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期
2007/12 |
點燃一束性別倫理宗教改革的火苗 --「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紀實
時間:97年11月24、25日 地點:玄奘大學慈雲廳、聖印廳 紀錄:釋德涵、釋傳法
梵音、聖樂宣流之間,開啟了「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的序幕;跨宗教知性交流的法筵,在充滿祝福而吉祥融合的氛圍中,於玄奘大學圖書資訊大樓慈雲廳正式舉行。 24日開幕典禮 24日上午8:50開幕典禮,大會召集人昭慧法師先以英文致詞,誠摯歡迎諸位國內、外來賓蒞臨本次學術會議,針對宗教中的性別議題,展開跨國家、跨宗教、跨學門的討論,藉由這樣殊勝的集會,相關研究成果可促使具體的行動,來改善宗教界的性別歧視現象。最後法師衷心感恩諸多勝緣,感謝所有出席人士,共同成就本次會議。 接下來是內政部常務次長簡太郎先生、玄奘大學王鼎銘副校長、玄奘大學文理學院黃運喜院長致詞,咸肯定本次會議討論各宗教的性別平權議題,實有其重要性。 簡次長於致詞時向來賓說明:類似這樣結合宗教、習俗與女性議題的會議,本次研討會可說是第一次,具有開創性的重大意義。內政部在倡導性別平權的政策中,特重視「性別主流化」。原來一般社會中的各領域,都是以男性經驗及觀點所制定的制度,這個情況顯示女性的需要、經驗、意見與參與等常被忽略在主流的制度之外,政策的執行因為聽不到真實的聲音,而忽視了婦女的需求。「性別主流化」,就是把婦女作為社會參與的實體,把性別觀點納入決策主流,以達兩性平等的目標。 王鼎銘副校長致詞時表示甚感榮幸,玄奘大學在建校十週年以後,能夠舉辦這場研討會,見證這個歷史上重要的一刻。接著黃運喜院長致詞亦表示,最近適逢玄奘大學十週年校慶,在系列慶祝活動當中,本次國際會議是最具特色的知識饗宴。黃院長代表宗教系,向昭慧法師、弘誓學團與宗教系聯合工作團隊的志工,表達謝忱,並感謝內政部、外交部、法源講寺等單位的大力支援。 接著司儀介紹國內外與會貴賓,然後由王副校長代表玄奘大學致贈禮物,由Dr. Trible與 Dr. Mettanando代表受贈。 新竹市長林政則先生稍晚趕至,於致詞時以新竹市首長身份,對國內外來賓表達歡迎之情,他肯定宗教界啟迪心靈的功能,讚嘆玄奘大學創校十年來,在宗教教育與學術領域之貢獻有目共睹,這次又承辦這場盛大的國際會議,對於「性別正義」與「宗教性別正義」貢獻卓著。他並致贈本次大會15萬元,令主辦單位對其「雪中送炭」深為感激。 而傳道法師以一介長老比丘身份,公開支持昭慧法師於2001年的「廢除八敬法運動」。作為一介創造佛教歷史的參與者與見證者,昭慧法師特敦請其蒞會致詞。不料後來在整合邀請名單時有所疏漏,竟於開幕式中獨漏傳道法師之致詞,主辦單位甚感歉疚,已敦請傳道法師將致詞稿〈宗教慈悲,人人平等〉交由本期《弘誓雙月刊》全文刊載(頁56)。 24日第一場專題演講 第一日專題演講是由Mano Mettanando Laohavanich博士(慈喜博士)發表〈第一次結集對尼眾的壓制〉。慈喜博士為國際佛教界中的傑出人士,以其著述以及對巴利三藏(Tipitaka)的獨到見解享譽國際。自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先至英國牛津大學取得文學士與文學碩士學位,接著,再度前往哈佛大學神學院攻讀醫學倫理領域,並取得神學碩士學位,最後於漢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曾是泰國教育程度最高並且最敢直言的僧侶,2007年8月,為了致力泰國的佛教改革運動而還俗。此外,也是泰國少數致力於提倡人權、性別平等、以及兒童權利的佛教界人士,曾著有〈釋迦牟尼佛是男性至上主義者嗎?〉一文(中譯版將刊載於本期《弘誓雙月刊》頁58),為佛門女性仗義執言。他在聯合國「世界和平宗教大會」中擔任該會祕書長的佛教事務特別顧問,以及該會駐聯合國曼谷辦公室首席代表,目前除了為十二月的大選做部長職位的參選準備外,也負責泰國 Chart Thai黨的國際事務。以這樣的宗教兼學術背景,應邀蒞會作專題演講,是相當受到矚目的。 慈喜博士準備了演講的豐富內容,自述他起先是依其醫學知識,研究佛陀圓寂的原因,進而探索到第一結集的種種問題。他將古老的巴利藏經律文獻蒐備並作綿密的考察與辨證,比對婆羅門教與摩奴法典,明確指出:第一結集是一群有強烈婆羅門教傾向的保守派比丘,有計劃性地透過結集來達成對女性僧團的壓制,而這也嚴重影響了佛教的發展,因為同屬印度無神論的耆那教,同樣面對回教入侵,但耆那教持續宏傳於印度本土,佛教卻全面滅亡,這與耆那教重視比丘尼,讓比丘尼教授比丘,發揮女性傳教力量,而佛教卻打壓比丘尼,讓比丘尼僧團萎縮,不復見其佛陀時代宣教成功的光芒,有密切關係。 傳道法師與昭慧法師於回應時認為慈喜博士的觀點,和印順導師對於第一結集的觀點,許多地方不謀而合,可謂「英雄所見略同」。昭慧法師並且笑稱:慈喜博士較諸她的性別平權主張,更為「勁爆」。因此她贊歎為比丘尼仗義執言的慈喜博士,是今之「阿難」。 演講完即是茶敘時間。主辦單位在慈雲廳外,以OA辦公家具的臨時隔屏,精心佈置了非常溫馨的交誼空間,志工們則準備好豐富美味的茶、咖啡與點心,供應大眾。玄奘大學一七○社的「親善大使」,以甜美的笑靨、端莊的衣飾與細緻的服務,給來賓帶來深刻的印象。與會來賓一邊享用可口的茶點,一邊交誼寒暄,或是持續一些場內未竟之討論,大家和樂融融,場面好不熱鬧! 第一場論文研討會 第一天專題演講已竟,第一場研討會由昭慧法師打頭陣。她發表的論文名為〈台灣佛門女權運動之理論與實踐--從提倡動物權到佛門女權〉,內容是昭慧法師發起廢除八敬法運動的社會背景、個人歷程、決策考量、運動手段、成效檢驗與運動瓶頸。法師堅定為女性發聲的信念,不覺激揚著聽眾的情緒;時有幽默之詞,全場不時傳出笑聲。例如:她對台灣某比丘竟要求比丘尼「頂著保麗龍走路」以檢視其「女態」的行為,大加譴責並質疑道:「這位比丘自己頂著保麗龍走走看!我就不相信他能走得像『志玲姊姊』(一位極受歡迎的台灣名模)!」 接著是蘇嘉多法師發表〈痛苦的歧異--佛教神話中對於比丘尼的態度〉論文。這位來自澳洲的西方比丘,和慈喜博士同樣反對佛教內部的性別歧視,並且與昭慧法師一樣關切動物的處境。 主持人盧蕙馨教授給予兩位法師深切的支持,現場並熱切提問,例如:關切愛滋病患的長老教會張麗淑會友,向昭慧法師表達其感激,認為這並非只是對佛教女性的付出,而是對於所有女性的付出。蘇嘉多法師亦向昭慧法師誠懇表示:「不要感到孤獨,其實妳所提出的議題,已經成為當前重要的潮流。」 24日下午第二至第四場論文研討會 午餐之後有三場研討會,分別在「慈雲廳」與「聖印廳」同步舉行。慈雲廳第二場的研討會以「佛教性別平等運動」為主題,南華大學如念法師擔任主持人,由Kate Crosby 教授、Allison Goodwin教授與Rita M. Gross教授依序發表。本場會議中,「轉女成男才可以成佛」的說法,以及「業與輪迴在西方如何解釋」的議題,引發了大眾熱烈的討論。 慈雲廳第三場以「在地化與全球化--佛教性別倫理議題」為主題,華梵大學仁朗法師擔任主持人,由李玉珍教授講述中國佛教比丘尼受戒歷史與相關論題。Mangesh Dahiwate 老師回顧印度達利族英雄安貝卡博士致力廢除賤民制度,並正視達利族女性遭受岐視的問題,為女性爭取平權政策的偉大事蹟。 慈雲廳第四場以「台灣佛教性別倫理」為主題,由玄奘大學根瑟•馬庫斯教授擔任主持人,澳洲David C. Schak(沙學漢)教授及美國Elise A. DeVido(戴愛蓮)教授分別宣讀論文。沙教授近年於台灣針對「人間佛教」團體作田野調查,探討其在台灣公民社會的影響,本次依大會主題而探討台灣佛教團體的性別議題。戴教授則以「台灣的性別本質主義與當地佛教的發展」進行闡述。戴教授表示:台灣佛教的長老法師,在對女性施行教育之時,並沒有強調女性的不潔,而是針對女性慈悲溫柔的特質,教導她們如何把這份特質運用於社會之中。特別是印順導師,扮演了促進女性佛教的重要角色。 聖印廳第二場以「佛教女性角色」為主題,由玄奘大學宗教學系陳一標教授擔任主持人。首先由慧嚴法師發表論文,介紹日治時代台灣佛教尼僧的教育與奉行「八敬法」之情形,探討當時證峰法師即為女眾發聲,但在當時或之後的影響相當有限。接著是蔡稔惠老師發表,她嘗試結合以女性主義為主、心理助人專業為輔的理念與實務架構,與佛法進行對話,建構可供實踐的教育方案大綱。 接著張玉玲教授以〈無盡寶藏〉為題,談到台灣比丘尼的成就與奉獻,向為國際佛教界人士所談論與推崇,但國際間卻少直接看到其身影、聽到其音聲,她探究其原因,首先是受限於語言,其次是忙碌於志業。張教授對此深感惋惜,以其涉入國際佛教婦女運動的經驗,鼓勵台灣佛教女性積極參與國際佛教事務,對於全球性的佛門兩性平等運動,當有極大的影響與貢獻。 聖印廳第三場主題為「在地化與全球化——佛教性別倫理議題」,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林金木教授擔任主持人。邱敏捷教授述介昭慧法師對於性別倫理之學術研究與社會運動,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這對於佛教性別倫理之正常化與現代化有其意義與價值。之後游祥洲教授提出以龍樹的「四悉檀」論述,解構「八敬法為佛所制」之「聖言量」,並且提出幾個重要的人物典範,包括印度的安貝卡博士、越南的一行禪師、泰國的Dr. Chatsumarn Kabilsingh、英國的天津葩默比丘尼、美國的慧空比丘尼,以及台灣的昭慧法師,概要地論述他們推動佛門兩性平等的主要理念與成就。 聖印廳第四場「跨宗教女性專題」,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林美容教授主持,首先由蕭昭君教授分享她的親身經歷——經由性別意識覺醒,爭取擔任宗族祭祖主祭的行動過程,她並進行此中性別文化的意義分析。蕭教授妙語如珠,引起聽眾熱烈的迴響。接著盧蕙馨教授探討慈濟的性別文化現象,並從泛文化比較角度,討論女性慈悲特質的象徵意義。 研討會至晚間六時許告一段落,大眾魚貫而出,場內的討論在場外繼續發燒。儘管廳外的夜色漸濃,寒意漸重,與會人士卻絲毫不減熱情。主辦單位貼心地準備了便當給與會大眾,以免他們空腹坐車。晚間七時,主辦單位為外賓與主持人、發表人、口譯老師於福泰飯店準備了晚宴,以為外賓接風。 25日第二場專題演講 25日上午,沐浴在溫煦的陽光裡,大眾魚貫而入「慈雲廳」議場,接續著昨日未竟的國際學術交流。一開場,先由天主教與基督教友,為與會大眾唱頌聖詩,緊接著舉行第二場專題演講,講題為〈宗教、性別和改變——由批判女性主義觀點探討〉。真理大學陳志榮副校長擔任主持人,由於發表人伊麗莎白•費蘭札教授(Elisabeth Schüssler Fiorenza)因背痛不克前來,故請台灣天主教胚芽婦女關懷協會會長葉寶貴修女代為宣讀。 費蘭札教授是國際知名的學者,是聖經詮釋與女性神學的開創先鋒,她任職哈佛大學神學院的 Krister Stendahl神學教席教授,教學與研究的主要範疇是聖經與神學的認識論、詮釋學,她也致力於神學教育、激進的平權與民主的議題,更與世界多處的婦女團體合作,推動天主教婦女晉鐸議題的討論,女性神學的落實。她是第一位獲選為聖經協會(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主席的女性,在2001年贏得「全美藝術與科學學術獎章」。 費蘭札教授的講稿中,試著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以及基督教女性神學的角度,來討論這些問題:在神學、組織架構和文化模式中,性別論述及意象是如何用特殊的語言來表達?宗教用語如何顯示一般社會對性別和婦女生活的了解?宗教對這些了解又有什麼影響? 首先,她主張「宗教文化和性別倫理」的問題,必須要在批判性的女性主義架構裡來談,這個架構是以試圖帶來改變的婦女運動為根基。而性別分析必須放在女性主義的君權結構分析(kyriarchal analytic),最後她引用美國婦女主義者葛琳絲所提出的三個倫理的標準,用以評估目前用在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情境的女權主義者的交錯性別分析。 她的文章結論道:宗教界的女性主義者特別被賦予一個任務,就是要清楚說出婦女運動的屬靈意義,將尊嚴和價值帶給非人(non person)的生命,使這些生命成為上帝或聖者在我們當中的臨在或形象。為了這目標,宗教和神學界的女性主義學者不僅繼續提供不同的知識,也鼓勵人參與世界各地各種不同的婦女運動,以改變君尊社會的結構,轉化去人性化的情境,必須持續為追求社會和宗教改變而推動的婦女運動。 25日第五至第八場論文研討會 接著是第五場研討會,由台灣天主教胚芽婦女關懷協會秘書長鄒逸蘭修女主持,由 Phyllis Trible教授及葛素玲教授分別針對聖經故事與聖經語言,作女性主義的神學論述。第六場研討會由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黃懷秋教授主持,台南神學院教務長吳富雅牧師與葉寶貴修女依次發表論文,吳教務長談的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女性處境與未來展望」,葉修女一方面指出基督宗教古代教會與許多民俗信仰同樣有著「女人經血不潔」的迷思,另一方面則以基督宗教觀點,破除此一迷思。 用過午齋之後,進入第七場「伊斯蘭教專題」。主持人為政大伊斯蘭研究學者蔡源林教授,由林長寬教授、鄭月裡教授依次發表論文,林長寬教授分析《古蘭經》中的教言與律法,認為伊斯蘭教的婦女觀,也有尊重與保護婦女的成分,並非一般所誤以為的歧視與打壓。但與會者依然有人發言,對女穆斯林必蒙面紗,表達了不同的看法。鄭月裡教授以豐富的田野資料作為佐證,談述馬華穆斯林女性的處境。 第八場會議討論「跨宗教女性議題」,由中研院民族所張珣教授擔任主持人,分別由石素英、翁玲玲、鄭維儀教授發表論文,其中翁玲玲討論到佛、道二教對女性經血與產血是否構成對神聖的褻瀆,有不同的看法。佛教依業果報理論,較無經血與產血禁忌,因此「血盆經」之類偽經,應已有佛、道相融的影響。而石素英牧師所發表的〈台灣阿美族母系社會女性自主空間的探討〉,則讓與會人士對母系社會的原民文化,增加了許多同情與瞭解。鄭維儀教授以李炳南老居士帶領的女性淨土行者為例,解讀一個弔詭的問題:「如果宗教這麼糟,為什麼女人還要參與在宗教之中?」 25日「跨宗教性別倫理議題」綜合座談會 最後一場「綜合座談會」由華梵大學郭朝順教授主持。首先由昭慧法師引言,針對昨日進行的會議,做了全面且扼要的論文內容回顧。昭慧法師指出:本次研討會的論文研究方法宏觀多樣,論文性質與類別豐富,雖然「各彈各調」,但也依多樣化的論述而增廣的宗教中性別議題的視野。例如:同樣在作以巴利藏為主的文獻研究,Mettanando博士認為歧視女性的規制與言論出自第一次結集,Sujato法師則認為這些出自第二次結集。Mettanando博士認為壓制女性僧團的原因是:尼僧團在佛世時非常強大,發揮了驚人的教化功能,所以引起保守僧侶的不安與妒忌;Sujato法師則認為:壓制女性僧團的原因是出自「佛法行將衰滅」的恐懼感。 昭慧法師特別提到:慧嚴法師所發表的論文之中,業已述及日據時代證峰法師的性別平等論,從《中阿含》「瞿曇彌經」的「女子不能成佛」論、到《法華經》與《寶積經》的「女子可轉女成男再成佛」論,再到《無垢施經》的「女子可直接依女身成佛」論。昭慧法師表示:既然經典說法早已改進,為何佛教社會竟還選擇性地強調「轉女成男以成佛」的經據,而忽略了「女身直接成佛」之經據?其選擇性忽略對女性有利之聖教量的心態,值得注意。 第二位引言人黃懷秋教授肯定主辦單位籌備會議的用心,並提出從文化、宗教等多元看待「性別」。她認為,造成男女不平等的原因,除了生育上的原因,更重要是文化上的因素,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中認為只有男性可以繼承「香火」。但是文化是可以改變的,而宗教是文化重要的一環,因此她認為:身為宗教人要特別以智慧思考,讓宗教是文化很好很正面的助手,避免成為惡質文化合理化、威權化的幫兇。 第三位引言人盧蕙馨教授一開始即讚賞:「很久未參與到這種從頭到尾未曾冷場的會議」,並且認為主辦單位舉辦本次研討會,是站在一個極適切的中立位置,讓各宗教的學者、教友皆有機會暢所欲言。她認為,本次會議除了挑戰宗教經典的權威之外,更需要大家思考行動實踐的層面,靠行動的詮釋,而深化各宗教平等教義的引導作用。 接著開放討論,與會大眾在多方提問之餘,亦對兩天會議的內容,提出許多懇切的建言與期待。 25日閉幕典禮 閉幕式上,本次大會顧問(內政部民政司長)黃麗馨司長蒞會致詞。她提到了促成本次大會的緣起:原來三年前印順導師圓寂大典,慈濟雖然用了許多心血總攬祭典諸事,但是慈濟人卻驚訝地發現:證嚴上人在這場世紀性喪禮中,似乎什麼都不是,連一個適切的位置也沒有!這些慈濟委員在心疼不捨之餘,深深感受到作為佛教女性的委屈。黃司長因此想致力改進宗教界中歧視女性的現象,而於去年底邀請昭慧法師,針對此一主題而作活動設計。但她沒有想到主辦單位運用有限的經費,竟然結合這麼多志工,呈現了這麼豐碩的成果,對此她甚表驚訝與感謝!昭慧法師於閉幕式中,向黃麗馨司長、黃運喜院長、發表人與主持人、口譯老師、贊助者與工作團隊深表感激之情! 默默付出的幕後功臣 本次大會的口譯老師,每一位都非常精彩!佛學論文部分,張玉玲教授、李玉珍教授、張瓈文教授、如念法師與周金言老師於首日擔綱口譯工作。翌日的基督宗教場次則由鄒逸蘭修女、朱麗娟牧師與林明貞老師擔綱。由於翌日口譯人員略有調整,因此如念法師與張瓈文教授臨時增加了伊斯蘭教場次的口譯工作。事出突然,而伊斯蘭教又非兩位教授之專業,一般口譯者一定會予以婉拒。但如念法師與張瓈文教授本諸護法熱忱,體念大會臨時調整場次的困難,因此義不容辭接手。為了準備口譯作業,24日整晚在福泰飯店趕著閱讀翌日口譯場次的論文,連晚宴也未能參與。25日上午時分,張瓈文教授於電話中知悉:高齡93歲的祖母張葉近老居士於清晨往生,張教授強忍喪親之痛,不敢驚動大家,冷靜地賡續口譯重任。昭慧法師於閉幕式中還特別提到:這群從發表台前走到幕後,默默在密閉廂中埋頭口譯的莊嚴法師、修女、牧師與美麗的教授、老師們,是大會成功舉行的重要因素。 大會會場的看板,設計頗為新穎、溫馨,右上與左下以紅花、綠葉對稱,右下角又以一個箭頭配合「beyond」字眼,將紅眼綠瞳與綠眼紅瞳作一對稱,以圖像來表達性別平等的意象——希望男女兩性以自他互替的同理心,透過超然於性別隔障的宗教明眼,達成兩性和諧的宗教社會。這是李素卿居士的創意,由明一法師與她聯合設計出來的。大會中所播放的音樂,也都是李素卿居士所精選出來的,她配合著發表場次的不同宗教,而悉心準備的各種宗教的聖樂,會場就在這悠揚的聖樂旋律之中,洋溢著神聖、莊嚴、清淨、偉大的宗教氣息,甚受與會來賓的好評。 而各組志工一百餘人,從會前籌備、會期服務到會後收拾,讓大會的進行流暢有序,讓會場內外充滿著溫馨、清雅的氣氛,連盥洗室都於會前徹底洗刷,於會議進行期間的任何時刻都保持整齊清潔,一塵不染。這點點滴滴的用心,讓賓客感受到無比的貼心與周到! 隨著閉幕典禮的結束,悠揚的「法輪」樂聲響起,為本次大會劃下了圓滿的句號。所有的感動、驚奇、問號、震憾、省思,都將隨著賦歸的旅程而不斷延伸,無盡飛揚!誠如昭慧法師於閉幕式上所說的: 「本次大會主題演講的費蘭札教授說得好:『倘若沒有女性議題的宗教改革,所有女性運動都不可能成功。』透過本次大會,性別倫理的宗教改革,火苗業已點燃。希望每一個人都可成為馬丁路德與阿難尊者,讓性別平權的燈火光明,散播在人間的每一角落!」 【昭慧後記】 本篇文稿刊載於第166期《佛教弘誓電子報》之後,筆者想到了若干「補遺」,感謝各方對本次會議的重視與支持。 本次會議,除了獲得法源講寺與幾位護法善信的贊助,也是筆者所主辦過的系列學術會議中,第一次接受到公部門的補助款。 首先,內政部的60萬元補助款,就是最大的一筆補助金額。如前所述,這是來自內政部民政司黃麗馨司長的支持力量。其次,外交部隨喜功德,補助了5萬元外賓機票錢;玄奘大學在王鼎銘副校長與黃運喜院長的全力支持下,也撥下了10萬元贊助款。會議進行首日,新竹市林政則市長帶來了15萬元的厚禮,讓主辦單位頗感意外喜悅。就在11月26日,會議結束後第二天,第二樁意外喜悅的事傳來:玄奘大學接獲國科會公文,本次國際會議的企畫案,經國科會審查通過,給予17萬元的補助款。 這些公部門的補助款與來自民間的贊助款,加上一群志工義務發心,省下了驚人的翻譯費、美編、排版、校對費等,因此弘誓文教基金會並未如筆者所預料的——必須挹注巨款以平衡收支,這令筆者頗感意外! 不祇如此,就在會前十餘日,內政部民政司黃麗馨司長見到主辦單位所建置的中、英文網站資料,以及海報與文宣品後,甚感重視,特致電告訴筆者,所邀請來的演講人或發表人陣容很強大,許多都是斐聲國際的宗教性別研究大師,發表論文的內容亦相當豐富、充實,她感到這樣的盛會實屬甚難希有,因此將以內政部的名義,發放公文給全國各寺院、廟宇、教會、教堂與宗教性社團及財團法人,將本次會議的文宣資料附於公文之後,鼓勵各單位派員參加。 這樣一個在宗教界顯得敏感與尷尬的議題,竟然獲得公部門如此高度的重視,真是始料之所匪及。這些公文確乎達到了很大的宣導效果,南投南林精舍住持惟俊長老尼,即於收到內政部公文之後,知悉本次的活動內容,因此報名參加,並對主辦單位給予極大的支持與肯定。 本次會議的參與者,多半是宗教界、教育界、學術界或社會各界對性別正義給予關切的人士。最特殊的景象是:修女、牧師、傳道與法師們跟學者濟濟一堂,和樂融融,進行一場又一場饒富深義而精彩絕倫的「宗教對談」。而性別教育與研究機構,也對本次研討會的進行,給予關注與鼓勵。例如: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所長蔡麗玲教授,於12月12日邀請筆者南下演講時,即告訴筆者:本來差一點要放棄另一場在韓國舉行的會議,專程到玄奘大學參與盛會。性別所並向主辦單位索取論文集,以供館藏、研究。 國際會議的籌備工作,千頭萬緒,一言難盡。還是要對玄奘、弘誓與法源講寺的志工團隊,表達筆者再一次的摯謝!特別是堅意法師與陳悅萱居士,兩人合作無間,半年來極其辛苦而忙碌地處理著各項聯絡事宜與繁瑣事務;明一、傳法、心皓、耀行諸師,則為出版品的編校而不眠不休,經常挑燈夜戰,「不知東方之既白」。見到她們若此耗費心血,筆者常忍不住慚愧自問:為了一份「性別平權」的宗教理想,筆者是否太不自量力,像「小孩駛大車」一般,承挑了自己所無法負荷的重擔,以至拖累了跟隨筆者進德修業的好學生呢? 佛教弘誓學院網站吳憲中站長,為本次研討會不辭辛苦地發心架設了中、英文網站。其中英文網站幸有心理學專業翻譯家李素卿居士發心投入,她對於公告、議程與名冊的形式與內容,莫不字斟句酌,因此網站所公佈的會議資料,顯得非常專業與道地,版面也非常美觀。透過這個英文網站,讓本次國際會議的訊息跨越時空的阻隔,傳佈到世界各地,讓這項台灣首度宗教界與學術界聯合辦理的宗教性別主題會議,受到了普遍的重視與祝福。菲律賓的Josefina M.C. Santos教授,即特別自費來台參與本次盛會,更有三位國外學者來函,表達其在本次會議中發表論文的意願。惜因議程業已排定及機票經費等諸多考量,主辦單位只好割愛。 由明一法師發心美編、排版的大會手冊與論文集,設計與印刷都非常精美,好像一套非常正式的出版品。惜因經費有限,只印製了600套,許多各方善友於會後索取,都有向隅之憾。我們要向這些善友說聲抱歉!但是明年我們會將主題講稿與會議論文再度送審、送交作者修訂,並嚴謹校勘(乃至改寫)中、英譯稿,再予以正式出版發行,屆時敬請各方善友,給予支持鼓勵! 由於英文並非我們的母語,英文方面的用字遣詞與排版,殊屬不易!且因議程組催稿不易,編輯時間過於匆迫,因此大會出版品難免還有若干「來不及全面校對、修改」的缺失,但已甚受來賓的好評。此中李素卿與David居士,在會議手冊與論文集編排階段,都分別從台北趕來學院「救急」;我的外甥Andrew Chang(曾青凱)遠從加拿大溫哥華透過電郵往返,而支援著一部分英譯論文的潤稿工作。 在此還是要特別一提李素卿居士——雖然她個人總是希望自己的參與、奉獻,儘量低調而不聲張。作為一位態度嚴謹而性情溫婉的心理學專業翻譯工作者,她實在不怎麼習慣筆者這種言詞犀利、手法剛猛的基進調性。但慈悲心與正義感,還是驅使著她把自己的工作暫置一旁,將大會所有重要的公文、公告、名冊、議程、信函,與其中一部分的作者簡介、論文摘要,予以英譯、校勘、修正,並將Mettanando博士主題演講的完整內容翻譯出來。 當大會手冊與論文集的編輯發生嚴重瓶頸,而又在會議召開倒數計日的艱難處境之下,素卿一悉情況緊急,立即二話不說,連續數日從台北坐車趕來學院,坐在明一法師旁邊,逐字、逐句、逐段、逐頁地照顧著這些出版品的英譯文字與英文排版格式。就連在學生與留學時代也不曾熬夜的她,為了趕編論文集,硬生生熬夜了好幾個晚上。倘若沒有她的義助,本次大會的英文網站、大會手冊與論文集,必將無法呈現如此精緻的品質。 筆者在閉幕式上形容這些同仁,為本次會議所作的超限付出,用「春蠶到死絲方盡」差可形容!這背後的推動力,應是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宗教情操吧! ◎本次大會攝影志工:林伯勳、林學霆、吳惠曼、池煥旗,他們為大會留下了美好、珍貴的歷史影像,謹此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