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懺悔消業障——隨堂手記

講述:釋慧澄
記錄:釋錄法

       講完了涅槃法印,我想起一個觀念順便和大家談談。書上說:「由破我、我所執故,煩惱、苦皆正寂滅……乃名涅槃寂靜。」可見修道的重點在斷煩惱,不是在滅罪業。已經造了的舊業是既成的事實,滅不了的。可是,各位平時講「懺悔消業障」的時候,都作些什麼想法呢?是不是認為就是「透過禮拜懺悔可以消災解厄或消減重苦業報」的意思呢?這是因為對「業障」的認知有所偏差的緣故。

       我並不是否定懺悔可以消業障。真誠求懺悔一定可以消業障。可是,何謂「業障」?所謂業障,是因為我人有生死業,有種種的善、惡業報,這些業報會障礙我們修行。生病會障礙修行,不好的環境因緣或者太好的環境因緣……都很可能會障礙修行。舉個例子來說:一個道場很窮,大夥兒三餐只能湊合著維生,除此以外別無所有。有人會因此起煩惱。生活艱困表示他的福報不足,因為福報不足起煩惱,那就障道了,障他修道。然而同樣的環境裏,也有人覺得可以養命就好,有命就可以修行,所以甘之如飴,毫無障礙。因此,因為三界六道的業報,而起障道因緣的話,這才叫業障。如果不修道,就沒有業障可談;至於所遭遇的種種苦難,那都是業報,不是業障。

       大家想想,過去是不是都是懺悔消業報的?不懂的人,拜懺都是希望求平安,求順利,甚至於求功名利祿。經常聽到佛弟子,動不動就告訴人:「你業障深重!要多拜懺,求懺悔,才會早日康復……。」這就是因為不明白業障的定義。因各種苦、樂業報所引起障礙修道的情形,都稱為業障。業障是可以透過懺悔消除的,但業報就絕無可能,因為「因果不爽」!種種業因,都自有它的果報,只是時機因緣成熟與否的問題而已,即使成聖,也是一樣。分段生死未了的菩薩,一樣要隨緣了舊業。因此,面對業報,就是聖者也不能免。但是他們能重報輕受,因為他的福德海廣大的關係。有一個比喻說:菩薩的福德如海,裏面有很多功德水,他那未了的罪報就像一把鹽一樣,把那一把鹽撒入無邊的功德水裏,一點也改變不了這水的味道。但是,如果你的福德水就只像這一杯水那麼多,這一把鹽撒下去,你喝喝看,喝不喝得了?恐怕要吃不了兜著走,會被這個苦報磨得團團轉呢!所以,聖者一樣要隨緣了舊業,過去所有業都要了,將來成佛,他的國土才能清淨。

       總之,沒有懺悔可以消業的事!這點一定要清楚。至於懺悔消業障,那一定可以。所以學佛人要多求懺悔,向諸佛菩薩祈禱:當這些苦、樂報來的時候,希望自己有足夠的心力承擔,不會因此而障礙修行,退道心,希望佛菩薩與龍天護法慈愍加護。

       所謂定業不可轉,該受的一定要受。常人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該來的就一定會來,怎麼來都沒關係,只要不障礙修道就好。有人生病照常能打坐,只要不是病得很重,還動得了,他還是用心力憶念佛法,憶念聖號,憶念三寶的殊勝功德,甚至於憶念悲苦眾生而不敢一刻自我放逸。這樣的人肉體雖病,心沒有病,不為病苦所障。有的人心力脆弱,稍有點病苦就沒莫奈何了,障道因緣——業障較重。還有一種人,一病起來就起煩惱,亂發脾氣,到處兇人,自惱惱他,平素的修養都不知跑哪兒去了?這也是業障。除了罪苦業報會障道以外,善業福報也照樣可以障人修道。因為凡夫的我們,很容易在順境中忘失初衷,不知不覺的得意忘形,隨境而轉,甚至於錯覺自己很怎麼樣了……這樣的障道因緣比因罪苦逆緣所起的障道因緣更不易察覺。因此,學佛人平時要多拜懺,真心求懺悔。不一定要照著《水懺》、《梁皇寶懺》……那些大部頭的懺本去拜。因為這種懺悔法會總須有它的因緣才有。我們平時早晚只須要簡單的依「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這樣四句偈一禮拜的,發自內心真誠懺悔,也就可以了。

       引導信徒禮懺,也應該從這些角度去做。善信來到佛門,是要學出世間法的,不是來消災解厄的,更何況連佛都沒辦法幫人消什麼災解什麼厄。否則,當年的五百釋迦族童男女,就不會在目犍連的缽中化成血水。消災祈福是一般民間信仰的東西,我們不要誤導信徒往那個路上走去。舉辦任何拜懺法會都好,要讓信眾知道懺悔消業障的真正意義才是。佛從不說懺悔可以消罪業,佛法的根基立於因果軌則上,如果懺悔真能消業報的話,是否會有鼓勵為惡的危險?佛法的根本是不是要動搖了呢?各位好好的想想吧!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