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4.6 性廣法師應廣東梅州千佛塔寺住持明慧法師(右)的邀請,前往主持身念處養生禪修營。明慧法師讚歎廣法師的修持與德行,致贈所書「性廣法師贊」。
107.4.6 晚間,性廣法師以「靜坐可以不疼痛,禪修令人心喜樂」為題作入堂開示。
107.4.12 千佛塔寺的雲門佛學院女眾部停課一週,全體師生參加禪修營。
107.4.12 每天皆有性廣法師的大堂開示,大眾受益良多,法喜充滿。
107.4.14 本次禪修營約有335人參加,團體大合照。
四月五日,性廣法師應大陸廣東梅州千佛塔寺住持明慧法師的邀請,啟程前往千佛塔寺,主持為期七天(四月七日至十三日正修)的「佛教養生禪修營」。德謙、印悅、空寂、智音師父隨行。
下午約五點抵達梅州梅縣國際機場,千佛塔寺首座、溫州慈濟寺監院明廣法師、千佛塔寺禪修中心耀普、耀常法師、以及禪修營總籌畫耀行法師暨智淳法師率眾迎接。這次由於明廣法師的安排,讓性廣法師一行人由台中國際機場直飛梅州,免去了轉機、舟車勞頓之苦。
晚間,抵達千佛塔寺,一行人向明慧法師禮座。言談間,性廣法師憶及十八年前與昭慧法師初次到千佛塔寺,那時寺院初具規模,許多建築尚在完善中,如今殿宇輝煌,設施完備,僧眾、信眾眾多,這些都是明慧法師的悲願感召大眾共願建設所致。面對這樣好的環境空間,修行者應以勤修三學報答眾生的護持。
四月六日,學員陸續報到、安單,下午六時耀行法師說明共修規約。晚間入堂開示,性廣法師以「靜坐可以不疼痛,禪修令人心喜樂」為題,以四念處中身念處的四威儀、持息念為軸,教導學員如何透過端正的姿勢、養生功法、禪修法門調理身體、鍛鍊心智,得到療疾病、治酸痛、通呼吸、調四大的「現法樂住」。
這次的禪修營,由於初學者眾,所以作息安排上與以往舉辦的禪修營略有不同,上課的時間較多。且由於人數眾多(平均約有335人,有時更達四百多人,其中有約150位出家眾),無法一一安排小參,因此安排小組討論,由小組組長收集問題,在答疑時段以講課的方式解決學員實際的問題。此外,每日的作息,也安排了功法練習,調理學員因偏差的姿勢所產生的疼痛、疾病,也透過實際的操作,讓學員能對功法有更深刻的體會。
四月八日,明慧法師邀性廣法師晤談,除了表示歡迎之意,更以其賦詩並手書的「性廣禪師贊」贈與。其後多次晤談中,明慧法師多次提及要性廣法師每年都到千佛塔寺舉辦禪修營,明慧法師更帶性廣法師到多處殿宇勘察場地,告知那些場地只要禪修營合適,都可以使用。
四月十四日早上八點,舉行結營心得分享。學員們分享這次禪修營點滴心得時提到,功法對於療疾病有很大的功效,禪修營期間所講述的養生與戒定慧三學的觀念、實際操作方法,也讓他們受益良多。而性廣法師精闢入理、舉例生動、詼諧且深入淺出的教學風格,更令大眾如沐春風。
四月十四日晚間,性廣法師一行人於木蘭園與明慧法師晤談。明慧法師提及其靜坐的姿勢不知是否正確,於是性廣法師就著上課資料PowerPoint解剖學的圖文向明慧法師說明如何調正姿勢。此外,明慧法師問及禪凳,性廣法師向其說明他所設計的禪凳原理,並請明慧法師試坐禪凳,明慧法師試坐後,讚嘆禪凳坐起來相當舒服。
四月十五日,性廣法師應邀至廣東興寧觀音寺,住持彰智法師率二百多位信眾列隊迎請。在簡短的開示中性廣法師向信眾勉勵:《般若心經》中「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禪修者的修行不應自以為是,要能令眾生歡喜,進階的禪修要做到「靜坐令人身輕安,禪修令人心歡喜」。若修行者心繫眾生,面對很多難題,自能福至心靈,難題迎刃而解。
四月十六日中午,一行人至花開素食應供。下午三時半搭機返台。
這次禪修營,性廣法師以四聖諦作為講課總綱領,四聖諦總攝佛法世間、出世間的兩重因果。對於初學者,四聖諦可以深法淺學,亦即將苦諦焦點放在身之苦;集諦則是導致身苦之因;滅諦即滅身苦;道諦即是運用正確的方法滅身苦,如以正姿、功法、淨食、作息調身,以持息念、四界分別觀、慈心禪等禪修方法調心。
這次的養生原理,除了以往講述過的調正姿勢、功法操作外,性廣法師更加入了其近期體會的中軸筋膜理論,強調應以中軸筋膜作為全身往下支撐的重點所在,其餘全身各部位則應放鬆。若能正確使用中軸筋膜作為全身載重的受力線,身體的重量就能順著中軸筋膜從上到下傳導至地板或正確分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若中軸肌膜無力、萎縮或施力角度錯誤,身體其他部位就會因代償性作用必須成為支撐,由於錯誤受力,久之身體會產生疼痛或器官病變。
針對筋膜,性廣法師更提及:我們身體有層層的筋膜之網,眾生在生死輪迴中則有層層的業力之網,我們被這些天羅地網束縛,要運用各種正確的方法掙脫、突破這重重的束縛。
課程的講學除養生方法外,也涵蓋戒、定、慧三學的修道次第與特色。除了概念、方法的講述外,也在每日禪坐間,引領學員實際操作上課所學,端正姿勢,練習禪修法門。
雖然近幾年來,性廣法師提倡「樂行道」的禪修學習方式,但他也勉勵同學:禪修時,對於疼痛要能安忍,不要心生厭煩、排斥、恐懼,修行是斷除、降伏貪瞋癡,不是避免痛苦,追求快樂,苦受、樂受都是禪修的所緣,苦痛更是聖者證入涅槃的增上緣。
此外他提及:有一種禪修方法教人觀「痛」,觀痛到後來痛會消失而變成不痛。但是禪修不是坐在那裡想像與等待,而是主動觀察,我們不可以等待不痛,心裡更不可以有任何的期待,佛陀要我們練習的是如實知見法的生滅無常。對於任何一法,我們不應想要控制它、掌握它,人生的痛苦來自我們想要指揮、控制那不受指揮、控制的法。若我們禪坐時期待從痛觀到不痛,這不是禪修,而是在製造貪瞋癡惡業,心對從痛到不痛的期許是貪執之心。不痛是禪修所得到的附加值、好結果,應讓它生則生、滅則滅。
由於這次很多學員之前是修學念佛法門,針對念佛法門與禪修,性廣法師也作了許多的學理分析,並分辨兩者間的異同。其中他提到:禪修遇到任何境界,都不要驚慌、恐懼,不要將之歸諸於著魔、見鬼、業障等,禪修時任何情境的生起都可以以學理解釋。若身邊有善知識即可詢問,若無,則「不理它」是保護自己最好的處理方式。透過「不理它」的方式可以讓心免於被好或不好的境相吸引而作出錯誤的回應,如產生執著或恐懼,讓心能夠在穩定、安全的狀態中進修,等待他日有因緣再請問善知識。
禪修時遇不解之境,也可以以心能作主或心不能作主分析。如念佛,若所念的是阿彌陀佛相,現得卻是觀世音菩薩相,這時不應理它,繼續禪修,因為依照心能作主原則,禪修是修什麼所緣什麼所緣現前。
若念阿彌陀佛相,阿彌陀佛相現,這是正修的所緣相現,這時要依心能作主或心不能作主的原則分辨。若心要相放大它就放大,要它縮小它就縮小,心要相放到多大它就能多大,要它消失就消失,要它出現就出現,此時心能作主,這是得念佛三昧。相反地,若要它放大等卻不能,這時不應理它,因為心不能作主,應繼續專注於先前的禪修所緣。
這次的禪修營,由於各項因緣具足,學員們都感到非常法喜,不但身體改善,觀念改變,更學習了多種禪修方法,對此學員們心懷感激,更表達希望性廣法師能多到大陸弘法,利濟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