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誰該被保護?誰該被犧牲?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二○二)

103.10.26

    10月23日下午,應成大生命科學系李亞夫教授邀,於成大演講:「誰該被保護?誰該被犧牲?——環境倫理學的個體論與整體論」(環境議題中的倫理困境)。

  李教授於十年前曾邀我來此演講,不料一眨眼竟已十年!不禁浩歎:「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說真格的,倘若沒有這場演講邀約,那麼與李教授又會在第幾個十年再次聚首?而人生又有幾個十年呢?

  當代西方環境倫理學的哲學爭議,重點在於「個體論」與「整體論」的視角不同,產生的論述於焉有異。主張「個體論」者,一般稱作「生命中心主義」,執其牛耳者為今年五月間受玄奘大學、關懷生命協會與佛教弘誓學院之邀,來台演講的Peter Singer與Tom Regan。主張「整體論」者,一般稱作「生態中心主義」,代表性人物為Aldo Leopold,以及曾受生態關懷者協會與長老教會相關單位邀請來台演講的Holmes Roston與Baird Callicott。還有一種「去中心主義」的「整體論」路線,就是受到東方宗教(特別是佛教)哲理影響的「深層生態學」。

  為了避免題目太硬,讓聽眾吃不消,因此我嘗試用「誰該被保護?誰該被犧牲?」十字來下主標題。但這樣一來,又讓人感覺心情沉重!因此我開宗明義說道:

  「萬物並育而不相悖」,是理想的烏托邦,在現實社會,還是不可能做到。因此,「誰該被犧牲,誰應活下來」,這樣的千古一問,就是每一時代的人生功課與哲學議題了。

  究竟要如何證成「誰該被犧牲」的合理性?我列舉了幾種法則,供聽眾深思:我們應該要用什麼法則,來面對這個嚴肅的生命課題:

  1、動物之間「物競天擇」的野獸叢林法則。

  2、人類社會普遍出現的「汰弱扶強」法則。

  3、效益主義的「最大化效益」法則。

  4、義務論的「同情共感」法則(佛家名為「自通之法」)。

  5、中道論的「無私公正、把握重心」法則。

  動物之間沒有倫理判斷的困局,人們也無從擔任它們之間的「裁判員」。但人類的理智與道德情感,不可能讓社會秩序停留在「物競天擇」的局面上。

  至於人類社會中觸處可見的「汰弱扶強」法則,無形中助成了性別、年齡、體力、智商、種族、階級乃至物種歧視的正當性,運用之時不可不慎。普遍而言:自由市場機制下,自然出現的「汰弱扶強」現象,必須要有「濟弱扶傾」的宗教情懷來作抗衡。因此,企業面對員工,可能不得不採取「扶強」原則,以保持企業的有利發展;但宗教面對眾生,就得採取「扶弱」原則,疼惜佛家所述「罪苦眾生」或基督宗教所述「最小的兄弟」。

  效益主義與義務論,這是倫理學兩大「立下『對』與『錯』之抉擇判準」的系統理論,哲學家們立基於不同理論基礎,而互作許多思辯敏銳的攻防。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常不會一以貫之地在這兩大法則之間「二選一」,而會在不同情境下,遊移於「最大化效益」法則與「同情共感」法則之間,case by case地作出倫理抉擇。

  最後,我再以佛家的「中道」法則作一回應。主觀面向,立足於「中正」(公正)基礎,客觀面向,於千頭萬緒的相關因緣中,儘可能把握「中心」(重點、要領)。

  我曾嘗試著為「中道」下一個比較精確的定義:

  「在可見聞覺知的因緣條件之中,無私地作相對最好的抉擇。」

  言「可見聞覺知」者,預留了感官、認知有其局限的伏筆,行為主體必須意會到:這些「可見聞覺知」的因緣,並不窮盡所有因緣,所以在作抉擇之時,不敢自詡所有的抉擇都是「絕對真理」,而只能謙遜地承認:這是目前為止「相對最好」的選擇。

  職是之故,政客或商賈也在隨時因應「可見聞覺知的因緣條件」,而「作相對最好的抉擇」,但那不即是「中道」,而是「賺取個人的最大利益」,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差正在「有私無私、有我無我」之別而已。

 

【跟帖回應】 

103.10.29

 

道華法師:

  「汰弱扶強」中弱與強的判定,在人類社會中常常並不客觀。譬如體魄,在體質人類學者的眼中,黃種人與白人只是適應環境的結果,但人類社會因好萊塢等傳媒影響,卻讓亞洲黃種人常自覺不如白人。伊波拉病毒的危機,令我感覺人類體質保有生態學上強調的多元,會比執著在偏差設準的效益更可靠,因為偏差的設準往往無法「最大化效益」,反而可能有害。

 

道華法師:

  自由市場機制出現的「汰弱扶強」現象,亦有可能是隨機的,而非產品本質便有極大的差異——可假想撞球台上的各色撞球,若被藍色球碰觸後就變藍色,其他顏色的球亦復如是,然後每種顏色的球同時出動,只要球一直動,沒多久撞球台上就會只剩下一種顏色的球。人類天性喜歡掌控,而隨機現象卻難以預料,戰爭便是一種隨機現象,戰場上活下來的人,以及最後的勝利者,未必本質就比別人強。

 

釋昭慧:

  法師講得真好!我在當日演講中亦提到這樣的問題:「汰弱扶強」的「弱」與「強」,經常是擁有權力的人自行設定的,未必具足客觀判準!還有,角度是另一問題:例如:文壇快筆到了田徑場域,很可能是被汰除出局的。因此我將人為操作的「汰弱扶強」與自然法則下的「物競天擇」予以分別陳述!至於「隨機」部分,我反倒沒有觸及,因此非常感謝您的補充!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