無明,就註定是輪迴生死。所以,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要學習將我們得到的所有福德、智慧,無私、無條件、不求回報地與所有眾生分享。如此,能夠慢慢地消減自我的執著與慳吝,也為未來行菩薩道、破除我執、斷除煩惱做最好的準備。

  慈心的喜悅,除了投向想要祝福的對象,還要散佈到下方世界,也就是三惡道的眾生,祝福他們離苦得樂。

  也要感謝護法天神,來成就我們的道業。每個有修行者用功辦道的地方,就會有護法天神,所以每天的禪修或用功過後,都要感謝護法天神對我們的護念,希望這個道場成為讓修行人安住的地方,成為一個吉祥的、讓苦難眾生皈依的地方。

  接著,把慈悲的心念擴充到十方世界,無量無邊,沒有界限、沒有障礙、沒有人我差別。

4、身體強烈覺受的處理

  在長期的禪坐中,有些人會感覺其他部位有酸痛、麻脹、僵硬等強烈的覺受,如果你能夠不理會,就不要移動你的姿勢。但是如果覺受非常強烈,我們可以做三個步驟的處理:

  (1)不理它,繼續專注在應修的所緣。

  (2)如果覺受仍然非常的強烈,把注意力移到干擾的部位,靜靜地觀察、專注地覺知。我們會發現,所有的覺受都在變化、沒有固定的覺受。如此5分鐘、10分鐘,當強烈的覺受不再困擾你時,就再回到禪修的所緣。

  (3)經過如此的努力,如果覺受還是很強烈,這時才可以輕輕移動姿勢。在一柱香的時間當中,移動一至二次,對初學者而言,是可以被允許的。如果超過了,就要更精進、更專注地觀察。最後,所有強烈的覺受會煙消雲散,這時,把注意力再移回到人中的部位,繼續專注於呼吸上。

三、下坐後的伸展

  每支香靜坐結束,性廣法師教學員做幾個伸展姿勢,讓身體柔軟下來,紓解因久坐而產生的身心不適。

  先搓熱雙手蓋住雙眼,以手心的熱氣摀住雙眼。再將手掌搓熱,對準後腰腎臟部位搓36次,最好直接接觸腰部的皮膚。

  慢慢把盤腿鬆開,移開蒲團、禪椅,散盤坐著,雙腳的腳心對腳心,雙手握住雙腳,先吸氣再吐氣,上半身往前下壓,把鼠蹊部筋骨鬆開,肩膀自然的放鬆最好胸部能貼住雙腳,用腹部的力量往下,不要只是用頭部碰觸腳。自然的呼吸、自然的伸展,如果有痛的感覺就太過了,感覺有一點點的酸,但不會痛,就可以了。

  接著,雙手在背後握住,手打直、肩膀往外擴,吸氣、吐氣,身體往前、往下,背後的雙手慢慢往上舉,盡量抬高、打直,肩部、頸部慢慢放鬆。

  接著雙腳打直,向側面45度,先做單腿。右腳往前、左腳彎曲貼在右腳大腿側,雙手舉起貼住雙耳。吸氣、吐氣,身體往下。身體是正的、不傾斜,雙手碰到足部,腹部往下,胸部最好能貼到大腿。頭部、頸部、肩膀放鬆,自然的呼吸,身體不要晃動、緊繃。背部有拉伸的感覺,大腿後側、小腿肌有伸展的感覺,稍微有一點酸、不疼痛就好。然後換腿做。

  自然的呼吸,不要著急。每個伸展的姿勢,都保持超過6秒,身體就會接受訊息,把乳酸、廢物排出來,所以伸展過後,會感到非常的輕鬆。有效的伸展超過6-25秒,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心有多柔軟,身體就多柔軟。如果這個動作做不好,表示身體的肩膀、淋巴是很僵硬的。只要我們持之以恆的練習,身體會變得非常柔軟,心也會變得更柔軟、專注。只要足夠用功,身心會給我們很大的回饋,最怕的是放逸!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