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生動態 ■
峨眉宗教領袖高峰會談記 招生啟事:99學年度研究部/專修部/假日佛學班 ■ 2010台灣宗教學會「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學術會議 ■
|
222 2010年5月19日 |
|
師生動態 99.4.19 ‧玄奘大學暨本院客座黃夏年教授,是日下午應元智大學中文系之邀請,赴該校演講「2008:中國宗教學研究前沿問題」。 99.4.20~22 ‧昭慧法師赴玄奘大學參加系列行政會議。
99.4.20 中國社科院黃夏年教授(前左)於玄奘大學宗研所之第三次講座,與所長昭慧法師(前左)及全體學生合影於妙然樓前。
99.4.23 參觀杉林鄉參觀慈濟大愛園區,於服務中心前合影留念。(前排右起:證毓、法明、昭慧法師、布妮,第二排右一:導覽員黑熊) 99.4.20 ‧下午,在玄大宗研所「近現代中國佛教史」課程中,黃夏年教授介紹了研究近代中國佛教的大師級學者,包括湯用彤、陳垣、丁福保、蘇晉仁、藍吉富等對近代佛學與佛教史的貢獻,並介紹他們所身處的時代背景。黃夏年教授多年來各方實地考察,擁有許多第一手資料,同學們無不屏神專注,並就課業疑惑請教黃教授。 99.4.22 ‧上午,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到彰化芬園祥光寺(位於八卦山),參加玄奘文教基金會董事會議。是日一早,董事長了中長老帶著董事們、校長、副校長、一級主管出發前往彰化,會議結束後,住持禪睦法師以豐盛的午宴款待,並致贈每人兩大盒的芬園特產。 99.4.23 ‧一早,昭慧法師與德風、德發居士一同,開車前往屏東高樹鄉慈雲寺,探望刻正於該寺靜養的紹容師父,受到住持心全法師暨監院融慎師父(本院校友)的熱情接待。屏東慈濟分會法明法師與住在佛林靜舍的證毓、法聞師父(皆是本院校友),也前來拜會昭慧法師。下午,用過法明法師帶來的豐盛麵點之後,一行人出發到杉林鄉參觀慈濟大愛園區。 杉林慈濟大愛園區規畫得十分整齊潔淨,環境幽雅,房屋線條簡單,建材堅固而輕巧,設備完善。兩排房子間有很寬的防火巷,前院還可以停車。在園區內,慈濟為原住民建築了兩座教堂,一座屬於安息日會,一座屬於長老教會,這都是身為佛弟子的慈濟人為災民建設的。 導覽員黑熊、布妮夫婦是布農族人,也是莫拉克風災的災民,他們非常熱忱地導覽整個園區,特別是園區後段的那瑪夏鄉原住民社區。社區裡有一個充滿原住民部落風格的廣場,進入黑雄與布妮的家宅,印入眼簾的是牆上證嚴法師的相片,兩夫婦雖然是基督徒,但都非常敬愛證嚴法師。 在交談中,昭慧法師問到前些時媒體登載,有關原住民團體對慈濟大愛園區做法的質疑與反彈,不知身為原住民的黑熊有何看法。黑熊說:「是有一些沒有住在裏面的原住民朋友反對我們住進大愛園區,但是住在這裡的原住民還是很歡喜、感謝慈濟。對於媒體的扭曲報導,我們很擔心,一來這樣對慈濟不公平,二來也擔心,外界會誤以為原住民予取予求。事實上,我們原住民是非常可愛、敦厚、少欲知足的。」 他逐一將外界誤傳的謠言,作了澄清。法師於是說:「你們也可以表達你們的聲音啊!」黑熊說:「我也有對記者講我的看法啊,但是媒體不要登。」正巧有兩位氣質優雅的青年男女,遠從臺北來到,默默地四處參觀大愛園區,聽到這一席話,才靜靜地說出他們來訪的原委:「我們正詫異我們的愛心捐款,怎麼換來的是媒體這樣負面的報導,所以想親自來瞭解原委。」聽到黑熊的解說之後,他們深感安慰。 安息日會教堂內的擺設非常莊嚴、典雅,採光與通風的設計非常貼心,會眾座椅都是厚實的原木。黑熊很感動地說:「上人(指證嚴法師)要求一切擺設都要尊重原住民的意見,而且要做到盡善盡美。前次上人來到,大家請她進入教堂,她走到門口時竟還謙虛地說:「我可以進來嗎?」這種跨宗教與族群而對生命無限疼惜的情懷,深深地感動了黑熊。 黑熊家的客廳有一塊放置音響的原木,散發出香味,黑熊切了一小片給昭慧法師聞嗅,並介紹說這是牛樟木。法師不禁讚嘆它的清香之氣,沒想到他立刻轉身到二樓去拿了一大塊下來送給法師。原住民朋友對友情的珍惜、對於身外之物的澹泊,由此可見一斑! 晚上,一行人到附近民宿嵐筑園,融慎師父的信徒林慧清居士帶著兩個小孩隨同,供養一頓豐盛的晚餐。夜宿嵐築園。 99.4.24 ‧由於證毓、法聞師父邀請昭慧法師參觀他們的精舍──佛林靜舍,因此在嵐筑園用過早餐後,一行人出發前往佛林靜舍。證毓、法聞師父帶領導覽整個靜舍的園區,包括大殿以及一個個獨立的茅篷。茅篷前後、旁邊都有空地,安單的師父們在空地植樹、種菜、蒔花。原則上,佛林靜舍每一茅篷的師父都各自料理生活、各自修行,但是他們也會相互支援,共同維護大殿的整潔。 這是近年出現的一種道場型態:住持在土地上興建若干茅篷,有意入住的師父提供數十萬元的安單費用,就可以終身擁有該座茅篷的使用權,形成一種很獨特而迥異於傳統叢林的群聚道場。 據說埔里也有一座這種形態的精舍。昭慧法師分析道: 「人與人要共住十分困難。各自獨住在公寓、大廈確實也不適宜,因此退而求其次,以這樣的方式共住,人與人之間保持某種距離,減少共住共事的碰撞,偶而有福同享,遇事互作道義支援,這倒也有其優點。但缺點就是,一群沒有在共住、共學、共事過程中產生共識的僧人群聚,大概很難做出弘法利生的大事,對佛教、對眾生的利益是有限的。雖然如此,最起碼這些出家人的生活非常質樸、寧靜,老實修行而不慕榮利,這是值得讚歎的!」 證毓、法聞師父說道:「對我們而言,來此安住是偶然的機緣,這只是階段性的靜修。我們終究還是要為佛教發心。」事實上即使是在此靜修階段,每逢學院有學術、文化活動,他們都回來當志工,成為學團的好幫手。 到證毓、法聞師父所居住的茅蓬小坐茶敘片刻,昭慧法師一行人就此告辭,與德風、德發驅車北返學院。 99.4.25 ‧是日是印順導師105歲冥誕,上午,昭慧、性廣法師前往台中華雨精舍,參加般若法會。本院學眾則齊聚無諍講堂,誦念《金剛經》以為紀念。 ‧華雨精舍般若法會午供結束,兩位師長北上趕到臺北板橋龍山文化廣場,參加「東宗的呼喚──2010賴鵬舉居士逝世週年學術研討會」。這是一場由周伯勘、林保堯、林安梧、陳清香、顏尚文等教授(前「東方宗教討論會」會友)所發起的學術會議,用以紀念學術成就精湛的賴鵬舉醫師。研討會從前一天開始舉行,昭慧法師應邀在本日下午第七場發表論文,題目是〈初期瑜伽行派之修行觀──以《解深密經》〈瑜伽分別品〉為研究核心〉,由周伯勘教授主持、性廣法師回應。 法師於發表論文時提到: 「《清淨道論》歸納禪定有四十種所緣境;而《解深密經》與《瑜伽師地論》則是用「四種所緣境事」來界定禪觀的類型。這是一種定、慧綜合型的禪觀理論,從《解深密經》〈瑜伽分別品〉的陳述中,可以看到「七覺支」的脈絡。」 性廣法師於回應時問道:「《解深密經》四種所緣境事的分類法,其特出成就何在?」 法師回答: 「一個禪者若要學習佛門禪觀,四種所緣境事將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策略地圖」。藉此,他可以知道整個佛門禪法的定義、範疇與內涵,這樣的分類比《清淨道論》的〈定品〉更深刻、周延。它不是像〈定品〉那樣對四十業處作逐一的說明,它不完全是在講述禪定,它是在心一境性(三摩地)中引發智慧的整個學習策略地圖。」 會議結束後,主辦單位於附近餐廳舉行晚宴,兩位法師於晚宴中與學者們敘舊,然後返院。 99.4.26 ‧下午,黃夏年教授應邀到圓光佛學院演講,講題是「明清佛教到民國佛教的轉型」。 ‧早上,玄奘大學王鼎銘校長、曾光榮副校長率領一級主管到三峽,參加玄奘大學護法王淑美老居士的告別式。昭慧法師從學院前往三峽與同仁會合。追思儀軌由了中長老主法。王淑美老居士自籌建玄奘大學階段以至於今,長期護持大學建校而不遺餘力。 99.4.27 ‧昭慧法師於玄奘大學參加系列行政會議。 ‧下午黃夏年教授於玄大續講「近現代中國佛教史」課程,談到清末的佛教組織、佛學刊物、佛教辦學的狀况,並詳析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事件脉絡。 99.4.28 ‧下午,昭慧法師第三度應邀到新竹光復中學,為溫馨關懷營的學生演講。學生們十分活潑,問答比前兩次更加踴躍、有深度。法師擔心本身忙碌無法負荷,因此向輔導中心主任表示,應邀演講的次數不得不縮減。
99.4.29 昭慧法師到台灣神學院進行佛學專題演講。
99.4.29 黃夏年教授於保星慈明宮殿門旁留影,後面歡迎榜上有他的大名。
99.4.30 不二齋齋主江赫居士取出珍藏的沉香,說明「香道藝術」。
99.5.1 「峨眉宗教領袖高峰會談」與會貴賓合影留念。(前排右起:昭慧法師、黃錦源董事長、主持人親民技術學院校長劉紹文博士、
99.5.1 (右起)性廣、耀行、彰妙法師於峨眉湖細茅埔吊橋上合影。
99.5.3 輔大宗教學系系主任黃懷秋教授致贈感謝狀,感謝玄奘大學宗教學系之豐盛款待。 99.4.29 ‧下午,昭慧法師應台灣神學院莊信德老師之邀,到台灣神學院進行佛學專題演講。共三節課、三小時,前兩個小時講述「佛教的解與行」,法師就解脫道與菩薩道分析其系統理論,都根源於「緣起」思想,前者由緣起推演出三法印,論述整個解脫道的解行;後者透過緣起開展出護生,接著講述菩薩道的解行。 台灣神學院學術副院長鄭仰恩、徐萬麟博士也到場旁聽。到第三節課,鄭仰恩、莊信德兩位教授上台,交叉詢問昭慧法師,提出許多具有深度的問題。(討論內容已由釋淨慧紀錄,由於本期稿擠,將擇期再刊。) ‧下午,黃夏年教授與學眾仁慈、明一、耀行、彰妙師父前往竹北保星慈明宮,參加林府千歲聖誕法會,玄奘大學黃運喜教授亦率系上學生參加。 99.4.30 ‧應游祥洲教授的邀請與安排,昭慧、性廣法師與黃夏年教授到台北市仁愛路巷弄中的「不二齋」,體驗「香道藝術」。由於游祥洲教授生病住院,故由游夫人陳枚槐居士帶領其家姊、外孫與朋友Alice,到不二齋與法師們會合。 不二齋齋主江赫居士雅好香道與茶道,是台灣少數專精香道與沉香的藏家。長年浸淫於香道的江居士,散發著沁雅潔淨的天人氣質。他招待法師一行人「聞香」,拿出七道不同的沉香,讓它燃燒、散發香味,聞之頓覺身心清涼、寧靜幽遠。 江居士將有關沉香的歷史、材質、産出情形,以及被抄作後價格昂貴的現況,娓娓道來而如數家針。雖然沉香已被炒作到如此昂貴,但他豪不吝惜地與法師們分享香道,並暢談他從中所領悟到的人生哲學。 昭慧法師讚嘆道:華嚴〈入法界品〉中,也有善知識是專門製香的,從這方面而趣入不思議解脫的菩薩道。今日有緣拜訪江居士,親聞他把從聞香而體會高遠的人生境界,就彷彿〈入法界品〉的善知識現前一般。 大家靜靜地嗅聞七道沉香,聆聽江居士的解說,分享他從香道而來的佛法體悟,到晚上九時左右才告辭離開。走出不二齋的大門,頓覺臺北天空下的空氣穢濁不堪,好似一下子從悠遠寧靜的天界,落回到滾滾紅塵一般。 99.5.1 ‧應新竹縣兩河文化協會邀請,昭慧法師前往新竹縣峨眉鄉的天恩彌勒佛院,參加「峨眉宗教領袖高峰會談」,性廣、耀行、彰妙法師、黃夏年教授陪同前往參觀彌勒佛院,以及附近的十方叢林,不遠的獅頭山勸化堂等。 會議第一場由單國璽樞機主教專題演講「生命的價值」,第二場是各宗教領袖的座談會,主題有二:一、各宗教對生命的價值關懷;二、各宗教如何加强合作,關懷本地眾生(人與大自然萬物)。本場會談由親民技術學院校長劉紹文博士擔任主持人,單國璽樞機主教、楊安仁神父、彌勒大道天恩彌勒佛院汪慈光院長、獅頭山勸化堂黃錦源董事長與昭慧法師共同發言。昭慧法師之發言內容,詳見釋耀行:〈峨眉宗教領袖高峰會談記〉。 99.5.3 ‧輔大宗教系於5月1、2日舉辦「兩岸宗教學術論壇:宗教實踐與社會」,本日上午參訪玄奘大學宗教學系,並舉行兩岸學者的教學與研究交流座談會。來訪貴賓包括:黃懷秋教授(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莊慶信教授(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下一届系主任)、魏德東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溫金玉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系教授)、黃海德教授(華僑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張雲江教授(華僑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楊國强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學系助理教授)等學者與博士生共二十人,分別來自輔仁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僑大學等校之宗教系所。 座談會由玄大宗教系主任昭慧法師主持,系上黃運喜、蔡翊鑫與羅凉萍等三位教授及部分研究生亦參加座談。諸位學術主管的發言內容,著重在辦學經驗,教授與研究生則將關注點放在兩岸宗教學術的發展現況、研究前景與畢業生就業問題。昭慧法師除了介紹玄大宗教系所之外,也介紹台灣宗教學會,與會者期望日後能有進一步的學術交流。 99.5.4 ‧下午,大愛電視台陳珮瀅女士,至玄奘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室訪問昭慧法師,談有關浴佛的意義,準備在大愛電視台播出。 ‧下午,黃夏年教授於玄大的「近現代中國佛教史」課程,延續上次的佛教內學系統,這次講述民國佛教的報紙及著名大師文集,並提到學理之外的一代實修大師虛雲老和尚,對於目前大陸佛法的延續,功不可沒。 99.5.5 ‧昭慧法師在玄奘大學參加系列行政會議。 ‧因為翌日下午玄大有預算會議,昭慧法師必須出席,原訂明日下午授課的本院專修部課程於是調到今晚。本晚,昭慧法師特從玄奘大學趕回本院,提前為專三同學上宗教倫理學課程。上課結束後,又趕回玄奘大學。 99.5.6 ‧昭慧法師參加玄奘大學預算委員會的第二次預算會議。 ‧上午,黃夏年教授到座落於台北市濟南路的中央辦公大樓,參加中華發展基金會舉辦的來台學者座談會,耀行、明一法師陪同前往。 由陸委會支持的中華發展基金會,主要協助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其中有部分經費,贊助大陸學者來台講學。本次邀請來台大陸學者座談,分享對兩岸學術及教育交流的心得,對台灣的印象、對中華發展基金會的建議。 與會者有大陸山東大學、山東藝術學院、清華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來台的教授與學者,他們與中華發展基金會蔡副處長、王科長、王專員和麥秘書等人進行了友好座談。大陸學者對中華發展基金會的友善安排,和良好的關心與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黃夏年教授作為玄奘大學邀請的專家,在會上發表了自己的感想: 「這次能有機會來到台灣講課,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過去自己雖然來過多次台灣,但是像這次這樣與台灣社會零距離接觸,感受還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對台灣的社會觀察與瞭解,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這些對將來的學習與研究工作,都有很大的助力。 「來到台灣後,深深地感受到台灣人民的熱情與良好的修養,台灣民眾非常客氣,彬彬有禮,相互謙讓,在公共場合,很少見到喧嘩場面,既使在乘電梯時,先下的人出電梯時,都會主動替後下的人按上升的按紐,從小事中就體現了對他人的關愛。台灣人會尊重對方的願望,從不勉强他人。在開車時或過馬路時,遇到紅燈主動停下來,等綠燈亮時再過去。學校食堂吃飯的高峰,學生們都會主動排隊,沒有插隊的現象,這些都是值得大陸人民學習,也是我們應該贊嘆的地方,是中華民族美德的體現。 「玄奘大學的學生很有朝氣,對生活充滿憧憬,富有想像力,肯定會有美好的未來。來台以後,受到弘誓佛學院的熱情接待與安排,昭慧法師和院長性廣法師等工作繁忙,仍不忘記對我的關心,指定專人來安排我的生活,使我在整個教學活動期間,能够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沒有感到絲毫不適應的感覺。在台灣生活感覺與在大陸一樣,非常方便,就像到了自己的家裏,沒有陌生感,更沒有產生距離感。」 黃教授在台期間,已經在華梵大學、圓光佛學研究所、元智大學中文系、國史館、佛學佛學院、法鼓佛教學院等地,作學術演講以及學術交流。他認為,台灣與大陸兩地的學術界人士應該展開更加深入的學術交流與研究。現在大陸的學術研究水平正在與世界研究水平接近,由於兩地學者在這方面的接觸不够,大陸的現有學術成果還沒有充分為台灣學者之所瞭解。今後,兩岸學者應該在深度合作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共同把中國的學術研究推向世界。 99.5.7~8 ‧連續兩日,性廣法師到花蓮慈善寺,為慈善佛學班續講授《大智度論》。
99.5.8 昭慧法師於劉德芳醫師(左)的里長競選服務處成立大會上致詞。 99.5.8 ‧長期為學院住眾義診的劉德芳醫師,是三屆(十二年)連任而深受里民愛戴的新竹市曲溪里里長,本次將第四度投入里長選舉,今日上午成立競選服務處,昭慧法師應邀前往致辭,耀行師父陪同。 劉里長長年耕耘基層、熱心服務里民,在曲溪里辦理「曲溪學苑」,開設多元豐富的研習課程,深受里民愛戴。學員們熱情相挺,在競選服務處成立大會上賣力表演,表達對劉里長的全力支持,讓當天的競選服務處成立大會熱鬧非凡。早上10點大會開始,大鼓、元極舞的表演很有氣勢,銀髮族阿嬤的手語舞蹈班表演,也非常有趣。 接著由各界前來道賀的貴賓致詞。昭慧法師表示: 「劉里長是非常精彩的仁醫,在成都中醫藥大學考證照時,教授非常贊嘆他精湛的醫術與深厚的學養,竟邀請他留下任教。但劉醫生竟然婉辭,因為他將服務里民看得比這些榮耀更為重要。有這樣一位宅心仁厚、熱心服務的里長,曲溪里的民眾確實非常幸福。 「我在玄奘大學任教,劉醫師來玄大進修法律系的學士學位,就是為了充實法律知識,好為里民服務。他以極少的補助經費,將曲溪學苑辦得有聲有色。我看到課程中有五行筋絡、養生推拿的課程,由於劉里長本身就是這方面的行家,因此好奇問他:『為什麽不擔任老師?』他說:『避免瓜田李下。』由此可見劉里長的『潔癖』!劉里長為人相當廉潔,我很為各位慶幸,有這樣好的一位里長。因此請各位鄉親全力支持他競選連任。」 ‧下午,昭慧法師至台北善導教育中心,主持台灣宗教學會第六屆第五次理監事會議。會中討論: 1.台灣宗教學會本次學術研討會──「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學術研討會」的議程。理監事們集思廣義敲訂了所有主持人、與談人名單。 2.台灣宗教學會會員資料多年未曾更新,經細心整理、修訂會員資料,並發函給400多位失聯會員,目前已有29位願意保留會籍並補繳會費,其餘會員將以掛號信慎重確認其是否保留會員資格,否則不得不依章程規定而予以除籍。 3.經葉海煙秘書長居中聯繫,目前在台灣有高聲望,專門印製學術教科書的五南出版社,願意與台灣宗教學會合作發行《台灣宗教研究》學報,並將該期刊視作五南出版品。 ‧趁著天氣晴朗,寮元心慈師父帶領志工二十人,一整日修整庭院植栽及環境清潔。志工們分成三組,一組修剪院牆外整排九重葛,並以支架將它予以固定,清理水溝及雜草,一組修整法印樓前的草坪,另外志工喬文則將法印三樓禪堂的牆壁重新油漆。經過他們一整天的辛勤整理,校園再現清爽整齊的面貌,讓師父們非常感恩。
99.5.9 慈濟於中正紀念堂舉行浴佛大典。
99.5.9 兩序比丘、比丘尼進入浴佛大典會場,右列比丘尼是本學院學僧。
99.5.9 ‧晚上,慈濟於中正紀念堂舉行浴佛大典,全球同步進行「佛誕日、母親節、慈濟日」三節合一的盛大慶典。 下午3時,本院學僧搭乘專車前往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昭慧、性廣法師也撥冗共襄盛舉。大會特將兩位師長安排在西單比丘尼眾隊伍的正中央位置,以示對兩位師長的禮遇。 今年慈濟浴佛大典以「菩提大道直」為主題,輔以環保概念,現場一萬五千名各界民眾,穿上每件衣服由十四支寶特瓶回收製成的環保衫,以藍、綠、白色排列成菩提葉、蓮花與慈濟LOGO,象徵全球人類不分宗教、政治籓離的大愛,對保護地球的具體實踐。 晚上6點30分,全體與會大眾面向中正紀念堂的大門,在「讚仰三寶之歌」中,隨著燈光逐漸明亮,「宇宙大覺者──佛陀聖像」緩緩升起,再請身穿白色環保衫的馬英九總統先行浴佛,為浴佛大典禮揭開序幕。 緊接著,台上的法師們緩緩現身,隨音樂節奏依序走下臺階。鐘聲一響,供花、燈、湯的法師一一走向浴佛台,禮佛足、接花香,現場數萬名會眾不分身、國籍、宗教,也依序秩序井然地逐一禮佛、浴佛,以清涼法水洗滌一身塵垢。然後隨著「淨寂清澄」的莊嚴樂音繞佛,最後大迴向,虔誠祈願人心淨化、天下無災吉祥。 這是慈濟連續四屆於中正紀念堂舉辦浴佛大典,感動非常多民眾前來參加,今年有四萬人參加浴佛。慈濟在證嚴法師的指示下,十分重視浴佛大典,在全球32個國家(地區),總共舉辦285場浴佛典禮,近三十萬人共同參與,在台灣就舉辦超過130場。 是日上午,佛光山在凱達格蘭大道前也舉行浴佛大典,法鼓山則提前一周於國父紀念館舉辦,佛誕日的殊勝莊嚴,成為媒體的報導焦點。十一年前昭慧法師奔走呼籲,佛教界共同支持爭取佛誕成為國定紀念日,在台灣幾大教團的努力之下,欣見佛誕日已成為全民為親人、為世界祈福的共同慶典。(相關報導請見:2010臺北浴佛大典 四萬人虔願世界真善美) 99.5.10 ‧下午,昭慧法師出席玄奘大學召生會議,會中決議,5月22日辦理99年度甄選入學考試報到。原本18~20日舉行三天的慶祝浴佛節園游會,為配合新生報到,特延長兩天,舉行到22日。19日上午將舉行浴佛祈福法會,由宗教學研究所學會籌辦,本院住眾將支援浴佛儀軌的進行。 ‧晚間,昭慧法師赴台北春天素食餐廳出席《玄奘佛學研究》編輯會議。由總編輯黃運喜教授主持本次會議,並作東宴請編委,黃夏年、侯坤宏教授與會,執行編輯堅意法師列席。 99.5.11 ‧上午,中華佛研所前所長李志夫教授蒞臨玄奘大學拜訪昭慧法師,並與法師暨黃夏年教授,討論未來舉辦「兩岸玄奘學研討會」的合作事宜。這是黃夏年教授的父親、當代著名佛學家黃心川教授的心願,其所主持之玄奘研究中心以及台灣的玄奘大學,皆曾舉辦「玄奘學」學術會議。(有關歷年舉辦玄奘學會議情形,詳參「玄奘研究中心」網站) 99.5.11~13 ‧昭慧法師參加玄奘大學系列行政會議。 99.5.13 ‧上午,教育部獎補助款訪視委員至玄奘大學進行訪視,校長、副校長率領一級行政主管、各院院長於行政大樓接待來賓。本次訪視委員有三位學者,由前教育部次長周燦德教授擔任召集人。下午,訪視委員抽選教師、學生晤談,首先抽中的是昭慧法師,周燦德委員問到學校運用獎補助款的情形,並詢問有沒有感覺設備不足而提出購置申請?法師慎重地沉思良久後回答:「文理學院並沒有設備不足的問題。學校公文要求各院系提報資本門的預算,但是我與助教想了許久,都沒有想出到底還要增加什麼設備。」晤談結束後,周委員在綜合報告中特別提到:「貴校對獎補助款的運用十分嚴謹。當我問老師們有沒有需要增加設備時,老師沉思許久,表示沒有不足的部份,可見貴校的設備已經非常完善,校方確實依照獎補助款的法規,有效地執行預算。」 99.5.15 ‧上午,志工約三十多人來到本院,協助準備翌日浴佛法會的各項籌備工作。周碧雲居士特地大早送來全新的二十條黃色桌裙,這是她四處尋找挑選布料、花了兩個月時間親手縫紉的,布料是由她與同修林清貴居士供養。 ‧正在忙碌當中,由於人為的疏忽,肢障且高齡的狗兒「仔仔」不幸意外往生。原來,體弱老邁的仔仔養在大寮後方空地,這天大寮人多、事繁、物雜,故而將牠暫牽到外面屋簷下綁著。正在點心時間,大家忽然聽見一聲狗狗的哀叫聲,趕緊出來一看,只見仔仔躺在地上喘息,狀甚痛苦,似乎是被瓦斯貨車撞到,司機直抱歉:「真的不是故意的,我沒有看到它在這裡。」 大家趕忙準備將仔仔送醫,並向性廣法師報告。廣師父立刻出來探視仔仔,一邊慢慢地撫摸牠的頭,一邊開示說法給予安慰,交代同學找塊木板,先將仔仔移到安靜人少之處。不到10分鐘,仔仔就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師父們紛紛來為仔仔助念,並找了一個網罩蓋住,避免蒼蠅叮咬。 稍後,昭慧法師也來為仔仔開示:「早在弘誓學院還設在雙林寺之時,仔仔就已來到跟師父們共住,迄今已十五年之久,歷經多次災劫。這些日子,你的身軀已日益衰頹,老態畢現,雖然今天因為意外而提早離去,但是並沒有經過太久的痛苦,也算是值得為你安慰的事。現在,你要跟著師父們誦持佛號,到阿彌陀佛跟前好好學習。學成後,再回來娑婆世界,發心出家或當護法,跟著師父們一起學佛弘法。」 之後,師父們將唸佛機放在仔仔遺體旁,先分頭忙法會籌備工作,並接洽火化事宜。下午5點,師父們放下手邊的工作,集合在仔仔身邊,為牠誦唸阿彌陀經及彌陀聖號。兩位師長細心地為仔仔準備飼料、開水及鮮花,並且上香祝願牠往生淨土。接著就在師父們的唸佛聲中,心謙師父與彩虹開車送仔仔到中壢中山動物醫院焚化。
99.5.16 本院舉行浴佛法會,與會大眾於校園中繞佛。
99.5.16 昭慧、性廣法師浴佛。
99.5.16 (左)高銓德、李瑞瑛賢伉儷浴佛,(右)郭榮宗立委、蔡英美縣議員賢伉儷浴佛。
99.5.16 護法善信攜家帶眷虔誠浴佛。 99.5.16 ‧今日舉行一年一度的浴佛法會。上午九時法會開始,第一支香普佛、繞佛,由性廣法師主法。中場休息時間,先聆聽性廣法師開示,廣師父幽默地說:「剛才繞佛時,有些人很專注虔誠,有些人則東張西望,看到大家各式各樣的經行姿勢,內心有個願望——將來為你們開一堂課,教你們如何『走路』。」接著昭慧法師開示浴佛的意義,介紹假日佛學班、暑期兒童夏令營等活動,歡迎大家報名參加。兩位師長皆對信眾的護持,表示懇切的感恩之情。 之後舉行皈依,由昭慧法師為皈依者授三皈依,此時也是點心時間,因此許多信眾用完點心後,皆回講堂觀禮,旁聽法師說明皈依儀軌的意涵,咸感法喜充滿。 第二支香佛前大供、浴佛,由昭慧、性廣法師連袂主法,親自將浴佛偈從頭唱到尾,而不是圖方便地放CD。浴佛結束,昭慧法師對大眾表示:「這麼做,是基於對信眾到此虔誠祈願的深切感念,希望透過浴佛讚頌的梵音,將無限的祝福傳遞給大家。」大眾聞之深受感動。 今年浴佛人數比去年更多,約計五百人,講堂人滿為患,因此在無諍講堂旁邊的齋堂設置第二會場,讓無法進入講堂的信眾,亦能透過同步聯線觀看法會實況。鄉親攜家帶眷前來浴佛,有襁褓中的幼兒,有杵著柺杖、坐著輪椅的老人,還有被主人帶來浴佛的小狗。講堂散放著虔誠清淨、祥和溫馨的氣氛。 雅緻的無諍講堂,令浴佛法會更添莊嚴,這都得感謝發心義務做裝潢設計的高銓德、李瑞瑛賢伉儷,以及承攬新校舍工程的瀚邦集團曾黃麗明董事長,他們也都前來浴佛。 此次法會,仍由宏鳴音響視聽工程公司許榮耀總經理與公司同仁,全程協助會場之音控,令法會得以順暢進行。法會於午後近一點結束,用完中餐,與會大眾共同收拾善後,三點多圓滿結束。 ‧下午四點在齋堂,性廣法師招集學眾及張莉荺、王彩虹一起開會,討論每年兩期的「不思議解脫法門」兩日禪課程。性廣法師說明課程設計與構想,第一期第一次的「兩日禪」將在本月22日舉行,令學眾們非常期待。第一期兩日禪雖未正式對外刊載招生文宣,但在口耳相傳中,業已報名55人。廣師父本次限制報名人數在60名內,以期達成最良好的教學效果。 ‧下午,忙於競選里長的劉德芳醫師依舊撥冗前來義診。昨日下午,本院志工范揚鑑居士因為投入籌備法會工作,搬重物閃到腰,疼痛到寸步難行。性廣法師連忙給他一件護腰,並要求他今日前來給劉醫師診療。果然妙手回春,經劉醫師耐心、細心療治之後,范居士當即可以起身、走下診療床並緩慢行走。見證此一高明醫術,長期洗腎的劉太太張鳳美也告知她的肩背不適,劉醫師也為她理療而解除了病苦。范居士夫婦的志工義行十分感人。他們兩人身患重疾,但每週日都帶著老岳母、兒子、孫子,全家返院做志工,維持庭園的整潔,有時甚至爬下到大圳溝邊鏟除雜草。 99.5.17 ‧上午8時半,大愛電視節目製作人蕭毅君率陳淑伶、林景雲、張惟純一行前來拜會昭慧法師,訪談法師參加本月9日浴佛大典的感想與建言。 ‧上午10時,伊能老師帶著家人(先生林宏明、女兒林茜如),以及菜香耕有機農產品公司北、中、南區負責人、經理人與高層幹部共十三人,蒞臨本院參訪。大家在嵐園茶敘,十分愉快。
‧午齋過後出發至玄奘大學,林博文副校長由於與伊能老師第二次會面,因此會晤時倍感親切。林副校長介紹校史館之後,另有要公,因此由林順德總務長帶領來賓參觀圖資大樓的總圖書館、自立書軒(該校第一座智慧型圖書館)、自學中心、微型教學攝影教室等教學設施,以及善導活動中心的各項體育、社團設施,又到學生宿舍參觀該校第三座智慧型圖書館,並以電動車帶領大家遊澄心湖與運動場。最後一站是妙然大樓,昭慧法師帶大家參觀妙然書軒( 99.5.18
‧上午,昭慧法師至台北中央辦公大樓,參加內政部宗教諮詢委員會第五屆第三次會議。本次會議由內政部簡 ‧下午,昭慧法師趕回玄大參加管考會議。 |
||
|
||
峨眉宗教領袖高峰會談記 釋耀行
99.5.1 峨眉宗教領袖高峰會談。(右起:楊安仁神父、彌勒大道汪慈光院長、
99.5.1 單國璽樞機主教演講。
99.5.1 昭慧法師發言。(右起:昭慧法師、黃錦源董事長、
九十九年五月一日,應新竹縣兩河文化協會邀請,昭慧法師前往位於該縣峨眉鄉的天恩彌勒佛院,參加峨眉宗教領袖高峰會談。 第一場邀請單國璽樞機主教作專題演講,主題是「生命的價值」。 第二場是各宗教領袖高峰對談,主題有二:一、各宗教對生命的價值關懷;二、各宗教如何加强合作關懷本地衆生(人與大自然萬物)。本場會談由親民技術學院校長劉紹文博士擔任主持人,單國璽樞機主教、楊安仁神父、彌勒大道天恩彌勒佛院汪慈光院長、獅頭山勸化堂黃錦源董事長與昭慧法師共同發言。本文紀錄昭慧法師之發言內容,以饗讀者。 昭慧法師針對「各宗教對生命的價值關懷」主題,依照佛教倫理學的架構,談到了佛教從緣起而推展出的護生觀念。護生的理由是同情共感的自通之法,以及緣起法相的相關性、衆生平等的精神。由於第一場單樞機主教的演講以「愛人」為主軸,而彌勒大道又特別强調「愛自然」,所以法師回應道,佛教的關懷基於自通之法,普及到一切有情,並非只關懷人,也關懷有感知能力的動物。 針對於此,單樞機主教回應道: 「天主教還是重視關懷人、愛人,動物是天主創造出給人管理的,人可以管理它,當然也可以適度的運用它。否則植物也是生命,我們到底要如何面對植物而不殺生?所以在關懷層面要知所先後,以關懷人爲本。就價值而論,動物的價值也不如人,因為人是依天主的肖像所創造的,其價值是高於動物的,所以人與動物兩者不能相提並比。」 針對單樞機主教的回應,獅頭山勸化堂黃錦源董事長發言道: 「單樞機主教說『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問題不能這樣看。因為植物修修剪剪之後還可以再生,動物一但被砍殺,它還可以活過來嗎?所以不能說,因為植物也是生命,所以對動物就不需要關懷。」 輪到第二個主題「各宗教如何加强合作關懷本地衆生」,昭慧法師發言時,順便回應了單樞機主教: 「關於各宗教應該如何加强合作以關懷本地衆生,從以上的發言即可得知,那是談何容易的事!因爲,光是彼此的教義,就有很大的歧異。 「樞機主教說植物也有生命,這種說法我們常常聽得到。我曾經在成大的某個研究所演講,該所的學生有做動物實驗,當我講到動物也有覺知能力,所以應該平等看待它們的痛苦時,學生回應說:『那麼請問我們每天一碗飯吃下去,就吃掉好幾千個稻米寶寶,那還不是殺了那麽多生命?』我當場回應說:『如果你認爲植物與動物一樣都是生命,那你爲什麽不用植物來做實驗?於是你一定會告訴我,植物與動物有什麼不一樣,以致於你必須要用動物來做實驗。那麼我告訴你:你認為不一樣的地方,就跟我的看法一樣。你認爲它的不一樣,導致你選擇動物來做實驗,而我認爲它的不一樣,導致我要愛護它的生命。』 「至於說『動物的價值比人類低』,對於這種說法,我也是持保留態度的,我實在想不起來,殺人魔陳進興的生命,其價值爲什麽比一隻猫來得高? 「但是無論如何,宗教之間還是可以求同存異,就著共同的部分來合作。也許對動物的看法,基督宗教與佛教不一樣,但是就著對人的關懷部分,我們還是可以共同合作,針對弱勢族群、自然環境,共同努力來促進環境正義、社會正義。 「共同合作不盡然是宗教間出現問題。更大的問題出在各宗教內部。即使在各宗教的內部,願意為弱者做慈善服務的就已經不多,遑論還要為弱者來與強者抗爭?那就更少了。因為它牽扯到心靈緊繃,面對對立與張力,這會讓那些希望在宗教中得到心靈寧靜與和諧的人,不想碰這些事情。 「再者,教團或教會也有可能站在各自的立場,而與强者有共用的利益,這可能是爲了教團的發展,爲了協助教會、協助社會,甚至爲了協助苦難衆生。但是既然跟强者共同站在一起,於是基於利益考量,就不見得那麽願意站出來,去拂强者之逆鱗來爲弱者講話了。 「所以,其中的困難就是:第一、是人的質素;第二、是教團、教會的立場;這兩者如前所述。 「第三、有時也會因為對真相不瞭解,而產生對事情的不關心。例如:核能發電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澎湖開賭場是好還是不好?他們對真相都不瞭解,所以你要他們非常關心這些事情,是不可能的; 「第四、是普世價值和本土價值之間的張力,乃至於有時是對立的。例如:宗教重在普世關懷,認爲普世的衆生和普世苦難的人都是要關懷的對象。可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一個國家主義者、一個鄉土關懷情緒比較强烈的人,就有可能會情緒反彈,認為:『爲什麽要把慈善捐款捐給其他國家的民衆呢?臺灣人都救不完了,爲什麽要救到其他地方去呢?』會出現諸如此類的反彈。所以,宗教間要如何加强合作來關懷本地衆生?我們首先必須要釐清:宗教的視野有本土關懷,可是也有普世關懷。問題是有些民眾也許不很理解,於是有時對宗教產生很大的反彈和攻擊,讓宗教覺得還是少惹麻煩,因此爲之却步。」 兩個主題討論完畢後,開放聽衆發問,台灣生態協會蔡志豪秘書長表示: 「各宗教都口口聲聲講到愛自然,但我現在很怕聽到『愛』這個字。愛的目的是要得到和平,但是宗教如何與自然和平相處?例如,我們說要『人道』對待動物,但是對貓要用貓道、對狗要用狗道,怎麼會以人道對待牠們呢?假使你認為愛牠,其實並沒有順牠的性,這是自以為是的愛。 「而且,關懷社會關涉到我們下一個世代的環境,下一個世代的權益,因此宗教界是不是應該要站出來?要如何站出來?站出來的價值在哪裡? 「去年莫拉克颱風,我到南部的一家寺院,看到二十幾公頃土地,種的都是外來樹種,當然全部都受到了損害。於是我告訴那裏的法師說:『你們可以種本土的樹種,因為外來樹種有時會破壞整個生態。』 「所以,我們要怎麼愛自然?人退出自然,就可以愛自然;人退出自然,自然就會復原;人在其中,就在破壞自然。所以建議宗教人士,是不是可以到高樓大厦去修道?你們到山林之中破壞山林、破壞自然,而又口口聲聲愛自然,這不是很矛盾嗎? 「還有,在我的觀察,有許多宗教、政治人物關懷生態,是有目的性的。政治人物人物經常是爲了選票,宗教人物則是希望信徒多一點。我認爲這個目的性也是可疑的。如果站在個體的立場,當然可以看到你們各自的修道價值,但是應該還要跳出來,從整個生態的整體來看,要有對生態整體的關懷,而不只是對個人的、個別動物的感情。」 對於這些問題,大家推舉昭慧法師回應,法師回應道: 「蔡秘書長是位年輕人,年輕意味著有勇氣、有正義感、有熱情,這是非常可貴的。但是年輕也經常意味著率真、甚至鹵莽,所以你剛剛講的話,可能會鹵莽了一點。以下回答你幾個問題: 「一、有關到底是要用猫道、狗道、還是人道的問題,『人道』這個辭彙,你不要認為就是用『人的方式」對待貓、狗,那個『人』是指『仁慈』的意義。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在名詞上打轉。當我們仁慈地對待貓、狗時,不可能跟它在同一個盆子裏面吃猫餅乾與狗飼料,所以你這個問題是虛擬問題,它並不必然存在。 「對於貓與狗,我們當然還是要順著貓與狗的性子,這也同樣叫做『人道』,不必特別強調那就叫做『貓道』、『狗道』。 「二、至於你呼籲宗教人士站出來,我前面講到『宗教合作』的困難點時已經提過,其實真正的問題不是在宗教之間,而是在它的內部。當有一群人想要進入宗教時,這一群人,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他們的質素。確實其中也有一些強者,可是更有許多是在社會上感受到生存競爭的壓力、人與人之間鬥爭的苦惱,而進入到宗教門中,想要尋求慰藉的人。這樣的人,身與心都受到創傷,來到宗教中取暖,所以你就不要奢求這些人會站出來,爲和平、爲環境正義等等去努力。因為他們的心希望達到所謂的『和諧』,固然那個和諧是假象,是不看、不聽的假象,可是當他認為沒有能力承擔這些社會關懷與生態關懷的時候,我們也不必過於強求。你只要想:這些人因爲有了宗教慰藉,所以精神病院的病號就少掛了幾個,你就得要感謝宗教了,不必奢求宗教能够樣樣包抄。 「在一個因緣和合的世間,你不可能要求任何一個宗教團體全方位面面顧到。所以我認為,我們大家彼此之間『互補』就好,而不需要互相抨擊。那麽宗教的價值在哪裡呢?其實只要宗教的存在讓弱者得到護衛,它就有存在價值。至於宗教人,他可以做到哪裡,就讓他盡心發揮。有人潜修、隱遁,有人以慈善志業關懷衆生,有人以社會運動改變不合理的思想、習俗與體制,總體加起來,就是宗教的多元面向。 「至於第二個問題,你建議修道人退出山林,到都會的高樓大厦去修道,那你就不知道臺灣的法律了。截至目前為止,在高樓大厦建道場是違法的,並不具備道場的合法性。因此修道人如果不知其中的厲害,很有可能在他手中創立的都市道場,等他過世後,就成爲世俗人所爭奪的財産。那你說不要在山上,在農村總可以吧?可是在農地建設道場,依然還是違建。 「當然我也認為,面對崇山峻嶺、偉大的自然,還是要懷著謙卑的心,不要太過霸氣,載體不要太大。 「但是如果認爲宗教人士進入山林就是只有破壞,而沒有貢獻,我以爲這樣的偏見,就像認爲原住民留在山上就會破壞山林一般,要把所有的原住民趕下山,所有的宗教人士也趕下山來。 「你認爲這樣大自然就不會被破壞了嗎?我告訴你,這正好方便了山老鼠。欠缺了宗教人士或原住民在那裏監督、舉報,正好方便了山老鼠在山上橫行無阻,砍伐林木、破壞水土、殘殺野生動物,這會讓山林更加慘不忍睹! 「而且如果像你這樣,用一種侵犯性的語言、態度,來責問宗教人士,仿若宗教人士是『宗教霸權』,那麼回過頭來,人家也可以認定你們是「生態霸權」。用一種帶著侵犯態度的語氣去對待別人的人,內心不可能真正產生愛與和平。 「社運本身就很辛苦,它是跟既有的思想、體制、法規作戰,因此它並沒有太多的人力與財力資源。如果我們又動轍左右開弓,砍砍殺殺,看起來好像正義凜然,其結果就是四面楚歌,最後壯烈成仁,也不見得能成就什麼大事。 「最後是關於目的性的問題。難道政治人物關心環保,真的就是爲了選票嗎?其實很多政治人物關心環保,其結果可能會減少選票,甚至減少他的政治資金,因為這是財團所不樂見的內容。另外,宗教人物關心環保就會讓信徒多一點嗎?不見得如此,有時候宗教人士關心環保,信徒反而爲之却步,因爲他們不想要那麽累。 「所以,我們對於別人所做的事情,不要涉及『動機論』。他人可以做出好的成果,我們就不妨隨喜讚嘆。」 另外,某位聽衆發言:現在的社會秩序很亂,他以前聽神父講過,這個社會充滿著負面的力量,可是宗教沒有公權力,反而是由政治掌握著資源與力量,宗教缺乏打擊與懲罰他們的力量,就難免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情形,所以請問各位參與者的意見。 主持人還是頗有默契地推請法師回應。於是法師回應道: 「固然你講的也有道理,因為宗教沒有掌握資源,沒有掌握公權力,所以沒有打擊、懲罰劣幣的力量。但是我覺得,不要有這個資源,可能還是比較好一點。因為,有時候宗教有宗教的主觀認定,一但它有公權力去打擊他所認定的劣幣時,可能打擊的會是其他宗教,反而容易產生宗教戰爭。政治雖然黑暗,但是最起碼民主體制還是以透明度較高的方式,去制訂公權力使用的程式與原則。整個民主機制在運作時,社會人士都張大眼睛在看,所以雖然不能盡如人意,但這套游戲規則,大家還是能勉强認同的。比起宗教由它自己教義的主觀認定,去看待與處理社會問題,可能民主體制下政府依法行事的公權力,還是會好一些的。」 |
||
|
||
佛教弘誓學院99學年度招生啟事 導 師:印順導師 指導法師:昭慧法師 院 長:性廣法師 一、教育理念:研習印順導師思想,提倡智慧、慈悲、勇健之菩薩精神,推展解行並重且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二、辦學宗旨:戒、定、慧三學兼備,漢、藏、南傳教理並重,不專崇文獻學式之研究,不專務原典語文能力之訓練,不為一宗一脈之徒裔;以養成心胸開闊,深思篤行,關懷人間之行者為教育目標。 三、學制特色:1.基本課程涵蓋印中佛學、大乘三系思想及重要經論典籍,並以研究印順法師學說、闡揚「人間佛教」思想為重點。 2.每月集中上課,以兼顧道場職務與學業進修;修課期間,可通勤往返。 3.假日班——三個月為一期,每期開兩門課程,於每月兩次之週六、日上課。 專修部——三年畢業;每月集中上課四天。 研究部——採學分制;每月集中上課一至四天。 4.本院已與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合作,學眾若入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所或學分班就讀,已修相同科目得於入學後申請抵免學分。 5.學雜費全免。 四、報考資格:(一)僧眾或有心修道之信眾。 (二)專修部、假日班不限學歷。 (三)研究部報考資格為: 1.曾於佛學院修滿六十學分以上之佛學專業科目。 2.大專以上學歷(錄取後須補修四門專修部課程)。 五、本期課程: (一)研究部:(至少選修一門,每一門課程須滿30人方纔開班。) 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昭慧法師(玄奘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兼宗教學系主任、本院指導法師) 2.禪學專題研討:性廣法師(中央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本院院長) 3.中國佛教思想史:慧璉法師(日本早稻田大學東方哲學碩士、台中假日佛學院副院長) 4.教會寺院行政管理:林蓉芝(中華佛寺協會秘書長)——教會行政。性廣法師——寺院行政。 5.藏傳論典:慧澄法師(本院資深教師)(每月上課三週次) 6.妙雲集(一):真聞、真啓法師(花蓮慈善寺佛學班講師) 7.佛教倫理學專題研討:昭慧法師 8.阿含經(暑期99.7.16~24開設):昭慧法師 9.中國佛教思想史專題講座(暑期99.7.2~12開設):悟殷法師(本院資深教師) (二)專修部(課程皆必修) 一年級:(每一門課程須滿30人方纔開班) 1.佛教概論(基礎佛學):見岸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本院高雄弘法中心主任) 2.佛門儀軌與佛教戒律學: A:沙彌律儀與聲聞律學:心住法師(本院高雄弘法中心教師) B:佛門儀軌與優婆塞戒經:傳法法師(輔仁大學經濟學碩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 C:菩薩學處合班上課:傳法法師 3.佛教經典導讀:自憲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生、台中假日佛學院教師) 4.中國語文素養與運用:慧璉法師 二年級:(課程皆必修) 1.佛教哲學(大乘法義):清德法師(法鼓山基金會、佛青基金會、台中假日佛學院教師) 2.禪學概論:性廣法師 3.印度佛教史:德檍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台東縣社區大學教師) 4中觀哲學:仁皓法師(本院高雄弘法中心教師) 三年級:(課程皆必修) 1.妙雲集(一):真聞、真啓法師(花蓮慈善寺佛學班教師) 2.中國佛教史:慧璉法師 3.唯識哲學:德涵法師(中央大學哲研所博士生) 4.宗教倫理學:昭慧法師 (三)假日班:(入學考試只需面談,每一門課須滿30人方纔開班) 1.禪與生活實踐:性廣法師(本院院長) 2.佛教概論:傳法法師(本院教務主任)、明一法師(本院學務主任、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生) 3.佛教經典導讀:自憲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生、台中假日佛學院教師) 六、考試日期:九十九年五月三十日/佛教弘誓學院 七、報名日期:即日起至九十九年五月十五日止 八、報名手續:請寄回郵信封函索簡章、報名表,或於弘誓網站下載報名表。填妥後備齊相關資料,郵寄佛教弘誓學院秘書室: 報名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秘書室(一律通訊報名或網路報名) 地址:328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電話:(03)498-7325 傳真:(03)498-6123 網址:www.hongshi.org.tw 電子郵件:hong.shi@msa.hinet.net 九、入學考試:(一)專修部:作文、面談。 (二)研究部:佛學思想(含印、中佛教思想史、《成佛之道》、《佛法概論》)、作文、口試。 (三)九十九年六月十五日前寄發錄取通知。 假日佛學班招生啟事 ■開班緣起:本院歷年為配合僧眾之道場作務,均採取每月集中上課四~五日之形式,課程均安排在週一至週五期間。這使得上班族一向無緣於本學院接受系統性之佛法教育。為彌補此一缺憾,爰開設假日佛學班,以饗聞法大眾。 ■報名資格:1.僧眾或信眾皆可。2.不限學歷。 ■學制特色:1.三個月為一期,每期開二至三門課程,每門課2學分。週休二日上課,每日六節課。 2.學生得免受限於考試、報告、論文之評量形式。三年期滿,頒發結業證書。 3.若要取得學分,必須於修學期間交報告、考試,三年期滿,頒發畢業證書。 4.本院已與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合作,學生若入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所就讀,已修相同科目得於入學後申請抵免學分。 ■第一期課程:(每一門課須滿30人方纔開班) 1.禪與生活實踐:性廣法師(佛教弘誓學院院長) 2.佛教概論:傳法法師(佛教弘誓學院教務主任)、明一法師(佛教弘誓學院學務主任) 3.佛教經典導讀:自憲法師(佛教弘誓學院專修部教師) ■ 報名程序: (一)請寄回郵信封函索報名表,或於弘誓網站下載。填妥後備齊相關資料,郵寄佛教弘誓學院秘書室。 (二)檢具相關證件:1.學歷證件影本 2.二吋半身照片三張 3.六百字以上自傳一篇 ■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99年5月25日止 ■ 面試日期:99年5月30日 ■ 入學只須面試,99年6月14日前,將寄發錄取通知。 |
||
|
||
2010台灣宗教學會「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學術會議 一、主 旨:本年度台灣宗教學會年會期間,將召開2010台灣宗教學會年會「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學術會議,期能回顧台灣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之發展軌跡,探討當今社會所關切之宗教議題,並展望台灣宗教的未來,俾促進台灣宗教行政主管機關、宗教學術界與宗教團體與對台灣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相關議題之理解。 二、說 明: (一)本學會預計於民國99年6月26~27日假佛教弘誓學院舉行2010台灣宗教學會年會「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學術會議。 (二)台灣之宗教發展蓬勃,社會變遷迅速,宗教現況更顯複雜多元。本學會期能藉由本次研討會,鼓勵本會會員(及其他對宗教有興趣之各界人士)共同切磋,回顧台灣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之歷史與現況,探討當今社會所關切之宗教議題,並展望台灣宗教之未來。 (三)本次會議之召開,將有助於台灣社會中多元宗教之共存繁榮,擴大並深化台灣宗教研究之學理基礎與學術成果。 (四)依循往例,本學會每於年會期間,舉辦宗教學者相互交流之學術研討會,以及培養學界後進之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已於年初開始公開徵稿,將於事前作嚴格篩選,並於發表會上聘請本會資深會員專家,就每一篇研究生之論文,作仔細之評閱並提供建議,助其作出最佳之修正。 (五)本次學術研討會將舉辦「傳統宗教主題」與「新興宗教主題」之專題演講各一場,並舉行宗教學術專書之新書發表會。 (六)本次主題有二: 1.「有關新興宗教之主題」:對於新興宗教之發展與現況之研究。 2.「有關傳統宗教之主題」:傳統宗教對社會之貢獻與存在之價值。 (七)綜言之,召開本屆學術會議之要旨有三: 1.宗教學界學者可作學術交流與切磋琢磨,以達到提昇台灣宗教學研究成效之目的。 2.培養宗教學門後進之研究生。 3.促進台灣宗教行政主管機關、宗教學術界與宗教團體與對台灣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相關議題之理解。 三、主辦單位:台灣宗教學會、玄奘大學宗教學系 四、承辦單位:玄奘大學宗教學系、佛教弘誓學院 五、活動時間:99年6月26~27日(周六、日) 七、活動地點:佛教弘誓學院法印樓、無諍講堂 八、活動議程: (一)開幕典禮(26日上午9:00~9:30) (二)專題演講: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99年6月26日上午9:50~11:00) 主講人:瞿海源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講 題:新興宗教現象與社會變遷 主講人:吳永猛教授(保生道教文化學院校長) 講 題:台灣傳統宗教的變遷──以法教為例 (三)新書發表會 發表人:陳淑娟教授(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書 名:Contemporary New Age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a New Religious Movement 發表人:康 豹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書 名:從地獄到仙境:漢人民間信仰的多元面貌 發表人:黃倩玉(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書 名:Charisma and Compassion--Cheng Yen and the Buddhist Tzu Chi Movement 發表人:鄭志明教授(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書 名:台灣宗教組織與行政 發表人: 江燦騰(北台灣科技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書 名:活躍在二十世紀台灣社會的佛教現代女性 (四)學術研討會(除公開徵稿外,將由以下教授邀集學者發表論文) ☉第一場研討會:宗教儀式與宗教信仰 張家麟教授(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教授) ☉第二場研討會:台灣宗教研究之多元思維 蔡維民教授(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第三場研討會:宗教對話的理論與實踐 葉海煙教授(長榮大學宗教宗教與哲學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第四場研討會:新與舊的宗教經驗 林本炫教授(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第五場研討會:台灣宗教的聖與俗 釋昭慧教授(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五)閉幕典禮(99年6月27日下午18:10~18:30) 九、報 名:報名表請向2010台灣宗教學會「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學術研討會籌備處函索,或以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索取。亦可於台灣宗教學會網站下載報名表,填妥後回傳籌備處。 聯絡人:堅意法師(台灣宗教學會執行秘書) 聯絡地址:1.新竹市香山區玄奘路48號 台灣宗教學會 2.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十一鄰121-5號 佛教弘誓學院 電 話:(03)5302255轉6025 台灣宗教學會;(03)4987325 佛教弘誓學院 傳 真:(03)498-6123 電子郵件:tars2008@yahoo.com.tw,part55410@gmail.com |
||
|
||
暑期講座招生啟事 一、中國佛教史專題講座 課程簡介:首先,簡略介紹印度、中國佛教之流行,並串連印、中佛教之思想關連;其次,隨著中國朝代之更迭,介紹中國佛教思想流變的過程,各時代,各宗、各人之重要思想,怎樣說明生死流轉,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涅槃解脫。 教 師:悟殷法師 上課時間:99年7/2~12(農曆5/21~6/1),每日五堂課,每堂課50分鐘。 必備教材:1.【妙雲集】下九《中國佛教史略》 2.《中國佛教史略‧原典資料彙編》 上課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電話:(03)4987325 傳真:(03)4986123 報名方式:1.網路報名,請至「佛教弘誓學院」網站下載報名表,填妥後email:hong.shi@msa.hinet.net。 2.以電話、郵寄或傳真方式,向本院秘書處索取報名表,並於限期內寄回。 3.全程參加者優先錄取,非全程參加列為備取名額。 報名截止:99年6月22日 備 註:1.因赴本講座而需在本學院住宿者,敬請於報名表中註明,以方便本院安排膳宿等相關事宜。 2.住宿期間,須隨眾早、晚課誦、出坡。
二、第二期《阿含經》研習營 課程簡介:本課程以教師與學生共讀原典的方式,讓學員浸潤在經典所記述的情境之中,熏習阿含本教。宛若回到佛世,與諸聖眾繞佛圍坐,恭聆佛陀的綸音。 教 師:昭慧法師 上課時間:99/7/16~24(農6/5~13),每日上午由昭慧法師講授三堂課,每堂課50分鐘。下午由學生依規定進度讀經、研討。晚間由性廣法師配合授課內容,指導禪觀修行。 上課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必備教材:1.《雜阿含經》,大正新修大藏經(二)。 2.《中阿含經》,大正新修大藏經(一)。 報名方式:1.網路報名,請至「佛教弘誓學院」網站下載報名表,填妥後email:hong.shi@msa.hinet.net。 2.以電話、郵寄或傳真方式,向本院秘書室索取報名表,並於限期內寄回。 3.全程參加者優先錄取,非全程參加列為備取名額。 報名截止:99年7月6日 備 註:1.本研習營重視解行並重,學員須全程住校;住宿期間,須早晚靜坐,隨眾出坡。 2.本期課程進度,將延續第一期內容,但亦有其獨立性。新學員若已有佛法基礎,亦可直接參加本期研習活動。倘若毫無佛法基礎,建議提早到院,事先觀看第一期《阿含經》教學DVD。詳情請洽本院秘書處心宇法師。 |
||
|
||
暑期「開心一夏兒童營」招生啟事 一、活動宗旨:藉由「開心一夏兒童營」,培養正見童心,菩提心向下紮根之基礎。 二、預期效益:從課程體會佛教的基本內容(因果觀念)。藉由團體生活,培養兒童獨立自主、正向思考、和睦相處之能力,培養自利利他的精神。透過故事與遊戲,啟發感恩、惜福、寬恕的胸懷,從而增長智慧,建立積極正面的人生觀。 三、主辦單位:佛教弘誓學院 校友會 四、時間地點:99年8月5日至8月8日(4天)佛教弘誓學院 五、報名日期:即日起,至7月15日止 六、課程內容:學佛行儀、佛典故事、生活技能學習、團康教唱、闖關挑戰(培養面對挑戰的能力)、培養勇於創作精神、鼓勵互助、團隊和睦精神(認知眾緣和合的精神)。了解感恩、惜福、寬恕的重要性。 七、招收對象:凡8至13歲,均可參加。招收名額100名,依報名先後順序錄取,額滿為止。 八、報名方式:報名表可上網下載,或附回郵信封索取報名表,填妥後 1.email:tyngtwu@hotmail.com 涂晏婷,電話:0939-620206。 2.傳真至佛教弘誓學院,傳真:03-4986123,電話:03-4987325。 3.親自到佛教弘誓學院報名。 請來電確認有否收到,以免漏失。 九、收費方式:隨喜功德。活動支出包括活動期間之食宿、點心、團康教材、保險費用等,不足之費用由主辦單位自行籌措。 |
||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hongshi pic3/222.htm 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hong.shi@msa.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