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生動態 ■ 公投 民主防腐劑 《弘誓》第102期編輯室報告 ■ 無我的抗爭:甘甘訪昭慧法師 ■ 台灣宗教學會電子報發刊詞/新網站啟用消息 ■ 佛教弘誓學院99學年度招生啟事/玄大宗教系99學年度招生訊息 ■ |
214 2009年12月17日 |
|||||||||||||||||||||
師生動態
98.11.26 世友先生蒞院拜會昭慧法師。
98.11.28 台灣宗教學會舉行第六屆第三次理監事會。
98.12.4 於嵐園舉行「宗教自由與宗教立法」論壇籌備會議。
98.12.4~6 昭慧法師應邀於香港理工大學蔣震劇院會議廳演講。
98.12.4 法師第一場演講:「寂滅為樂」。
98.12.4 昭慧、性廣法師到志蓮淨苑探望慧瑩長老尼,陪同長老尼散步。
98.12.5 一行人到志蓮淨苑向慧瑩長老尼請安。(左起:明廣、瑞深、彰妙、慧瑩長老尼、昭慧、耀行法師)
98.12.5 昭慧法師接受甘甘訪談。甘甘給法師看他的著作《走過浮花》上的兩人合照。
98.12.5 性廣法師為甘甘、蕭曉華開示禪法。(右起:蕭曉華、甘甘)
98.12.6 昭慧、性廣法師出席妙華佛學會第23屆佛學班結業典禮。
98.11.26 ‧晚間,來自印度的龍樹學院創辦人世友先生蒞院,與昭慧法師餐敘,並於翌晨搭機離台。 98.11.27 ‧上午,性廣法師赴台北善導寺,出席玄奘大學第七屆第三次董事會議,會中除通過財務決算、章程辦法修正案外,並通過新校長聘任案,聘請王鼎銘教授擔任玄奘大學第六任校長。 98.11.28 ‧下午,台灣宗教學會在台北火車站大廈二樓的Bread Papa舉行第六屆第三次理監事會。緊接著舉行《台灣宗教研究》編輯會議。 98.11.30~12.1 ‧昭慧法師赴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擔任高教評鑑中心訪評委員。另外三位訪評委員是: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謝海平院長、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林慶彰研究員、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鄭志明教授。 98.12.2 ‧昭慧法師赴玄奘大學參加系列行政會議。 98.12.4 ‧下午四點,於嵐園舉行「宗教自由與宗教立法」論壇籌備會議,台灣宗教學會堅意、演梵法師、何正誠與學院住眾、學生組成工作團隊,商討工作分組與各項準備事宜。本次論壇將於18日舉行,主辦單位是內政部、台灣宗教學會。 98.12.4~6 ‧昭慧法師應香港妙華佛學會及香港理工大學佛學社之邀,一連三個晚上,以「解脫道與菩薩道」為主題,於香港理工大學蔣震劇院會議廳演講。三場子題分別是「寂滅為樂」、「緣起、護生、中道」、「不思議解脫」。層次由淺入深,第一天開示聲聞解脫道,第二天開示菩薩道的理論基礎,第三天再從中道講起,闡述菩薩道的實踐:不思議解脫的要領。這三天的演講內容,刻正由妙華佛學會的洪真如居士發心整理,將擇期刊載以饗讀者。 4日中午,昭慧、性廣法師搭機抵達香港機場,妙華佛學會梁志高會長暨勞海新、何翠萍居士前來接機。這三天香港之旅的下褟處,皆由勞海新居士發心提供。性廣法師此次陪同一起前往香港,是為了專程探望刻在志蓮淨苑安養中心靜養的慧瑩長老尼。 長老尼原本獨自安居在新界沙田法雲蘭若的簡陋茅棚中,老人家性格沉靜,為了避免擾動他人,都是自己打理生活。於六月初不慎摔跤,法體欠安,不良於行,讓弟子們很不放心,因此安排入住志蓮淨院安養中心,該中心安養設施完善,並安排醫護人員妥善照料老人。弟子們十分孝敬長老尼,每日輪流前來陪伴。目前長老尼已在復健中,可以下褟緩行。 昭慧、性廣法師到志蓮淨苑探望長老尼時,長老尼十分愉悅,先垂詢是否已用午餐,接著就請一旁照護她的弟子劉燕薇將捐款取出。原來長老尼一向將弟子們的供養金轉贈佛教文教、慈善單位,本次依然如此。接著昭慧、性廣法師陪同長老尼散步,走到院落,再緩慢走回寮房。老人意志堅強,雖然痛楚並未完全解除,依然步步緩進,而且喜見兩位法師到來,故神情愉悅,聲音宏亮。 之後一行人便在志蓮淨院附設的南蓮園池素食餐廳用齋。 本次弘法行程,有來自溫州的明廣法師、來自惠州、深圳的彰妙、耀行法師及十餘位居士,特別趕來香港聞法。晚上,法師在香港理工大學蔣震劇院會議廳作第一場演講:「寂滅為樂」。演講結束,昭慧法師請與會大眾一同回向,祝願慧瑩長老尼法體早日康復、長久住世、大轉法輪(三晚講畢率皆如此)。 翌(5)日上午,昭慧、性廣法師及明廣、彰妙、耀行法師等一行人,先到志蓮淨苑向慧瑩長老尼請安。 之後,昭慧法師於南蓮園池的庭園中,接受香港幾位社運與記者朋友的訪談。訪談主持人金佩偉(筆名甘甘),是香港前屆議員,也是非常難得的佛教社會運動者)。策劃與攝影者分別為梁寶與蕭曉華。訪談內容業經蕭曉華撰擬,刪節版刊12月13日香港明報週日特刊「星期日明報」,另於香港「獨立媒體」網頁全文刊載(網址: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5383)。(本期電子報為饗讀者,特徵得甘甘同意,予以全文轉載:〈無我的抗爭:甘甘訪昭慧法師〉。) 與此同時,彰妙、耀行法師帶著居士們參觀古色古香的志蓮淨苑與美崙美奐的南蓮園池,參觀完畢,來到法師與記者晤談處,另請性廣法師開示法要。中午,惠州黃岡中學董事長夫人黃奕珠女士就近於南蓮園池素食館供眾。飯食已迄,大家仍意猶未盡地請性廣法師開示,法師並教導經行要領。咸感獲益匪淺。晚上,昭慧法師作第二場演講:「緣起、護生、中道」。 6日上午,妙華佛學會舉行第23屆佛學初階班暨進修班結業典禮,老師與會眾到場將近二百人,講堂為之滿座,十分熱鬧莊嚴。典禮中敦請昭慧、性廣法師致詞,並請昭慧法師代慧瑩長老尼頒發結業證書與獎品、獎狀。 昭慧法師於致詞時,特別提到了創會人慧瑩長老尼之德學懿行:「長老尼心胸開闊弘大、眼光深遠,在妙華佛學會提倡人間佛教,並培養居士弘法,所以現在的妙華佛學會中,已有許多居士擔任弘法工作,打破保守佛教傳統觀念『白衣不得上坐』的迷思。印順導師提到人間佛教有三大特色:處世的佛教、青年的佛教、居士的佛教。長老尼重視居士的力量,而用平等心來建構會內四眾弟子的健康關係,讓居士能夠擔負起行政、講學之責,然而妙華佛學會並沒有產生保守僧尼所想像的,白衣上坐會讓出家人受到貶抑的困擾。妙華佛學會四眾和樂,慧瑩長老尼以她嚴謹自持的戒德莊嚴、弘法功德,自然贏得大家對她的尊敬。」 晚間舉行昭慧法師的第三場演講:「不思議解脫」。是晚,佛學素養深厚的長者,前明珠學校校長黃家樹居士亦前來聆聽。聞法師談如何證「不思議解脫」後,向法師讚曰:「這是法師的『夫子自道』啊!」 7日上午離港之前,昭慧、性廣法師第三度前往探望慧瑩長老尼,向長老尼告假,然後由梁志高會長、關鼎協、何翠萍等居士送機返抵臺灣。 98.12.8~9 ‧昭慧法師赴玄奘大學參加系列行政會議。 98.12.11~12 ‧11日上午,昭慧、性廣法師到台北蓮池閣餐廳,出席玄奘文教基金會董事會,董事長了中長老親自主持會議。會議結束後,性廣法師開車送昭慧法師前往火車站,搭太魯閣號火車到花蓮慈善寺,於慈善寺佛學班連續講授兩晚的《中阿含經》課程。
98.12.13 性廣法師於共修中開示。 9812.13 ‧上午,舉行本月的共修法會,由性廣法師主持。性廣法師為大眾開示佛門基本行儀及共修的修持功德,提示大眾:要讓清淨的心念,藉由誦經音聲的振動,洗滌身心的煩躁擾動,轉為正向且清淨的善業。 ‧由於赴港期間正值本院上課,因此本晚,昭慧法師為研究部補上《俱舍論》課程。 98.12.14 ‧下午,昭慧法師到玄奘大學,參加林博文校長主持之系所追蹤評鑑第二次籌備會議。 ‧晚間,昭慧法師至慈恩精舍用餐,方知本日係了中長老八十壽誕。由於長老十分淡泊,不願鋪張,連知近的法師與護法都一概不予通知,因此只有校內一級主管如常前來用膳時,享用到了孝順的長老弟子一乘法師所準備的豐富壽筵。。 ‧長期來院義診的莊麗雪醫師,深為關心住眾的身體健康,故發心來院上課,以她長年經筋療法的行醫經驗,教以判症與養生之道。是日下午2點第一次上課,講解「外觀型態」──如何依外觀型態判斷病症,並教大家幾招簡單又有效的經筋療法。 ‧18日,內政部與台灣宗教學會將共同舉辦「宗教自由與宗教立法」論壇。由於昭慧法師是台灣宗教學會理事長,本院師生責無旁貸地擔任起了後勤志工。是日,本院學生融德、慧月法師、唐幼蘋、江麗珍來院,協助議程組及文書組的各項工作。 98.12.15 ‧昭慧法師參加玄奘大學管考會議。 98.12.16 ‧本日,昭慧法師參加系列會議,中午召開系務會議。 98.12.17 ‧上午,桃園縣宗教科鍾翠連科長與同仁蒞院參訪,院長性廣法師於嵐園以茶點接待貴賓。近午時分,昭慧法師自玄大趕回,一同進用午齋。 ‧下午,本院學眾與志工到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為翌日「宗教自由與宗教立法」論壇進行場地佈置、資料分裝與彩排工作。
◎本院近訊 ‧桃園縣政府本年度推動「公廁文化及整潔品質提升」,觀音鄉衛生所每週均派員來院檢查,本院業已連續獲得滿分,獲評選為特優級優質公廁,並被觀音鄉公所遴選參加桃園縣政府之優質公廁複查評核。
|
||||||||||||||||||||||
|
||||||||||||||||||||||
公投 民主防腐劑 釋昭慧(反賭博合法化聯盟召集人) 人民行使直接民權的公投制度,在金權與媒體嚴重掛勾的台灣社會,實屬必不可少之民主防腐劑。此從九二六澎湖「博弈公投」之結果,可見一斑。 如今回想起來,倘若澎湖開放賭場與否,不是交由人民自行決定,而是由行政官僚與立委諸公代替人民決定之,那麼澎湖的反賭力量,必將無力回天。這正是人民行使公投權的可貴─避免政客悖離民意,濫權妄為。 民主政治的選舉制度,是一場場高成本的權力競賽。政治人物即使受到民眾的信任與託付,然而為了勝選乃至擴大權力,他們就得付出公關、文宣與綁樁的巨額成本,因此選前口口聲聲「為民喉舌」,選後卻容易成為富豪利益的代言人。 至於制定「公投法」的目的,應僅止於規範投票程序,方便人民行使「直接民權」,而非限縮「直接民權」的內容與形式。但是立法院通過的公民投票法,卻反其道而行,大大地限縮了公投的效力,顯見台灣政客十足「惡奴欺主」。 本次博弈公投,證實了這幫促賭政客,正是富豪喉舌。他們自知高門檻的公投設限,不易讓公投過關,又對金權操作以愚弄民意的成效過度樂觀,因此自動將本項公投的投票率門檻取消。 我們不免好奇:以高道德標準自詡的馬政府,難道只肯為開設賭場而取消公投門檻嗎?法律的公正性與一致性安在?理當擁有的人民權利,竟要讓民眾用餐風宿露、日曬雨淋、披星戴月的自苦方式,來向當權者索回;而當權者則猶老神在在,置若罔聞。真個是天理安在,公道甯論! ──原刊於98.12.10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
|
||||||||||||||||||||||
《弘誓》第102期編輯室報告 釋傳法
《弘誓》第102期封面,明一法師設計。 由於天主教洪山川總主教與昭慧法師之間的深厚法緣,而讓本院師生有此榮幸,於今年八月二十七日與四十多位神父、修女進行了一場「正義與慈悲的宗教對談」。 「正義」,一個大多數佛教徒皆咸感遙遠的名詞(雖然弘誓的「另類師生」對它並不陌生),佛學界也尚缺乏系統性的論述(雖然昭慧法師已撰述許多篇章)。這是因為,許多佛教徒都認為,講「慈悲」還可以,講到「正義」,就得破壞一團和氣。再者,出家人要與世無爭,不染俗塵,怎可涉世太深?因此就算關懷社會,也僅止於慈善救濟一途,鮮見參與社會運動。 然而,「佛教如果迴避正義的課題,就不會有真正的慈悲。」這是昭慧法師95年在法鼓山「全球女性慈悲論壇」當中,一句發聾振聵的警語。正義是西方社會很重要的價值觀,一個容忍不正義的宗教,將無法在西方或現代社會立足。因此八月二十七日這場與天主教的對談,讓我們非常期待,將會激盪出怎樣的思想火花。 當天,由吳偉立神父與昭慧法師發表專題演講,闡述天主教與佛教對「社會正義」的系統理論與行動綱領。雖然信仰根源、系統理論不同,但在對「社會正義」的關懷行動上,兩大宗教有所交集而有攜手合作的可能(例如今年的反博弈運動)。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昭慧法師剖析「理論與實踐產生落差的癥結」,若非廁身社運多年,難有如此一針見血的見地。因此編者請託果定法師予以謄繕,全文披載,以饗讀者。 另外,針對這場難得的跨宗教會遇,採訪小組在果定法師的統籌之下,採訪了洪總主教及與會的神父、修女、比丘尼,將他們的交流心得分享給讀者。第一篇訪談台灣天主教最高領導人洪山川總主教,總主教暢談他對天主教與佛教在「社會正義」的觀察,從他真摯坦誠的言語中,我們深刻感受到總主教質直樸實、謙沖自省的人格以及開闊的心胸,真是值得我們親近與學習的一位大宗教家。 本期第二個主題接續上期的反賭運動專輯。在前期專輯中,獨缺反賭聯盟核心盟友、公督盟執行長何宗勳的文章,令人深以為憾!所幸他仍在異常忙碌的社運工作空檔中,寫成了一篇「亦俠亦狂亦溫文,夾敘夾議夾影像」的精彩文章。而細心的讀者,或可從瑾珊與宗勳的文字中,嗅聞出反賭盟友受到惡言詆毀的事由端倪,這促使昭慧法師撰寫了覆潘翰聲盟友函。法師的諍言雖有針對性,但編者在關懷生命協會服務多年,深覺「人我是非削弱社運力量」的可怕,因此對昭慧法師這篇短文,深感心有戚戚焉! 反賭運動雖獲得階段性的短暫勝利,但又是另一場長期反賭抗戰的開始。這是台灣第一次產生跨宗教的社運大串連。不論是溫馨座談以作心靈交流,還是充滿張力地聯手為社會正義而奮戰,宗教都應作眾生的不請之友,適時適地、契理契機地發出人間最清淨響亮的聲音!
|
||||||||||||||||||||||
|
||||||||||||||||||||||
無我的抗爭:甘甘訪昭慧法師 文、圖:蕭曉華 策劃:梁寶
98.12.13 香港明報週日特刊「星期日明報」刊載本文。 在香港,有神父牧師為正義上街,卻很難想像僧侶會參加遊行。反觀台灣,起碼有一個昭慧法師,多年來在女權運動上據理力爭;反核四、反賭、爭取動物權益,她統統有份。佛法的「出世」跟社運的「入世」,似是迥然不同的處世之道。但當社運歌手甘甘讀過Rita Gross關於女性主義與佛教的著作後,卻發現這個信仰系統正好提供一套實用方法,讓社運人的那團火延綿不斷燃燒。 上週末,昭慧法師來港弘法,藝術家梁寶山趁機邀她接受訪問,並找來甘甘與她進行對話。說起來,昭慧法師和甘甘早在四年前的中大性別研究的論壇碰過面,後來甘甘還在自己的著作《走過浮花》上放上當時兩人的合照,以象徵自己從受洗天主教徒的背景轉向佛學研究的人生轉捩點,以及社運路途上所獲得的反省。「寫書時候心境很和平,但現在又在戰爭裡面,突然又迷失了。」 這場對話可能來得正及時。身為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暨研究所教授的昭慧法師,同樣也在社運、宗教、女性主義運動中走過十多個寒暑。為護教,她曾絕食抗議要求保留在大安森林公園的觀音像;為護生,她在任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創會理事長時,策劃通過「野生動物保育法」與「動物保護法」。別人說,她是佛教界麻煩人,走另類路線,但她全不擱在心上。「其實沒有想過參與抗爭,只是不忍啊。佛教倫理的其中一原則,就是要公正。」 正義怒火 方向對準 甘甘:憤怒有時像SARS,在空氣中傳染。因為最近反高鐵運動,我的朋友很生氣。那種憤怒令我很困擾,我曾認為它是源於正義感,後讀Rita Gross談社運中的憤怒原來是一種無常的情緒。可是在運動裏面,如果不引怒火為鬥爭力,似乎什麼都沒有了。但這個火,又會燒傷自己,怎麼找平衡? 昭慧:在台灣看到很多社運人士,習慣性反抗政府、惡勢力,可是到後來都有偏執的性格。然後回到同志裏頭,最容易惹到我們的,不是政府,是周遭的人。那火要注意燒到什麼目的。你看伊斯蘭教徒的恐怖主義,到今天為止殺死最多是穆斯林。不可能是基督徒或佛教徒。什葉派、遜尼派大家互噴。那火,不是噴到遠近的問題,是方向的問題。 那火應是勇向着目標。知道有一群人用貪念和瞋念主導事情,使因緣往壞的方向走。如高鐵,一定是跟幾個政府官員有關,幾個財團有關,鎖定財團和政府噴火到他們身上,而不是用那把火,你我互動。 甘甘:但有什麼方法,可以很關心、站得很前,但自己不生氣,不讓別人生氣?(如所謂「快樂的抗爭者」?) 昭慧:你的快樂一定要有依據。不用把自己看得重要的時候就會快樂。你不會鎖定一個我為「抗爭者」,一個他為「被抗爭者」。因為佛教中的因緣生法,只有一股因緣,抗爭另外一股因緣。(只有抗爭,沒有抗爭者)我們的力量就是,用共願來轉換共業,所以共願的力量是要光明的,共願的力量如果以瞋治瞋,就不能夠達到目的。因為我們的瞋惱心,去激發別人的瞋惱心,令彼此之間在鬥爭。所以重點是在自我觀照之中,發覺盲點,然後去調整。這樣的話,社運才會做得長遠,質地較純。 留下痕迹 永不絕望 甘甘:我想台灣跟香港不同,台灣基本上是民主政體,香港就愈來愈不是。抗爭好像一定會輸,在這個情况繼續鬥爭,傷害會很大,除了憤怒,還要處理絕望,怎麼辦? 昭慧:你看我們反賭運動是十幾年的歷史,一開始也沒有人看好。十幾年的能量,中間的過程很苦,常常換政權,常常有不同的政治人物講同一樣的話,再加地方政客的力量,共業很長,所以先不要覺得絕望。其實在專制政體裏面,當民眾力量夠大,聲音夠多,政治人物也不見得能一意孤行。相反在民主社會上,就像馬英九不能一個人決定事情,因為太多勢力叉着他的脖子,不能一個命令達到目的。所以我們能做多少,就多少。反正走過一定留下痕迹,我們奮鬥過了,別人也知香港的社運人是不好惹,下次他們做決定會小心。 女權運動 別做怨婦 甘甘:一九八七年藝術學院畢業公演一齣描述比丘尼(女眾)俗念糾葛的戲劇「思凡」,引動你首次與學生對立,想跟進一下佛門女性主義現在的發展怎麼樣? 昭慧:女性運動比社運更複雜。它主要是面對文化,文化是無孔不入的,你任何時候會聽到語言上、禮俗上對女性的壓抑,那是無窮無盡的東西。所以你要快樂起來!不要做怨婦。女性主義者不要像受過什麼感情打擊,你就快樂給他看!這個時代那麼多女性主義運動,整體來說,女性地位緩慢地增高。如果當初每個人也覺得力量太少,女性運動不能持續到今天。第二,因緣是那麼複雜,拉的力量是那麼大,但最起碼我跟這個文化對抗中,我證明我存活的意義啊。去到一個地方,那一位男性是沙文主義的,看到我就心裏發毛,碰到我起碼假裝成文質彬彬,那我也算成功了!應該自得其樂。不然你任何時侯都只會很生氣。當然也要看場合,不是總要跟大家鬧場,你要看你的因緣到那個程度,你冒犯別人就更聽不進去,在適合的時侯就提醒一下! 甘甘:二○○一年,十四世達賴喇嘛訪問台灣,你公開呼籲達賴喇嘛重新建立藏傳佛教的比丘尼僧團,後來又在印順導師九六嵩壽之「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中,公布「廢除八敬法宣言」,表示八敬法非佛說,佛教僧團不應該繼續遵守歧視女性的八敬法(註)。 昭慧:之後還有很多過程。你不要把自己當救世主,當還有很多女人喜歡拜男人,你不要對這個事情生氣就是。這個體制是最惡的體制,我看到很多比丘是這樣墮落下去,任何場合也很緊張衝到前面,專看着別人怎樣跪拜自己,要佔女性便宜。我要的是:你們對女性的尊重。所以我從來不喜歡參加佛教的場合。 甘甘:我曾因為一佛友說:「女身太髒了,下世要做男人」,引發撰寫論文《女身成佛——討論佛教女性的終極證悟與世間修行》,當中有研究八敬法的問題,但我發現,很多人也覺得廢不掉,因為她們出家以此為依據。 昭慧:為什麼出家是依據八敬法?是性別崇拜,是性器官崇拜!一個人成為修道人,他當然要注重防非止惡的力量。出家受戒,從此發願不這樣,這麼簡單,跟八敬法何干。別人要把男性掛高,把女性搞到貼貼服服。 不過,思想是一股力量。在台灣有個非常標榜八敬法的女眾道場,有天那個主持人到「宗教性別國際會議」來,有個小記者問她,她說很認同。她們知道那條路走不通,會養大了一群好吃懶做的男眾,還不把你放在眼內。所以,時間拉長,大家走着瞧。我們就快快樂樂,不要太多瞋惱。我講起來好像很激動吧,但那個「人」放在心中多一分鐘也不值得。只是想,那個現象值得改善。 社運身心貼士 「瞋惱很大,會有很多不舒服,嚴厲懲罰自己。久了怎會不得腫瘤,高血壓,心臟病,腸胃病,都是情緒招來的。一定要先觀照自己,這是投入社會運動中,細水長流的保護法。不然很快就變烈士,還未給別人殺,已經跑到病床上,因為全身都病。」 昭慧法師說,任何信仰也可靜坐禪修。方法是,首先讓心安靜下來,在身上找一個中性的力量,保持平穩。然後訓練專注力。「訓練久了,每當生氣,只要做一個動作拉回來,你就不生氣了。瞋惱或憤怒就像人家丟出來的垃圾,我們又為何要把垃圾帶回家中?」 在旁的性廣法師繼續解釋禪修如何從無我開展到慈悲。「人最為困難,因為有我存在。有我的好處知道要活下去,餓了要吃,會保護自己。但有我的麻煩在,從此我們兩個人就區分開來,你的疼痛跟我沒關係,或當我認為你是導致我痛苦的原因、阻礙我成功,我就想要跟你對立,跟你對抗。所以當『我』打開以後,人再沒有我執,真正當慈悲才可能出現,能夠關心到所有人的痛苦跟歡樂。」 註:八敬法為佛教規定比丘尼(女眾)必須恭敬和尊重比丘(男眾)的八件要事,包括百歲尼要跪拜初出家的比丘、不可罵比丘、及每半個月需向比丘教誡等。已圓寂的高僧聖嚴法師亦曾批評此法,讓自以為是的比丘作為壓制尼眾驅策尼眾的借口。 釋昭慧:台灣人,現任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著名女尼,先後以《佛教倫理學》、《律學今詮》、《佛教規範倫理學》獲得升等認定。因從事社會運動,佛教界稱她為專搞顛覆的麻煩人物。 甘甘(金佩瑋):社運歌手,文字作者,前灣仔區議員,佛法修行人,婦運分子、電台主持……身分眾多。從街頭到議會,學院到寺院,維園到天星中領悟世情,但最近又因反高鐵和政改問題苦惱。 延伸閱讀: 《如是我思》,釋昭慧著,法界出版,1989年。 《千載沉吟》,釋昭慧著,法界出版,1994年。 《慈悲的革命》,大衛艾華斯著,有機生活,2005年。 《走過浮花》,金佩瑋著, 進一步,2007年。 ◆本文刪節版刊12月13日香港明報週日特刊「星期日明報」,另於香港「獨立媒體」網頁全文刊載(網址: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5383)。
|
||||||||||||||||||||||
|
||||||||||||||||||||||
台灣宗教學會電子報發刊詞 釋昭慧(台灣宗教學會第六屆理事長)
台灣宗教學會自創會伊始,有其優良傳統:既具足學術研究的嚴謹態度,又具足宗教信念的人文關懷。十年來,歷任理事長暨諸理監事、工作團隊的努力下,一棒接一棒地擔負著台灣宗教學門的整合工作──擴延研究視野、開發學術資源、充實教學內涵。 當蝴蝶效應愈來愈明顯,地球彼端發生的事件,可能跨海漂洋影響到我們,然而傳播的趨勢卻是愈來愈紛沓。許多會員紛紛反應,除了一年一度的會員大會與學術研討會,以及半年一期的學門期刊《台灣宗教研究》之外,他們期待學會能為會員提供更多會務資訊與學界動態。 因此我們決定從善如流,運用虛擬空間,踏出與會員乃至會外友人互聯互勉的第一步:1.發送不定期出刊的《台灣宗教學會電子報》,發佈本會近期會務、學人動態,以及系所、研究機構的即期訊息。2.將學會的網站由過去Web 1.0「主動發佈訊息」的功能,朝Web 2.0調整,除了學會繼續主動發佈訊息之外,也敬請收訊的會員與網友,能針對感到興趣的宗教學門相關議題發表看法,甚至逐漸形成論壇。 以上二者,無論是網頁還是電子報,都有待全體會員與會友的心血澆灌。我們提供的只是一個讓學門師生、會員、會友跨千百里而卻能咫尺互聯的友善平台。 這種未經學門嚴謹審查機制而產出的學會訊息,未必是擲地有聲的學研成果,但它卻是最草根,是自發凝聚力的產物,對於各學人而言,在辛勤耕耘於研究之餘,這個虛擬空間所架設的溝通平台,也將提供了一扇很好的觀察窗口。此外,宗教系所的同學也有機會依此做跨校的經驗分享,對宗教學門有興趣的社會大眾而言,更是多一條了解宗教學術的管道。 網站的改版、電子報的籌辦,希望讓學會與會員、學會與社會的互動增加,也希望能為學會引進新鮮的活力。在無有專業編輯且助理同仁身兼多職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將《台灣宗教學會電子報》作不定期發行,以免增加太大的工作壓力,敬請各位學人、會員與會友,多多提供學門資訊,惠賜短篇文稿,並向您任教系、所同學推薦這份電子報,讓更多人從訂報瀏覽、提供資訊、參與撰稿到參與網站論壇! 但網站的改版,牽涉到設計理念、申設網站流程以及設計過程,所以學會資料還是依現有網站的框架即時上網。至於改版後的網頁,還要再緩些時日,敬請大家支持鼓勵!電子報則將於今日正式發行。 作為台灣宗教學會的主人與過客,我們都在宗教學海中,尋覓著生命無限的源泉。祝願大家在虛擬與實相的交錯印證中,體悟真理而喜樂盈滿! ——刊於98年9月22日《台灣宗教學會電子報》創刊號 ◆請讀者上網閱覽《台灣宗教學會電子報》網頁:http://tars.twbts.com/epaper/ 台灣宗教學會新網站啟用消息 台灣宗教學會新版網站和大家見面了! 台灣宗教學會於六月間選任昭慧法師為第六屆理事長。 為了服務學會會員,並促進宗教相關學門學人與同學間之互動,台灣宗教學會秘書處同仁與志工歷經兩個多月時間,整理過往的資料,終於架設好了學會新版式的網站,網址是http://tars.twbts.com。 由於這是新架設好的網站,點選的累積次數太少,暫時不易在各大搜索引擎,以關鍵字連結上網站,請您將學會新網址放入「我的最愛」書籤之中,平時多多上網,以增加PAGE RANK,這樣不久以後,任何人就都能透過搜索引擎連結到學會了。 目前您所看到的網頁資料,大多屬於過往靜態性的資訊。寒假過後,大家就能看到常常更新的網頁資料。歡迎您隨時把寶貴的意見,透過網站留言給我們,學會對每封來信都會認真處理,以期讓這個網站形成一個有機交流的宗教學術社群。
|
||||||||||||||||||||||
|
||||||||||||||||||||||
佛教弘誓學院99學年度招生啟事 導 師:印順導師 指導法師:昭慧法師 院 長:性廣法師 一、宗 旨:研習印順導師思想,提倡智慧、慈悲、勇健之菩薩精神,推展「解行並重且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二、學制特色:1.基本課程涵蓋印中佛學、大乘三系思想及重要經論典籍,並以研究印順法師學說、闡揚「人間佛教」思想為重點。 2.不專崇文獻學式之研究,不專務原典語文能力之訓練,不為一宗一脈之徒裔,戒、定、慧三學兼重,漢、藏、南傳皆在教學之列。 3.每月集中上課一至五天,其餘時日學生不必住校,以利學生兼顧常住與學業。 4.學生若入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所就讀,已修相同科目者得申請抵免學分。 三、報考資格:(一)僧眾或有心修道之信眾。 (二)專修部不限學歷。 (三)研究部報考資格為: 1.曾於佛學院修滿六十學分以上之佛學專業科目。 2.大專以上學歷,未修佛學專業科目而欲直接報考研究部者,經錄取後須補修專修部佛學課程學分。 四、本期課程: (一)研究部:(至少選修一門) 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昭慧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系主任、本院指導法師) 2.南傳論典(禪學專題研討):性廣法師(中央大學哲研所博士生、玄奘大學兼任講師、本院院長) 3.藏傳論典:慧澄法師(本院資深教師)(每月上課三次,授課日期另訂之) 4.教會寺院行政管理:林蓉芝(中華佛寺協會秘書長)、黃運喜(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前系主任) 5.妙雲集(一):真聞、真啓法師(花蓮慈善寺佛學班講師) 6.宗教倫理學專題研討:昭慧法師 7.阿含經(暑期99.7.16~24開設):昭慧法師 8.中國佛教思想史專題講座(暑期99.7.2~12開設):悟殷法師(本院資深教師) (二)專修部一年級:(課程皆必修) 1.佛教概論(基礎佛法):見岸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本院高雄弘法中心主任) 2.佛門儀軌與佛教戒律學: A:沙彌律儀與聲聞律學:心住法師(本院高雄弘法中心教師) B:佛門儀軌與優婆塞戒經:傳法法師(輔仁大學經濟學碩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 C:菩薩學處合班上課:傳法法師 3.佛教經典導讀:自憲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生、台中假日佛學院教師) 4.中國語文素養與運用:慧璉法師(日本早稻田大學東方哲學碩士、台中假日佛學院副院長) (三)專修部二年級: 1.佛教哲學(大乘法義):清德法師(法鼓山基金會、佛青基金會、台中假日佛學院教師) 2.禪學概論:性廣法師 3.印度佛教史:德檍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台東縣社區大學教師) 4中觀哲學:仁皓法師(本院高雄弘法中心教師) (四)專修部三年級: 1.妙雲集(一):真聞、真啓法師(花蓮慈善寺佛學班教師) 2.中國佛教史:慧璉法師 3.唯識哲學:德涵法師(中央大學哲研所博士生) 4.宗教倫理學:昭慧法師 五、學 費:全 免 六、報名手續:1.日 期:即日起至九十九年五月十五日止,簡章、報名表備索: http://www.hongshi.org.tw/affair/99-reg1.doc。 2.報名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秘書室(一律通訊報名或網路報名) 地址:328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電話:(03)498-7325 傳真:(03)498-6123 網址:www.hongshi.org.tw 電子郵件:hong.shi@msa.hinet.net 七、報考程序:(一)填寫報名表(請附回郵信封),或於網站下載。 (二)檢具相關證件: 1.學歷證件影本 2.佛學院學業成績單影本(報考研究部者) 3.二吋半身近照三張 4.六百字以上自傳一篇 八、入學考試:(一)專修部:作文、面談。 (二)研究部:佛學思想(含印、中佛教思想史、《成佛之道》、《佛法概論》)、作文、口試。 (三)九十九年六月十五日前寄發錄取通知。 九、考試日期:九十九年五月三十日/佛教弘誓學院
|
||||||||||||||||||||||
|
||||||||||||||||||||||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99學年度招生訊息 大學部:
研究所:
以上資料若有異動,以招生簡章為主。 招生資訊及歷年考古題請至本校招生資訊網查詢:http://adm.hcu.edu.tw/front/bin/home.phtml
|
||||||||||||||||||||||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hongshi pic3/214.htm 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hong.shi@msa.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