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期

2007/10
發行

回目錄

緬甸小檔案

人  口:5070
首  都:原在仰光,已於2005年遷都奈比多

最大城市:仰光

面  積:676000平方公里

政  局:自1962年迄今,軍政府把持45年,嚴格箝制反對力量。
經  濟:是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官貪民窮。
國際地位:被西方國家孤立並予以制裁,中國是主要盟國。

緬甸袈裟革命大事記

抗議原因

由於能源價格上漲,緬甸軍政府8月宣布物價跟著調漲,引發民運人士示威抗議。
示威規模越來越大,連在緬甸地位備受尊崇的僧侶也走上街頭。自此引爆長期積壓社會不公的怒火。

抗議訴求

  • 改善民生問題
  • 釋放翁山蘇姬
  • 解散軍政府

·         實施民主政治

國際賦予名稱

  • 袈裟革命
  • 僧侶革命
  • 番紅花革命(Saffron Revolution

聯合新聞網編按:

國際組織之前也曾以花朵顏色為民主運動命名。分別是:

2003年喬治亞的「玫瑰革命」(Rose Revolution)。

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

2005年吉爾吉斯的「鬱金香革命」(Tulip Revolution)。

1988年示威的比較

1988年,軍政府血腥鎮壓,3000多人喪生,其中一天還殺了1000多人。這次袈裟革命,(註1官方強調只有10人死亡,但一名叛逃的緬甸高階情報官員爆料,這幾天,至少有數千名示威僧侶遭到軍政府處決,並且被集體棄屍在叢林裡。河流上腫脹的僧侶浮屍,說明了仰光街頭示威者的慘況。

1988年抗議不同的是,這次上街是由僧侶領軍,僧侶在緬甸社會有極重要地位,讓軍政府一開始並不敢貿然處理。

各國態度

美國與歐盟表示譴責。美國並進一步凍結軍事首領丹瑞等14名高官在美的資產,用以制裁緬甸當局採用暴力鎮壓和平遊行活動。

長期以來是緬甸軍力重要後盾的中國官方,對於這次緬甸軍事鎮壓態度顯得相當保守。中國媒體對緬甸動態報導甚少,新華社強調「沒有發生大規模衝突」,外交部還呼籲各國不要干涉緬甸內政,要克制並妥善處理這次的問題。(註2但據929日報導:中國總理溫家寶溫家寶說,中國希望緬甸有關各方保持克制,通過和平手段,盡快恢復局勢穩定,促進內部和解,實現民主與發展。  

本表依《聯合新聞網》編輯陳心怡製表加以增補

原表刊於2007.09.28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

(註1)以下本次袈裟革命死傷人數,為主編依近期報導所增補內容。

(註2)以下溫家寶言論,為主編依930日法新社報導所增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