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期

2007/08
發行

回目錄

高中《生命教育概論》教案出版敘言

釋昭慧

生命教育,即是探究生命之意義與價值,且著重在「知行合一」的跨學門統整性教育。

教育,原應由資料(data)之取得、資訊(information)之處理、知識(knowledge)之培養、技術(technology)之訓練,而漸臻智慧(wisdom)之陶成。然而依目前教育情況來看,一般教學科目,大都著重在前四目標之達成,卻罕見陶練出人生智慧的統整性學科。

欠缺「增長人生智慧」的教育,即使將工具理性的操作教得再好,終究欠缺目的理性的方向指引,因此學生往往沒有明確的人生觀,無法體會並發掘生命的價值,甚至因價值觀混亂,而發為種種傷己傷人的愚行。.

可以說,生命教育即是為了因應這樣的教育缺失,而設計的一門課程。它旨在培養學生尊重生命、愛惜生命的態度,並陪同學生一起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引導學生學習思考與判斷生命所面對之情境,發揮生命「自他兼利」的活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對自己有信心,並且願意對別人、對群體、對動物、對環境付出關懷。

一般人誤以為,只有專業素養可以決定個人前途,因此拼命擠入熱門科系。但若深入觀察職場生態,即可瞭解,專業素養並非個人成功的唯一要素,性格往往決定命運。一個品格完好的人,往往在求職途中,會因深得上司與同仁的歡喜與信賴,而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

再者,光明、美好之願景、旺盛而強烈的意志、冷靜以判斷事理的智慧、無私而公正的態度、悲天憫人的情懷,這些都有助於個人在專業領域中,獲得恆久的喜樂與更大的成就,並且提昇生命境界,讓任何一份謀衣謀食的職業,轉化成為利己利人的志業。

這一切都有賴於「生命教育」。因此,「生命教育」的實施,不但不會浪費專業教育的時間,反倒能讓專業教育具足更清晰的定位,獲得更寬廣的統整。我們堅信:一切生命都有透過學習與矯治,而向上、向善、完具人格、轉凡成聖的「可塑性」,這正是「教育」的價值所在,這更是「生命教育」所肩負的重大任務!

在台灣,尚幸有孫效智教授帶領一群熱心教師,默默推展中小學的「生命教育」課程,行之有年而成績斐然,終於獲得了教育界的肯定,逐漸由聊備一格的選修課程,形成了各級學校的必修課程或重點推廣的通識教育。

生命教育的領域往往跨越哲學(特別是倫理學)、宗教學、心理學、社會學、美學、自然科學等各門學科,由於一位教師很難具足每一領域的專業知識,因此本課程最理想的教學方式,就是科際整合,由不同專長的教師合作教學。

然而這樣的理想,在目前的各級學校,是很難達成的。至多每學期找兩、三位知名人士,分享他的生命經驗,其他的教學重任,依然落在每一位任教老師的身上。因此退而求其次,教案的編寫就顯得特別重要。成功的教案,可讓任課教師在遇到非其專業領域的課程大綱之時,得有參考的教學內容、依循的教學方向。

識及於此,我們就足以體會,一群熱忱的高中教師,於課餘分工合作,編寫一套高中生適用的生命教育教案,這是何其不易。我們期待中學教育界,對作者群給予鼓勵,推廣這套教案,俾能帶動全國高中生的生命教育學習風氣!

九六、五、二二 于尊悔樓

——刊於965月高中《生命教育概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