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生動態 ■
佛誕運動‧十年有成--第100期《弘誓雙月刊》編輯室報告 「印度佛教思想史」專題研討十日談‧親沁阿含清涼法雨 ■ 「阿含經講座」MP3出版訊息 ■ 98學年度選讀生招生啟事/高雄推廣中心招生啟事 ■ 《成佛之道》教師研習營招生啟事/《玄奘佛學研究》徵稿啟事 ■ |
205 2009年8月19日 |
|
師生動態
大愛新聞報導澎湖縣政府為設澎湖博弈特區,用盡一切手段。(照片轉載自大愛新聞網站)
大愛新聞報導開放賭博將導致無數幸福家庭破碎。(照片轉載自大愛新聞網站)
98.7.30 天主教修會聯合會正義和平組召集人吳偉立神父(左二)、中和天主聖母堂代理主任周戎神父(左三)、總主教公署黃筱雯秘書(左一)三人蒞臨本院,與昭慧法師就8月27日之宗教會談各項細節進行確認。
98.7.31 於嵐園召開《玄奘佛學研究》責任編輯小組會議。 98.7.30 ‧澎湖縣政府即將於九月舉行博弈公投。是日上午9點,慈濟大愛電視台記者趙德瑤、鄧及敦至玄奘大學宗研所訪問昭慧法師對此之看法,並表示:證嚴上人對此也甚表關切,擔憂如果博弈條款一但通過,對於澎湖整個生態與人文環境無疑是一項浩劫。(大愛電視針對博弈議題製作系列報導,敬請上網閱覽:7/27-31專題「骰子啟示錄」) ‧訪談結束,昭慧法師出席玄奘大學新舊任校長交接典禮。原任校長夏誠華教授受到中原大學禮聘,故由公管系林博文教授出任代理校長半年。董事會將於半年內組成校長遴選委員會,遴聘新任校長。 ‧上午,心謙法師、傳法師父赴新竹市立生命紀念園區,與校友會會長定持師父、研究部校友定如、融德師父會合,參加莊玉真居士的公公楊炳煌老居士之公祭。 ‧為了8月27日天主教洪山川總主教將率領修女、神父來院,就「宗教與社會正義」主題進行宗教交流,是日下午3點,天主教修會聯合會正義和平組召集人吳偉立神父、中和天主聖母堂代理主任周戎神父、總主教公署秘書黃筱雯三人蒞臨本院,除了參觀會談場地無諍講堂,並與昭慧法師商討會談題目、流程、人數,就各項細節進行確認。心謙、傳法、明一師父亦列席在側,會後立即分頭進行籌備工作。 ‧晚上,林學霆、潘雅惠伉儷與家屬、共修會楊美蘭居士等人來院,為林學霆師兄的先父林春光老居士往生三七參加晚課共修、祈福迴向。由於7月26日林老居士的公祭典禮當中,特別將告別式場的懸樑正中,留作學院輓聯懸掛之處,其餘所有政治人物的輓幛,一律置於式場兩邊。卻因知客一時疏忽,致令本院輓幛無法及時送達,告別式場正中缺了輓幛。昭慧法師聽聞此事之後,立即致電表達深切歉意,並撥冗主持本日晚間的共修,向會眾開示五蘊無常之法,祝願林春光老居士佛光接引、往生淨土。 98.7.31 ‧下午,昭慧、性廣法師到台北馬偕醫院探視一位虔誠護法的女居士,並教她身念處與慈心禪,在場探病的居士們聞之亦深感受用,法喜非常。 ‧下午,於嵐園召開《玄奘佛學研究》責任編輯小組會議。自本期(第12期)開始,玄奘學報將向國科會申請成為優良期刊,事前的編審作業必須更為審慎,因此組成責任編輯小組,由七位同學:執行編輯堅意、美編明一、心皓、心宇、道蔚、耀行師父及江曉音(英文編校)擔任責任編輯。今日第一次的小組會議,由執行編輯傳法師父為大家說明優良期刊評量標準及編輯體例,每期每人負責一篇,檢查是否符合優良期刊評量作業要點之規定、格式是否符合本學報之編輯體例。 98..8.1 ‧長老教會公報記者林宜瑩到玄奘大學訪問昭慧法師,對於澎湖舉辦博弈公投的看法。法師表示:「澎湖地方政府降低博弈公投門檻,不管投票有多少人,投票有過半贊成即讓博弈通過,此舉有違反母法公民投票法,反賭聯盟除了要求大法官釋憲之外,也會向監察院遞交陳請書,要求徹察澎湖縣政府違法亂紀的行為。」法師也坦言:「現在行政、立法、司法都由執政黨控制,而監察院長王建煊因身為基督徒,曾公開表態反賭,反賭聯盟方能循此途徑訴求,否則實在很難透過政府體制內管道來進行。」(詳見《台灣教會公報》2997期林宜瑩撰:博弈無法帶動澎湖觀光) 98..8.2 ‧本日,昭慧法師到苗栗高中,為玄奘大學宗研所推廣學分班授課。 ‧關懷生命協會專員王萱茹與大專動保營的小組長來院,在嵐園舉行大專動保營籌備會議,並跟師父們學習出坡打掃的工作內容,以及如何操作投影機及音響等教具。 98.8.4 ‧上午,昭慧法師到玄奘大學參加管考會議。 98.8.5 ‧上午11點,昭慧法師到玄奘大學參加新人事佈達會議。下午參加待觀察系所評鑑會議。 98.8.6 ‧長期護持學院的志工陳魏碧蓮因膽結石開刀,住進林口長庚醫院,是日上午,學眾們在監院心謙師父的帶領下,前往醫院探望碧蓮。
98.8.7 嘟嘟貓受困陂崁數日,被昭慧法師發現、德發救出。瘦了一圈,已不若往日那般豐腴。(檔案照片) 98.8.7 ‧莫拉克颱風登陸臺灣前夕,學眾們分工合作進行防颱準備。昭慧法師也趁著颱風假日賺得的空檔,巡視校園的各項防颱工作,注意到狗狗貓貓的安全問題,大家共同將八隻狗移到景英樓側邊欄舍以避颱風。傍晚,法師與德發行至竹溪橋頭時,聽到微弱又焦急的貓叫聲,心裡突然閃過一念:「會不會是幾日未見的嘟嘟?」 原來,學院收留的幾隻小貓,因平日放養慣了,各有各的棲息之處,常有失蹤個三、四天又再度出現的情況。當時嘟嘟已經三天未見蹤影,而颱風前夕,所有的貓都回來了,唯獨嘟嘟還沒回來。早上同學向法師報告此事,大家心裡不免擔心。(嘟嘟是學院的「知客貓」,只要有客人來到,就一定會看到牠的蹤影,很得大家的疼愛) 當時法師正經過竹溪橋,聽到橋下發出的喵叫聲,懷疑很可能是失蹤的嘟嘟,德發立刻冒著強風吹襲的危險,尋聲攀下大圳陂崁查看。發現嘟嘟竟然身陷陂崁的水泥裂隙中,頭下腳上夾在裡面,不知已經受困多久了。於是德發學長努力伸直手臂,抓住嘟嘟的腿,把它拉了出來。 脫困的嘟嘟緊緊扒在法師的肩上不肯下來,同學趕緊端來食物與飲水,嘟嘟立刻狼吞虎嚥吃將起來,讓人看了很是心疼。還好在颱風來之前及時救出嘟嘟,否則下場不敢想像。 ‧原訂明日放榜的大學指考,提前於今日放榜,玄奘大學宗教學系今年招生狀況良好,五月間,12名申請入學名額,業已滿額,再加上指考分發12人,總招生率達80%,排行全校第四。 98.8.8 ‧莫拉克颱風登陸臺灣,帶來的超大豪雨重創南臺灣,八八水災災情慘重,是幾十年來最為嚴重的水患。
98.8.9 舉行共修法會,昭慧法師開示。
98.8.9 反賭聯盟於嵐園開會,昭慧法師先帶領參觀導師紀念室(右起:葉智魁、陳曼麗、昭慧法師、何宗勳)。
98.8.9 在法印樓三樓禪堂合影留念(左起:何宗勳、葉智魁、陳曼麗、昭慧法師、潘翰聲暨小女兒、周瑾珊)。
98.8.12 本院獲桃園縣公益寺廟認證最高榮譽「金質獎」,朱立倫縣長授贈獎牌、獎狀,由監院心謙師父代表受獎。
98.8.12 「金質獎」獎牌。
98.8.13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屏東高樹鄉司馬村水淹全村,心謙、傳法師父驅車載運物資前往救助。 98.8.9 ‧上午舉行每月一次的共修法會,是日適逢觀音菩薩誕辰,因此雖是颱風天,前來參加共修的信眾不減反增。當誦唸普門品中的偈頌時,法師領眾四句一拜,以動靜交替的方式誦經、禮拜,大眾咸感法喜。佛前大供結束,法師針對普門品中「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的經文,開示有關念力與感應的佛法正見。最後領眾迴向:祝願莫拉克颱風受災民眾,蒙諸佛慈光庇蔭,生者能盡速度過災難陰影,亡者安渡於淨土的彼方。 ‧正當共修之時,詮發營造公司的前副總涂豐昌、賴秀琴伉儷,帶著閒雲文藝創作坊的曾三彬、徐愛維伉儷,前來學院參觀校舍,中午並與昭慧法師一起進用中餐,他們非常欣賞學院的校舍規劃,打算將來在平溪建別墅時做為參考。 ‧下午3:30,反賭聯盟的社運夥伴──葉智魁、陳曼麗、何宗勳、潘翰聲及小女兒、以及協會專員周瑾珊(擔任聯盟執行秘書)等人來到學院,與昭慧法師商討如何因應澎湖博弈公投。昭慧法師先帶領他們參觀校舍及導師紀念室,此時吳建國來到,一行人便至嵐園開會,到晚上用完餐才歡喜離去。 98.8.10 ‧時常一通電話就到、長期幫學院校稿的道尉師父令慈陳李壬妹老居士,在家中安詳往生,享年91歲。上午,監院心謙師父率領學眾心宇、心瑞、果定、心慈、心皓師父等六人,前往道蔚師父家中為其誦經助念。 98.8.11 ‧大學指考招生8月7日放榜,因此玄奘大學接連在11日至13日舉行一連串的會議,討論本年度的招生狀況,以及因應少子化衝擊的招生策略。是日上午,昭慧法師先是出席管考會議。 98.8.12 ‧本院申請桃園縣政府98年度「公益寺廟認證」,獲得最高榮譽「金質獎」。上午9:00,桃園縣政府舉行頒獎典禮,由監院心謙、教務主任傳法、學務主任明一師父代表出席,由朱立倫縣長授贈獎牌、獎狀。今年共有145所佛道教寺廟接受評鑑,獲頒「金質獎」的三個單位之中,本院是唯一的佛教單位,另外兩個單位是一貫道的中壢天德堂、龜山基礎忠恕道院。接著10:00,在六樓會議廳舉行公益寺院宣傳手冊第一次協調會,縣政府將統籌印製中英文宣傳手冊,放置於國際機場、各縣市旅遊中心,向社會大眾推薦值得參訪的寺廟。 ‧上午,昭慧法師赴玄奘大學出席學術主管會議,由代理校長林博文主持。下午,出席招生委員會會議。 ‧下午5點,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副會長侯源章、全國理事李興保、總祕書薛振榮、副總祕書鄭素婷一行8人,至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參訪,昭慧法師與黃運喜教授接待參觀校園、介紹環境,之後黃教授帶他們到新竹城隍廟享用著名小吃。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是日下午,本院專修部校友融慎師父來電告知:所居住的屏東縣高樹鄉司馬村因為新豐堤防潰堤,導致水淹全村,無一倖免,受創嚴重,村民緊急撤離到國小避難,懇請學院提供援助。院長性廣法師知悉,裁示捐助10萬元及睡袋、毛毯。於是住眾在晚間靜坐結束之後,一起將物資搬上車子,翌日由傳法、心謙師父開車南下送到司馬村。其他同學也想一同前去救災,但由於物資將車子塞得滿滿,已沒有空位了,因此只能在內心虔誠祝禱,受創的災民早日撫平創傷、恢復家園。 98.8.13 ‧凌晨5點,傳法、心謙師父運載救援物資,南下屏東高樹鄉司馬村,約中午11點左右抵達融慎師父的三學精舍。一路上見到颱風豪雨肆虐後的殘破景象,而司馬村淹水剛退、滿地泥濘,災民在國軍協助下,正在重整家園。融慎師父帶著傳法、心謙師父拜訪村長黃明山,捐贈睡袋、毛毯等物資。本院是第一個來司馬村關懷的團體,因此村長非常感恩。正在此時,又開始下著大雨,荖濃溪傳出再次潰堤的危險、村民必須再次撤離,於是村長又匆忙前去巡視村里,融慎師父也打算去屏東市暫住。離開之前,融慎師父帶著傳法、心謙師父去慰問村民,村民們看到師父們於風雨中來到,非常感恩,紛紛一吐受災之苦,感恩師父的關懷與幫助。 隨後師父們便離開司馬村前往屏東市,到慈濟屏東分會拜訪法明師父。法明師父是本院專修部第一屆畢業生,長年駐於慈濟屏東分會,這次八八水災中屏東受創最為嚴重,慈濟分會站在第一線上,每天準備一萬多份便當救濟災民,籌組志工前往災區救災。 法明法師百忙之中,撥冗熱誠接待融慎、傳法、心謙師父,還現煮熱咖啡、準備便當水果,好讓回程時車上使用。由於天色已晚,傳法、心謙師父未做久留,傍晚6點左右告辭離去,驅車北返學院。 ‧上午10點,昭慧法師赴玄大參加臨時校務會議。下午到苗栗高中為玄奘大學宗研所推廣學分班授課。 98.8.14 ‧上午,昭慧、性廣法師至陽明山黃公添印老居士家中,於其靈前上香致意。黃老居士於1945年創立三光儀器行,是廣欽老和尚早年的皈依弟子,也曾任台北普濟寺的董事長。黃老居士不畏部分董事黨同伐異、勾心鬥角之惡劣生態,堅持護持正法,故全力護持時任住持的性廣法師。其後部分董事運作改選董事長,性廣法師見長者遭到排擠,乃毅然提出辭呈。因此學團師生對黃董事長的義行,十分欽敬。 ‧隨後,昭慧、性廣法師應高銓德、高李瑞瑛伉儷之邀,至其位於陽明山的家園,性廣法師並向瑞瑛居士講授身念處的初階觀法。 98.8.17 ‧上午,性廣法師率心謙、傳法師父至善導寺,參加玄奘大學第七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
98.8.18 融慎師父(右二)率家屬來院,與昭慧法師(右三)於嵐園茶敘。 98.8.18 ‧上午11點,融慎師父率家屬傳覺居士、張琲昕等一行六人,來院拜訪昭慧、性廣法師,常住師父準備豐盛的午齋款待。融慎師父對於學院於風雨中百里疾馳提供物資救助司馬村,代村民表達萬分感恩之情,並表示,由於慈濟已每戶發放慰問金,因此她會將學院的捐款拿來購買電鍋,贈與需要的村民。下午,印純師父帶他們參觀附近蓮園,之後再到新竹法源講寺參訪,晚上回院掛單一宿,翌日上午10點告辭離去。 98.8.19 ‧上午,院長性廣法師率心瑞、心謙、心慈、心皓師父至台北第二殯儀館,參加黃添印老居士告別式,於其靈前上香致祭。性廣法師曾住持普濟寺,當時台北推廣部借普濟寺場地上課,因此當天的告別式,也有二十多位台北推廣部的老學員參加。 |
||
|
||
佛誕運動 十年有成 ──第100期《弘誓雙月刊》編輯室報告 釋傳法
《弘誓雙月刊》第100期封面。 《弘誓雙月刊》發刊百期 《弘誓雙月刊》創刊至今,倏忽已十七年,本期適逢發行第一百期,真是值得慶喜! 十多年來,《弘誓雙月刊》一本初衷——以不即世間不離世間的大乘佛法,充實人間佛教的思想論述,並見證著當代人間佛教菩薩行者的典範。雖然這些論述與行動,難免引生教界或社會的爭議,但這樣另類的學團,一路行來也並不孤獨,本刊謬承海內外教界與學界之支持與肯定,竟能持續百期而不中輟,即為「德不孤,必有鄰」之顯證。 近年來,佛學研究蔚然成風,佛教刊物多不勝數,各擅勝場。然而,一份刊物能否持續發行,除了內涵、稿源、經費與人力,讀者需求也是一大因素。因此,本刊刊齡得以長達十七年、持續發行百期,除了感恩師長率領的編校團隊,亦誠心感恩各界方家惠賜鴻文佳作,增加本刊的思想內涵。尤感恩幕後英雄——龍岡印刷董事長趙鈞震居士,在緊迫的出刊時間壓力之下,作本刊最堅強的後盾。當然,更要感恩讀者們的肯定與支持,這才是讓這份刊物持續發光的最大動能。 佛誕運動,十年有成 本期《弘誓雙月刊》以佛誕運動之回顧與成效作為主題。民國88年,昭慧法師與一些青年法師,禮請諸山長老法師共同發起「佛誕放假運動」,後更與沈智慧立委合作,爭取佛誕放假,經過一連串的協商、折衝、連署、請願等努力,終於獲得207位立法委員的連署提案,讓佛誕成為台灣第一個國定宗教紀念日。 運動成功至今,正好十年。今年5月10日,慈濟、佛光、法鼓三大教團不約而同於台北市三大地標──總統府、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舉行盛大慶典,接連幾場數萬人的浴佛集會,冠蓋雲集、盛大熱烈,成為翌日各大報社的頭版頭題。「佛誕運動,十年有成」,這讓十年前跟隨師長四處奔忙的我們,深受感動! 當日,大愛電視台全球同步轉播,製作一系列的特別報導,並邀請昭慧法師接受訪談。法師說道: 對於佛誕放假一事,長期以來,我有很深的感觸。在臺灣,基督徒人數不及佛道教,但是社會上普遍都在慶祝聖誕節,而且那天還可以放假。可是,佛誕日卻沒有放假。久而久之,佛誕就變成專屬老人、家庭婦女參加的節日了。對於這種情況,我很有危機感。 好幾次,我想要掀起佛誕放假運動,後來,正好遇到2000年總統大選,那是一個很好的發動時機。於是,我就找了自圓法師、淨耀法師、蓮懺法師、自性法師等幾位青年朋友,大家一起促成一個驚天動地的佛誕節放假運動。經過了長期的努力,佛誕才成為國定紀念日;而且是堂堂正正,第一個國定的宗教節日。 雖然成為國定節日,可是佛誕節依舊沒有被社會注意。今年,我非常感動,看到證嚴法師非常用心,促成慈濟人在中正紀念堂舉行這麼盛大的、全球都矚目的浴佛大典,讓臺灣社會非常的感動。當年推動佛誕放假,如今十年有成。大家的辛苦沒有白費,這讓我非常地感恩。 佛誕放假運動,是當代佛教一項重要而成功的社會運動。這一代的佛弟子,共同在台灣佛教史上,締造了「佛誕成為國定紀念日」的光輝歷史。因此,本刊特將昭慧法師〈佛誕放假運動始末〉一文,分上、中、下逐期刊出(總長46萬餘字)。該文以演講錄音謄繕修潤而成,法師以一介當事人立場來陳述運動始末,非常真切而感人。讀者藉此可回顧運動過程,從而對當代台灣的佛教生態與政教關係,有著更深刻的理解與思考。 人間佛教的內修與外弘 本期亦刊出第八屆印順導師思想學術會議的兩篇座談會引言,第一篇是傳道法師的〈建構人間佛教的修行藍圖──談人間佛教的內修與外弘〉,第二篇是見岸法師的〈菩薩道上以法相印——法印講堂的經驗分享〉,兩位法師分別是台南妙心寺、高雄法印講堂的住持。傳道法師撰文闡述人間佛陀教法的輪廓,從而建構現代學佛者所應遵行的人間佛教的修行藍圖。法師苦口婆心,呼籲真誠的佛弟子,無論出家、在家,不應昧於眼前佛教的表面榮景,而應致力於佛法真義的闡揚與行踐。見岸法師則以法印講堂十年來的法務活動歷程,分享小型道場弘揚「人間佛教」的過程,以及實踐「人菩薩行」、帶領信眾邁向成佛之道的經驗與心得。兩位法師在傳統中逐漸走出一條人間佛教的實踐道路,堪稱為人菩薩行之典範。 之後的數篇文章,是關於學院在7月接連舉辦的兩場專題講座,7月6日至15日悟殷法師主講的印度佛教思想史專題講座,以及7月19日至26日昭慧法師主講的阿含經研修營,前者有50位、後者有72位學生聽講。 阿含講座因人數眾多,因此選在無諍講堂上課。無諍講堂首度舉行講經盛會,講的是阿含勝法,當昭慧法師講到佛陀金言「我不與世間諍」的深義之時,置身無諍講堂,倍感因緣殊勝!坐在寬敞明亮的講堂、享用著嶄新的教學設施,於此聆聽授課法師的甘露法語,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由於學生們學習興致高昂,咸感獲益匪淺,因此本刊主編特向聽課學生邀稿,與讀者朋友們分享學習心得與法喜。 經過兩個多星期的策劃與編校,《弘誓雙月刊》第一百期即將發刊面世,主編才疏學淺,疏陋之處在所難免,尚祈讀者朋友們不吝指正為荷!
◎《弘誓雙月刊》第100期全文將於近期上網,敬請讀者至弘誓網站閱覽。 |
||
|
||
「印度佛教思想史」專題研討十日談 釋耀行
98.8.25 耀行師父於阿含研修營中代表第二組上台報告。 2009年7月6日至15日,學院在新落成的瑩恩樓教室舉辦「印度佛教思想史」專題研討。主講老師是治佛教史學有專攻的悟殷法師。我從2002年初到學院參加暑期課程,由《印度之佛教》、《中國佛教史》、《部派佛教》一路聽來,既為佛法在歷史演變中的絢麗多姿而稱奇,又為主講老師優遊於其中的嫺熟而折服。這一系列課程皆以印公導師的著作為教材,在老人的筆下,我們跟隨他漫步在歷史的故道,傾聽先賢的吟誦,樂而忘返。今年要研讀的《印度佛教思想史》,更是從思想的流變中一睹法義的延續,在論師們智慧的激盪中,體證無常、無我的真諦。 一、按圖索驥 展開「印度佛教史略地圖」,摩竭陀、波羅奈、華氏城……,一個個熟悉的地名躍然於紙上。悟殷法師的授課方式是——首先瞭解印度的地理環境,對照地圖講解概論,讓聽者對於佛法在印度的流布,有一個地域概念的認知。對這種認知,是不可有少許輕忽的。因為,如果你缺乏這樣的輪廓,未來講到部派佛教,你就會如墮迷霧,而不知其所以了。部派佛教雖然錯綜複雜,但如果以他們各自的化區作為切入點,再依導師「依蘊立我、依心立我」的思想脈絡,比較各個部派的異同,就能夠掌握其法理的特色。對照地圖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地域相接的部派,他們無論是理論的闡述、還是行踐的部分,都有其相近之處。所以,熟悉地理環境的分佈,就是間接熟悉學派的開始。 對照地圖,也可以沿著佛陀的足跡,從降生、出家、學道、證道、轉法輪、涅槃,勾勒出佛陀在人間的悲智願行。我沒有去過印度,但從這些在經典中讀到的地名,似乎看到佛陀與弟子在樹下說法、在山邊靜坐,以及他們托缽的背影,是如此地親切,遠離了那種偶像式的神聖,直接體證法的清涼。地理環境對於修行方式的選擇也有其影響。例如北印度,因為是山區,氣候涼爽,宜於禪修,因此以禪觀見長的瑜珈師就興起於此。中國有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說法,在印度也有相似的呈現。北方以篤行著稱,論義重辨異,所以論書不斷傳出;而南方近海,容易接受新事物,故而結集的經典蔚蔚大觀,浪漫瑰麗。 在一個個地名的轉換中,殷法師如述家珍,從佛陀在世的原始佛教,到部派、到大乘三系,讓初聽者應接不暇,久學者如晤故友。開啟了印度佛教思想的大門,讓我們有興趣再尋其源。 二、部派佛教 部派佛教就像是佛教的經院哲學,一向以艱澀、繁雜著稱。相信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讀佛教史這一段時,因為不耐其煩,所以大都只知道部派的幾個名稱,就匆匆略過。當年的我就是這樣的想要避開,直接研讀隨後興起的唯識學。但思想的承續,不能因你的不耐,而做斷然的切割。當然,如果你僅僅是滿足於只瞭解唯識的幾個名相,還不足為慮。但是,想要進一步探詢「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思想源頭,就必須上推到部派佛教。加之許多唯識的根本論典都有破他宗、以立自宗的論述(包括中觀的論典也有這樣的特色),即所謂「摧邪顯正」。但如果你不瞭解對方的思想,又如何能做這樣的比對。所以,因為讀不下去了,想要回頭補課,在這樣的迷茫中,有幸來到弘誓,讀到導師的《印度之佛教》,而得以聽聞悟殷法師的精彩詮釋。 對於部派佛教,悟殷法師是術業有專攻的。她讓大家在熟悉部派化區的同時,依導師「依蘊立我、依心立我」的思想脈絡,劃出「說一切有部」和「大眾部」兩大基本部派。爾後,由於思想上的分歧,部派再次的分裂。每一個重新建立的部派,在思想的承續上,都有過去所在部派的痕跡,但同時又有自己新的創發,在這樣的相拒相攝中,形成了各自獨立的思想。因此,掌握了部派思想的異動,就能清晰的分辨出他們的所屬,避免了彼此的混淆。思想的差異,尤其是時間觀的不同,故論師的佛陀觀、業力觀都有差別。法師將之歸納為:「只要能掌握伴隨著不同時間觀而發展的幾個關鍵思想,去理解部派論義,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時間觀的安立,就是為了解決有情業果相續、生命緣起的問題。所以看似複雜的往復論辯,並非文字的戲論,而是論師們探索真理,嘉惠後學的拳拳悲心。 部派佛教上承原始佛教,下接大乘佛教,可以說是跨越聲聞佛教到大乘佛法的橋樑,後期開展出的「大乘三系」,在部派的思想中都找得到它們各自的身影。因此,熟悉了部派論義,再接續研讀大乘佛法典籍,你就會有似曾相識的親切。 三、大乘三系 學佛以來,自詡好樂於法,有說法處,定興致勃勃的前往聽聞,當下雖有法喜,但由於說法者宗見不同,往往游離在——到底唯識究竟還是中觀究竟?是要一心研讀《華嚴》還是《法華》?或者乾脆「不立文字」但參話頭的迷茫中。跟他人分享佛法時,也是禪宗語錄夾雜祖師行誼,亦禪、亦淨、亦密的大融匯,難以覺察是思想的混沌,還津津自喜為廣學多聞。直到親近昭慧法師,接觸到導師的思想,研讀完《成佛之道》之「大乘不共法」中大乘三系的判教,才真正跳出了宗見的情結,清楚的知道了大乘經典的思想所屬。爾後再聽他人講解,大概就能判斷出他的思想是傾向於三系中的哪一系了。 此次講座,大乘三系的詮釋是其中的重頭。悟殷法師嫺熟各系的思想,不但清楚點明各自的特點,而且與它系做縱橫的比對,讓聽者能夠知己、知彼。例如:就著「清淨法」的主客身份,法師分析了唯識體系與如來藏體系的不同認知。如來藏體系認為:有情眾生是「自性清淨,客塵煩惱所染」;而唯識體系卻認為淨心種子是「最清淨法界等流正法聞熏習」。因此,如來藏體系將煩惱當成客,自性是本自清淨的;而唯識體系卻認為,眾生無始以來都是雜染的,淨心種子是從外——「最清淨法界等流正法聞熏習」而來,在主與客的位置上剛好相反。透過各系自宗認同的典籍來做彼此的比對,就可以避免各說各話的缺失。 因為自己出家以來,有因緣接觸唯識學派。而此次課程,殷法師對於唯識學派的產生和發展都作了細緻的分析,讓我獲益頗多。從部派佛教中,經部的「種子熏習」說,到後來的「一能變」、「三能變」思想的演進,從中可以看到學派思想,如何從開端的簡潔到後期的縝密。在聽講的過程中,釐清了過去學習唯識學的許多盲點,抓住了唯識學發展的主幹,能夠將不同時期的思想分門別類,讓自己在研讀典籍時,思路變得比較清明。 在大乘三系的講解中,殷法師特別比較了被稱為大乘兩大車輪的中觀和唯識。兩大學派成立迄今,「空有之爭」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底孰為了義?孰為不了義?法師沒有落入這個歷史的論爭話題,而是就著思想的源頭,去尋找兩大學系的根,瞭解到它們思想的本身就各出其門,方法論也自有所取。所以不是簡單的論高下,也不是中立的認為「 龍樹、無著兩聖一宗」。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自然跳出宗派的窠臼,回歸到以「三法印」研讀佛法的正軌。 四、結語 十天的課程嚴密而緊張,每一堂課,殷法師都進行得緊鑼密鼓。上課時不敢有少許的走神,否則的話,講到下面,你就會不知所言為何,如聽「天書」。殷法師還是一位特別認真的人,只要看到你上課長時間的「低頭沉思」,下來後,老師就會很關切的問你:「你剛剛好像有點精神不濟哦!」有次,我「剎那」的走神,也給老師抓個正著,慚愧之餘,想辦法,咖啡加精油,不讓自己有少許的不在狀況。 十天上完厚厚的440頁教材,殷法師事後告訴我們,她也很趕。因為《印度佛教思想史》這本書,重引證、重考據,是學術氣息非常濃厚的著作。面對我們這些非學術之人,講解者要如何在我們聽得懂的前提下,又不讓課程的品質縮水?這對講者功力的考驗,是不言而喻的。好在殷法師功力深厚,我們也還算可教,講座如期圓滿完成。最後要再次的感恩學院,開設如此精闢的課程,讓我們一洗所惑,也感恩周遭護持者的無私付出,更要感恩殷法師的傾囊所授。在這樣的法喜中,我們期待明年再聚。 |
||
|
||
親沁阿含清涼法雨 宗愍
98.8.26 各組報告完畢,昭慧法師作綜合講評與回應。 如入寶山,行囊滿載 近期有幸參加了弘誓學院的兩場講座。先是印度佛教思想史專題講座,悟殷法師清晰、生動地介紹印度佛教之起源與發展,中間的流變,乃至最後的衰落滅亡,包括各期、各派的根本學理及彼此之異同。接著第二場阿含經研修營,則釐清了我部份的困惑,更加肯定《雜阿含經》的重要性,確立自己未來該努力的方向。如此的豐收,讓我法喜滿溢,真的是「入寶山挖到寶了!」 這次的阿含研修營,課程安排不同於往昔,除了聽經,還有分組研討與禪修課程。昭慧法師以第一義悉壇、顯揚真義的《雜阿含經》「蘊相應教」為主: 1.每天以一、兩則阿含經中的小故事做為開場,個人認為這是法師的善巧。因為「蘊相應品」的內容,若沒有實修經驗,或是初修之人,可能會覺得很枯燥,故法師先以佛陀生平的小故事,讓大眾的心得以收攝。 2.主題圍繞在「蘊相應教」的法說、義說,亦貫穿「處相應教」、「四聖諦」、「緣起法」,顯示原始佛教「以有情為中心」的思想結構。 3.對於「色蘊」的解析,佐以《攝阿毗達摩》色法生起的四種因緣:業所生色、心所生色、時節所生色、食所生色之說明,藉以開顯「名色相依」而「以心為主導性」的業感緣起論。 4.講到《雜阿含經》中佛陀遊行弘化的地區時,也順帶說明佛法興起與印度的時代文明,顯出佛陀所揭示的「中道正法」的超越性。 5.漢譯《雜阿含經》是說一切有部所傳。經中,佛陀常告諸比丘正觀諸色,不應顧戀過去色、不應欣羨未來色,於現在色應厭、離欲、滅、寂靜,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其中有一部經說到三世蘊法之「有」,昭慧法師點出這即是說一切有部「三世實有、法體恆存」的思想與觀法。讓我們理解到,阿含經雖是原始佛教的聖典,而到底已是部派的誦本。 法師的善說、法說、義說、廣說,文句鏗鏘又有力,讓我們感到有如醍醐灌頂,更加體會「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體會六和敬僧團的殊勝 研修期間,學員大都全程住校,這讓我親身體驗到一個六和敬僧團的典範: 一、見和同解:學員們皆是為了聽聞純正的佛法──阿含經而來的。 二、戒和同遵:滅諍之法的實例現前,這是我學佛以來未曾見、未曾聞的。以往,我在其他道場中所見的多是:不自覺、不包容、不接受、不認知、不化解、不負責的惡性循環,絲毫不知佛法中有解決諍事的方法,其合理且嚴密,堪為當今司法的參考。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卻往往忘了要尊重別人,這是許多糾紛產生的原因。認錯並不可恥,可恥的是沒有面對過錯的勇氣。寬容不僅是美德,更重要的是,給犯錯的人一個重新獲得清淨的機會。所以,戒律不是束縛,而是保障行者的福德與修道資糧。 三、利和同均:在這裡的行、住、坐、臥、飲食等,僧俗四眾弟子一律平等。記得心瑞師父曾告訴我,昭慧法師經常告誡他們:「刻薄成家,理無久享。」所以常住師父們總是盡心盡力地服務,把最好的拿出來供養來此就學的四眾弟子,每天的菜色都色香味俱全,實在令我們感動又感恩。 四、身和同住:來自四方的四眾弟子,無論是出坡、上課、研討、運動、禪修、或是在寮房,均是一片詳和。德行法師還形容他們的出坡:「起初就像苦力坡,隨後變成有力坡,再來變成好漢坡、快樂坡。」這應是在勞動之中,不與煩惱相應,體會到無我付出的喜樂吧! 五、語和無諍:大眾為了最後一天的報告,皆是聖法談、聖默然,沒有人閒聊雜話。 六、意和同悅:各組組員來自四方,對於經文有不同的解讀方式與認知,然而大家的精神是一致的,都能心平氣和地熱烈討論,而做最好的綜合報告。 以上的情形,不就是一個和合、安樂、清淨的僧團展現嗎?
98.8.26 阿含經研修營中,各組代表上台報告。 分享學習心得 中阿含經是說一切有部的持經譬喻師所傳,對定慧修証的教法,有承繼雜阿含經的足跡,在聞思修証上有其決定性的指導作用。例如本組所研讀的〈長壽王本起經〉,佛陀告諸比丘:應以定為侶,與智者共修善,捨掉自己的執著,跟隨善知識和合共處。若不得善知識或見解相同者,則當堅意獨行,勿與惡人共會。因此,佛陀讚歎忍讓、慈心、感恩,以及讚歎和合共住的阿那律陀等弟子。 另外,〈迦綸那經〉中佛陀強調修行至證果的次第,應以戒為基礎,以戒增上而修定,依定增上修神通與觀慧,依慧增上而證果。若沒有這些應具備的條件,其結果不是邪定,就是邪慧!當今佛教界「聖人」滿街跑,看似盛況下所含的隱憂,是我們四眾弟子應該釐清,且應慎說、慎思、慎行的啊! 接著要分享的是運動部分。院方體諒學眾整天久坐傷身,藉此活動活動筋骨。因為,有健康的身體,才有清楚的頭腦,這樣研讀經典會更得力,真是貼心的安排!院長性廣法師鼓勵大家脫鞋,站在灑過水的草皮上,不但可釋放身體中不好的質素,亦可讓自己找回遺失久遠的「腳踏實地」的感覺──意義還真深呢! 再來是每天晚上的禪修,院長教導我們「安般念」來培養定力,以「慈心禪」做為一天課程的結束。這兩種禪法,無論佛教徒或神教徒都可以修學,因為其要件就是呼吸與慈心,既安心又無負作用。院長每天都循循善誘,提醒如何安住所緣,好讓身心沉靜下來,並鼓勵大眾在法上用功。結束前以柔和的音聲,引導大眾做慈心觀。大眾都非常地歡喜,本組有位師父還形容院長的聲音有如〈長壽王經〉中所說:「以歡悅顏色作妙音。」 最後一天,在嚴格的時間管控下,各組在20分鐘內報告研討成果,隨後昭慧法師即席解答各組提問。反應之敏捷,思考之縝密,角度之宏觀,讓人大為歎服!孔子說:「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以此來形容法師,應是最貼切不過。 接著院長致辭,針對學員的報告,說明評量的要點:1.經典的大意、重點,這是基本的要素。2.問題的整理與提出或反思。3.體會佛法的精神所在,即瞭解經典真正原意的能力。4.經典在生活中的應用。5.時間掌控得宜。總之,這是第一次以分組讀經報告的方式舉辦阿含研修營,大眾尚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宛若置身佛國淨土 這一連串解行並重的課程,是院方悲智雙運的精心策劃與安排。在短短八天的研修營生活中,與諸善人俱會一處,宛若置身於清淨莊嚴的佛國淨土! 非常感恩常住師父們的細心呵護。個人認為,道場不論大小論道風,住眾不論多寡論和合。學院真的是一個名符其實的菩薩道場,是維繫佛法傳承的命脈,是造就住持正法人才的選佛場。毎個師父在未成佛道之前,均先做眾生馬牛。在這裡,唯有法情道誼,沒有感情的牽絆,內心中的善法均在生活中具體顯現。他們的辛苦是我們所親見的,我們感恩且銘記在心!同時也感謝義工菩薩及十方的護持,讓我們個個帶著滿滿的法喜踏上歸途。 人身難得,而遇到正知正見、解行並重的賢師益友,更是甚為稀有。諸位讀者,何不親自前來體驗這殊勝的法會?別忘了:明年報名請早,以免向隅喔!
|
||
|
||
「阿含經講座」第一輯〜第四輯
「阿含經講座」MP3封面。 第一輯之內容提要: 本講錄係二○○六年七月,昭慧法師為法界衛星電視台之空中佛學院講授「阿含經講座」之實況錄音,內容為《雜阿含》之「蘊相應教」。法師於課程中詳細地逐經講解經義,適時貼切地開示佛陀兩千五百年前的行誼教化,描繪出經典中人間佛陀的身影,誠為當代修行人最好的典範與指引。 此外,法師更整理出經文之套句及重點,幫助學眾於《雜阿含》繁複的經文中,掌握到「蘊相應教」之重點:應斷欲貪,以及佛陀如何教導弟子們於觀五蘊生滅中得涅槃解脫。相信有志於解脫道之行者,定能於此中體會到佛陀說法之「純一滿淨、梵行清白」;而發心濟度眾生之菩薩行人,更能因研讀本講記而奠定純正的佛法基礎,累積大乘行之菩提資糧。 ■講 者:昭慧法師 ■時 間:二○○六〜二○○八年講於佛教弘誓學院 ■堂 數:第一〜二輯各35堂/第三輯34堂/第四輯32堂 ■規 格:MP3每輯3片,一盒裝/CD每輯35片,二盒裝 ■訂 價:MP3每輯1500元/CD每輯3500元 ■出版日期:二○○九年八月 ◆郵撥帳號:15391324法界出版社 電話:02-87896108 |
||
|
||
佛教弘誓學 院九十八學年度 招收選讀生啟事 一、宗 旨:研習印順導師思想,提倡智慧、慈悲、勇健之菩薩精神,推展「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二、學制特色:1.為便利學生兼顧常住職事與學業進修,本院採每月集中教學制度,其餘時日學僧不必住校。(每月集中教學時間為一至五天,日期詳見98學年度上課日期表) 2.選讀生得於明年參加入學考試,錄取後將採計選讀期間之已修學科、學分。 3.學眾若入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所或學分班就讀,已修相同科目得於入學後申請抵免學分。 三、報考資格:(一)僧眾或有心修道之信眾。 (二)專修部不限學歷。 (三)研究部報考資格為: 1.曾於佛學院修滿六十學分以上之佛學專業科目。 2.大專以上學歷,未修佛學專業科目而欲直接報考研究部者,經錄取後須補修專修部佛學課程學分。 四、本期課程: (一)研究部:(至少選修一門,請上網下載課程簡介) 1.俱舍論:昭慧法師(玄奘大學教授兼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主任、本院指導法師) 2.天台學專題研討:性廣法師(本院院長、東吳大學兼任講師) 3.攝大乘論、成唯識論:圓貌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 4.妙雲集(二):如戒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 5.妙雲集(一):性廣法師 6.宗教倫理學專題研討:昭慧法師 7.印度佛教思想史專題講座(已於暑期98.7.6~15開設):悟殷法師(本院資深教師) 8.阿含經(已於暑期98.7.19~26開設):昭慧法師 (二)專修部一年級:(必修課程,請上網下載課程簡介) 1.佛教概論:見岸法師(本院資深教師、本院高雄弘法中心主任) 2.佛門儀軌與佛教戒律學: A班:沙彌律儀與聲聞律學:心住法師(本院資深教師) B班:佛門儀軌與優婆塞戒經:傳法法師 (輔仁大學經濟學碩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 菩薩學處合班上課。 3.佛教經典導讀:自憲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生) 4.中國語文素養與運用(一)、(二):慧璉法師(日本早稻田大學東方哲學碩士) (三)專修部二年級:(必修課程,請上網下載課程簡介) 1.佛教哲學(大乘法義):清德法師 2.禪學概論:性廣法師 3.印度佛教史:德檍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 4.中觀哲學:傳法法師 (四)專修部三年級:(必修課程,請上網下載課程簡介) 1.妙雲集(一):性廣法師 2.中國佛教史:慧璉法師 3.唯識哲學:德涵法師(玄奘大學宗教學碩士) 4.宗教倫理學:昭慧法師 五、學 費:全免 六、報名手續:即日起至九十八年八月三十一日止,簡章、報名表備索(請附回郵信封),或於網站下載報名表,填妥後 檢具相關證件,郵寄: 佛教弘誓學院 秘書室(一律通訊報名或網路報名) 地 址:328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電 話:(03)498-7325 傳 真:(03)498-6123 網 址:www.hongshi.org.tw 電子郵件:hong.shi@msa.hinet.net ***** ***** ***** 高雄推廣中心 九十八學年度招生啟事 一、目 標:以提昇有志進修佛法者之佛學素養,期其「解行並進,福慧雙修,實踐佛法於生活中」為教育目標。 二、特 色:本部採學分制教學,學員可依自己的時間選修課程,修滿36學分即可申請核發結業證書。 三、本學年課程:1.中觀宗宗義:仁皓法師(週二晚上,三學期。可插班選讀) 2.寶積經講記:心住法師(週四晚上,三學期。下學期開始上課) 3.以佛法研究佛法:慧璉法師(每月第二、四週六,上、下午各二小時) 四、本學年上課時間:上學期:98年9月15日~99年1月15日。下學期:99年3月2日~99年7月2日。 五、報名資格:凡有志於佛教人生哲學及正信佛法研究之僧俗二眾,均歡迎報名入學。 六、報名方式:1.即日起開始報名,額滿為止。請盡量親自報名。 2.請上網下載「報名選課單」。新生請附一吋半身近照一張。 七、上課地點:高雄法印講堂 般若教室 十、報名地點:高雄市中正一路255號11樓 電話:07-7220073 傳真:07-7220078 *亦歡迎來電報名:週三晚上7:30~9:20養生瑜伽班,週六上午9:30~11:20寫經班,週六晚上7:30~9:20合唱團。 ***** ***** ***** 《成佛之道》教師研習營 招生啟事 緣 起:《成佛之道》是印順導師為華人佛弟子所寫的一本學佛指南。內容除《大藏經》中有關法義、修持的精要之外,更可貴的是,其對佛弟子思想行為上的偏差,常給予一針見血的針砭。《成佛之道》實已超越南、北、藏傳佛教色彩,跨越宗派教團之藩籬,是一本當代佛弟子必讀的普世精典之作。好的作品,要有好的管道與人分享。因此首辦「《成佛之道》教師研習營」,邀請已教過或已讀過《成佛之道》的佛弟子,共聚一堂,切磋觀摩。 講師陣容:性廣法師(佛教弘誓學院院長、中央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東吳、玄奘大學兼任講師) 見岸法師(佛教弘誓學院教師、高雄法印講堂住持) 寬謙法師(衛視慈悲台佛學講師、新竹永修精舍住持) 清德法師(佛教弘誓學院、法鼓山基金會、佛青基金會等單位教師) 開仁法師(福嚴佛學院、壹同佛學院、慧日講堂佛學班等單位教師) 活動時間:98年11月16日至18日(周一至周三) 活動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招生對象:1.已教過《成佛之道》而有心切磋者。 2.已讀過《成佛之道》而有心推廣者。 報名方式:請上弘誓網站下載報名表,填妥後附上照片 (1)Email: ming.pan12@msa.hinet.net 潘鳴珮收。 (2)或傳真、郵寄至佛教弘誓學院。 328桃園縣觀音郷大同村11鄰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報到通知:報名後,若一週內未收到報到通知,請來電洽詢02-28219070或0921-942-096潘鳴珮。 |
||
|
||
玄奘大學《玄奘佛學研究》徵稿啟事 本學報主要刊載有關佛學相關領域之原創性論文,包括與佛教有關之義理、教史、藝術、文學、心理、社會、教育等,歡迎各界投稿,來稿應未曾以任何文字形式出版。本學報每年出版兩期,上半年出刊日為三月三十日,下半年為九月三十日。 本學報第十三期即日起徵稿,請於九十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前,將惠稿電子檔傳至r_ethics@hcu.edu.tw,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堅意法師收。為了避免傳送信件因被攔截而收不到,敬請同步將回條與論文傳到part55410@gmail.com。所有惠稿均經編輯委員會送請專家學者評審,通過後,始予刊登。 作者來稿請依本學報之【學術性論文撰寫格式要點】撰寫,並以WORD/A4規格/直式橫書/11pt新細明體繕打,字數以不超過二萬字為原則。備稿件一式三份並附磁碟片,敬請交寄:300新竹市香山區玄奘路48號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收。來稿如經審查通過並獲刊登,由作者校對並自負文責,版權則歸本學報所有,作者可免費獲得學報五冊,校外投稿通過審查,本學報另支稿酬每篇新台幣2,000元。 投稿於本刊經收錄後,同意授權本刊得再授權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業者,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並得為符合『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之需求,酌作格式之修改。 **聯絡人:(03)5302255轉6025,0982-215-945 堅意法師 ●編輯室道歉啟事 本電子報前(204)期轉載自人間福報報導「佛教獲全球最佳宗教獎」,有讀者反應:消息來源可疑。本刊請曾青凱居士查證,第一個發佈這消息的是英文網站http://blog.beliefnet.com,但查遍了各大網及權威網站,如BBC、CNN、MSNBC、各國的Time等,皆找不到Hans Groehlichen網址、電話或聯絡方法等,也找不到本新聞的相關報導,故推斷這件消息可能是造假或誤傳。本刊編輯不察而予以轉載,謹此向各位讀者致歉! |
||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hongshi pic3/205.htm 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hong.shi@msa.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