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2018年6月26日

 

 

■  學團日誌

■  畢業典禮旁觀抒感
■  達利特種姓光明燈——訪印度龍城龍樹學院

■  第七屆「觀自在青年成長營」招生啟事

■  第九屆「開心一夏兒童夏令營」招生啟事

■  暑期弘法講座:部派佛教、瑜伽師地論、初級日文

■  出版新訊:106年《瑜伽師地論》講座MP3

學團日誌


107.6.8 晚上,專修部三年級同學在無諍講堂舉行謝師宴,獻唱手語歌「感恩的心」。


107.6.8 謝師宴合影留念。


107.6.10 上午,本院舉行研究部暨專修部第十六屆畢業典禮,於韶因觀景台大合照。

107.6.10 院長性廣法師致詞。這是卸任之前,最後一次以「院長」身分主持典禮。


107.6.10 頒發畢業證書。


107.6.10 頒發校友會正副會長證書。


107.6.10 畢業生向老師獻禮。


107.6.10 東方天籟合唱團以古風妝扮獻唱梁祝,博得滿堂喝采。


107.6.15 下午,二十多位志工來院協助雙月刊寄發工作。


107.6.16 玄奘大學舉行畢業典禮,昭慧法師與宗教系所畢業生合影。


107.6.16 晚上,玄大清涼禪學社舉辦期末聚餐。


107.6.17 兒童營小隊輔來院進行幹訓活動。


107.6.20 中午,昭慧法師出席宗教系所在明德素食園舉辦的謝師宴。


107.6.23 昭慧法師主持玄大宗教系新生入學說明會。


107.6.23 晚上,昭慧法師請宗教系學會會長與幹部到「小月澹養生廚房」用餐。

107.6.5
下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出席院主管會議。

107.6.6
中午於玄大,昭慧法師主持系務會議,下午出席校教評會、行政會議、總務會議。

107.6.7
上午,耀行法師和余秀雯居士搭機返陸,傳法、明一法師開車送機。

107.6.8
晚上,專修部三年級同學在無諍講堂舉行謝師宴,請外燴烹煮豐美素饌,席開十桌款待師長,出席老師有昭慧、德檍、自憲、傳法法師,以及班導師明一、心皓法師、常住學眾及香積志工們。事前,在班長妙圓法師的統籌規劃下,全班同學同心協力,將場地佈置得喜氣洋洋,還親手製作花束、設計卡片,獻唱手語歌「感恩的心」。

 隨著宴席的進行,播放在學期間的回顧影片,非常溫馨。也請老師們逐一上台講話,給予勉勵與鼓舞。在開心的抽獎節目之後,謝師宴圓滿落幕。

107.6.9
是日,專修部同學分工合作籌備畢業典禮,有的佈置場地、備辦餐點,有的彩排典禮流程,大家以辦喜事的心情,歡欣迎接每年一度的畢業典禮。

107.6.10
上午,本院舉行研究部暨專修部第十六屆畢業典禮,全體師生與來賓約230人與會。基金會董事張章得、李芳枝、高銓德偕公子高大正,及大同里邱家義里長、邱曾瑞緣賢伉儷撥冗與會。

 上午九時,在韶因觀景台團體合照,九時半典禮正式開始,大眾齊唱三寶歌後,院長性廣法師致詞。這是性廣法師卸任之前,最後一次以「院長」身分主持典禮,她致詞時笑稱,「主持完畢,我就與你們一起畢業了。」廣法師說到:

 學佛,要到證得菩提才圓滿,證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佛菩提。今天各位同學完成階段性的學業,這對自己的修學,是一個很好的鼓勵。在努力的過程中,為自己未來的精進,種下一個很好的善根。

 只有佛法才是我們生命中的皈依與安慰。在人生遇到任何順境逆境,都可以透過佛法的智慧,來作為最大的安慰與指引。所以讀書是很有意義的。也透過在學院有次第的學習,大家在菩提路上成為很好的法友。

 這是我最後一次主持畢業典禮,感謝老師與同學們,與我們共同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學習。祝各位畢業的同學,繼續努力精進。也祝福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

 接著請指導法師昭慧法師、基金會董事長見岸法師、住持明一法師、即將接任院長的圓貌法師致詞。老師們恭喜畢業生圓滿完成學業,勉勵他們持續精進,不論在家出家,皆以弘揚正法為己任。

 本屆專修部、研究部畢業生共計32位,由昭慧、性廣法師頒發畢業證書。明一法師頒發校友會會長、副會長當選證書。接著頒發各項獎項,勉勵三年來成績優良、熱心服務、精勤到課的畢業生。

 接著全體畢業生向老師們致上獻禮,研究部畢業生天玄師父、專修部畢業生悟德師父代表致謝詞。在校生則由專修部一年級圓月師父代表致歡送詞。

 最後是東方天籟合唱團獻唱,由弘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高雄市法印講堂住持)見岸法師創建,呂宜庭老師擔任指揮,每年都在畢業典禮上獻唱。今年合唱走復古風,還穿上古裝,精心打扮,獻唱劭氏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插曲,博得滿堂喝采。

 全體齊唱「四弘誓願」、「驪歌」之後,圓滿結束106學年度的畢業典禮。中午席開23桌,弘誓文教基金會董事李芳枝、楊呂幸居士以豐盛午宴供眾。餐畢,全體學生協助場地復原,在離情依依之中,歡送畢業生踏上另一階段的旅程。

107.6.11
中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參加通識教育會議,陳偉之主任向校長推薦法師擔任「生命倫理教育」課程召集人。

107.6.12
中午於玄大,昭慧法師主持「宗教文化旅遊學分學程」教師成長社群會議。

107.6.13
上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出席境外移地教學成果發表會。下午參加院教評會、專業證照獎勵審查會議,接著主持系務會議,出席校教評會調查小組會議。

107.6.14
上午,淡水普照寺舉行典璧尼嘛仁波切冥誕紀念法會,中午供眾。本院住持明一法師偕學眾十人前往應供。普照寺住持普清法師,係本院專修部第六屆校友。

107.6.15
下午,二十多位志工來院協助《弘誓》雙月刊第153期打包、寄發工作。

107.6.16
上午,玄奘大學舉行畢業典禮。十一時半先舉行系所師生畢業茶會,畢業生與家長逾百人踴躍出席。
隨後到元亨堂參加畢業典禮,全校師生濟濟一堂,二樓觀眾席坐滿了畢業生家長,本屆約有一千位學生畢業,熱鬧歡欣的畢業典禮於傍晚圓滿結束。
晚上,玄大清涼禪學社舉辦期末聚餐,愛心爸爸陳炘奎當主廚,煮出一桌美味素食料理,同學們陸續來到,談天說地好不開心。

107.6.17
上午,26位兒童營小隊輔來院進行幹訓活動,由劉人豪老師帶領。

107.6.20
上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出席新生報到註冊暨選課輔導活動說明會籌備會議。中午到新竹明德素食園,出席系所謝師宴暨所學會期末大會。下午再趕回玄大,參加校教評會、招生委員會。

107.6.21
下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出席系學會所舉行之畢業茶會工作檢討會。

107.5.23
是日,玄大宗教系舉辦新生入學說明會。晚上請系學會會長與幹部到朱映錫同學工作的「小月澹養生廚房」用餐。

107.6.25
下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出席校務會議。

菩提清音

畢業典禮旁觀抒感

                釋昭慧


107.6.16 玄奘大學宗教系畢業生茶會。

107.6.16 畢業典禮現場,與兩位傳播學院好友:劉念夏院長、諸葛俊主任,快樂合影!

107.6.16 與畢業典禮的致詞貴賓應心系林念慈校友,BBC百大傑出女性之一,於典禮會場喜相逢。

107.6.16 畢業典禮即將開始,於玄奘大學元亨堂。師生濟濟一堂,二樓觀眾席坐滿了畢業生家長。

107.6.16 畢業典禮結束,元亨堂前,漂亮風車點綴在美麗校園的綠草坡上。學生與家長們迎著習習涼風,曲終人未散,綠野任遨遊。

臉書留言錄(之五五六)
107.6.17

  有臉友問我,為何我昨天於臉書上,只上傳畢業典禮之前或之後的照片與即興報導,卻唯獨不見典禮過程的任何內容?那豈不才是活動的精華與主軸?

  原因是,學術主管都被安排在講臺上就座,從我所在的位置,再拍也只能拍到致詞、表演或頒獎過程的人物背影,而且還是背光。

  再者,大剌剌在講臺上拿著手機拍照、鍵字、上傳臉書,未免也太過失禮,太目中無人了。

  這證明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定理:

  站在群眾前的講臺(或舞臺)上,無論你是主角還是配角,心裡就得存著觀(聽)眾,因此,你必將在眾目揆揆下,失去些隨心所欲的自由!

  典禮結束後不能憶述一番嗎?可以的,然而,人生宛如走馬燈,我可能會在當下捕捉並分享一幕幕人生場景,但實在沒有「回眸顧戀」的從容心思。

  不但畢業典禮如此,各種大型研討會或儀典莫不如此。忙碌的生涯,讓我很少於各種活動結束後,憶述活動過程,乃至自己的致詞或發言內容。此所以一部「口述歷史訪談錄」,可以被我拖延十年才出版。

  忽然想起,昨天倒是漏拍了一張校長於典禮尾聲,帶著幾位主管飆歌的鏡頭。那時系主任們都已下來為畢業生撥穗完畢,我確實可在講臺下隨心所欲,拍照、po文,但那首歌吸引了我!近年老在營隊結束或畢業典禮上聽到它,起先不怎麼看得上眼,但聽過幾遍以後,不知覺間竟也對它的旋律生起好感(雖然,至今我連這首歌的歌名,都還「蒙查查」)。

  我當下佇足聆聽,靜靜欣賞著校長與同儕們的歌聲與舞姿,感懷於這些可敬的首長與同仁,如此認真融入每一個校園情境的忘我精神;我還端視舞臺下的傳院學生,看他們一同哼唱,跟著節拍搖身擺手,不禁感染著這些大孩子無比的青春活力。回頭看宗教系(乃至社科院)的畢業生群,他們即使沒有離席,也大都端身正坐,禮貌地隨喜聆聽,卻沒有跟著哼唱或搖身擺手。

  這總不會是「內向或外向」的個別差異,是吧?是科系差異的專業薰陶使然嗎?於此任教已二十年,學生熱力四射的「狂嗨」場面,我躬逢其盛的次數並不算少,總感覺這類「狂嗨」的場子,傳播學院與社科院的學生表現迥異。前者立刻配合臺上的演出,熱情奔放地歡呼、擺動,這種善意,很能鼓舞臺上的演出者。後者則好似一群法官、老僧、社工師與諮商師,隨時準備置身事外,與案主保持理智且禮貌性的距離!

  這麼專注觀察,比對反思的結果就是,我反倒忘了拍照抒感。回神過來時,歌舞已歇。

  趁著端午連假,公務與稿債的喘息方休,因茲憶述、抒感如上!

宗教系所畢業班師生合影。

頒獎:碩職班張章得同學獲學業優良獎與社會關懷獎。

全校的才藝成就獎不到10位,本系佔2席:漢藏口譯專業的陳泰璿同學(照片四),芳療專家洪立明同學(照片三中後)。

 今天的畢業生茶會上,很意外地,收到碩士班陳泰璿同學的一束花!

 泰璿是玄奘大學宗教所高材生,少年時期已受過藏傳佛教五部大論的嚴謹學術訓練,兼復精通漢藏語文,故於藏傳佛教高僧或仁波切說法的場合,常受邀擔任漢藏口譯。

 近年在宗教所,我看到幾位藏傳佛學研究基礎扎實的青年,於本所接受宗教學與跨宗派的佛教學術訓練,拓展了更為寬廣的研究視野。若能持續不懈,假以時日,必是法門龍象或傑出學者。泰璿就是其中之一。

 

入世佛教

達利特種姓光明燈——訪印度龍城龍樹學院

                 小六

印度龍城龍樹學院的入口處。(2018.2.21,作者提供)

龍樹學院內的教學大樓。(2018.2.21,作者提供)


龍樹學院內操場上的師生。(2018.2.26,作者提供)


校園步道旁的法語及安貝卡博士法相。(2018.2.21,作者提供)


龍樹學院的男同學,有些人畢業後回校工作。(2018.2.26,作者提供)


龍樹學院教室中的上課情景。(2018.2.22,作者提供)


「生命之河」分享課程,學員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與願望。(2018.2.22,作者提供)


不分男女串花供佛。龍樹學院體現性別平等的佛法平等觀。(2018.2.25,作者提供)


課堂中作團隊遊戲,互助合作攜手護法。(2018.2.25,作者提供)

   生命中的每一時刻,真是緣起緣滅。2016年,小六聽到一場演講,感動到聲淚俱下,演講者就是世友居士(Mr. Lokamitra)。1當他走下講台時,小六不知哪來的勇氣,立刻衝到他面前,要求拜訪龍樹學院(Nagaloka Training Institute)。2世友居士親切地表示隨時歡迎,並遞了一張名片給小六,說確定日期後,以電郵跟他連絡。

  時光流逝,2017年11月,於國際入世佛教協會雙年會上,小六又見到世友居士,於是把握機緣,緊鑼密鼓地安排好行程,在2018年農曆初一,終於啟航飛往印度。先到釋迦佛陀的故鄉參拜五大石窟,再到龍樹菩薩的家鄉——龍城(Nagpur),參訪世友居士創建的龍樹學院。

  在龍樹學院的前二、三天,因為無法以印地語跟人溝通,小六心情沉重,覺得像局外人,且因自身是第一型糖尿病患,三餐必須注射胰島素、隨時偵測血糖,世友居士安排資深學員接待照顧。小六領受到印度小媽咪的貼心照料,更覺自己的到訪徒增他人麻煩。透過學院老師們開導、跟眾善知識結緣,以本身的菜英文與學員及舊生們交談,才逐漸放鬆心情。在佛教法園中自在遊走,觀察、學習、經驗分享,甚至教餐廳大廚包起素食水餃、煮什錦蔬菜湯。對這個離家後來到的「家」,小六感覺好溫暖、好宏寬,簡直樂不思蜀!

  這天,小六被窗戶透進來的燦爛陽光喚醒,外頭傳來陣陣叫喊:「阿塔、莎悉、庫瑪,別再唱囉!快點、快點!你們要去教室上課啦!趕快把掃帚都收好去吃早飯吧!快、快、快走哦!」這是舍監媽媽娜瑞的催促聲。小六來到窗邊,俯視龍樹學院園區,女孩們手牽著手,笑聲愉悅地在校園中行走。吃完可口的馬莎拉米飯、印度薄餅和豆泥,小六滿足地微笑著走進教室,在生命河流分享課程中,當起觀察員。

奧里薩邦的女孩茱莉

  「爸爸頂著豔陽,載我在風沙飛揚、崎嶇難行的路上奮力飛馳。租來的摩托車及巨響引來路人注目。」茱莉陳述著。她從家鄉奧里薩邦卡拉漢迪縣(Kalahandi),花了一天半的時間才抵達龍樹學院。她家到巴士站的距離很遠,家裡沒交通工具,父親只好租了摩托車,在巴士站塞給她一點零錢,催促她盡快上車。茱莉從家中到達目的地很費功夫,還需轉搭火車、公車等才到終點。父親是唯一支持她接受佛法教育的人。

  茱莉的家鄉大多是貧窮的賤民,她家也不例外。在印度教氛圍濃厚的家鄉,種姓制度壁壘分明。賤民家庭相信宿命,甘願臣服於不平等待遇,拜神、祭祀等活動頻繁,而茱莉是在偶一機會,聽聞了安貝卡博士(Dr. Bhimrao Ambedkar, 1891 - 1956)。3據她所知,安貝卡博士亦是賤民出身,後皈依佛教。茱莉說,她自己是經過了重重困難,才粗淺的明白印度歷史,了解到佛陀是人而非神,佛法更重眾生平等。這些以往被蒙蔽的事實,在茱莉心中波盪,牽引她發願到龍樹學院讀書。

  卡拉漢迪縣的女孩,小小年紀就必須嫁人,女性難得有機會接受教育。有鑑於此,茱莉的家人、鄰居和村民全都阻擋她就學。最後,在善心人士及美籍人權維護者的分析勸說之下,她的父親才點頭應允!當茱莉踏入學院大門,見到許多人雙手合十,微笑互道「傑賓」(Jai bheem),4令她在此陌生環境中心生歡喜。她踏著輕盈腳步,沿著步道前行,看著兩旁豎立的圖文解說,漸漸地感覺身心平靜、疲憊頓失。她站立於金色光芒的弘化大佛雕像前,仰望著佛陀莊嚴祥和的容貌,淚珠不禁悄然下滑;終於,她可以在最偉大的人類導師——佛陀世尊——之法園中精進!

  學院裡,女孩們嘰嘰喳喳分享著家鄉地域的故事。她們擁有共同的背景,幾乎都來自印度教家庭、種姓階級低下,深受高種姓者歧視的不公平遭遇。因為有著種種共同經驗,她們在這裡彼此尊重、分享,落實平等、友愛及心靈自由的精神,接受教育,學習印度及世界歷史、語文技藝等諸多學科。茱莉說她的眼界因此而擴大,心境寬敞,也開啟了世界宇宙觀。她覺得每日的禪坐最有助益,讓她學習離苦得樂。她明白佛陀證覺之後,為救度眾生,傳法近五十年之久。然而很遺憾,現在印度佛教已大不如前。茱莉夢想著,有朝一日可以效法安貝卡博士,接續他尚未完成的使命,復興印度佛教。

  茱莉靦腆的微笑,問小六會不會覺得有這種偉大夢想很傻?小六回說:「偉大夢想是真,但並不傻。我也曾有類似夢想。」茱莉馬上說她自己學成返鄉後要特重教育,特別是賤民小朋友的教育。無法受教育是悲哀的。沒能了解正確的歷史是她的痛。民智未開的鄉村,讓小孩能快樂學習成長,建立良善的心性跟自信,是必要的。安貝卡博士是賤民出身,從印度教改信佛教,他主張自由、平等、友愛三大旨標,都是遵循佛陀的教導。他為印度獨立立下憲法,得到全球人士的肯定認可及尊敬,但印度有此憲法卻沒有落實。國家社會、生活市井、學校會所等,霸凌欺壓低下種姓者的例子層出不窮,真是可悲可嘆!

力爭上游的男孩布汴卓

  這天,布汴卓這位黑瘦的男孩主動來跟小六閒聊。但是,說他是男孩,看起來太老氣;說他是男人也不合適,因還稚氣未脫。交談後方知,原來,他已在外闖蕩就業過,現回到龍樹學院工作。他是舊生,故事讓小六震驚。2014年,他17歲,為了到龍樹學院就讀,又不想驚動父母,兄弟倆因此策畫離家出走,謊稱只是出遊數日,之後由大哥廷昆帶著逃家來學院面試,然而因程度不達標而遭到主任拒絕。布汴卓堅持要就學,表示會加倍努力學習。哥哥廷昆在確定他可就讀後,就趕路回家和妻兒團聚。想到弟弟壞脾氣、易怒、不讀書,是大家眼中的壞孩子,但既然有緣來到龍樹學院,相信還是有轉機的吧。

  布汴卓說,他自己程度太差,連什麼是字典都不知,就連26個英文字母都唸不出來。在老師的鼓勵下,布汴卓下課後繼續待在教室勤學苦練,抱著必死決心,不眠不休地學習英文。四個月後,布汴卓已經可以跟外國人用英語交談,從此打開了世界大門。他從未想過能用英語跟國際人士交流,這個經驗讓他信心大增。在龍樹學院的生涯,也讓他了解到種姓制度的階級差別,恍然明白自己古怪的性格是跟長期壓抑有關。布汴卓說他真的不是讀書的料,專心上課研習對他來說很難,但禪坐卻可以讓他定下心來接受教誨。平穩的呼吸、靜心內觀,對他來說是在龍樹學院最大的獲益。此後,凡是遇到困難、挫折、痛苦時,他都用禪坐調節身心。龍樹學院的教育正是他生命的轉捩點。2015年,布汴卓學成之後,以佛教徒的身分回到他的原生家庭。

  神采奕奕、面露微笑的布汴卓一回到家中,家人立刻簇擁過來。母親撥開他的兄弟姊妹,走到布汴卓面前仔細端詳著兒子,心中暗嘆自己兒子的改變。父親因鄉親的通知,也從農地趕回家門。他很欣慰兒子終於回家,慶幸兒子不但沒餓死,回來時還身強體壯,以後的耕作粗活總算是有幫手了。這晚,一家人圍坐著聽布汴卓侃侃而談,所有人都瞠目結舌,驚奇地聽著他的故事。兄弟姊妹們難以置信,他這一逃學,英文竟然變好了,而且還變得知識廣博、能言善道了。關於這次的經歷,布汴卓隱瞞了部分事實:在印度教家庭中,他現在算是異教徒。

  接下去的日子,並不幸福美滿、和諧快樂。來自父親的高壓與限制,讓兒子拼命抗爭、想要自由,母親夾在其中,常常只能依著傳統、服膺丈夫。有鑑於此,父子關係漸行漸遠。父親隱約察覺到,兒子已經沒了小時的服從,他再也抓不住這隻試圖伸展羽翼、想要高飛的鳥兒。至於布汴卓,則覺得雙親很可悲,甘心接受賤民不公平的地位,這種無力感讓他覺得快要窒息。他想要飛翔,獲得新鮮空氣和光明,因此回家幾個月後再次離家,可是卻沒有回到龍樹學院。

  想在龍城謀得一職並非易事,布汴卓棄而不捨的毅力,讓他贏得第一份工作,在極小狹窄的電腦商店服務,月薪4,000盧比。為了繼續進修,他要求老闆延長工作時數,但不增加報酬,讓他使用公司的電腦。就這樣,他日復一日,每天早上6點忙碌到晚上10點鐘。然而他發現微薄的薪資實在無法負擔他基本開銷,因此他憑著更高的技術,跳槽到中型電腦商店,取得雙倍酬勞。但是在這家商店,他無法使用電腦自修,因此想到了龍樹學院的朋友。這位貴人借了他一筆錢,讓他購買自己的筆電,而他也利用閒暇時間進修電腦新技術。一年後,布汴卓在海德拉巴(Hydreabad)的電腦大廠找到月入25,000盧比的工作,同時還供吃住。在數百員工的工廠上班,員工來自全印度各邦,工作壓力自然倍增,同儕相處技巧也是挑戰。很多員工的紓壓方式不外喝酒、抽菸,尋求短暫的刺激和痛快,而布汴卓則以禪坐方式讓自己獲得平靜和安穩,應付繁重的工作、用柔順語跟人溝通。可是一回到宿舍,他依舊感覺鬱悶不快樂,因為必須忍受同寢室的空氣汙染。為此,他經常在走道上徘徊好一陣子,然後才捏著鼻子進房就寢。為了不引起室友的不滿,他也只能夠忍受著睡眠品質奇差的結果。為求增加抗壓性,布汴卓雖然嘗試延長禪坐的時間力求平衡,但最終還是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壓垮。

  布汴卓經過思考之後,決定來到龍樹學院尋求諮商。世友居士了解了他的情況之後,允許他到學院工作,並告訴他收入雖不多但可保身心愉快。一心想要快樂的布汴卓,聽後立馬回海德拉巴辭職,2017年8月返回龍樹學院任職。

  小六問他:「你教電腦嗎?」布汴卓回答:「不,我是學院組織下的一名助理,我喜歡人際溝通相關工作,且愛新挑戰。事實上,三年在外工作中,我從他人身上學到太多,譬如老闆、同事、房東、菜販及廚工等,都是我老師。我很願意跟人分享經驗,因我是過來人!電腦方面如需協助,我也可以代勞。」小六接著問:「你的偶像是誰呢?」原想他的答案一定是馬雲或比爾蓋茲這類人物,但出乎意料,布汴卓的答案卻是釋迦牟尼佛和安貝卡博士。小六心想:自己怎麼這樣笨拙!布汴卓既然都把妹妹帶到龍樹學院就讀,說起來也是走在佛法大道的一員了。看著這個黑瘦的21歲年輕小夥子,禁不住要為他按讚!

妮蘭母女的奮鬥

  拉賈斯坦邦(Rajasthan)位於印度西部,與巴基斯坦相接壤,88.8%人口信仰印度教,8.5%伊斯蘭教,還有錫克教。拉賈斯坦聽起來挺神秘的,小六早年看過報導,提到此邦的特異習俗——童婚,小女生平均約6.7歲就被安排婚嫁。妮蘭(NiLam)證實報導屬實,她是從拉賈斯坦來的。她說這種怪異現象還盛行著,但所幸她自己算是特例,能夠考上經濟學碩士。女性地位在印度本就低下,拉賈斯坦更是嚴重。妮蘭能夠取得高學歷,最大功臣就是她偉大的母親。她媽媽雖然沒受教育,是個文盲,而且早年喪夫,靠著刷洗浴廁、做苦力拉拔大3個小孩。妮蘭在家裡排行老二,是學歷最高的孩子。文盲的母親堅決要讓女兒讀書,力抗家族長老、親戚朋友、街坊鄰居的阻擾恐嚇,一路栽培女兒,讓她成為家鄉取得碩士學位的孩子,最後還送她去龍樹學院就學,的確是個有智慧的女性!

  妮蘭一談起母親就禁不住心中的悲傷。我噙著淚水把面紙遞給她、拍拍她。同為女性,小六很能感同身受。妮蘭對她的母親很是不捨。她說父親在她5歲時往生,沒留下任何財產,只留下公婆和子女。母親咬緊牙根,獨力把家撐起,同時篤定讓女兒受教育,割除性別不平的毒瘤。當然,妮蘭也沒讓媽媽失望,她在就讀的公立學校,成績永遠榮登榜首,成為母親的冠軍女兒。妮蘭在就學的過程一樣苦不堪言,經常在上學途中遭人們圍剿、粗口唾罵,甚至有肢體傷害。我問:「是哪些人對你如此粗暴?難道沒報警嗎?」妮蘭說包括村民、親戚、鄰居等,年齡從十幾歲到80多歲男男女女。警察都是男性,對於低賤種姓階級事務懶得處理,只是擺手聳肩、揚眉嘆息叫她回去。妮蘭就讀的學校是男女合班,但兩性之間界線分明。大學時,她第一次開口請教男同學課本的問題,卻得到嚴重的打擊。男同學告誡她別想跟他說話,大聲表示跟女賤民談話是恥辱。由此可見,達利特種姓5的歷史包袱,在印度仍舊如此沉重。

  為了減輕家中經濟負擔,妮蘭拿到碩士學位後就找了一份工作。在職場上,女性賤民也受到歧視和欺壓。她的月薪8000盧比,僅是男性同事報酬的1/5。這時大哥已有收入,母親又積極鼓勵妮蘭到龍樹學院就學。我很好奇她母親既沒受教育又足不出戶,到底是怎知道有這學院?妮蘭回說遠親叔叔全家來訪時曾經聊起。她目睹兩位慈眉善目的表姐輕聲細語、舉止穩重地分享經驗,知道她們為改善印度女權而努力,心裡很是感動。母親知道叔叔一家都皈依佛陀,所以一再要求他告知為何會有這樣的決定,是不是把女兒送到佛教學院就讀真能翻轉命運?

  妮蘭跟我說,其實她成績不錯,但往往被欺負了就起瞋恨心,變得脾氣很差,個性逐漸變得憤世嫉俗。她到龍樹學院後才開始改變。在這裡,她第一次跟異性同學平起平坐、自由交談,還經常嘻哈笑鬧著跟室友聊天,偶爾還會自嘲,哄別人開心。另外,她也喜歡禪坐,因為可以讓她情緒平緩,擁抱正能量。小六想,自信者才能自嘲啊!這小女生真是不容易!

  小六注意到妮蘭是課堂上最常舉手發問或發表的學生。她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也頗有野心。她記得在研究所時,教授曾說能力強者會影響他人、改變社會現象。此語深植她心,她想當一個強大的女生,有能力幫助他人,帶動影響潮流,爭取賤民人權。她首先希望喚醒女性賤民脫離宿命思維,本身覺醒、破殼出繭,才能成長。接著她希望運用其經濟學專長,教導女性如何管理金錢。賤民們因為貧窮,收入微薄,生活常是捉襟見肘。不懂收支分配、左支右絀,日子就會雪上加霜。知識能讓女性展現實力,管理好家中生計,在家庭中才有立足之地。把賤民惡性循環的窘境轉成良性循環最實在,受益群眾得其利,才會接受改變。妮蘭接下去還想攻讀博士學位,學成後當個稱職的社工,跟著表姐們去社區中推動佛法。這些計畫是母親強力支持的。這對母女,都準備好了昂首挺胸,在正法大道上齊步前進。

立志出家為僧的蘇巴斯

  蘇巴斯的家鄉跟我的印度小媽咪蒂薇雅一樣,也在南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在校園中,蘇巴斯算是年紀大的,大概有30多歲吧。他是畢業生,回來探望師長、學弟妹等。他陪小六到附近的公立小學參訪,還當起攝影師。我誇他攝影技術不錯,但他似乎有點不好意思,說他只是喜歡創作。此外,他的興趣還包括寫詞、作曲兼演唱,相當有藝術天分。我問他喜歡抒情、搖滾、還是嘻哈的饒舌歌曲呢?他說那些都是以前癖好,現在只作佛教歌曲,他認為佛教樂音無比舒暢。他覺得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2009年龍樹學院的弘化大佛雕像開光典禮時,他還特地獻唱,引起群眾共鳴。看到處處皆是滿足的表情,讓他覺得平靜祥和的氣氛遠勝演唱會的尖叫。美好的佛法歌曲會存在人們心中,隨時可開啟播放,心裡留聲機也達到最好效用。

  根據蘇巴斯的追述,1986年他才滿周歲,父母因家裡火災而喪命,而他不知道被誰救了出來。但他很慶幸,因為活著,才能夠更深刻體驗人生的無常。他的孩童、青少年期都在天主教孤兒院成長,直到18歲成年才離開孤兒院,出來自己謀生。前途茫茫,蘇巴斯感受到強烈的失落,至2009年到龍樹學院就讀才重見光明。2004年到2009年期間,他為求溫飽,各種工作都做過。他曾在清奈(Chennai)一家中國手機零件廠上班,工資微薄不打緊,最後工廠還關了門。因為自己是孤兒,所以他最想幫助的就是孤兒,因此立志有朝一日回家鄉開辦孤兒院,用佛法去帶領教育孤兒。泰米爾納德邦很少人知道佛陀,也有人還誤以為佛陀是賤民,因為安貝卡博士是賤民出身,竟更將兩人的出身畫上等號。

  龍樹學院學業完成後,蘇巴斯返鄉到棉花工廠上班,擔任機器維護維修的工作,酬勞也不錯,每月固定上萬盧比,儲蓄幾年後蓋了一間房屋,之後還繼承了祖父留下的一小塊地。小六在學院碰到他時得知,他已辭掉工作,正準備開展新的人生路程:設立孤兒院,完成他的心願。他知道沒父母親情滋養的幼童個性都比較孤僻。在天主教的寄養家庭中,有專職保姆照顧,每戶家庭有7、8個小孩,專職保姆的工作由弱勢家庭婦女擔任,領一定的補助,負責烹煮三餐、縫製衣衫,食衣住行等如正常家庭,兄弟姊妹自然長幼有序、兄友弟恭。蘇巴斯說這樣的架構相當理想,因此他開辦的孤兒院也會如法泡製,他強調要以佛教精神為根基。蘇巴斯自覺與佛有緣,因此立志出家為僧,專注且心無分別地去實踐心願。他即將接受出家僧侶的培訓,向新的人生路程邁進。

***  ***  ***

  離別的時日到了,小六的心情悲喜交集。悲的是在世界的某處,仍存在著脫線的軌跡,而佛法在印度的式微,令人感慨;喜的是,看見來自全球皈依佛法的善知識們,熱心奉獻,共同為印度佛教復興運動而努力!佛弟子們心存正念,付諸行動,循序漸進,共願同行,大願必然可成!龍樹學院的院長世友居士說過:

  佛教可以是人類和平的平台,巴利佛教傳統中,祝福所有眾生都快樂,而不限於佛教徒;如果我們是佛教徒,會想和別人分享我們所擁有的,那即是布施。布施不只是基於同情心,而是基於同體大悲,無分彼此的慈悲心。

  這趟印度龍城的探訪,讓小六福慧增長,收穫豐碩。深覺世友居士言之有理,並提醒自己要積極正念行善,相信印度佛教的復興,指日可待!

(感謝Ami修潤初稿)

【註釋

1. 世友居士(Dhammachari Lokamitra,原名Mr. Goody Jeremy,1947-)生于英國倫敦,爵士,師從僧護居士(Dhammachari Sangharashita,原名Mr. Dennis Lingwood, 1925-),1977年到訪印度,從此開始繼承印度首任司法部長安貝卡博士的遗志,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捨己利他」的菩薩精神,在印度持續幫助達利特(俗稱賤民)階層,领導印度佛教復興;在龍樹菩薩的家鄉——印度龍城,創辦了印度龍樹學院,開展多專業教育、慈善、公益等工作,迄今40餘年,成就卓著。(本註解轉自南懷瑾學術研究會、南懷瑾文教基金會

2. 龍樹院(Nagaloka Training Institute)由世居士所創設,學生大多數為賤民階級,來自印度各邦,教導他們佛陀法義,以及如何推展社會工作等。http://www.nagaloka.org/

3. 安貝卡博士是近代印度的人權運動之父,也是佛教復興運動父,主張推翻種姓制度。https://www.microsofttranslator.com/bv.aspx?&lo=TP&from=&to=zh-CHT&a=https://en.wikipedia.org/wiki/B._R._Ambedkar

4. Jai亦作Jay,即「勝利」之意;Bheem是安貝卡博士小名,因此Jai Bheem意即「利!安貝卡」。

5. 達利特種姓階層俗稱賤民,是印度賤民階層系四種姓之外的社會底層,有2.3億人口,承擔着印度最底層的勞動工作。

 

※本文刊登於《弘誓》雙月刊,本期內容已全文登錄於弘誓官網,歡迎讀者上網瀏覽:http://www.hongshi.org.tw/magazine.aspx

青年營

第七屆「觀自在青年成長營」招生啟事

生命解碼․夢想起飛

■活動目的
  透過營隊的活,讓學員們彼此的生命經驗相互交流,並學習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周遭的人、事、物。課程教學重視人際互動的智慧與美善,期能發揮年輕人充沛的活力與愛心,讓心地增強光明與喜樂的力量,提昇精神生活,擴展生命境界。歡迎青年朋友結伴來參加!
■活動內容
  1. 活動日期:7/10∼7/14(5天4夜)
  2. 報到日期:7/10(三)下午13:30∼14:30 報到(請於上列時間辦理報到)
  3. 參加對象:15∼30歲青年男女,招收100名。(即日起受理報名額滿為止)
  4. 活動地點:佛教弘誓學院(328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5. 課程內容:

佛門禮儀/法聞、地柏法師;生命覺醒與思辨/羅駿騏老師;正姿與正知/智永法師;態度幫助你實踐夢想/林佑峰老師;擴展生命格局的三件寶物/傳法法師;相信自己 覺察當下/張世傑老師;寧靜的喜悅/耀行法師;心的能量我知道/宗禪法師;音緣人生/喬安舞;遇見生命中的活觀音/傳法、耀行法師;傳燈晚會;星光夜語等課程。

特別企劃/實境解謎之【異境還佛•與佛同行】——「喚醒慈悲,用心就能改變世界」,發揮想像力,一同走進另一個時空,激發潛能,匯聚團隊各自所長,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戶外特別企劃/心燈啟智教養院訪視
——放慢腳步、彎下腰,走入社區、院所,給予最真誠的協助及支持,關懷與服務的機會,一直在我們身旁。

 

■報名方式:即日起受理報名,額滿為止。報名表請以下列任一方式回擲。
◆線上報名:https://goo.gl/3WvgG8
◆洽詢電話:03-4987325 明一法師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傳 真:03-4986123 
◆詳情請參考觀自在青年網:https://www.facebook.com/HongShiyoung
◆費用全免

兒童營

2018第九屆「開心一夏」兒童夏令營

開啟美善心靈•讓生活智慧發芽

一、計畫緣起:

  「教出卓越的兒女」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然而在這價值混亂、社會脫序的時代裡,要避免孩子掉進社會五花十色的誘惑裡,實在是費盡大人們的心思。有人說佛教是「勸人為善,淨化人心」的宗教,是「自覺覺他、福慧雙修、解行並重」的教育;有人說哲學是「愛智、規約、思辨、分析之學」,同時哲學是「安身立命的基礎、是做人處世的準則、是人生奮鬥精神的原動力、是訓練心靈的滋養料。」於是,我們嘗試設計「融合人間佛教理念與哲學思考的兒童體驗營」,期望透過課程活動與對話,讓孩子們體驗人間佛教理念及生活哲學思維,並進而鞏固孩子們的良知、良能。

  卓越不是口號而是行動」,讓我們這一群對夏令營有著崇高理想的人,攜手合作共同 開啟孩子的美善心靈,豐富孩子的生活智慧。

二、活動宗旨:

  (一)充實兒童的暑假生活,提供多元的學習經驗。

  (二)提昇兒童的生活智慧、自信心、與團體合作能力。

  (三)藉由佛教與哲學的融合方式,豐富孩子們的心靈與對生命真善美的感知。

  (四)透過佛法與生活哲學,帶領兒童探索生命中的真善美,並落實印順導師人間佛教之理念。

  (五)從「做中學、學中做」體驗生活美學,造就兒童成為全方位的生活達人。

  (六)型塑兒童慈悲喜捨、惜福感恩之美德,讓孩子的心越來越善美、柔和。

三、主辦單位:佛教弘誓學院

四、活動方式:

  (一)主要活動內容:人間佛教理念與兒童¬哲學思考體驗課程,本期營隊以「愛」為主題,透過課程與遊戲領略感恩的意義,與如何體現於生活之中。課程有:Tea-感恩與分享的心、愛v.s.藝術-現場創作、美勞課程:愛の存錢筒、有溫度的表演——用愛,給故事新生命、學佛學活——佛門禮儀、早晚課誦、點燈祈福、典範學習、大地遊戲……等。

  (二)活動時間:七月六日(五)至七月八日(日)

  (三)活動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四)參加對象:國小一到六年級學生

  (五)招收名額:100名

  (六)活動費用:免費參加

五、報名日期: 即日起受理報名 。(名額有限,報名額滿即截止)

六、報名方式:

(一)傳真報名:下載報名表, 填妥後傳真:(03)4986123,傳真後請來電確認。

(二)親自報名: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1段622巷28號 佛教弘誓學院

        電話:(03)4987325

(三)E-mail報名:[email protected] 涂晏婷居士,電話:0939-620206

暑期講座

暑期弘法講座通啟

一、「部派佛教」專題講座

■課程簡介:

1.以緣起教法為核心,以部派佛教發展的兩條路線——「依蘊立我」及「依心立我」為主軸,介紹部派思想。
2.介紹部派佛教與大乘二大唯心論的關係。
3.本生故事與部派思想。

■教 師:悟殷法師
■上課時間:107年7/23-8/1(農6/11-6/20),每日五堂課,每堂課50分鐘。
■必備教材:

1.《異部宗輪論》,同本異譯《十八部論》、《部執異論》,大正49。
2. 悟殷法師《部派佛教》上、中編,法界出版社。

■報名截止:107年7月15日
■上課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報名方式:

1.網路報名,請至「佛教弘誓學院」線上報名(https://goo.gl/ytK8hL)。
2.以電話、郵寄或傳真方式,向本院秘書室索取報名表,並於限期內寄回。
3.全程參加者優先錄取,非全程參加列為備取名額。

二、第七期「瑜伽師地論」專題講座

■課程簡介:

1.《瑜伽師地論》簡介。
2.《瑜伽師地論》「本地分」教學。昭慧法師續講「菩薩地」;耀行法師續講「三摩呬多地」。

■教  師:昭慧法師、耀行法師
■上課時間:107年7/15-22(農6/3- 6/10),每日五堂課,每堂課約50分鐘。
     「菩薩地」:上午8:20-11:10;

     「三摩呬多地」:下午2:00-3:50。
■必備教材:《大正藏》第30冊
■報名截止:107年7月5日
■上課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報名方式:

1.網路報名,請至「佛教弘誓學院」網站線上報名(https://goo.gl/7JHLMc)。
2.以電話、郵寄或傳真方式,向本院秘書室索取報名表,並於限期內寄回。
3.全程參加者優先錄取,非全程參加列為備取名額。

三、初級日文

■課程簡介:本課程主要是為初學者所設計,從五十音開始學習,乃至初級文法和單字。前八天,著重於文法的學習,此中會穿插日文小文章、童謠歌詞等的閱讀,由此來確認文法的理解是否正確;最後兩天是佛教經典故事、佛教文獻的導讀。藉由十日的學習,希望能為日後閱讀學術日文文獻建立基礎。
■教  師:妙玄法師
■上課時間:107年7月5日-14日(農5/22-6/2),每日五堂課,每堂課 50分鐘。
■必備教材:日本語讀本初級篇上 、下(蔡茂豐編著 致良出版)
■參考書目:

1.《日本語句型辭典》
2.《實用句型片語日華辭典》 李梓政編 大新書局
3.大法輪 心に響くお経の物語 (佛教經典故事導讀)
4.童謡 春が来た(歌詞解讀翻譯)
5.《佛教入門》 岩木裕著 中央公論社出版

■報名截止:107年6月25日

■上課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報名方式:

1.網路報名,請至「佛教弘誓學院」網站線上報名(https://goo.gl/8eWY7D)。
2.以電話、郵寄或傳真方式,向本院秘書室索取報名表,並於限期內寄回。
3.全程參加者優先錄取,非全程參加列為備取名額。

■備  註:
1.因赴本院暑期講座而需在本學院住宿者,或因報名聞法而擬於本院安居之僧眾,敬請於報名表中註明,以方便本院安排膳宿等相關事宜。
2.住宿期間,須隨眾早、晚課誦、靜坐、出坡。

出版新訊

106年《瑜伽師地論》講座MP3

   《瑜伽師地論》的內容等於「全體佛法」,因此它不僅是瑜伽行派的根本論,更是一部內容豐富且次第完整的「佛法的百科全書」。

  本論所設定的主要讀者,是想要成為「瑜伽師」的禪觀修學者(而非所有「佛弟子」),它是一部教導瑜伽行者如何「地地邁進、步步高昇」的禪觀教科書。依「十七地」之目次,涵蓋了修學的內容、歷程、方法與成果。

  本講座是昭慧法師三年暑期「阿含經」教學的延續,目的不僅是全面講述唯識學,而是帶著大家來瞭解與學習:論師們整理佛陀一代法教的方法與特色!

  法師在講述中著重學派思想的比對,但凡隸屬於唯識學派的特殊法義與思想,都一一列出,詳加解說。 本課程完整講述「菩薩地」初持瑜伽處至第四持次第瑜伽處。初持瑜伽處「種姓品」,法師精彩詮釋「習所成種性」,指出因於好觀念及方法的反復操作,形成良好的生命慣性是佛法的意義所在。而「本性住種性」所呈現的即是菩薩種性的六根明利;從「發心品」可以看出,瑜伽行派基於阿賴耶識的建立,重視最初心種性與初發心;「自他利品」詳細論述菩薩行的具體行持,菩薩廣行六度,以十種自利利他項自我檢覈,以增堪能性。

  法師授課緊扣原典,逐字解說。為了幫助學員理解深奧的義理,擺脫名相的束縛,在課程中穿插相應的生活修道實例,令人以譬得解,一掃迷茫。 這是一部值得學習與典藏的講座,本社特為結集出版,以嘉惠學人!

主  講:昭慧法師

時  間:二○一七年七月十六日至七月二十三日 講於佛教弘誓學院

堂  數:一堂六十分鐘,共計十三堂

教  材: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三十冊 「瑜伽部」

規  格:MP3─1片,一盒裝

訂  價:NT$500元

出版日期:二○一八年六月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userfiles/epaper/hongshi pic5/404.html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