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生動態/本院近訊 ※ 覆清泉居士談禪觀修學 ※ 竹溪禪寺園遊會記 ※ 我們成功阻止了「頭髮吊大象」活動 ※ 佛教弘誓學院九十六年暑期結七禪觀共修通啟 ※ 訊息託播:妙雲講堂「日文文法班」招生啟事 |
||||||||||
師生動態 96.1.24 •晚上,本院舉行寺務會議(官方名稱:執事會議),由院長性廣法師主持,通過九十五年度工作報告暨財務決算、九十六年度工作計畫暨預算,以及九十六年度行事曆、年初「歲末感恩祈福聯誼會」籌備工作案等。 96.1.25 •上午,傳法法師赴農委會出席「動物保護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公聽會,會後接受法界衛視、自由時報、聯合報記者採訪,對於「虐殺動物將提高刑責至一年以下刑期」之看法。 •上午,昭慧法師赴玄奘大學,為其所指導論文的碩士生心淳師父擔任畢業論文口試委員。本場口試之主持人係聯合大學林本炫教授,另請玄奘宗教系林金木教授擔任口試委員。心淳師父曾擔任玄奘大學宗教輔導老師,其碩士論文《宗教輔導現況——以台灣的宗教大學為例》,乃針對台灣宗教所創辦的大學宗教輔導現況而作研究。應口試委員之建議,已將題目調整為《台灣宗教大學宗教輔導現況探究》。
96.1.28 台南竹溪寺住持資定法師(右四)係本院專修部二年級學員,本日特於竹溪寺與本院校友會聯合舉行園遊會,以收入款項贊助新校舍建築經費。清晨,院長性廣法師(中)驅車前來致謝,並與部分參與園遊會義賣學僧合影(左:校友會會長自憲法師)。 96.1.28 竹溪寺園遊會中發心設攤位烹煮麵線糊的道莊師父(中立者,左:心慈師父,右:法航師父)。 96.1.28 •今日中午,台南竹溪禪寺護法會於寺前廣場舉辦園遊會,由本院校友會協辦,校友會長自憲法師等畢業校友、在校生及本學團師生、法界出版社共四十多人,自各地趕來共襄盛舉,設攤義賣書籍、麵線糊、奶酪、鳳梨酥、有機產品等,為新建校舍籌募款項。活動自上午9:00開始,至下午2:00圓滿結束。詳見自憲法師:〈竹溪禪寺園遊會記〉。 96.1.29 •玄奘大學校長鍾瑞國教授任職圓滿,將返回彰化師範大學,協助創設工業教育學系博士班。上午,昭慧法師特前來玄奘大學,向鍾校長懇致謝意。鍾校長原任彰化師大學務長,玄奘大學董事長了中長老倚重其教育行政專才,請彰化師大借調過來支援辦學。任職期間,政通人和,貢獻卓著,不但完成「玄奘人文社會學院改制大學」的艱鉅使命,並且帶領行政團隊成功申辦「教學卓越計畫」,獲取五千八百餘萬之經費補助。 96.1.30∼2.8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陳一標教授於本院開設「日文」課程,由陳老師與慈一法師聯合講授,計有28位學員上課——出家眾14位、在家眾14位。慈一法師乃本院研究部第一屆學生,日本京都佛教大學、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雙碩士。 96.1.30 •下午,昭慧法師應邀參加內政部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委員會所舉行的「宗教界參與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工作專家諮詢會議」。與會的某宗教團體代表強調人性可以改變,女性可以改變自己到更溫柔、更成長,以挽回破碎婚姻,改變丈夫家暴行為,亦有某宗教團體極力提倡「守貞教育」。 針對此二點,昭慧法師表示: 1. 宗教一般都確認「人性可以改變」,因此相信:確有某些個案,成功改變了家暴男性。 2. 但一般而言,暴力與性侵犯,連專業醫療矯治都很難有明確保證,其治癒率極低,因此,讓蒙受家暴或性侵陰影的女性,一味尋求自我的成長與改變,實在是緩不濟急。甚至可能會因為受害人有「對方一定會有所改變」的預期心理,而耽誤了公權力介入保護個案的機會。 3. 因此可分作兩頭,一是個案的輔導,那必須依每一個案的情境,以審慎評估應是「勸和」還是「勸離」。依佛法,雖不鼓勵離婚,但也不排除「分手更為恰當」之可能性。因為有時「苦聚不如樂離」,空間的距離可使人冷靜一下頭腦,以免二人情緒高亢,糾纏不休,相互傷害,製造更多的惡業。一是普遍性的信眾教化,這還是要強調「防治暴力」的受害者求援方式,以及鄰居、親友介入支援、舉發的正義感,而不能一味要求受害人「忍耐、慈悲」。事實上,制止惡人為惡,不但是對受害人的慈悲,也是對惡人的慈悲——以免他因惡業而受更多苦報。 4. 至於「守貞教育」,這是很難脫離歷史情境的。雖說現代西方的「守貞教育」,是要求男女兩造,都要對配偶(與未來配偶)守貞,但一般而言,男性是否「守貞」無從檢驗,女性必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因此在東方文化環境裡,「守貞教育」的提倡,必然走回頭路,導向「單面鉗制女性」的後果。因此,吾人寧願不取「守貞」語彙及其概念,而要強調「身體自主權」,「自主」並不意味放縱情欲,因為節制情欲,以免不由自主地淪為情欲的奴僕,這正是「身體自主權」的充分展現。 •上午,本院舉行九十五學年度第二次院務會議,商訂95學年度之師資課程、章程與相關辦法修訂,以及有關學院體制之編設。由於學生人數成長,行政事務增多,現有人力編制不足,決議擴編為院長秘書室、教務處、總務處、學務處、會計室、圖書室等,分別由傳法、明一、心皓法師擔任教務主任、學務主任、總務主任,學團成員則納入各處室之編制,以協助院務之運作。 96.1.31 關懷生命協會理監事會議,會後部分理監事與辦公室同仁合影(前排左起:見岸、傳道、昭慧、傳法法師;後排左起:吳文宗、陳慧媗、融廣、張章得、林雅哲、王彩虹、李芳枝) 96.1.31 •中午,關懷生命協會舉行理監事會議,通過95年度之財務決算、96年度之財務預算及工作計劃。理事長傳道法師從台南趕赴協會辦公室主持會議。 96.2.1 •上午,昭慧法師率領學團師生至台北縣泰山大覺寺,參加中華佛寺協會現任理事長達傳長老的追思讚頌大典。達傳長老生於民國7年,於民國51年禮中壢圓光禪寺妙果老和尚披剃,自民國90年起擔任中華佛寺協會理事長,對協會護持始終全力以赴,於任期內致力完成佛寺文教會館的興建工程。長老十分護念後學,曾於十年前(民國86年11月9日)八秩壽誕時,將信眾供養金廣為贊助教界事業,弘誓學院亦為受贈單位之一,昭慧法師代表受贈。 •中午,昭慧法師趕赴玄奘大學,出席新任校長夏誠華教授與宗教學系教師舉行「落實教學卓越計畫」座談會,聆聽教師們對系務的意見,並鼓勵教師們參加教學卓越計畫。 96.2.3 •上午,昭慧法師應新店慈濟醫院蔡勝國院長之邀,至慈院參加證嚴法師親臨主持的「歲末祝福感恩」活動。 證嚴法師已從花蓮出來三十二天,每日僕僕風塵於各處為慈濟人主持「歲末祝福」,可能因奔波勞累,感冒非常嚴重,但她仍抱病參加,並且對大眾軟言慰喻,對慈濟「大醫王與白衣大士」為貧病者所作的努力,謙表感恩。 午餐時與慈院懿德爸爸媽媽(照顧慈院醫護人員的志工朋友)共同聚餐,大家共嚐靜思精舍新近研發出來的「香積飯」(以熱水泡二十分鐘即可食用)。證嚴法師於餐會中對慈院懿德爸爸媽媽勉勵有加,並請昭慧法師致詞,昭慧法師表示:「我是以『病患家屬』身份,前來表達感恩。過去也曾深為困惑,聽聞人言,目前台灣醫療資源業已過剩,為何慈濟還要再建醫院來與人瓜分醫療資源?但是新店慈濟醫院成立之後,我們毫不遲疑地將自己的親人、法眷帶到慈院醫療。相信在各大醫院,醫術高明的醫師一定很多。但是慈院卻有其無可取代的『人文』精神。院長率真而慈悲,幾乎以院為家,醫師們非常和善、盡心,讓人打破了『醫師』在白色巨塔中,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慈院懿德爸爸媽媽與志工朋友,更讓病人減少了進入醫院的無助感。因此來到慈院,不祇醫身,也在醫心。慈院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原來病患也可以過著這樣有尊嚴而溫馨的病院生活。」 證嚴法師回應道:「見昭慧法師到來,我的內心非常歡喜!因為兩人不但是佛門同參,又都是印順導師弟子。為了避免外界誤會,台中潭子的醫院前些時落成,我們非常低調,而且與現行醫療機構作一區隔,推動預防醫學,著重在疾病的預防與早期發現,這樣才能真正去除病苦。我們並積極推動老人日間照護。讓子女白天上班時,安心託付老人給我們,晚間再接回去,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 96.2.4 本院竹溪橋橋面特於昨晚趕工完成,以供參與歲末感恩祈福會之大眾通行。上午先行灑淨。 96.2.4 本年度歲末感恩祈福會之圍爐燒烤區,在新校舍旁搭棚舉行。僧、信、村民攜家帶眷,四百餘人熱情參與。 96.2.4 性廣法師致詞,對護法們成就本院文教事業,表達誠摯的謝意。 96.2.4 嚴寬祜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葉瑞圻醫師與秘書長張麗珠(均為本院研究部學員),代表該基金會捐助建校專款。 96.2.4 玄奘大學陳一標、元智大學張翠華教授伉儷與其愛女童童歡喜到來參與歲末感恩祈福會。 96.2.4 舉行弘誓文教基金會董事會。 96.2.9 民政司「臺灣宗教儀規與性別倫理」座談會(左起民政司黃正雄專門委員、黃麗馨司長、禮制行政科羅世娟科長、昭慧法師)。 96.2.9 與會學者(右起:中研院民族所林美容教授、輔大宗教系黃懷秋主任、葉寶貴修女)。 96.2.4 •本日,舉行「歲末感恩祈福聯誼會」。 上午8:30,先舉行院區內「竹溪橋」暫行的演淨儀式。為了讓參與歲末聯誼的法師居士,直接由竹溪橋步行到新校區,而不需繞道於車水馬龍的新富路,朝成營造公司負責人簡朝成先生率領員工趕工灌漿,在前一日完成橋面工程。 演淨之後,於法印樓三樓大殿舉行佛前大供。10時開始,於新校舍工地帳棚內,舉行歲末感恩祈福聯誼會。 在此之前一週,常住師父已經展開籌備工作。承造新校舍的詮發營造公司,在曾黃麗明董事長指示下,全力配合本院,讓新校舍的一樓可供使用,並將工地清出一大片平整的廣場,鋪上碎石磚塊,用供搭棚,而且接上臨時使用的水電,這些費用悉數由公司贊助。 前一天,熱心的志工四十多人到來,協力準備燒烤與火鍋之食材,以及場地佈置之種種工作。大家在忙碌之中,和樂融融。本日清晨,志工還為竹溪橋兩端稍事整地,鋪置便道。 是日風和日麗,參與人數多達四百餘人,幾為過往歲末聯誼人數的兩倍。工地許建章主任亦率領員工,暫時釋放辛勞,與大眾團聚圍爐燒烤、吃火鍋,氣氛十分溫馨熱鬧。看到大眾歡喜共聚,所有辛勞皆一掃而空。 特別一提的是,法界衛星記者賴依容帶來兩位貓友,她們帶著豢養的六隻貓咪,請昭慧法師為牠們授予皈依。法師慈悲允肯,當場收了六隻「貓徒弟」,令依容及貓友十分歡喜。 至下午一時半左右,活動圓滿,大眾同心協力幫忙收拾善後,讓場地迅速地恢復原貌。 •下午2:00,舉行弘誓文教基金會第四屆第四次董事會,通過九十五年度工作報告暨財務決算、九十六年度工作計畫暨預算案等。 96.2.6∼2.7 •法源禪林真理法師體貼昭慧、性廣法師法務繁忙,乃於6日上午,偕兩位法師與本院教師心門法師、清德法師,至南投東埔達谷蘭溫泉廣場度假。 96.2.8 •上午,昭慧法師至慈濟內湖環保園區,與陳玉峰教授、陳月霞老師伉儷、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廖本全主任、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林子凌秘書長、詹順貴律師會合,拜訪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發言人何日生,內湖社區環保人士、社造工作者與當地里長亦齊聚一堂。陳玉峰教授風趣、慈悲且善巧地導引大家在和諧的氣氛下,針對慈濟內湖環保園區開發案,開誠佈公地尋求共識,化解歧見。 96.2.9 •上午,內政部民政司舉行「臺灣宗教儀規與性別倫理」座談會。由黃麗馨司長擔任主席,昭慧法師擔任引言人,中研院民族所林美容教授、輔大宗教系黃懷秋主任、葉寶貴修女、玄奘大學鄭維儀教授均於會中提出許多寶貴意見。本日列席之政府官員,有民政司黃正雄專門委員、禮制行政科羅世娟科長、宗教輔導科倪世文科長。 本座談會緣自民國93年1月,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通過「婦女政策綱領」,揭示「改革具貶抑、歧視女性的民俗儀典觀念,落實兩性平等」,內政部為落實上開政策內涵,先就我國婚禮、喪禮儀節是否有性別平等意識進行檢視。乃於95年5月間舉辦2場「國民禮儀範例—婚喪禮儀檢討分區座談會」,就如何規劃、推動性別平等之婚、喪禮儀廣徵各界意見,嗣陸續製播婚、喪禮儀新觀念廣播劇,以期移風易俗,創造一個性別平等、公正、和諧的社會。 在討論過程中,發現宗教對儀軌的影響很大。許多宗教固然能拋開民俗禁忌的包袱,舉行莊嚴、隆重的婚、喪儀軌,但也有許多宗教儀式,本身即含有性别歧視之內容。鑑於宗教對社會的影響力深遠,倘若宗教本身對性別歧視,就有推波助瀾、變本加厲的傾向,勢將成為提倡性別平等之公義社會的最大絆腳石。因此,亟須檢視宗教儀規中,隱涵性別歧視之內容,並進一步促使各宗教服膺性別平等的普世價值,使帶動社會風氣,加速建構性別平等的公義社會。 為達成上開目的,民政司黃麗馨司長積極委請昭慧法師策畫,召開本次座談會,期對臺灣宗教之性別平等推動工作,集思廣益,提出具體建言。 96.2.10 •晚間,善導寺舉行歲末聚餐,昭慧法師應邀參加。 96.2.12 •上午,昭慧法師至玄奘大學,與黃運喜教授、輔大校牧汪文麟神父,為王國美、釋宗宏、江衍郁等三位同學之論文大綱擔任口試委員。 96.2.15 •下午,昭慧、性廣法師赴苗栗觀自在蘭若,向日慧長老禮座、請安。 |
||||||||||
本院近訊 | ||||||||||
第85期《弘誓雙月刊》發行消息
第85期《弘誓雙月刊》業已於2月中發行,本期專題是「燃燈引路話禪觀」。原來,專業翻譯李素卿居士於95年七月下旬,參加在佛教弘誓學院所舉行的結七共修,甚感法喜。事後發心將性廣法師於禪七期間所作的大堂開示與晨誦開示,予以整理、潤稿。此一系列禪七開示錄,《弘誓雙月刊》自85期起予以連載。此外,專題文章還有性廣法師的〈覆清泉居士談禪觀修學〉,本期電子報予以轉載。全本內容已於佛教弘誓學院網站上網,敬請網友瀏覽並惠予指教! |
||||||||||
禪觀修學 | ||||||||||
覆清泉居士談禪觀修學 釋性廣 一、93年8月24日:慈心禪不宜以亡者為所緣 清泉仁者惠鑑: 收信吉祥! 首先要致歉意,這封回信拖得太久了。接到來信時,正忙於編寫下學年任教課程之講義,接著又南下主持一次禪修,以致拖延至今,很抱歉! 據仁者提問之意旨(註1),回答如下: 行者於修法之初,首要的是確立目標。仁者問及為何「慈心禪」不能以亡者為所緣?此中,需注意的是修慈心禪之目標乃為「修定」與「以慈心祝福(現生之)有情」。 禪定之基本原理是:取一所緣而攝心專念,因心意淺深不等之專注程度,而得各種階次之定境成就。於此,會因選取之所緣境——業處的特性不同,而有各別應注意之事項。若論「慈心禪」,則對於無三禪定力之學人而言,在取相專念的過程中,因不得(三禪)定心之故,多屬假想觀。既依想蘊取相,則於「隨順勝解相應作意」之初步修心階段,則尚無妨。然而若欲修定(慈心——三禪)成就,則對於禪相的確認,就必須深究;意即:所取之相需為(有情)現存之相,當慈心——三禪成就,則必於禪定中清晰地呈現所取之影像相——禪相,故若取亡故有情之前生影像,則此為禪修者之記憶,是想蘊中之影像,而非彼一有情今時之真實影像,故慈心禪之所緣不得現前,所緣(禪相)不現則不能得定,此為慈心禪無法成就之緣故。若必意欲以慈心禪祝福亡者,則應於定中見彼今生之相,再取其相而修,方得定成就,吾等對於亡故有情之祝福,方為適切有效。故修慈心禪,一可依之得禪定,二可利益現生之有情;然而以亡者為對象而修,因無法取得彼有情今時之相——無禪相故,不但不得定,也無法真正利益亡者。 準此,佛弟子意欲祝福亡者,慈心禪並非適切之行法,應以善行功德「回向」之法,其中之感應與福利,於經中記載甚多。此中,佛陀教導目連尊者以供佛齋僧之福,回利亡母之故事,為最著稱者。 職是,仁者修持時,可依善法欲之不同目標,選擇適切有效之修法行之。 因我事忙,若以信函討論禪修問題,將不免耽擱時日;若求迅速,則不妨以電話溝通,就像禪修時的小參,立刻說明,即時解決,或許不致於延擱仁者之提問。【下略】 二、93年8月29日:慈心禪之利益 清泉仁者惠鑑: 回函收悉,因為連收一式三封,又兼近日學院網路故障,未免懸念,故發函告知。 其實初學行人並非不能修慈心禪,只要留意不取往生者過往之相,而是今時之相即可。在論典中,就有佛弟子以此業處從初學乃至於成就者,而且此一所緣符應佛法慈悲濟眾之精神,又通於世間慈悲喜捨之四梵住特德;依之而修能使行人身心柔軟,無論應對有情,乃至所居處所,皆得清淨光明,六時吉祥,所以是一個非常好的禪修所緣。於經中,彌勒菩薩即於因地時,長遠時劫,以慈心為法門者。 故我們總是鼓勵學員,無論如何,每天至少要有十五至二十分鐘的時間修學慈心,以此報三寶恩,念眾生苦,並以之為趨向菩提正覺之因行。耑此覆函, 【下略】 三、93年10月10日:心念幽微與入世關懷 清泉仁者惠鑒: 收信吉祥! 此次按照仁者提議,以書信回答提問。因雜務很多,故擬以空檔時間斷續完成這份「家庭作業」,並分次答題,依序傳出,雖不免支離,然或能免除整體延誤之過。以下第一段是昨夜所寫,敬請指教。 今日下午至大學授課,因遇交通管制(東吳城區部臨總統府,因應雙十國慶之典禮排演,周邊道路全面管制),塞車延滯,迂迴繞路,頗受干擾。回學院已晚,頃接仁者來函,於困倦之餘,樂以筆耕談禪論道,或能令人忘卻此時之庸睏爾! 仁者之提問涵蓋身心層面,涉及情境與氛圍──當人彼時、彼境之因緣,而禪修之原理與技巧,因性質普遍故易答,然彼時之氛圍則因事過境遷而難料,兼又讀解他人文意,亦不免指月之混。今勉為其難一試之: 關於來函所詢A1(註2),答覆如下: 心念之內容有染淨間雜,心念之特性則為無常遷流,此中,專注與散想,精進與鬆懈,皆為心的內容(心所)。不知攝心方法之人,只能任心隨意東西:或受慣習牽引,或逐外境奔馳,經月窮年,無有已時。而若能透過禪定的修習,則將加強心意專念(於一境)的持久力,以臻於論典中所云:「依住堪能性,能成所作事」之境地。仁者能於三月中無間斷地修學止觀,令人聯想到「顏回三月不違仁」之行!請仁者務必持續努力!久久行之,則將能享用「自由,不只是隨心所欲──善法欲,亦能隨心所不欲──惡法欲」之現法樂也! 仁者因好文章所觸發之幽思,是為學佛人不廢棄世間之人文關懷,若再假以止觀力之增上,則其幽思與關懷,將能因專注力的輔助,而益加凝定與深刻(向仁者預約一篇心得分享來拜讀,如何?)所以仍然建議:止觀定課與入世關懷,二翼並舉,切莫偏廢。 【下略】 四、93年10月19日:禪觀中的現象解析 清泉仁者惠鑒: 收信吉祥! 自從答應寫「家庭作業」以後,天天耽擱而又時時懸念,此時方能體會「欠債」為「惡行」,折磨身心甚劇,千萬不要輕意為之之理。 今晚趁著空檔,趕快再回答兩小題: 原問A2 今天清晨(10/8)在床上清醒地躺了半個多鐘頭後,知道再這樣放縱下去,這個持續了三個月的好習慣恐怕會瓦解掉,所以便奮力勉強自己起身做晨操,之後6:10分上坐。在坐中多數時候都能清楚地覺知到自己的呼吸,也知道自己有一部分意識還停留在先前的思考活動中,不過我沒有特意用力繫住所緣,也無心止住或投向不斷湧出的思緒,只想任這兩者自然地平行進展。坐了一段時間後,呼吸變得很勻細,身體開始流汗,接著皮膚出現毛細孔微微舒張的麻顫感,我沒有理會這些覺受,繼續安靜坐下去,直到聽見屋外人聲嘈雜才睜眼看錶,時間是7:15分,此時往身上一看,穿在長袖襯衫裡的運動衫竟然在
24℃的涼爽室溫內浸溼了一大片。另外,我還驚訝地發現,在自己層層的隱憂背後居然潛藏了許多細微的瞋意,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這一次同樣是汗流浹背,在坐中卻沒有熱惱的感覺,反而感到透體清涼,非常寧靜? 答覆如下: 有情之身心向來互為交感,色法情狀必會牽引心念回應,而心念之起伏亦將在色法中留下遺痕;然而並非色法之現象,皆因心念而起。靜坐時流汗,若非環境因素(如天熱),則亦不必然是心念活動之故,有時因禪坐而起之四大「增盛相」或「趨衡相」皆有可能。勉強形容,或可云:以心念覺受反應於色身(體溫)者,溫熱是淨相(不與惡心相應),而燥熱則多為瞋惱(惡心法)所致。但是,反之則不必然:色身因環境引起之燥熱狀,則心念不必定生瞋惱,行者若有清淨之止觀力,自能不隨境而轉;而溫熱亦不必定是因淨心而起,若非環境因素,則亦有純因禪坐引發之(色身)四大趨衡效應所致。 無論如何,於禪坐中,乃至下坐後,其體溫平暖適意,心緒安穩寧定,皆可謂善調身心之相也。 原問A3 現象1: 前幾天清晨起來靜坐一段時間後,內心很寂靜,突然感覺窗外的鳥叫聲不是從耳朵傳入腦際,而是直接在整個胸腔和腹腔鳴囀迴旋,彷彿牠們的聲音是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從外面傳來,這時不僅覺得心胸很開闊、很明朗,而且對於呼吸和鳥聲的覺知也非常清楚,下坐後整天都很愉快。 現象2: 隔天清晨的境況卻呈現明顯的對比,在靜坐一段時間後,雖然耳朵有聽到鳥鳴和車聲,但卻很清楚地覺知這些聲音和我無關,只覺得自己的心好像內縮在一個寧靜的小角落守著安般念,不受外境干擾,下坐後沒有特別感到愉快或不愉快。 我覺得很有趣,不知道這兩種情形反映的是心境的變化差異?還是專注程度的深淺不同? 答覆如下: 關於現象1── 構成吾人認知之要件有三,即根、境、識,此中根、識屬能知,境則為所知;聲塵為所知境,當然是從外而來。惟平日吾人之心念粗疏,聞聲攀緣,想像構作,凡此種種,皆落於思慮分別中,不可開交;今於靜定中,心識活動稍歇,則覺察聲塵不但引發了別之心識活動,亦能覺察其推觸吾人色身之作用也。當然,心念愈微細專注,則感受聲塵波動之情狀則愈明顯,此乃因心念專注且念住於身受所得之相。 關於現象2── 此為心念不緣於外境,亦不緣於色身,而於修定所緣(如出入息)任持安住所得之相。與現象1比較,心念則較為專注,是為修學深定──置心一處之順向。 關於題外: 仁者第二次來函中提到腦神經科學的相關內容,我亦很有興趣,只不過因為這幾年手邊還有要緊事,不敢放膽多涉獵。有云:「成熟的人會去做該做的事,而不只隨性做喜歡的事。」我現在處於如此「動心忍性」的階段,不過相信只要願心仍在,終能所做者,既是應做而又正是適性歡喜之事,所謂「有願必有緣」也。 【下略】 五、93年10月20日:禪觀中的身體反應 清泉仁者惠鑒: 收信吉祥! 問題B關於身體反應之1: 1.這一陣子靜坐時口水變得比往常多,吞嚥時鼻涕逆流(我的宿疾之一)的症狀特別明顯,有時喉嚨會因此而產生很強的黏滯感,連帶影響到呼吸的流暢性,每當碰到這種情況,想要深呼吸以求紓解的欲求就會再度出現,雖然明知深呼吸也沒用。此外,這時也會很想放棄目前的所緣,改修四界分別觀,不過因為知道這背後的心理機制,所以通常會很快打消念頭。 答前函「關於身體反應B之1」: 在禪修過程中,身體的變化與內容非常多樣,若欲判明其原因,不但不容易,也並非止觀修行的重點。在《雜阿含經》中,佛陀說「緣起甚深」,除了讚揚空觀──通透諸法的複雜因緣網絡,徹了無我的甚深緣起智慧──的殊勝難能之外,亦有提示:不能亦不必窮究諸法第一因的需要。佛法的修行重心,是以「四預流支」中,「親近善知識」與「聽聞正法」所得的正見為指南針,進而修學止觀,培養正念正知力,以抉擇正法,並從順向「七覺支」,次第生起道次第的觀智中,破我執,淨三毒,證解脫。 以上是佛法的修行重心與道次大要,接著針對問題,提出個人建議:在禪修中身體顯現色法之增盛與粗重相(如唾液增多與鼻涕逆流)時,可以進一步觀察與處理: 一、在禪修時,若能不理會,則繼續任持止觀所緣,專心用功,讓它生時自生,滅時自滅即可。若干擾太大,以致於不能專心用功,則可以對治法處理之。有關四大之特性及其增盛相的對治,因為內容較多,請仁者思憶我們在禪七開示時的提示與解說。若忘記也不要緊,有需要我們可以再針對具體情況做說明。(佛陀勉勵我們要說法無厭,但是我們還會有第二份作業嗎?想來手腳有點發軟!) 二、在長時間中:1.若只此一次,或間隔很久,不常發生,則不必理會,變化無常是為身心常態。2.若在某一段時間中,發生頻率很高,而且只要一靜坐,其相就增盛,下坐就漸次消散;這些現象多是個人宿疾,既然下坐就會慢慢消失,則不必理會。根據經驗與許多學員的報告,打坐時不理會,經過一段時日,很多人都有痼疾減輕、痊解,乃至四大漸次輕安調柔的結果。3.此一身體現象,不但坐中有,連下坐後亦長時纏綿;則若能稍加安忍,保持心境之平穩,也有能逐漸減輕平日病苦之經驗者。 然而我並不主張完全不看醫生、不服藥,專想以禪修治病之心行;適時之尋醫問診,診攝調理,善待身心,以為道器,不亦宜乎。故重點是:在整個身心反應的過程中,永遠保持心境的平穩專注,並善觀身心在無常變幻中的默然說法。是為善擇正法之行者。 問題B關於身體反應之2: 2.有幾次靜坐時以為發生四級左右的地震,下坐後詢問妹妹,她都說沒這回事,不過我確實有清楚地感受到木質地板的劇烈搖晃(我住九樓),只是當時根據經驗判斷,認為沒有大礙,所以才選擇不動,這種情形通常都發生在晚上,而且都是剛上坐沒多久的時候。 答前函「關於身體反應B之2」: 「地震」? 《長阿含經》中曾記載地動之八種因緣,除自然地理現象之外,與佛教有關的是:聖者(菩薩)出世,佛陀成道、轉法輪,乃至於示寂等。於此,不可能是佛陀因緣,而我們真希望是有菩薩再來人間? 「感覺地震」? 若其震非外而內,純是禪者修行中之覺受,則多為四大增盛,並由心意緣慮身色,進而想蘊構作所致。無礙!不要理會。但是保險起見,入坐前通知妹妹,萬一是真境非妄心,趕快通知逃命! 問題B關於身體反應之3: 3.現在只要身體處於靜止的狀態,隨時都可以感受到全身上下的推動力量,比一、兩個月前敏感許多。此外,熱相也十分明顯。 答前函「關於身體反應B之3」: 非常好!若非四大增盛而使心念易察者,則是為持續修行後,因正念、正定力之增強,故能覺察四大之微細相矣。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信然! 問題B關於身體反應之4: 4.我很喜歡走路,現在住的地方近山靠水,街廓平整,很適合走路,有三次在走路時,很明顯地感受到身體突然變得很輕盈,兩次發生在八月(8/13;8/28),一次在前天傍晚(10/6)。不知這是生理變化使然,還是心理作用所致? 答前函「關於身體反應B之4」: 非常好!定力增強後,無論在靜中、在動中,都能正念相續,不但於所緣境了了分明,更能親身體證「漸離於分別,苦樂次第盡」的現法樂。於此,則能於動靜一如──心念恆常處於平穩專注中,並能不限時地,任何姿勢,都能綿密用功,不費光陰。 若定力繼續增強,於行走時,保持淨念相續,則益感身輕如燕,飛行──神足通亦不是不可能的。但是若為避免嚇到人,不要太攝心,否則會飛起來。故,不是生理變化或心理假想,而是定力之增上。檢證的方法是:行走時操作心念向粗──攀緣六塵,向細──四念住,若相應於粗細而覺知色身之隨心念而重輕轉化者,則必是定力增上也,勿需懷疑。 上來仁者所說,大要為修行進境,值得歡喜,請繼續努力,繼續保任,直至無上菩提,證而後已。 答題完畢,無債一身輕。耑此奉聞,並請: 法安! 性廣合十10.20. 六、93年10月23日:光明與頂重觸相 清泉仁者惠鑒: 收信吉祥! 仁者於最後一封回函中,提及禪修中見光與額頭以上緊繃的現象,心裡一直想再回函,但出外授課的行程切割了時間,接著今天整日外出辦事,明日玄奘還有課,不能多分析。卻怕你沒經驗,一心想讓它消失,若是,很可惜,故先簡單說幾句:有關光明相與頂門觸相等,此中細節雖仍千差萬別,然皆為止觀進境,請勿遣相。以後遇有過往所不曾經驗之狀況,執相與遣相,皆是捨離所緣,止觀力反而退失,只要能不被吸引而忘失所緣即可,有疑下坐後可以問。 又,光明相的簡單學理說明,我的禪學著作頁一九六、二一八中似有提及,然為避免光說不練者心存幻想,空口白話,故多說局限,少說勝境。於此,在不受暗示中,仁者但勤勉直心修去,以親身經驗體證止觀勝境後,有需要我們再談! 【下略】 七、93年11月16日:氣動 清泉仁者硯右: 收信吉祥! 上午接到仁者寄來的兩本書,才猛然想起還積著一封信沒有回,趕忙從電腦中再把信點出來。其實仁者在提問之後,已經點出了處理的重點,也就是:「不執、不遣、不忘所緣」。 檢討當時為什麼沒有回封短信,即刻完結此事?想來應該與個性有關。每遇學員問禪修問題,我總是不能控制地會在學理上多方分析,在技巧上反覆叮嚀。這在面晤中,少少時間就能關顧多多的面向;但是遇到筆談,則一方面不能灑脫地像公案中的禪師,以一二句機鋒留下餘音裊裊,一方面又想找個充裕時間多寫一點字,而沒有立刻動筆,這才會延宕多時。 寫這封信是向仁者致謝贈書,也檢討自己遲覆信函的毛病,是一封「即刻奉覆」的信。至此,還沒有正式回答問題,但相信經我這麼一耽擱,仁者的疑難差不多也解決了。有點啼笑皆非吧! 【下略】 【註釋】 [1]
清泉居士函中詢問二點: 1.修慈心禪時,我們會希望法界眾生都能感受到我們慈心的祝福,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能以逝去的親人做為慈心禪的觀想對象? 2.第一次在禪堂練習時,因為您還沒有提及這項限制,所以在心念上覺得很暢快順意,做起來沒有障礙;不過,知道這項限制後,心裡反而有所掛慮。因此,現在練習時,我雖然可以在取相上刻意排除我逝去父母 的影像,但在意念上卻做不到,有些掙扎。這時候要怎麼做比較好? [2] 清泉來函A1內容:「已經連續兩天清晨沒有打坐,不是身體懶,而是心裡不想動,寧可把雙手枕在腦後躺著想事情,也不願起來打坐,因為最近讀了兩本令人沉重但耳目一新的好書,其中一本是文化評論家愛德華•薩依德生前最後的訪談錄《文化與抵抗》,談的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重重糾葛的問題。閱畢之後遺緒難遣,內心始終揮不去對台灣社會走向的層層憂慮,尤其是『非法正義』這一塊。」 |
||||||||||
活動報導 | ||||||||||
竹溪禪寺園遊會記 釋自憲(佛教弘誓學院校友會會長) 台南竹溪禪寺護法會一年一度的年終聯誼,以往都是以聚餐的方式慶賀,今年元月二十八日,住持師父——資定法師特別舉辦別開生面的園遊會,主要目的是把結餘款項轉作弘法利生之途,襄助佛教弘誓學院新校舍的建校基金,此項創舉別具深意,除了改變舊有模式之外,也讓護法會的會費及相關款項具有更實質的意義。 當元月十三日校友會得知這樣的訊息之後,身為校友會會長的我,心想必須保握此次的殊勝因緣,為學院略盡綿薄之力,以報答師長的法乳深恩。所以特地向竹溪禪寺提出淺見,希望園遊會由校友會從旁協辦,掛名協辦單位之名稱,住持師父慈悲允准,答應讓校友會成為協辦單位,在此深感謝意。 為了讓「協辦」一詞能名實相符,筆者便約了校友會的秘書吳一忠居士一道先行前往,專程拜會竹溪禪寺的住持師父,先作理念上的溝通後,並勞煩常住師父和護法居士協助一起製作邀請函,以校友會的名義,敬邀學院的指導法師昭慧法師、院長性廣法師、師長及全體校友,期望大家共襄盛舉,參與此次有意義的活動。 說來慚愧,校友會只是搭順水之舟,沒付出什麼貢獻,反而住持師父資定法師卻歡喜的說:「協辦的『協』多了三個力,令這次的園遊會增色不少,規模也將更盛大了」。給予筆者極大的鼓舞與支持,聆聽師父法語,深深感佩師父「功成不必在我」的雍容大量、無私、與謙和。 邀請函廣寄出後,獲得校友們的熱烈迴響,許多人都來電詢問,也都樂意參加;有些人雖因事務繁忙無法前往,但仍答應繼續勸募建校基金,為學院做更多的感恩回饋;還有人抗議說:通知得太晚了。種種迴響,都表達校友們對學院的感懷,聽來令人深深感動。 當日期逼近之時,竹溪禪寺護法會開始著手佈置現場,此時已有校友們陸續前往協助;園遊會前一天,負責攤位的校友陸續抵達做事先的準備,有一個攤位是由學院研究部的明白師父、惟喜師父、見如師父和道蔚師父所負責,另一個攤位是專修部第五屆同學道莊師父和悟德師父、張素春所負責,兩個攤位都有專修部一、二、三年級的同學從旁幫助。另外,則有些同學擔任服務台知客,負責諮詢等工作。校友們充分展現出團結的向心力,彼此合作無間,都希望這次園遊會能夠順利圓滿。 元月二十八日園遊會當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俱足,就在寒冷的季節,溫暖的太陽露臉了,讓人驅走炎涼寒意。竹溪寺前諾大的廣場,擠滿了90多個攤位,自上午九時開始至下午二時,五個小時當中人潮接踵不斷,會場顯得熱鬧不已,諾大的廣場正足夠容納蒞臨的數千嘉賓,真是個辦理園遊會的好場所。 一大清早,弘誓學院性廣院長翩然到來,為忙碌的竹溪寺帶來喜悅和鼓舞,精神上的打氣,是參與工作者增上緣的助力。接著,學院的常住師父們和法界出版社人員也抵達會場,捲起袖子加入義賣行列,並代因事先行離去的院長向資定法師致贈感謝狀。這來自四面八方的嘉賓,實為園遊會增色許多。 此次園遊會在歡樂聲中圓滿成就,因著眾緣和合順利舉辦,並達成預定目標,首先要感謝的是竹溪禪寺住持師父資定法師,願意將此次的結餘款項捐給學院當建校基金,當然還有護法會的大德居士,和每位參與的師父及信眾們,都是這場園遊會成功的重要助緣,校友會在此都致上最深的謝意。 註: 1.本文初由校友會長自憲法師草擬,吳一忠居士輸入並修改,後請資定法師過目指導。 2.竹溪禪寺住持資定法師,乃本院專修部二年級學生。 |
||||||||||
護生運動 | ||||||||||
我們成功阻止了「頭髮吊大象」活動 釋傳法(關懷生命協會秘書長) 根據媒體報導,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將與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將於本月16日,共同舉辦「頭髮吊大象」之表演,聲稱此活動是為挑戰頭髮韌性。然而此舉分明是惡意騷擾、危害保育類動物,明顯違反動物保護法及野生動物保育法!
關懷生命協會為此乃於2月13日行文相關單位,並發送新聞稿,強烈要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與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取消本項「頭髮吊大象」之表演;譴責台南縣政府失職核准該項表演;要求農委會依照動物保護法及野生動物保育法,將主辦單位及縣政府予以依法究辦!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第一次實驗以頭髮吊掛木頭時,就曾發生頭髮斷裂之情況。本次更為嘩眾取寵,打算以大象為實驗對象。本會以為,即便是為了學術研究或教育目的,實驗髮絲強度大可使用無生命物體,實無必要騷擾動物;而且,身為國立教育單位,卻不惜置動物於危險之中,為私人企業圖牟其利益。已有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及動物保護法之嫌,更為民眾帶來錯誤的教育訊息
。 再者,據台南縣政府農業局森林及生態保育課透露,主辦單位將為大象施打鎮定劑,以確保大象不至發生脫序情況。然而,根據諮詢獸醫師表示,施打鎮靜劑會令動物產生昏迷暈眩,如非必要之保護目的,為其施打藥劑,即為虐待動物之行為。 工博館與頑皮世界之「頭髮吊大象」活動,已明顯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十八條:「保育類野生動物應予保育,不得騷擾、虐待」,以及動物保護法第五條:「飼主對於所管領之動物,應避免其所飼養之動物遭受不必要之騷擾、虐待或傷害」,第六條:「任何人不得惡意或無故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 協會乃籲請社會大眾共同抵制騷擾虐待動物的活動,並去電主辦單位要求善待動物、取消「頭髮吊大象」之表演。嚴正表示:若主辦單位執意舉辦虐待動物活動,吾人將依法訴究其虐待動物行為。 15日晚間,館方終於踩煞車,表示尊重保育團體意見,決定向相關團體說明釋疑,將改以與大象總重量相當的八公噸粗大圓木組合取代大象。 |
||||||||||
招生啟事 | ||||||||||
佛教弘誓學院九十六年暑期 結七禪觀共修通啟 ◎本年暑期「結七禪觀共修」擬增為二期以嘉惠學員 戒、定、慧三學是佛陀的圓滿教法。此中,有外顯的行為規範——戒學,有內隱的心意鍛練——定學,更有超越自我幻執的般若觀照——慧學。此一理想之教學綱領,實屬三乘共學,非僅聲聞道品;如菩薩六度行門中的「禪波羅蜜」與「般若波羅蜜」,即是大乘的定慧二學。 本次禪修重視解行並重。行門依「三增上學」以為綱領,以嚴持淨戒為基礎,學習三項止觀所緣:(一)以「持息念」攝意修心──學禪定。(二)以「四界分別觀」開發觀力──修觀慧。(三)以「慈心禪」為五乘共貫之津糧;而此中更有「勸發菩提願心」之寓意存焉。 在解門方面,從身心的安頓到生命的超越,闡示佛法不共世間的禪觀正見。每日晨誦時,主七法師將為學眾誦念並解說「阿含」根本教典與「般若」、「華嚴」等初期大乘經文;晚間大堂開示,則闡明定慧正確知見與重要止觀要領,並提醒學人簡別種種錯謬之修行觀念與心態。 欲嘗禪觀法門之清涼法味者,歡迎參加本次專精禪思之結期共修。 主辦單位:佛教弘誓學院、六龜大行寺、高雄法印講堂 主七法師:性廣法師 課程大要:解門:主題:從身心的安頓到生命的超越──佛法不共世間的禪觀正見
行門:戒學:嚴淨律儀,受持齋戒 定學:定前方便、安那般那念 慧學:界分別觀 五乘共貫之禪觀所緣:無量三昧 第一梯次── 禪修時間:96年7月28日 下午2
∼ 4時入堂報到 7月29日∼8月4日 正修七永日 8月5日 中午圓滿出堂
禪修地點:佛教弘誓學院〈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報 名:佛教弘誓學院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聯絡人:傳法師父 第二梯次── 禪修時間:96年8月11日 下午2
∼ 4時入堂報到 8月12日∼8月18日 正修七永日 8月19日 中午圓滿出堂 禪修地點:高雄六龜大行寺〈高雄縣六龜鄉中興村中庄215之2號〉 報到及出堂日備有交通車接送〈詳情將於報到通知單上說明〉 報 名:法印講堂〈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255號11樓〉
Tel﹕07-7220073 Fax﹕07-7220078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聯絡人:宗願師父 費 用:全免
報名方式:即日起受理報名,額滿截止。可於網站下載報名表,以E-mail、傳真報名;或來函索取,以郵件報名。 名 額:第一梯次80名,第二梯次100名。(請註明參加梯次,將依報名先後順序及能全程參加者,決定優先錄取順位) 備 註:請自備睡袋、盥洗用具、個人常用藥品。 ◎網路報名:請下載報名表(http://www.hongshi.org.tw/affair/96b7-reg.doc) 填畢傳回本院(第一梯次)或法印講堂(第二梯次)。 |
||||||||||
訊息託播 | ||||||||||
妙雲講堂「日文文法班」招生啟事
是否曾想像自己可以享受獨自看懂有興趣、有意義的日文著作(佛學、科學、文學……)!或是僅靠日華辭典(電子辭典)和少數幾本工具書,就可以分析解讀出日文的著作,悠遊在日本原著中! 課程簡介:教材採用楊老師在中華佛研所、福嚴佛學院相關之講義,透過導讀,學習現代日文的句子構造和大約200個關鍵字,短時間內學生能即具有閱讀日文(含佛學作品)的基本能力。 課程內容:以「迷你日文文法手冊」為基本、講解各種流程、表格的精神及用法。以及十多年來新開發,只有在福嚴、壹同寺、中華佛研所的少數同學才聽得到的新教法,新教材。 授課者:楊德輝老師 上課時間:
報名資格:1、對閱讀各類日文作品持有高度興趣者。2、熟悉五十音 報名時間:即日起接受報名 贊助費:2000元
(3月10日截止報名) 上課地點:妙雲講堂(嘉義市國華街210號6F) 連絡電話:05-2227266
05-2765143 傳真電話:05-2750457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可上傳報名表(網路報名者,請傳真郵撥收據為憑) 劃撥帳號:妙雲蘭若
31522481 *錄取以完整填寫報名表並完成繳款。 教 材
:《迷你日文文法手冊》、《日本語句型辭典》、講義等。(教材自費,已有者請攜帶) |
||||||||||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hongshi pic2/151.htm 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