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 行:佛教弘誓學院

  編 校:釋傳法 

  創 刊:20011105

150

2007年1月27日

   本期內容:

    師生動態

    走訪弘誓——記與昭慧法師之訪談

    禪觀教學的「傳統」與「現代」——「傳統宗教的實修體驗」引言

    新象引進馬戲團,果然留下爛攤子!

    陳一標老師「寒假日文講座」招生啟事

 師生動態

96.1.4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初審優生保健法「墮胎前諮商與六天思考期」修法案,尊重生命大聯盟於立法院群賢樓門口舉行陳情集會。

96.1.4 為支持「墮胎前諮商與六天思考期」修法案,本院師生到場聲援(右起:心皓、心謙、傳法、心慈、心宇、傳聞、素春、仁慈師父等)。

96.1.4 香港慧瑩長老尼蒞院普照,學團師生搭衣於大殿鳴鐘鼓接駕。

96.1.5 早齋過後,慧瑩長老尼(前中坐)於嵐園與眾人茶敘(前右:明聖法師;後左、右:葉智美、徐詠霜)。

96.1.5 學生帶慧瑩長老尼參觀校舍(右起立者:明聖法師、明一師父、傳聞師父)。

96.1.7 昭慧法師接受澳洲沙學漢教授訪談。

96.1.12 教育部於羅東高中舉辦【教材研發暨推廣】教師研習會。昭慧法師(左)擔任諮詢委員,與慈明高中生命教育教師演梵法師交換意見。

96.1.14 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繼程法師蒞院,向共修會眾作簡短開示。

96.1.14 昭慧法師帶繼程法師至性廣法師辦公室,觀看他早年書贈性廣法師的禪偈。

96.1.16 玄奘大學玄奘學研究中心舉行「玄奘學暨絲路文化交流資訊網」工作坊,由中心主任高明士教授(右)主持會議,昭慧法師於會上作專題報告(左一: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王三慶教授,左二:玄奘大學文學院黃清連院長)。

96.1.16 黃運喜教授(中)致贈學報給逢甲大學中文系林聰明教授(左),林教授告訴昭慧法師,常在媒體拜讀其著作,很欣賞其言論。

昭慧法師為法界衛視空中佛學院預錄第二期「《阿含經》講座」。(96.1.21攝)

「《阿含經》講座」的聞法學員眾多,大殿為之滿座。(96.1.20攝)

96.1.4

•上午,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初審優生保健法「墮胎前諮商與六天思考期」修法案,尊重生命大聯盟於立法院群賢樓門口舉行陳情集會,包括學生、婦女、宗教團體約200人參加,由立法委員林岱樺、楊麗環接受陳情書。本院維融、傳法、仁慈、心謙、心瑞、明一、心皓、心宇、心慈、傳聞等師父及素春亦到場聲援。惜因審案委員出席人數不足,最後流會。

•上午,昭慧法師赴台北玄奘大學善導推廣教育中心,為玄奘大學碩士在職專班莊麗月之畢業論文主持口試,鄭弘岳擔任指導教授,另請萬能科技大學劉易齋教授擔任考試委員。莊同學之碩士論文,題為《台灣高中生宗教教育與生命意義之探討》。

•下午,昭慧法師赴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為該所碩士在職專班簡麗芬之畢業論文擔任口試委員,李瑞全教授擔任指導教授,蕭振邦教授主持口試。簡同學之碩士論文經口試委員建議後,改題為《動物權之爭議——雷根對辛格與科恩》。

•下午,傳法法師至台北勞工教育電台,接受荒野保護協會製作的廣播節目「台灣真美麗」之錄音訪談,分享關於《動物解放》思想與台灣經濟動物、實驗動物現況。

•傍晚,香港慧瑩長老尼、台中華雨精舍明聖長老尼蒞院普照,兩位香港慈濟委員葉智美、徐詠霜居士隨行。學團師生搭衣於大殿鳴鐘鼓接駕。慧瑩長老尼開示:讚嘆弘誓學院為佛教作育英才,宏揚導師思想,影響力不只限於台灣,甚至及於全世界,功德實不可思議。鼓勵學團同學,為法精進,感念師恩,將來都成法門龍象。

96.1.5

•由於今、明兩天,昭慧法師需至花蓮慈善寺講授《阿含經》,早齋過後,先行離院趕往松山機場,乃由知客明一法師於嵐園招待慧瑩、明聖長老尼,並帶領參觀導師紀念室,隨後到鄰近的鍾家花園、青松農場遊賞。午齋之後,明一法師、德發居士送兩位長老尼至中正國際機場,送慧瑩長老尼搭機離台返港。

•為兩位長老尼送駕之後,維融、傳法、仁慈、道蔚、心宇、心謙、心慈、傳聞等師生赴台北市第二殯儀館,參加游祥洲教授之岳母陳賴金梅居士之三時繫念、追思儀式。

96.1.6

•本院義工姜新春居士於昨日往生,今日下午,心慈法師率義工群,至亡者家中主持一堂佛事,誦唸阿彌陀經及彌陀聖號,並為亡者開示法要。

95.1.7

•上午,昭慧法師自花蓮返抵學院,接受澳洲Griffith University國際商業學院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訪問學者)沙學漢教授(Dr. David Schak)的訪談。沙教授兩年來訪談台灣幾個大型人間佛教團體,如慈濟、佛光山、法鼓山。要探究台灣這些宗教團體對社會改革的貢獻,以及其是否能造成市民意識或公民社會的提升。例如:佛教對政治的態度,或佛教參與社會的方式如何影響社會公民意識的提昇(比如社會公德心,或志工參與,政治改革等等)。重點是:人間佛教的理念,是否能帶出對社會進步的積極力量。

•下午,甫卸任高雄市議員的郭建盟居士蒞院拜訪昭慧法師,感謝法師對他的支持,並將其生涯規畫提出,聆聽法師的意見。由於郭議員高票落選,選民甚為他惋惜,因此繼續給予大力支持。

96.1.8

•晚間,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來電訪問傳法法師,關於流浪狗受虐現況及送狗到外國的活動。

96.1.12

•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科中心」為討論普通高級中學「生命教育概論」課程綱要之教案初稿,並透過教學資源研發推廣小組共同開發教學資源,乃於1月11日起連續兩天,在羅東高中教資館教研廳,辦理【教材研發暨推廣】教師研習會,夜宿北成庄休閒農場。本日昭慧法師赴會,對高中老師依95課綱所提出之教案,提出修正意見。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月前初審通過的「就業服務法」,增列「性傾向」反歧視就業條款修正案,最近被退回朝野協商。本日,同志、婦女、人權團體昨天齊聚立法院群賢樓,宣讀連署聲明,呼籲各政黨團盡速通過該案。下午,聯合報記者許麗珍小姐打電話到羅東,向昭慧法師訪談對該修正條款的意見。昭慧法師指出,目前社會是以異性戀機制為主,對同性戀多少會有所歧視,因此修正案確有其正面意義。

•知光師公由於身體不適,上午至新店慈濟醫院回診,柯毓麟醫生建議住院幾日。蔡勝國院長慈悲,考量照護師公及待客需要,安排師公住進設備完善新穎、未曾使用過的特等病房,並兩次前來探視。下午,慈濟精舍德柏、德悅法師代表證嚴上人前來慰問。知光師公經慈院悉心治療,已於1月22日痊癒出院。

96.1.13

•下午,慈濟基金會於新坡國小舉辦社區歲末祝福連誼會,亦是本院專修部校友的鍾豐貴、陳秀媚伉儷日前特來遞送邀請函,本院紹和、印純、仁慈、心宇師父欣然應邀同歡。

96.1.14

•上午舉行共修會,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繼程法師蒞院,昭慧法師帶全體學員接駕,並向學員憶述當年應邀到大馬宏法,繼程法師題贈給法師與性廣法師各一幅禪詩的往事。題贈給昭慧法師的,是天童正覺的禪詩:「凜凜將軍令已行,八荒四海要澄清,提來劍氣沖牛斗,蕩掃塵埃見太平。」題贈性廣法師的,是大慧宗杲的禪詩:「桶底脫時大地闊,命根斷處碧潭清,好似一點紅爐火,散作世間照夜燈。」兩詩都充分刻畫著兩位法師的性情與作略。至今這二幅題詞,還受兩位法師的珍藏,分別在昭慧法師於玄奘大學的研究室,與性廣法師的辦公室中吊掛。繼程法師向大眾開示時,盛讚昭慧法師於共修會上的開示,要學員珍惜這樣的聞法因緣。

96.1.16

•上午,玄奘大學玄奘學研究中心舉行「玄奘學暨絲路文化交流資訊網」工作坊,由中心主任高明士教授主持會議,國科會「絲路上的文化交流與挑戰」子計劃主持人文學院黃清連院長、中文系羅宗濤教授及研究助理等十餘人與會。宗教系黃運喜教授與昭慧法師於上午分別作專題報告。黃教授報告題目是:「玄奘大師與紫閣寺學術辯證會心得」,昭慧法師報告題目是:「跨越文、史、哲、宗教學術領域的玄奘學——第三屆玄奘學術國際研討會研究成果報告」。下午,特聘請敦煌學專家——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王三慶教授、中正大學中文系鄭阿財教授、逢甲大學中文系林聰明教授作專題演講,談「建置敦煌學資訊網的經驗與展望」。

96.1.18∼1.24

•本日起一連七天,昭慧法師為法界衛視空中佛學院預錄第二期「《阿含經》講座」,每日五堂,共計三十五堂課。延續去年暑期的「蘊相應教」,本次的進度則是「處相應教」。本期189人報名,聽講的學生約123人,大殿為之滿座,又另闢空間,現場直播提供晚報名的學員聞法的機會,香光尼僧團見竺法師率領四位法師蒞院聞法,昭慧法師的學友悟殷、德松、真祥法師,以及清德、德檍法師等學院老師亦共赴法筵。十多位學員提前一天來到學院佈置上課場地,講座七天則由遠從屏東到來的劉再和居士擔任大廚。預計第三期「阿含經講座」將於本年暑期(7月15日至21日)舉行。三期共104堂課,將於本年9月起,分兩年在第四屆法界衛視空中佛學院中播放,每週播放一堂課。

96.1.25

•上午,傳法法師赴農委會出席「動物保護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公聽會,會後接受法界衛視、自由時報、聯合報記者採訪,對於「虐殺動物將提高刑責至一年以下刑期」之看法。

採訪記錄

走訪弘誓——記與昭慧法師之訪談 

採訪:王儷雲、廖憶榕   撰稿:廖憶榕

 地點:桃園•弘誓學院  日期:2001.9.14

編按:

  本篇是廖憶榕同學的訪問稿,已被主編擱了五年。主編眼見在一連串國史館對昭慧法師的口述歷史訪談完成之後,今年行將編撰成書,因此先行將廖同學五年前的訪談稿刊載出來,以免爾後會因內容重覆而無限期擱置,浪費了廖同學的一片心血。

  作者王儷雲、廖憶榕,當時為淡江大學學生;廖同學現就讀慈濟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

•前言

  在寧馨的早晨九時初許,我們沿著充滿鄉村氣息的田徑小道,經過古樸的禪寺與竹林,進入恬靜的佛教弘誓學院。

  很順然地和昭慧法師會面問候,在輕鬆又不失端嚴的氣氛下,展開了今日的訪談。

•請法師談談成長歷程與接觸佛教之因緣。

  我是在緬甸仰光出生,仰光有許多佛教寺塔,常常看到僧侣,所以對佛教並不陌生。我的父母是信仰一貫道的,常帶我們去道基壇上香、吃素,禮拜觀世音菩薩;所以小時候對佛教雖沒有教理上的認知,卻有一股情意上的親切感。

  真正接觸佛教,是在大二的暑假,那年到佛光山參加大專佛學夏令營。本來是有名額限制的,但有一位希望我學佛的高醫廖敏洋學長替我爭取,讓我有了機會。在活動期間,我很震撼地發現出家人的活潑及能言善道,和我想像中的「青燈木魚,逃塵避世」很不一樣,這多少是因為受到中國傳統社會的刻板印象所影響,那個時候我才發覺:佛教並不「灰色」。

  我在山上吃了十天的素食,下山到學姐家聚餐,感到吃肉很噁心、很想吐,這才發覺素食也可以養成習慣。回家後我研讀佛書或戒殺放生的書籍,慢慢地就習慣不吃肉食的生活,並發願要長期吃素。

  那時正值何應欽將軍的孫子蔣同慶從美國回來,我應聘到天母擔任他的家教。在那附近有一間浙江人的寺院:「慧濟寺」。之前我就曾在台北中山堂皈依星雲法師,後來接觸慧濟寺,深受住持性海法師的慈悲護念。有一回中佛會在他們那裡舉行新春團拜,我便如此認識了剃度師父。師父說他住板橋,剛好我也住在板橋,師父邀我常去他住錫的精舍,之後並時常鼓勵我出家,我也就這樣出家了。

  剛開始出家的時候,我很不適應權威控制的教育,因為無論是學校教育或本身的家庭都很民主自由;當然那些點滴痛苦都化為我的資糧,讓我產生了了解戒律的動機,更在其中尋求僧團中人與人之間的對等互動與溝通之道。

  我是在67年時出家的,68年才畢業,那時會出家,是因為師父說:「現在不出家,以後會失去熱忱。」而那時也天真,就穿著出家僧服在大學校園裡遊走,也不以為怪異。畢業以後教書,那時的出家生活更是衝擊,被某種程度限制與外界、甚至是與家裡的接觸,我就開始思索:這麼人道的宗教,為什麼會有不人道的人際互動模式?這也讓我了解到:「神聖與套牢,原來經常是兩位一體的」。繼後父親往生,妹妹的精神病發作,寺院要我在寺院與家人擇一,這次我毅然選擇了家人。

  之後,高雄有一處道場(興隆淨寺),能讓我安頓媽媽與妹妹,我也在那裡領了典座職事,那是民國72年的事。我就在那待了約一年。職事雖重,可是我很感恩寺院住持心淳法師對我家人的收容。平日我自己會看一些導師的書,也曾把自己的學佛心得發表於佛教雜誌。那時導師的大弟子慧瑩法師從香港來台,看到我的文章,向導師提起,導師就告訴他:「這是我的小知音啊!」慧塋法師因此帶著香港護法,特別從台中到高雄來看我。看到我的生活非常忙碌,回去向導師報告我的情況。

  73年7月,導師親自寫信給我。他覺得我是一個可以修學的人,應該在佛法上精進,現在我所處的環境不適合修學,而福嚴佛學院9月將要招生,我可以接任國文老師。他很客氣地說:環境不盡完美,但希望我考慮後能夠回信。我的住持心淳法師非常大量,其實典座工作應該要領職一年,待翌年農曆二月初二到期。但是她卻毅然成就我提早離開,好能於9月初起在福嚴任教。

  我在福嚴待了三年,導師十分照顧我,也請行政單位不要給我太多的事務,讓我專心修學。唯識學、戒律學都是在那時研究的,後來雖然離開福嚴,但還是以通勤方式續教,前後總共教了九年。

  自民國67年起,我與性廣法師合作,向中國佛教會秘書長了中長老建請成立護教單位。護教期間,教內發生許多事;聽到外界的批評,也會省思教界本身的問題,並且開始思索救護生命的問題。81年發生挫魚事件,我聯合社會友人,要求相關機關予以取締,之後開始提倡動物保護、生態保育的活動。

  本來志向是鑽研佛教學術,結果誤打誤撞,又護生,又護教的,甚至也批評佛教內部的不合理、不如法現象。從此人生境界也更加開闊了!

•大學時便選擇出家,在學校如何調適心態?

  我覺得自己要先適應、自在,別人就會跟著適應。就像護教、護生時,也有人批評我:一個出家人,怎麼會是這樣的形象?但我覺得:就是要讓人們了解:出家人不一定是封守自閉的,不要讓人家就這樣把出家人定型。

  大學時代我是參加合唱團的。我喜歡音樂,音樂是會直接打動人心的,對人情感的感染力最強,所以剛開始出家,我最放不下就是音樂了。由大學時代音樂對我的伴隨,那時同學、學長常要我唱歌給他們聽。一直到現在,聽到心境相投的音樂,心神總會攝入其中。西方的聖樂,中國的梵唄,其至是可蘭經的吟哦聲,都會令人動容!我覺得音樂可以提煉情感最精純的靈魂。然而修道人重禪修、尚理性,有些好聽的音樂,乍聽之下也會喜歡,但覺得還是「無聲最美」,耳根清淨的安靜更好。

  總之,我的大學生活很單純,除了上課、看書,就是參加合唱團。出家後,同學也慢慢適應,便不尷尬,也不會覺得奇怪。我是因為師父的鼓勵而出家,我相信那時自己對佛法有強烈敬信之心,並且以最純潔的心靈來面對師長,其實若就我個人的原初想法,我可能不會那麼早出家,大四畢業後再出家比較適合,我並不想在校園裡驚世駭俗。

  現在我也不隨便鼓勵人家出家,在我們這裡,至少要住上一年,不會馬上剃度。我曾勸想出家的人,要多多見識,嘗試熟悉出家以及寺院的生活,將來如果出家了,才會無怨無悔。倘若一時無限嚮往而冒然出家,誰又能保證什麼?總之,我並不是反對「出家」,而是希望要有更長時間去嘗試與體會,再檢討自己是否適宜出家。

•印順導師稱法師您是小知音,請您談談對導師思想的心得與體解。

  我其實是個令導師頭痛的學生,因為我的社會參與,常引來很多爭議與攻訐,連帶地,導師的耳根也就不得清淨。

  我覺得導師的思想是很精彩的!中國傳統佛教中有很苦悶,很不合理、不人道的一些教條;看到導師的思想與著作,覺得「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我一直很珍惜這份感受。現在在這裡,學生跟著我,很難以了解我這種珍惜的心情,因為他們在這裡呼吸著單純的空氣;而我是從中國傳統佛教中跌跌撞撞走過來的,所以我看到導師的思想,覺得是一種希望,開啟了一扇窗子,也讓我接觸到一些原典,在原典中更印證了他的看法——那是很自由的空氣、民主的心胸、平等的對待。一直到現在還是很感謝導師,深深地感恩!

•對印順導師欽佩之處,並談談與導師的互動經驗。

  印順導師的思想,即使是從學術面來看,也很令人敬佩。他解析大乘三系思想的脈絡與特色,這是前所未有的洞見;另一方面,他對佛教現象有一些感觸,雖然著墨不多,但提到戒律的觀念,這觀念啟發了我,讓我延續導師的研究觀點,寫了《律學今詮》、《佛教倫理學》等書。雖然導師後來與社會接觸不多,但他啟蒙了佛教的開明思想,有助於把握佛法的精髓和社會的多種議題。

  我與導師的互動,不但思想受他啟發,而且他非常照顧我。那時他從南部的道場拉拔我到福嚴佛學院,並且耐心指導我讀藏經,爾後一直都有聯繫。早些時期是問法義,後來就呈現一些護教、護生的成果給他看,他老人家看得眼花撩亂。其實導師是那麼溫柔敦厚,當然不習慣我這樣,但也就默默接受了,在許多關卡上默默鼓勵著我。

  那麼多運動下來,我只專注於目標,並不在乎什麼挫折,修行本來就是要把自我放下,面對批評與責難,我也不因此就覺得佛教虧欠了我什麼,反而常常感念許多在各個角落默默幫助我的人。譬如這兩棟房子要建蓋時,我們的經濟並不寬裕,卻有一些素昧平生的長老、法師來幫忙我;像承天寺的傳悔長老,就以五千萬元的捐款,給予我很大的幫助。所以我有個長期在佛門中觀察得來的結論:越是無私,就越能感應到別人的支持。

•中文系出身的您,覺得佛教如何結合文學,使弘揚佛教更為廣闊?

  中國文學中,例如變文、各種講唱文學(彈詞、崑曲)、章回小說開頭結尾的四句偈等,都有仿佛佛經的形式。佛教傳入中國,也順道傳入了佛學的形式,豐富了中國文學的內容;中國人對佛教有了莫名的親切感。

  具有美感的東西,就會被感官所悅納;美感不一定要花俏,一篇充實的文章觸動人心,就已達到了目的。所以經典的翻譯與介紹,法義的傳揚,佛法落實在人間的具體實踐事例,都可以透過生花妙筆而化為文學的樣貌呈現,使人們看了,有或活潑、或生動、或感人肺腑的體會,我相信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對大學生的勉勵

  大學時代除了在課業上用功以外,不妨接觸一些有意義的社團。

  現代的年輕人,有時太強調物欲的滿足,太強調舒適生活而無法吃苦,抗壓性減低,面對挫折就容易失去勇氣。能夠有宗教信仰,或者學佛,在精神上可能較會有方向感,特別是在生命出現重大事件的時候;但要記得不要在嚮往神聖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被套牢而失去正信的判斷。記得要保有一份自由的心靈與思想,來面對自己的信仰。

•後記

  中午和學院師生共用午齋,在很自在活潑的談笑中,食畢暖烘烘的紅燒麵。

  步出學院之前,我們在門口留影紀念。走了一小段路,忍不住回頭望望如此有人情味的一個方外淨地,滿滿的法喜與歡悅正源源湧起……。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我彷彿看到為佛法點燃的那盞明燈,不論式微或輝煌,因為堅定的誓願,光芒的映射,永遠照亮著黑暗的每個角落,是一份那麼無怨無悔無私的燈光,就為大千世界這麼永續地輝映著! 

禪觀修學

禪觀教學的「傳統」與「現代」

——「傳統宗教的實修體驗」引言

昭慧•性廣       

【編按】

  94年7月4日至6日,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宗教學門教學研討會」,以「宗教經驗」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為主題,參加該研討會的成員,是各大專校院宗教系所教師。

  6日下午,慈大文學院盧蕙馨院長主持「傳統宗教的實修體驗」座談會,邀請法光佛研所蕭金松老師、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擔任引言人,三位引言人提供其在宗教系所或通識課程中所教授的相關課程大綱。性廣法師並提供論文〈專注力的培養〉,分享其「生命教育」或佛學通識課程中,提供超越宗教藩籬之「念息法」,以教導學生培養專注力與平靜心靈的教學心得。事後慈大研究生將各人引言內容整理,並交引言人修訂。茲將昭慧、性廣法師之引言內容披載如下:

昭慧法師: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比較沒有實際上帶著同學去做實修體驗的教學經驗,所以我徵得盧所長的同意後,就邀請有實際教學經驗與禪觀理論建構的性廣法師加入引言人的行列。

  我在民國七十八年講《成佛之道》中的「大乘不共法」,提到禪波羅密,當時是依《瑜伽師地論》「四種所緣境事」的綱領來教止觀的方法,這部分可以參考我的引言大綱,不過理論部分我也不用在此說太多,以免佔去太多發言時間。

  大乘止觀,強調的是為眾生而發心修學;但大乘行人依然需要學習讓身心穩定與超越。印順導師在《成佛之道》偈頌中說:「依住堪能性,能成所作事。」亦即訓練自己的身心安住,產生堪能性,使自己可以承載更多的責任,分擔眾生更多的憂苦,這樣他才能做得長,做得久,不會退失初心。否則一遇到困難,心力往往變得脆弱了,行動也就退縮了,所以大乘禪法依舊是有幫助眾生的效用。此外,在修學方面,印順導師提到,大乘佛教禪觀修學的方式,主要有「念佛」與「念息」兩種。

  念佛是「勝解作意」,聲聞佛教已開展出種種的勝解作意(如不淨觀、八解脫、八勝處),只是後來大乘佛教信願增上的修行人特別強調念佛。大乘佛教還有另一種勝解作意,即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四無量心可以從自己本身出發,觀照自己完全釋放、快樂與自在,然後觀照自己將快樂輻射出給四周無量無邊的眾生。這雖只是讓自己得入禪定的假想觀,但可以幫助修持者矯治對於眾生冷漠無情、不予關切的習性,學習多關懷眾生。

  另外一種「念息」法門,性廣法師待會兒將為我們來作介紹。呼吸的觀照,可以說是最不具有宗教色彩的觀照,因為每個人不見得有宗教信仰,但是每個人都需要呼吸,所以念息法門是最可以抽離宗教背景(包括佛教象徵的背景),讓每一個人接受並予學習。像南傳佛教的葛因卡(S. N. Goenka)禪觀傳到西方後,甚至有些神父、修女都會來修學。葛因卡很照顧宗教心靈,他甚至把禪堂中的佛像移開,讓這些西方的宗教師比較不會有心理障礙,而且也不會吸收他們成為佛教徒,純粹只是讓他們更加掌握身心的奧蘊。

  止觀修學的教學是十分有意思的。在教學上,即使是僅止於理論的闡述,但對修行者而言,這些也都是指路明燈。因為倘若理論的架構不清晰,便很容易耽溺在所謂的「神秘經驗」,十分信賴自己所感知的經驗,而聽不進去任何建言;但如果理論訓練夠強固,我們便可以提示其盲點何在,甚至協助他脫困,所以我們不要認為,理論只是「說食數寶」。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理論指引的重要:有一次我的學生,也是一位出家師父,因看了桃園大園空難的新聞,深感生命無常,心想:念佛多年,若當時也搭乘那班飛機,不知生死之際,是否仍能保持正念?他為了訓練自己能在危急時保持正念,便去關西做「高空彈跳」數次。一開始,他感到很不舒服,很害怕,但練習到最後,他已經可以在彈跳間維持正念,念佛不輟了。

  當他將此經驗分享之時,性廣法師立即告訴他:「這是不對的。在彈跳間,你只是克服了你的『懼高症』,而非真正克服了你對死亡的畏懼。因為你的潛在意識,深知『高空彈跳』是經過安全設計,而不會摔死的,所以你不可能透過這項訓練活動,來學習到對於生死的無懼。」

  所以,以下的時間我們就交給有理論基礎與實修經驗的性廣法師。

性廣法師:

  主席、在座的各位先進、教授,各位法師、居士,大家午安!昭慧法師要我來談一談我在禪觀方面的教學心得,因此先從大會的主題切入——「宗教傳統的實修體驗」。

  首先要解決幾件事情,何謂「宗教傳統的實修」內容?「體驗」又是什麼?漢傳、藏傳與南傳佛教,都有其各自的傳統,所以這「傳統」的時間要拉多長?空間要涵蓋到哪裡?佛陀在當時的印度文化中,所提出的修行方法,在眾多的修行系統中,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先就「傳統」而言,佛陀提出的教法,是切近自身,而沒有觀照或祈求的對象。引言大綱是我早期在國北師「生命教育」的教學,而非宗教學課程大綱。當時我是認為:傳統的教學重視知識的傳授與灌輸,但是「知道」並不等於能「做到」;所以生命教育所要教導的,就是一些實際面向的學問,如關於身心貞定乃至情緒穩定的一些修行方法。既然是修行方法,如果是牽涉到明顯的宗教傳統,乃至會有宗教區隔的方法,那將導致「信者歡喜,不信者排斥」的現象。依據我在國北師與東吳大學的教學經驗,我告訴學生,你可以沒有宗教信仰(或任何形式的信仰),但你不能說你沒有呼吸。所以呼吸這個方法是超越宗教、宗派、文化、各種信仰傳統的,是非常中性的修行方法,不會招受學生的排斥。

  觀呼吸並非我所自創,安般念是佛陀早期教導的方法之一。佛陀教導的方法有觀息出入、觀身不淨,觀苦受與樂受、觀心念變化,乃至身心與外界的變化。這些都是超越文化、種族、地域、乃至各種修行傳統的好方法,因為你可以沒有信仰,但是你不能說你沒有身體、沒有感知、情緒、欲念等。所以我是以佛教最傳統、最古老修行系統中的觀呼吸修行方法,來作為教導學生的方式。

  選擇觀呼吸的另一個好處即是:呼吸與我們的情緒是有交感作用的,當我們情緒起了變化,呼吸也會跟著加快。而且呼吸的生理現象,也能少分自主控制,故以呼吸做為專注的對象,是一個訓練心智的極好方法。果如所料,這種訓練方式,在課堂上並沒有遭受到學生的反彈或排斥。

  我還會告訴學生:不要祈求任何對象,因為祈求對象在宗教信仰是另一門功課。如果現在很緊張,應該是要學習脫離緊張的現場,提醒自己做深呼吸,而不是將心力集中在緊張的念頭上,這樣只會使心理更緊張。這類的教學要領,若要使用學理來解釋,即是佛教傳統修行中的禪定之學:令心專注於一個適當的對象,而不去理會那些可能造成情緒起伏、波動或精神散亂的事物、情境。經典稱為「制心一處」,即是把注意力放置於你所選擇的對象上。以安般念而言,我們選擇的專注對象,就是呼吸。

  這是很傳統的佛教語言,用比較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脫離現場」。脫離讓你恐懼、焦慮的對象,然後選擇一個好的專注對象,當你將專注對象抓得愈緊,你就愈會完全忽略周遭的環境。而這就是「禪定」之學;它的訓練層次是有次第的,從欲界、色界到無色界,又分四禪、八定等淺深次第不等的定境。禪定並不神秘,它只是心念專注程度的增上,而且心念的專注程度,是可以訓練而逐漸加強的。

  安般念選擇「呼吸」作為專注對象,該對象不會牽涉到宗教、派系的分別與信仰的掙扎。但佛教的修行,並不是要我們停留在禪定的階段。依一般佛教傳統語言來說,佛法的真實與超越,在於智慧而非禪定。若轉換成現代語言,便是脫離現場後,理應面對與解決尚未完成的事情,乃至生命中不可迴避的義務或工作。「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重點還是在那個「辦」字。最重要的,是必須把事辦好,不要被無謂的事情之所干擾。佛教傳統的禪修,目的就是要把事情辦好,在聲聞佛教的系統中,即是要「認清真相」。轉換成現代語言,智慧就是要認清生命的無常變化,而能不憂不懼,得大自在。

  安般念不祇是禪定訓練,它也可以形成開發智慧的專注對象,因為藉由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每一個呼吸都是前後不一樣的。如:跑步時呼吸是急促、粗糙的;心平穩時則是細長、綿密的。那究竟前者急促的呼吸是我?還是後者綿密的呼吸是我?所以在《阿含經》中,要把安般念從禪定之學轉換為智慧之學,便是帶領我們觀察呼吸變化的實相:既然是變化的,所以就是無常的,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可以拿來執著。此即是傳統聲聞學中的「破我執」。

  到了大乘禪觀,禪定之學讓大乘行者心緒能更穩定,瞭解到緣起與無我的空慧,讓他在幫助眾生時,先學著把「我執」(對自己的執著)與「我所執」(對自己所處情境的執著)放下,這樣才能幫助與利益更多的眾生。

  由於我主要是針對「生命教育」課程的大學生,所以宗教信仰這個區塊,我倒不去碰觸它。學生要信仰什麼,我都會尊重他們的選擇。但是由專注力的培養,而鍛鍊堅強的意志力,這的確可以透過二千年前佛陀所教導的傳統——即透過觀呼吸來訓練禪定——來達成目的。既能讓學生得到受用,又不會引起任何宗教與宗派對立的爭議,因此在佛教傳統實修經驗之中,我個人特別推薦這種教學法,並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分享如上。

 

護生運動

新象引進馬戲團,果然留下爛攤子!

  關懷生命協會長期抵制馬戲團演出。本次新象文教基金會引進莫斯科大馬戲團,協會亦不例外,對動物的引進、檢疫,嚴加追蹤,並於馬戲團所到之處,發動志工散發「反馬戲團動物表演」文宣,甚獲廣大迴響。

  果如所料,新象以「票房不佳」而狼狽收場,並被廣告商控告其「擺爛」、「惡意詐欺」,對新象施以假扣押。其下場足儆諸「賺動物皮肉錢」人士。

  茲摘引「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小姐於1月11日之報導如下:

  由新象引進的莫斯科大馬戲團,去年10月6日起在台巡演,標榜耗資上億,要在台灣巡演半年,後因票房不如預期,動物檢疫與演出的申請手續繁瑣等因素,巡演行程臨時喊停,節目結束,小狗與獅子等表演動物也陸續離台,但卻留下不少問題,未於第一時間通知負責媒體曝光的台灣第三大廣告商——日商貝立德媒體整合公司,貝立德相當憤怒。貝立德媒體整合溝通部副總監曾增謙表示,新象明知澳商代表已經在11月5日離台,第二波資金也未到位,卻沒有通知貝利德將廣告撤下,讓馬戲團廣告繼續播放,到最後廣告費用700萬未付,實有惡意詐欺之嫌。新象表示,該帳款應是主辦單位澳商艾吉利公司支付,完全撇清,貝立德決定向新象提告,並要求立刻進行新象所有帳戶的假扣押。

  貝立德也側面了解,光是新竹地區馬戲團就收了將近一千萬票房,台南地區也有一千萬票房,這些現款加上在兩廳院售票系統售出票券的票款,全都被新象收走,最後卻以「澳商應該負擔」為理由,拒不付款,貝立德決定提出告訴。

  貝立德公司表示,最後一批動物撤出台灣之後,馬戲團只留下一個大帳棚,新象聲稱要將帳棚拍賣,款項再支付欠款,但是帳棚根本賣不出去,新象卻說要來支付款項,但是票房收入的票款現金,他們卻先收走,這種處理方式根本是擺爛。

  對於新象與澳商艾吉利的合作關係,以及澳商與台灣廠商間的財務糾紛,新象以「還在協調處理中」低調不願回應。

  貝立德表示,新象打著藝術文化公司的名號,但是做的是商業行為的生意,等到經營不善,風險出現,卻又要廠商「體諒」他們從事的是藝術工作,這實在很可恥。「力主要辦馬戲團的許博允說自己退休了,沒有負不負責的問題,負責聯繫的蔡惠媛則說自己不是新象的人,也不需要負責,這種態度是文化人嗎?」

(摘自2007.1/11自由時報)

招生啟事

陳一標老師「寒假日文講座」招生啟事

上課時間:2007年1月30日至2月8日

上課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有志研究佛教但為日文閱讀所苦者有福了!只要您先學會日文五十音的寫法與讀法,就可以來參加此密集課程。讓您在十天內學會日文文法的精髓,了解日文佛學論文閱讀的竅門。教材自費,課程免費。

  欲報名者,請洽本院秘書處電話:(03)4987325,並填具報名表。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hongshi pic2/150.htm 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