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還天」非阿羅漢的必經途徑 ——覆蔡居士函 釋昭慧 蔡居士惠鑒: 接獲來函之時,正是最忙碌,而且體力耗竭到很想倒下來的時候。我從起心動念處檢視自己面對您的來函,有否不耐煩之心(因為您鍥而不捨以問法,這已是第三封信了)。對我而言,每天都有類似的函件或事務等著我去處理,而每個人當然都會希望:我不忽略(或乃至重視)他的要求。因此您不妨思考一下:為弘法利生而忙碌,是否就會遠離「成就勝義僧」的目標?還是說:為了「以成就勝義僧為第一要務」,我就必須對您們這些問法的函件或其他與「法」有關的事務完全置之不理?如果是後者,那麼為了讓我有時間奔赴「成就勝義僧」的目標,您這封問法信函,根本就不應寫它,因為那對我而言,都是「打閒岔」,我肯定是會「以成就勝義僧為第一要務」,而將它棄置一旁的。 但我沒有這麼做,因為我不忍心讓任何一人受到冷漠的待遇,我更從不認為大乘的「勝義」之證得,是要把其他「世俗」擱在一邊的。我從不認為:「勝義」與「世俗」是站在對立面的。而成就無上佛菩提,這當然是我的「志」趣之所在,是我的「第一要務」,這是毋庸置疑的。 我之所說,並非獨創新猷,只不過是本於聲聞與大乘經論之通說而已。您之所以無法理解我所說之「色無色界天果報依色無色界定而得」,關鍵卡在您把「阿那含生五不還天」納入考量了。您認定:慧解脫阿羅漢既然可以不依禪定而證聖,那麼依此類推,阿那含亦應有不證禪定而入色界天者。其實這是因為您不理解:並非所有阿羅漢聖者都必須經歷「生五不還天」的階段的。 阿那含「已斷盡欲界九品之惑」,依法理而言,如果死後生於五不還天,當然不再還來欲界受生。亦即:這種聖者,原則上是有超越欲界之境地的。但不要忘了:阿那含當然也可能因慧力具足而於欲界的修持階段,當生就進證四果,而不必然要受生五不還天。如果他當生未進證四果,依其禪定之力,自必直昇色界天中,在那邊進證四果,而且成為「俱解脫阿羅漢」。 至於慧解脫阿羅漢,那是慧悟深刻的欲界修持者,因其慧證已具,可以當生直趨阿羅漢果,不必再受生於色界之中了。我們不要誤以為:這種人慧證具足,竟然還不能當生從三果進證四果,必須要到色界「五不還天」受生一趟才算數。 話說回來,如果定力不深,慧力不全,那麼縱使見惑已斷,他也只能是初果須陀洹,這種人不等於「慧解脫阿羅漢」。但這種人,因為見惑已斷,如樹根已斬,枝葉不會繼續長期繁茂下去的。因此這樣的聖者,最多七往來於(欲界)天上與人間,就必定會證阿羅漢的。但也不是非要受滿七生不可,只要任何一世,他的慧力具足,思惑全斷,縱使定力不深,也可以在欲界的修行階段,就進趨二、三、四果,是為「慧解脫阿羅漢」。 總之,請千萬不要誤以為凡是聖者,都必經歷色界五不還天的階段。您看《阿含經》就可知道:並非所有大阿羅漢都是從五不還天來於此間的。反而如舍利弗、阿難這樣的大阿羅漢(是不是「慧解脫阿羅漢」且置不論),都是在「人間」聞佛說法而證得初果,然後或遲或速地在「當生」進證二、三、四果的。 所以,「色無色界天果報依色無色界定而得」,這縱使是在凡夫、在聖者,都是通說,並無例外。 耑此奉覆,並請 秋安 昭慧 合十 91.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