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期

2007/08
發行

回目錄

「緣起應斷支」與「胚胎幹細胞研究」訪談側記

——昭慧法師答LokamitraJennifer

陳悅萱整理

 

一、「十二緣起應斷支」的法義討論

九十六年七月八日下午,印度龍樹學院創辦人世友先生與游祥洲、陳枚槐教授伉儷在邱鴻鈞、周聰明居士陪同下,蒞院拜會昭慧法師,昭慧法師邀請世友先生於十一月舉辦之「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研討會發表論文,談安貝卡博士對佛教女性議題之看法,或是印度佛教性別問題現況。

傍晚時在慈暉台茶敘,提到對十二緣起支的看法時,世友先生從其師承系統,認為「受」支是關鍵,應要先斷「受」,游老師則認為從印順導師《佛法概論》提到的「無明相應觸」來看,應該要先斷「觸」。

昭慧法師於是根據《雜阿含經》,說明這兩個答案都沒有錯,此中牽涉到漸修與頓修的不同要領。她解釋道:從「蘊相應教」來看:「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無常故『苦』」,『苦』即是苦受,要觀到「苦」,才能厭、離欲、滅,才能趨於見道、修道及解脫,因此關鍵確實是在觀「受」。然而從「處相應教」的兩個層次來看,第一個層次守護根門,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否則根、境、識和合而生「觸」,接下來就會生「受」,再生「愛、取」,所以對一般人來講,寧願「不見可欲,其心不亂」。但是「處相應教」還有更深的層次,以六根為觀照重點,是要在根、境、識三和合生觸的當下,就能觀到「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不實而生,生已即滅。」這也是《雜阿含經》中「勝義空經」的內容。

 

二、「胚胎幹細胞研究」之佛法觀點

九十六年七月十九日下午,中大哲研所李瑞全所長與中大前校長劉全生的女兒劉安華(Jennifer A. Liu)來訪。劉安華曾是李瑞全所長的學生,目前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博士,研究有關幹細胞研究的倫理問題,特來詢問有關幹細胞研究之佛法觀點。

昭慧法師向其分析:佛教分胎藏為八位,精卵和合雖然就是生命的開始,但是畢竟屬於前階段,大致來說,精卵和合一個月內,軀幹尚未長成。科學家所設定摘取幹細胞的時限,是受精十四天之內,是時胚胎還沒有神經傳導功能,因此沒有覺知痛苦的能力。

但這並不表示:佛教因此熱烈贊成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十四天內的胚胎,因為還沒有痛的覺受,所以不能把摘除胚胎幹細胞,拿來跟殺害七、八月的胎兒或成人相比,但生命畢竟是有很強烈的生之欲求,摘除胚胎幹細胞,終止了胚胎的生命,對這個生命還是會帶來震撼的。因此以佛教觀點,不致於強烈地將摘除胚胎幹細胞看作是「殺人」,但是也不主張這是「完全不涉及殺生」的行為。

此外,昭慧法師也從佛教倫理學的「中道」原則,分析該如何面對這個議題:

從另一個面向來看,例如動物實驗,這些被用來實驗的貓、狗、猿猴等動物,比起一團胚胎幹細胞,覺知痛苦的感受能力更強,但世俗一般對胚胎幹細胞的價值還非常重視,對動物實驗卻大都抱持無所謂的態度。以佛法的角度來看,兩者都不値得鼓勵;然而從覺知能力或痛覺的程度來說,殘忍的動物實驗帶給動物的痛苦,遠甚於胚胎幹細胞所承受的壓力。所以或許動物實驗的倫理問題,較諸胚胎幹細胞會更為嚴重,這是佛法與世俗不同的看法。

不論動物實驗或胚胎幹細胞的研究,法師認為:從佛法的中道立場來看,不妨永遠都表示反對,以給予從事相關工作的科學家一定的道德壓力。因為一旦須要面對反對壓力,科學家才會認真思考替代方案。例如胚胎幹細胞研究,因為面對強大的倫理爭議,才不得不絞盡腦汁來想:是否可能用成體幹細胞來取代?或能否從臍帶血、胎盤組織等來擷取幹細胞?可是動物實驗一向都被認為理所當然,道德壓力不夠大,科學界自然就毫不在意,也不願費心思考替代方案。

因此以佛教倫理學看待任何一個應用議題,除了護生的理念之外,還要顧及中道原則:「在諸多因緣裡,選取相對最好的方案。」在運動過程中,永遠不能只有「零」及「一百」,例如動物實驗及胚胎幹細胞的研究,不能因為達不到最理想的目標,就什麼都不做,相對來說,能做到多少就算多少,永遠給予壓力,讓他們良心不安,這就是中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