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從2000年總統大選檢討政教關係

釋昭慧

前言

        2000年總統大選期間全國的狂熱,如今已漸漸冷卻,一切恢復正常。回顧當時,李遠哲先生拋出「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的選擇題,不理會「學術中立」論,而展現了憂國憂民的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的良知。另一方面,面對激烈的選情,宗教人士除了「中立論」者之外,無論是出於主動或是被動,也很難不對候選人做出「我選誰」的宣告;於是也招惹來「宗教中立」論的抨擊。筆者以為:

1. 當「中立」是「其中一種選擇可能」時,這種選擇是應被尊重的。

2. 當「中立」被當作是宗教人士「唯一的選擇」時,這會是一個隱藏危機的緊箍咒。何以如此?以下兩篇當日發表在中國時報與自立晚報的拙文之中,會有簡要的說明。

3. 「中立」並不一定超然,不「中立」也並不一定就不超然。佛法重視的是「中道」;「中道」並不等於「中立」,而是不著二邊;實際操作於日常生活中,就是在所有可見因緣之中,無私地作相對最好的選擇(而非不選擇)。再舉「選舉」之例而言:當一般情形是過度右傾而有所偏頗時,中道論者一定會以「左傾」(而非「中立」)的方式應對之。相反地,當一般情形是過度左傾而有所偏頗時,中道論者一定會以「右傾」(而非「中立」)的方式應對之。

        以下將拙作二文轉載於本刊之中,教中同道或可深思「政教關係」此一不得不面對的重大議題。

宗教真能「超然」於政治嗎?

        許多人問筆者:佛教法師在大選中表態,是否太過「六根不淨」?佛教是出世的,是否應在選戰中表示「超然」立場?其實「出世」只是超越世俗欲樂,而不是「逃塵避世」,再出世,也不宜逃避公民應盡義務;更何況大乘佛教還強調「出世而後入世」呢!

        還有,「表態」未必就是「六根不淨」,「不表態」也未必就是「六根清淨」!「六根」的「清淨」與否,不從事相判斷,而要從動機論定。職是之故,如果「表態」是為了眾生公益,而且尊重每個人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強人以從己,六根何來不淨?如果「表態」是為了攀附權貴、搶出風頭、盤算私利,六根當然不淨。

        至於「不表態」,有可能是「超然物外」,更多時候,也可能是軟弱、怕得罪人、怕被秋後算帳。前者堪稱清淨,後者又何淨之有?

        個人極反對「政教合一」,因為鑑諸歷史,教權與政權集中在同一人或同一集團手中,這不但會導致宗教的腐敗,也會產生宗教利用政權以迫害異教的現象。惟覺法師大力擁連而聲稱主張「政教合一」,筆者認為:這只是法師對此一用語的定義不詳熟使然。

        政教雖不宜合一,但從來政教關係就不可能沒有交集,而且由於政權擁有槍桿子,所以宗教與政權之間,不外乎是被保護、被管理、被監督、被操控、被迫害等幾種關係。侈言「宗教超然」論者,可說完全在「不食人間煙火」的象牙塔中,罔顧政教關係的歷史事實。

        既然如此,佛教要如何回應來自政治的挑戰?這有兩種路線:第一、該宗教被政權十足保護,以至於政權賦與宗教「自治」的絕對條件。易言之,宗教事務由宗教人自為管理,官僚體系一概不予介入;相對的,宗教人也就完全放捨他在政治場域中的參政、選舉等等權利。泰、緬、錫蘭之佛教即是如此——僧侶自治,但絕對不與聞政治。僧侶以比世俗法律更高標準的戒律自我要求,違者逐出僧團,成為俗人,由世俗法律接管之。換句話說,這份「超然」是在宗教有高度自律功能,而政權提供「不介入宗教管理」的優惠條件下,才有可能實現的。

        第二、政權將宗教納於官僚體系之中,立法加以管理。既然被管理,相對的,宗教人就應擁有與一切公民同等的權利,以爭取「合理的管理」乃至「合法的保護」。否則,只准被管理,卻不允准其對相關的法律政策置喙,其結果會使宗教人淪於只能被監督、被操控、被迫害的可悲下場。

        第一種路線,此地絕對行不通,因為各宗教成員龍蛇雜處,自律功能令人質疑;而且政治現狀也已經是將宗教納入管理了,不可能再予棄管。於是,宗教在中華民國,只不過是隸屬於內政部民政司底下「宗教科」的業務範疇,在這個情況之下,宗教有什麼籌碼可以面對政治而侈言「超然」?相反的,為了避免被監督、被操控、被迫害,宗教人更應該盯緊各種攸關宗教的政見,看何者有利於宗教處境,然後決定要支持哪個候選人。這樣可以良性促進政權合理的宗教政策。

        這還只是從消極面談宗教的自保。再者,從積極面而言,無論是哪一種正派宗教,都有其慈悲或博愛的道德勉勵。於是基督徒要在人間建立「上帝國」,佛教徒期望能在人間建立「淨土」或清明的「輪王政治」。宗教人基於對此教義的信受奉行,也責無旁貸地應該關心攸關國計民生的政見政策。

        易言之,宗教如果弱小,那麼,它要取得對政治的影響力以自保;宗教如果強大,它也有影響良善的政治人物以善法施政,帶給眾生利益安樂的社會責任。

        然則,既有選擇或此或彼的「立場」,云何「超然」?很簡單:師、徒、信眾,彼此尊重對方或此或彼的主觀意願與政治理念,甚至「表態」與「不表態」者之間都能互相尊重——總之,尊重因緣的個別差異,尊重多元選擇意向,而不強人以從己,這就是佛教徒(包括法師與居士)面對政治所應有的「超然」態度。

唯一底線是:熱衷從政或參選的出家人,以還俗後進行為宜,不宜以佛教僧侶的身分從政或參選,因為那會妨礙僧侶正業的修學、弘法,以及僧侶所應有的淡泊生活方式。

        
——八九、三、一 于弘誓學苑

——八十九年三月二日刊於《中國時報》

表不表態?——宗教人的政治長考

        本次大選中,宗教人物的表態,也是輿論所關心的課題之一。筆者並不認同某些法師的「擁連」,但理由絕不是「宗教人不可以介入政治」,而是因為政治理念不同。令筆者反感的,不是宗教人「個人」政治立場的表態,而是「神明降旨」之類裝神弄鬼的預言,或是像某些法師代所有信徒宣告「通通擁連」的誇張做法。因為,筆者堅信:民主政治的可貴,是充分尊重每一人的主體性,並不因對方是配偶、兒子、部屬、學生或信徒,就可以抹煞其個人意志,而統整為單一意向。

        政教不宜合一,以免單一宗教藉政權以擅專,因權力而腐敗,但政教關係則不可能沒有交集,其交集不出「被保護、被管理、被監督、被操控、被迫害」等幾種關係。為了拒絕被政治操控,宗教不應甘為「黨性強於教性」的政權鷹犬;為了預防被政治迫害,宗教人也不宜以噤聲為「超然」,以免沒有了選票的壓力,政治人物有恃無恐地訂定不公平、不合理的宗教政策。

        政治對每一個世代的宗教人,都是極其嚴酷的考驗!晉朝道安法師在專制政體的亂世中,說出一句千年適用的名言:「不依國主,則法事不立。」但是在因緣條件丕變的民主社會裡,這句話就不再如此適用。依附政權而勇於交心表態的佛教,固然貽「攀附權貴」之譏,以「不表態」的方式維持自認為的「中立超然」之佛教,也依然被指責為「坐享民主志士所奮鬥產生的果實,只顧在別人耕種的樹蔭下納涼」。

        為遠離是非而遠離政治,只能說是「怕事」,佛教的「超然」不能建立在「怕事」心態上,而是要能依佛法的「慈悲精神」,無私無我地判斷自己的政治選擇(表不表態都是一種選擇),然後無懼於是非臨身而能安然自處,並尊重他人不同的選擇。總之,自反而縮,寵辱不驚,不強人以從己,這才是心性上的真正「超然」。質疑不合理的政策或法律,這是十足的「政治」,但是身為宗教人,倘能任令惡法與政策戕害宗教或眾生,依然緘默而堅不表態,這不像是悲天憫人的宗教人所應有的表現!

        民初八指頭陀寄禪法師,因抗議宗教政策之獨苛待佛道二教,竟貽某政治人物之「掌摑」羞辱;「廟產興學」之宗教政策,還是太虛大師請蔣介石先生「下條子」而使佛教逃過一劫。一貫道數十年不得合法化,最後也還是拿出鉅額選票的實力與執政者談判,才得以討回「合法公開」的遲來正義。這些無一不關涉「政治」!鑑諸華人社會的政教關係史,在政治勢力對宗教不可避免的干預之中,宗教人應求得有尊嚴的自處與回應之道,而不是「不表態以遠離是非」就可了事。

        但是,如果只求消極自保,平時卻萬事不關心,也一樣會招來「自私自利」、「不知民間疾苦」的譏嫌——由此可知:「遠離是非」談何容易!回顧台灣近二十年之民主運動,基督長老教會之厥功至偉,其「建立上帝國」之理想,亦透過種種民主參與而見其功效,這是任誰也抹煞不了的事實。筆者近年來所推動的動物保護、反賭博合法化等諸事務,如果小有成效,也完全是拜筆者得以「介入政治運作」而遊說立委與官員之賜,否則憑什麼要求官僚與民代抗拒財團業者的巨大誘惑,而制訂較有利於苦難眾生的政策?

        宗教人可以運用其政治智慧,自由決定「表態與不表態」,但一定要勇敢地衝決「容許政治力介入宗教,卻不准宗教人過問政治」的網羅,千萬不要笨到甘心受制於廣大偏見,而被套上「不應表態」的緊箍。要是寄禪法師生在今日而被「掌摑羞辱」,一定會大聲呼籲佛教徒「抗議宗教迫害」,一定會告訴佛教徒:宗教政策再不改變,就「換人(換黨)做看麥」! 

  
——八九、三、十 于弘誓學苑

——刊於八十九年三月十七日《自立晚報》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