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

2018年3月16日

 

■  學團日誌

■  「以無門入一切門」──專訪性廣法師佛教養生學
■  學眾紀錄的日常法談(四則)

■  第十六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

■  佛教弘誓學院107學年度招生啟事

■  暑期弘法講座通啟

■  《佛教倫理學》再版訊

學團日誌


107.2.16 大年初一,在地鄉親、護法信眾攜家帶眷,前來拜年、禮佛上香。


107.2.16 中午,前立委郭榮宗、郭蔡美英市議員伉儷(左二人)、大同里里長邱家義暨夫人邱曾瑞緣(後左、中)、楊呂幸(前右一)、李淑芬(後右)等護法居士來院拜年。


107.2.17 大年初二,本院校友融慎法師率俗家親眷來院拜年,性廣法師為他們講授佛教養生法。


107.2.17 大年初二晚上,於齋堂召開常住執事會議。


107.2.18 大年初三,民政局副局長林香美、朱啟泰伉儷與令嬡(左三起三人)、大同里里長邱家義、邱曾瑞緣伉儷與一對兒女(右四人),來院拜年。


107.2.19 大年初四,約有五十位共修會志工返院拜年,烹煮豐盛年菜供眾。午後在齋堂舉行法談。


107.2.22 學眾12人赴南投菩提院禪七,聆聽性廣法師講課。


107.2.25 中午,昭慧法師參加倪杰返國餞行餐會,與會者合影留念。


107.2.25 昭慧法師致贈口述歷史《浩蕩赴前程》予林念慈。


107.2.26 晚上,游祥洲教授(中)陪同來自泰國的INEB秘書長Moo(右)來訪。


107.3.6 中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參加宗教所所學會期初大會。


107.3.10 玄大舉行第二次校園open day活動。宗教系請洪立明學長講授「宗教與芳香療法」,與會家長與學生非常法喜。


107.3.11 上午,性廣法師(左二)率菩提院學眾四人,循中橫公路前往花蓮慈善寺。途經合歡山,逢遇雪景,大家開心合影。(左一:心慈師父,右一及二:印純、智音師父)


107.3.11 花蓮慈善寺禮請性廣法師主持佛七,是日晚上入堂。


107.3.15 性廣法師作大堂開示。


107.3.14 約有150位佛友聆聽大堂開示,大殿座無虛席。


107.3.11 上午舉行本月的共修,明一師父開示「發願的意義與重要」。


107.3.11 晚上於嵐園舉行院務會議。


107.3.13 下午於玄大宗教系,INEB諮詢委員游祥洲教授演講「佛教傳承間之分立與對話」。


107.3.14 晚上,智永師父與清涼禪學社社友在雲來會館聚餐。

107.2.16
■大年初一早課,昭慧法師、性廣法師領眾課誦拜願,廣法師到學院各處佛殿,向諸佛菩薩聖像捻香祝禱。
■上午,在地鄉親、護法信眾攜家帶眷,前來拜年、禮佛上香。師父們以熱騰騰的福圓茶(桂圓薑茶)、糖果點心,親切招呼、關懷每一位賓客,祝福新春吉祥,福慧增長。
■午前,昭慧法師前往學院近鄰永興宮賀年、上香,傳法師父陪同。
■中午,前立委郭榮宗暨夫人郭蔡美英市議員、大同里里長邱家義暨夫人邱曾瑞緣、楊呂幸、李淑芬、范揚鑑等護法居士率親眷來院拜年,與師父們共進午齋。
■下午,新眾電腦公司董事長林洽民、葉竹蘭教授賢伉儷來院,與昭慧法師、性廣法師於齋堂晤談。性廣法師講授佛教養生觀與調身功法,他們非常法喜,直到晚上七時許方才告辭。

107.2.17
■大年初二中午,本院校友融慎法師由外籍看護陪同,與心門法師自屏東搭高鐵北上,還有玄大的學生洪立明偕友人錢亞宏,來院向常住師父們拜年,於齋堂與昭慧、性廣法師茶敘並共進午齋。
■午後,融慎法師的俗家親眷一行六人,自屏東來院「回(法身)娘家」拜年,午齋後於齋堂茶敘,性廣法師為他們講授「正姿」與「正知」的佛教養生法。這次,印悅法師(廣法師培養出來的講師)依簡報以助講,廣法師從旁作隨機補充。學眾課誦迄,也陸續到場旁聽。直到晚上六時半方告辭離去。融慎法師則掛單一宿,翌日上午離院。
■晚上,於齋堂召開常住執事會議,由昭慧、性廣法師主持。本次會議,決議遴選監院明一師父擔任第四屆住持,於4月21日上午舉行陞座典禮。

107.2.18
■中午,民政局副局長林香美、朱啟泰伉儷與令嬡、大同里里長邱家義、邱曾瑞緣伉儷與一對兒女,來院拜年,共進午齋。
■晚上於嵐園,明一、傳法、心謙、心皓師父開會討論住持陞座暨交接典禮的籌備事宜。

107.2.19
■大年初四上午,約有五十位共修會志工返院拜年,烹煮豐盛年菜供眾。
 午後法談,昭慧法師向大家分享「正知而住的重點」與「錯誤慣性的對治之道」,性廣法師向大家講述「身念處」,及依此原理以「正姿」並「健身」的要領。
 最後由菩提院學眾智音師父(廣法師培養出來的講師)助講,帶大家演練柔胯鬆肩,常住師父從旁輔導。法談約於三時半結束。
■下午,陳悅萱與Murphy來院拜年,在嵐園與昭慧法師晤談。

107.2.20
■大年初五午齋,典座烹調鄭南榕基金會李景河、許章賢董事所送華膳空廚年菜,大眾大快朵頤。

107.2.21
■大年初六,上午八時多,性廣法師率全體學眾12人及菩提院學眾10人分乘六輛車,返回南投菩提院。學眾上山禪修七天,3月1日返院。昭慧法師則留院處理書稿。心宇師父因母病返家探視,不克上山。
 期間常住執事盡量簡化,宏量師父來院發心典座、香燈執事,呂梅香、王正平、陳彥豪三位志工發心當照客,護持學眾安心禪修,非常感恩。

107.2.23
■是日於玄大,昭慧法師參加教師知能研習會。中午主持系務會議,下午參加院教評會。

107.2.25
■中午,昭慧法師到台北貝多蕾納蔬食餐廳,參加倪杰舉辦的返國餞行餐會。倪杰是美國杜克大學宗教學研究博士生,在台研究告一段落,即將返國。
■下午,林念慈及友人盧有恆與兩人之令慈楊阿春、倪光鶯連袂來訪,與昭慧法師在嵐園茶敘。林念慈是玄奘大學傑出校友,應心系畢業。因其設計並推廣可重覆使用的有機棉製「布衛生棉」,減少一次性使用之石化產品衛生棉的污染源,又為尼泊爾婦女創造就業機會,以此卓越貢獻,而被BBC選為「2017世界百大女性」之一。
 林家開設「本立自然良品」小舖,並提供蔬食簡餐,楊居士與念慈歡迎法師得空光臨。

107.2.26
■下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出席教發中心的「產業學院行政人力與聘用弱勢學生」經費運用說明會。
■晚上,游祥洲教授陪同來自泰國的INEB秘書長Moo來訪,商談INEB十年計畫的其中兩項計畫,希望能與弘誓合作,於明年起推動:
 1. 漢傳、南傳、藏傳三大傳承女禪師共同主持的禪修營活動,與泰國Dhammananda法師合作,輪流於台灣、泰國與印度舉行。
 2. 青年領袖培訓計畫(全程英語授課,一期4週),明年4-5月間於台灣舉行。

107.2.27
■中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出席校教評會。

107.3.1
■上午,上山禪七的學眾自南投菩提院下山返院。
■中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出席系教評會、系課程與教學品質委員會(生命學程)。

107.3.3
■是日,玄大為高中職應屆畢業生舉行校園open day。在圖資大樓多功能演講廳,在校長向全體學生與家長致詞,並提供線上即刻有獎徵答活動之後,接著各系帶開,舉行學系介紹與體驗課程。宗教系由主任昭慧法師作課程介紹,講授情緒管理的原則、觀念與方法,然後請本系學長、洪立明老師講授「宗教與芳香療法」體驗課程。本日有3位學生在家長陪同下出席上項會議,並且決定報考本系。

107.3.5
■中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參加院教師評審委員會。

107.3.6
■中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參加宗教所所學會期初大會。下午參加院主管會議。

107.3.7
■下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參加行政會議、招生委員會。

107.3.10
■是日,玄大為高中職應屆畢業生舉行第二次校園open day活動。在校長向全體學生與家長致詞,並提供線上即刻有獎徵答活動之後,接著各系帶開,舉行學系介紹與體驗課程。
 宗教系本日有5位學生在家長陪同下出席上項會議,並且決定報考本系。黃運喜教授親自陪同外甥前來報名宗教系。是日的體驗課程,昭慧法師講授「情緒管理與佛教養生學」,洪立明老師講授「宗教與芳香療法」,與會家長與學生非常法喜。中午,系辦招待披薩美食與燒仙草,系圖書室變得非常溫馨、熱鬧。
■下午,心謙、傳聞、佛香、明德師父和李阿昧、黃彩雲師姐,到學院近鄰順昌雜貨商店,帶領家屬為往生的陳國勇老居士誦經迴向。

107.3.11
■花蓮慈善寺禮請性廣法師主持佛七。上午七時許,廣法師與印純、心慈、智音及宏量師父,從南投菩提院出發,循中橫公路前往花蓮。途經合歡山,逢遇雪景,大家開心合影。
 是日晚上入堂,18日圓滿出堂。逢大堂開示時,大殿為之滿座,擠不下的信眾,只好坐到外面走廊與樓下聞法。本期佛七約有150位佛友參加,大眾法喜充滿。
■上午,舉行每月一次的共修,由傳法師父領眾禮懺《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第二支香小組聯誼,知客心謙師父準備了豐盛點心,大家分享新年新希望,互相鼓勵精進學法。佛前大供之後,明一師父開示「發願的意義與重要」。中午享用第二組組友烹煮的豐盛午齋,歡喜賦歸。
■晚上於嵐園,舉行106學年度第二次院務會議,由昭慧法師主持,教師及幹部共13人與會。

107.3.12
■中午於玄大,昭慧法師主持系務會議,之後參加學生休、退學因應對策工作圈會議。

107.3.13
■中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參加宗教文化旅遊教師成長社群會議,下午參加一級主管會報、院主管會議。
■下午,玄大宗教與文化學系邀請INEB諮詢委員、佛光大學游祥洲教授演講,講題是「佛教傳承間之分立與對話」,昭慧法師主持。

107.3.14
■中午於玄大,昭慧法師出席教師學術發展專案審查小組會議。
■晚上於玄大,智永師父請清涼禪學社的幹部與社友,在雲來會館聚餐。

智慧如海

「以無門入一切門」──專訪性廣法師佛教養生學

                鄺志康(佛門網高級記者)

性廣法師提倡佛教養生學,應機而教。「養生功法」看似簡單,但背後是變化萬千。(Tim Liu攝。擷取自佛門網)

   養生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部分。這?的「生」,有生生不息的意思,同是蘊含長養、培育的概念。佛法是以整體來看待生命的,有生必有死。那最究竟的死亡是甚麼呢?是涅槃。從生到死,我們的確要經歷的是一段漫長的人生。「佛教養生學」這個概念最初在法師腦海萌芽,是因為禪修初學者在打坐時經常碰到的問題,例如腿疼坐不住。另一種是有些人因為生病而主動接觸禪修。

  「我們談生病,可以大致分為三種:身體、心靈及對生死的畏懼。於是我想,佛法能否去除疾病,使身心都回復到健康的狀態呢?」這驅使她思考現代西方醫學及中國傳統醫術的異同——西方多從生物性、解剖的角度來看,而中國則著眼於陰陽五行及經絡。「那佛弟子又該如何看待生命?經中說得很清楚了,五蘊——色、受、想、行、識,包括了肉體及精神層面。於是我便慢慢從這方面來建立理論基礎。」

四大不調則病生,四大調和則病癒

  事實上,在這之前,法師早已經歷無數次病苦,也許是這一連串的狀況,令她更認真思考佛法和健康的關係。在法師不足周歲時,她開始發燒,醫生來打針。據她母親憶述,針一打下去,痛到法師連哭也哭不出來,臉發黑,彷彿死掉一般。後來醫生拍打她,又活過來了。到了三、四歲,法師其中一條腿都是酸軟無力,白天走路是跛著,晚上睡覺時會痛到醒過來。「現在明白是當年打針,針傷到腿肌肉的筋膜及神經。」到年歲漸長,腿的毛病好多了,可人又開始腹瀉,經常拉、經常吐,一直都吸收不到好營養。法師笑言那時年輕,復完力強,她是靠意志力撐過來的,但到了三、四十歲,身體忽然走下坡,到處都疼痛,情況直到七、八年前,她覺得身體真的快要垮掉。「可我轉念想,我是佛弟子呢!《心經》有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那按佛陀說,生死大苦能度,老病的苦也應該能度。然後我去看經典,想在當中找到佛陀所宣說關於對治疾病的法。就是這樣我接觸到地、水、火、風的原理。」

  套用現代科學語言來說,四大分別是物質的密度(地)、黏度(水)、溫度(火)及速度(風)。既然是「度」,那代表可以多可以少,一共產生八個向量。「讓我們又拿肌肉為例,密度高的肌肉會怎樣?會僵硬。僵硬好不好?對肌肉不好但對骨骼好;那溫度高又如何呢?細胞會燒壞掉;太低的話,身體功能會停止。如何讓火大平衡呢⋯⋯慢慢按著步驟調和四大,我發現睡眠好了,身體更健康了,腸胃開始好轉。」

  佛經中說,四大不調則病生,四大調和則病癒。據法師分析,疾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活動障礙,這是筋骨的問題;二、代謝障礙,如糖尿病及高血壓;三、心智障礙,如憂鬱症。無論是哪種病症,都離不開四大不調。法師創立的佛教養生學,是以操作「養生功法」為主。她奉行多年,現在學生出跟著修習,得益不少。有學生深受胃病之苦,胃酸過多,引致逆流,現在胃部放鬆了,症狀也越見減少;有另一位患有梅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身體站不正,常歪在一邊,眼球又不能左右轉動,否則會暈眩,但做功法後症狀大為改善;還有心臟動脈剝離,不靠開刀,努力學習功法,度過了醫生所預估的半年存活期。這些看似不藥而癒的奇蹟,其實無一不切合佛法。「佛經說法能治一切病,所以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看看自己在修練上那強大的心念力量能不能夠提升身體的力量。但這絕不代表佛法神秘,神秘是作在甚麼原理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操作。法的奧妙,背後有學理來支撐。」

養生功法很簡單!

  性廣法師認為,她這樣並非要以佛教養生學取代西方醫學,畢竟就現今科技的水平而言,治療急症、外傷、甚至難產,西方以外科介入的成效是毋庸置疑。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慢性疾病是西方醫學都束手無策的。「《雜阿含經》有云:『心種種故色種種』——無形的精神運作,會以有形物質的狀態呈現。舉例說緊張,若根據心理學理論,我們會產生戰鬥或逃跑的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再細心分析下去,你當時的肌肉都要非常有力量、具有彈性,筋骨要夠強韌支撐上半身,才能配合你做出這一連串的動作,來戰勝對方或逃走成功——這不正是心念(緊張)導致色身的顯現和變化(戰鬥或逃跑的反應)嗎?」

  既然談到了背後的學理,性廣法師開示,她是以四念住——身、受、心、法為根源。佛陀教我們要先懂得用意念觀察自己的身體:假設我們坐著,雙腳踩在地板上。這時我們可以先從左腳開始,感受哪些部分是結實接觸地板,哪些部分是懸空的;接受到右腳,依同樣的方法觀察;之後可以比較兩者間是否平均著力,再來沿著腳掌慢慢往上觀察,小腿、大腿,也是先左後右,然後比較兩者間,如此類推。「所以正確的姿勢是養生功法的第一步!現代人坐姿錯誤,力量長期壓在腰部上,影響整個身體的支撐力及推動力,導致你被逼要用肩膀及頸部來支撐,這樣一來肩頸壓力便會跑出來。」這只是第一步,法師再次強調,觀想並不是神秘的事情,古來大德確實可以觀想自己的筋骨、脈絡,甚至細胞,最後到達「但見於法,不見於我」的境界。

  所謂「養生功法」,性廣法師舉起兩個手指頭,說:「只有兩招。」一招是「柔胯」,另一招是「鬆肩」。人體共有近五百條肌肉,三分之二集中在下半身,因此鍛鍊雙腿肌肉是預防體力衰退的最佳方法。「柔胯」重在養生、省力,初學者應該先練柔胯,務使下盤臀腿鬆活柔軟。法師言,這個功法,就好像在兩肩及兩胯裝了四個馬達。平常血液從心臟送到末稍,流速變慢,但透過反覆拉伸的動作,能增強其回流的力量,這樣身體便不需要只靠心臟吃力地跳動。至於「鬆肩」,法師有感現代人多習慣於前面胸腹出力,臟腑被壓迫成為支撐力量,導致功能失調,又無法正確分散力量,因此特別設計鬆肩法,加強鍛鍊背部肌力,使胸腹放鬆,身體各部分得以各司其職,發揮功用。

性廣法師指現代人坐姿錯誤,力量長期壓在腰部上,影響整個身體的支撐力及推動力。(Tim Liu攝。擷取自佛門網)

  佛教養生學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它建基於「人生五論」之上 ——養生論、善生論、利生論、往生論及無生論,它涵蓋有情由生命本能而層層推進、步步提升並圓滿正覺的全部內容。養生就是集中在到底如何按照生理及物質的運作,來增進身體健康;善生是增進生命福樂的方式,集中的是在內心的層面:「藥是醫病不醫命,一個人心有毒,物理性的藥是無法救治的。」當這兩點都做足時,身心都會隨順因緣,知因畏果,行善利生,分享福報。在努力完善這三「生」的過程中,卻還沒有到達涅槃(無生)前,中間還有往生——十方佛土,你要到哪?去、你會到哪?去?「沒有把好養生這關,後面的根本都不需要談了。念佛,彎腰駝背是念,正襟而坐也是念,但我們一定要取後者!從這個角度來說,最高境界的法門是沒有法門。我到念佛堂,不會跟大家說,參禪不好,念佛最好。我會說,你好好念佛,但你頸椎歪了,要正一點;我去漢傳的禪堂,不會說你要參到四禪,我會說,你靜坐的時候駝背了,要坐直;我到了南傳的禪堂,不會說禪宗比較好,但我會說,你肩膀太緊繃,要放鬆。」跟隨法師這種「以無門入一切門」,走到最後,會發理,養生原來是所有法門的基礎。

佛教養生學,只渡有緣人

  性廣法師相信,健康是所有人的共同願意,修習「養生功法」並不是要大家成為佛教徒。「你可以不談生死寂滅,但我不認為有人會願意不追求長壽。」某程度上,法師是隨順求助者的不同狀況及根器,應機而教。不過她還是覺得這要看緣分:「做人也好,學佛也好,你的接觸面永遠不會超過你所屬的因緣。在我看來,我是會把我的緣分都渡到盡——朋友、親人、學生⋯⋯見到誰都對他講。但是超出這個緣分之外的,我不會想太多。還有,他學了之後,回去能做多少,我都不能生氣,更不能強求他超越自伊的因緣來達到我的目的。我把方法告訴你,可是生命,還是要自己來養的。

  「一個病人來求醫,現在的醫生通常只給他五分鐘,看看、問問,然後叫他去配藥。其實細心想,醫生和病者都是這個制度下的受害者。」她認識一位醫生,無法接受治病都是速食文化,堅持詳細診症,到後來連在診所的護士都接受不了。法師於是勸說這位醫生:「有一個區塊,一定是要病人自己做的,西方叫預防醫學,我們叫日常保養。 」

  她以揉麵團為例,手擀麵大家都公認比機器造的麵好吃。那麼手擀麵要揉多少下?慢慢揉到麵團筋道柔軟為止,可能要幾十下、幾百下;同樣地,我們肌肉?有蛋白質,要它柔軟,不是你彈三兩下便成的,而是持續地進行。性廣法師的養生功法,講求的是慢慢地去揉、去動。「肌肉有血管、神經、淋巴,肌肉如果僵硬,壓著神經,自然會覺得疼痛,但那其實是肌肉不夠柔軟的問題。早年我過度熱心,看見人家辛苦,總想把他們調理到不疼痛的自然狀態。然而人有依賴性,以為他一痛,便來找我,久而久之,連運動都不用再做了,更加不用談保養了。」法師相信,痛不是一、兩天養成的,而到了最後,再好的醫生都會給最懶惰的病人拖垮。

  回到最初,佛教談生,也談死。法師說,一旦眾生對這個世界存有欲望,心念的貪、瞋、痴便會驅策我們趁還有力氣的時候,緊緊抓住。「抓住的時候,你看到的是它的『生』,到你抓不住了,你看到它的『死』。生命在沒有智慧的觀照跟覺知的基礎上,永遠只是一遍又一遍的輪迴。」按她這樣說,佛教養生學其實只談了人生的一半,由於生之後有死,還有究竟寂滅。可是她想到,在這個不平衡、不對稱的世界,如果佛弟子老是談寂滅,老是談求往生,那我們反而又會忽略掉在現實人生的這副身體,以致於種種疾病、痛苦纏身。佛教養生學存在的目的,正正是彌補世間出世間法之間的空隙。

——轉載自香港佛門網2018-02-27

臉書留言錄

學眾紀錄的日常法談(四則)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五三三)
107.2.13

一、養成「不失序」的習慣

  感謝傳法法師,於《佛教弘誓電子報》留下了這段我的法談:
http://www.hongshi.org.tw/userfiles/epaper/hongshi pic3/281.htm
(《佛教弘誓電子報》第281期)


  內務整潔為何重要?古人說:「一室之不治,何天下國家為?」且不說「天下、國家」那麼大的目標了,人必須養成「不失序」的習慣。

  今天隨手扔一樣東西在桌上,明天隨手拋一樣東西在地上,久之房間就會變成狗窩,人會因無能為力讓它就緒,而索性髒亂到底。

  我平時為何不允許大家將東西隨手放在公共區域,理由也完全相同。每人只要每天亂放一樣東西在不該放的地方,一星期後公共區域就會變成雜亂無章的狗窩了。

  你若能容忍自身安置在一個又髒又亂的環境,試問又如何可能太過在意自己生活的失序呢?一個生活失序的人,又如何讓自己的心緒清明呢?

  「解脫、自在」絕不來自失序,恰恰就在井然有序之中,人才會有餘裕,揮灑自在的人生。

二、自由透過紀律而展現

  有人說,進到學院感到自由、輕鬆,而非壓抑、拘束,此自由感來自於學院的庭園規劃、房舍建置與什物擺設,這些規畫與擺設有它的軸心思想與內在邏輯:不把任何一位入此門來的人,當作學院所欲掌控的對象。例如,學院的院牆幾乎全由樹籬圍成,沒有高聳封閉的圍牆,完全開放、透明,沒有隔絕感與隔閡感,而且是無所隱瞞,讓人洞明院內的真實情狀。

  所以,歡迎大家「每事問」!「問」是好事,一方面有機會告訴各位「為何這樣那樣」的正確答案,另一方面,若是學院的任何行事有不圓滿之處,便有機會得以調整。我們不是零缺點的團體,更無面子問題。

  但自由並不代表沒有紀律,如果你沒有合乎道理的論述來說服我,那就請你還是按照規制來做。畢竟,自由不是散漫,相反地,自由往往是透過紀律而展現的。因此當你在學院感到有自由時,必須相信,這裡是很有紀律的。這並非透過我或性廣法師的威權,而是經過佛法的思維去省查而成的。

三、半盤剩菜的機會教育

  這是另一段傳法法師紀錄的日前餐間法談,感謝她悉心紀錄下來。
  前幾天午齋時,昭慧法師見到同學的餐盤中,每人分了半盤剩菜(前日小隊輔幹訓所剩,油鹹頗重),而同學尊敬師長故未分給法師。法師當下立即拿起旁邊的一盤剩菜,撥一半到她盤裡吃光光,並說:惜福很好,但看到每人分了半盤剩菜,她非常不忍,希望典座再用心些,把剩菜改造一番,例如煎成菜餅,以更大的供養心,供養大眾。

  學生當下感動萬分。在社會上,用一些方式去凸顯尊卑貴賤,是很正常普遍的;在寺院中,不分剩菜給師長,以示對師長的孝敬,也理當如此。但法師卻不視作理所當然,也不因自己不用吃剩菜,就對得吃剩菜的學生無動於衷,而對典座同學做了場機會教育。

四、杯盤器皿,與大眾共

  《佛教弘誓電子報》第281期,曾記錄了一段學團中秋法談時,兩位師長「平等」的身教言教:

  性廣法師發現有位學眾使用她個人的大杯子,甚感不妥,於是道:

  若怕公杯不夠乾淨,而用自己的個人杯,讓客人使用公杯,會令客人感覺不受尊重,且顯現出與他人、團體隔絕的態度,雖然只是個小動作,也須多加注意。我與法師會收到信徒供養的許多好東西,但留下來用的不多,大都轉供養他人,或與大眾共享。畢竟,修道生活應力求簡樸,不需使用特別好的東西。

  昭慧法師補充表示:

  在社會上,通常都會用一些方式去凸顯尊卑貴賤;在許多寺院中,會給住持、長輩一個特別的好杯子,以示對師長的孝敬。但是各位學眾有沒注意到?我與性廣法師從來不這麼做,在眾中都與大眾用一樣的杯子,我們以身作則,以示一律平等,與大眾共融。師長既能如此以身作則,大家就應該留意。即便是有疾病帶原,至少也要用與師長及大眾一樣大小的杯子,而不是更大、更漂亮的杯子,要注意跟大眾共處時,盡量做到「和諧」。

學術會議

第十六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

「傳統、現代與後現代──人間佛教之傳承與革新」

海峽兩岸研討會

公 告

一、主  
由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與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第十六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傳統、現代與後現代--人間佛教之傳承與革新」海峽兩岸研討會
二、說  明:
(一)大會時間:2018年5月26、27兩日
(二)大會地點:佛教弘誓學院(地址: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三)本次學術會議主題為「傳統、現代與後現代——人間佛教之傳承與革新」。子題有三:
   1. 「傳統、現代與後現代——人間佛教之傳承與革新」
   2. 「印順學」專題探討
   3. 「人間佛教」專題探討
(四)綜言之,召開本學術會議之要旨有三:
   1. 為紀念印順導師一百一十三周年誕辰暨圓寂十三週年,促進「人間佛教」理念之弘揚與印順學之研究,爰舉辦第十六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兩岸學術研討會。
   2. 在世代交替的時代氛圍下,「革新」已成為當前社會的主流議題,以「入世」為理念的人間佛教,面對這樣的時代轉變,亟需集思廣益,思考如何在法令、管理、財務等層面,跟上時代的腳步。
   3. 藉此會議之交流,分享佛弟子們在人間佛教的實踐中,關懷與淨化「此時、此土、此人」的經驗。
(五)本次學術會議內容:
   1. 專題演講
    5月26日上午10:00∼11:00
    邀請印度龍樹學院創辦人及院長Mr. Dhammachari Lokamitra 以" Building a Bridge between Buddhism in Modern India and China-Dr. Ambedkar and Venerable Yin Shun "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2. 論文發表會
   3. 圓桌論壇
    邀請兩岸學者以:【邁入「後現代」之人間佛教】——「傳承與革新、挑戰與回應、在地性與國際性」為題進行兩小時之圓桌論壇。
   4. 分組討論
    與會來賓分組討論,並於討論結束後由各組召集人做總結報告。

三、主辦單位: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四、承辦單位: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佛教弘誓學院
五、協辦單位: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台南妙心寺

       財團法人妙雲蘭若、新竹法源講寺
■報名截止:107年5月15日
■報名方式:
1. 請至「佛教弘誓學院」網站線上報名(https://goo.gl/DXuQFn)。或下載報名表(http://www.hongshi.org.tw/userfiles/file/107-coferencereg.doc),填妥後回傳本院秘書室。
2. 以電話、郵寄或傳真方式,向本院秘書室索取報名表,並於限期內寄回。
  地址:328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電話:(03)498-7325  傳真:(03)498-6123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hongshi.org.tw
■備  註:
1. 主辦單位供應膳宿(但須自備寢具或睡袋)。因座位與床位有限,為維持會議品質,本次研討會正取200名,將優先錄取全程參加者,並依報名先後順序決定錄取與候補名單。優先保留僧眾名額60名。
2. 登記5月25日住宿之學員,請於是日下午3:00∼5:00報到。

招生啟事

佛教弘誓學院

研究部第二十六屆、專修部第十九屆

一○七學年度聯合招生啟事

指導法師:昭慧法師  院長:性廣法師

?教育理念:研習印順導師思想,提倡智慧、慈悲、勇健之菩薩精神,推展解行並重且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教育目標:戒、定、慧三學兼備,漢、藏、南傳教理並重;以養成心胸開闊,深思篤行,關懷人間之行者為教育目標。

?學制特色:1.每月集中上課,以兼顧道場職務與學業進修;修課期間,可通勤往返。

      2.專修部——三年畢業;每月集中上課四天。

       研究部——採學分制;每月集中上課一至四天。

      3.本院已與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合作,學眾若入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所或學分班就讀,已修相同科目得於入學後申請抵免學分。

?報考資格:(一)僧眾,或有心修道之信眾。(學雜費全免)

      (二)專修部不限學歷。

      (三)研究部:1.曾於佛學院修滿六十學分以上之佛學專業科目。

             2.大專以上學歷(錄取後須補修四門專修部課程)。

?本期課程與師資:

(一)研究部:(至少選修一門, 每一門課程須滿20人方纔開班。)

     1.中國如來藏典籍

     2.阿含經

     3.中觀論典

     4.妙雲集研究(一)

     5.宗教倫理學

     6.部派佛教專題研討(暑期開設)

     7.瑜伽師地論專題講座(暑期開設)

     8.日文(暑期開設)

(二)專修部:(課程皆必修)

   一年級:(每一門課程須滿30人方纔開班)

     1.基礎佛學 ,2.佛門儀軌與佛教戒律學

     3.佛教經典導讀,4.禪學概論

   二年級:

     1.大乘法義 ,2.妙雲集(一),3.印度佛教史,4中觀哲學

   三年級:

     1.妙雲集(一),2.中國佛教史

     3.唯識哲學,4.宗教倫理學

本期師資陣容:

昭慧法師、悟殷法師、見重法師、見岸法師、黃運喜老師、劉嘉誠老師、真聞法師

德謙法師、心住法師、自憲法師、圓貌法師、地寬法師、妙玄法師、德涵法師

真啓法師、德檍法師、傳法法師、耀行法師、心皓法師

?考試日期:107年5月6日/佛教弘誓學院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07年4月25日止

?報名手續:請寄回郵信封函索簡章、報名表,或於弘誓網站採取線上報名(https://goo.gl/xA9kXz)。線上報名者請將600字以上自傳以email傳遞,並儘速另行郵寄學歷證件影本、佛學院成績單影本(研究部)、最近兩吋照片2張。郵寄佛教弘誓學院秘書室:

      地  址:32850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電  話:(03)498-7325

      傳  真:(03)498-6123

      網  址:www.hongshi.org.tw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入學考試:(一)專修部:作文、面談。

      (二)研究部:佛學思想(含印、中佛教思想史、《成佛之道》、《佛法概論》)、作文、口試。

      (三)107年5月 下旬,榜單公佈於弘誓學院網站,隨即寄發錄取通知。

招生啟事

暑期弘法講座通啟

一、「部派佛教」專題講座

■課程簡介:

1.以緣起教法為核心,以部派佛教發展的兩條路線——「依蘊立我」及「依心立我」為主軸,介紹部派思想。
2.介紹部派佛教與大乘二大唯心論的關係。
3.本生故事與部派思想。

■教 師:悟殷法師
■上課時間:107年7/23-8/1(農6/11-6/20),每日五堂課,每堂課50分鐘。
■必備教材:

1.《異部宗輪論》,同本異譯《十八部論》、《部執異論》,大正49。
2. 悟殷法師《部派佛教》上、中編,法界出版社。

■報名截止:107年7月15日
■上課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報名方式:

1.網路報名,請至「佛教弘誓學院」線上報名(https://goo.gl/ytK8hL)。
2.以電話、郵寄或傳真方式,向本院秘書室索取報名表,並於限期內寄回。
3.全程參加者優先錄取,非全程參加列為備取名額。

二、第七期「瑜伽師地論」專題講座

■課程簡介:

1.《瑜伽師地論》簡介。
2.《瑜伽師地論》「本地分」教學。昭慧法師續講「菩薩地」;耀行法師續講「三摩呬多地」。

■教  師:昭慧法師、耀行法師
■上課時間:107年7/15-22(農6/3- 6/10),每日五堂課,每堂課約50分鐘。
     「菩薩地」:上午8:20-11:10;

     「三摩呬多地」:下午2:00-3:50。
■必備教材:《大正藏》第30冊
■報名截止:107年7月5日
■上課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報名方式:

1.網路報名,請至「佛教弘誓學院」網站線上報名(https://goo.gl/7JHLMc)。
2.以電話、郵寄或傳真方式,向本院秘書室索取報名表,並於限期內寄回。
3.全程參加者優先錄取,非全程參加列為備取名額。

三、初級日文

■課程簡介:本課程主要是為初學者所設計,從五十音開始學習,乃至初級文法和單字。前八天,著重於文法的學習,此中會穿插日文小文章、童謠歌詞等的閱讀,由此來確認文法的理解是否正確;最後兩天是佛教經典故事、佛教文獻的導讀。藉由十日的學習,希望能為日後閱讀學術日文文獻建立基礎。
■教  師:妙玄法師
■上課時間:107年7月5日-14日(農5/22-6/2),每日五堂課,每堂課 50分鐘。
■必備教材:日本語讀本初級篇上 、下(蔡茂豐編著 致良出版)
■參考書目:

1.《日本語句型辭典》
2.《實用句型片語日華辭典》 李梓政編 大新書局
3.大法輪 心に響くお経の物語 (佛教經典故事導讀)
4.童謡 春が来た(歌詞解讀翻譯)
5.《佛教入門》 岩木裕著 中央公論社出版

■報名截止:107年6月25日

■上課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報名方式:

1.網路報名,請至「佛教弘誓學院」網站線上報名(https://goo.gl/8eWY7D)。
2.以電話、郵寄或傳真方式,向本院秘書室索取報名表,並於限期內寄回。
3.全程參加者優先錄取,非全程參加列為備取名額。

 

■備  註:
1.因赴本院暑期講座而需在本學院住宿者,或因報名聞法而擬於本院安居之僧眾,敬請於報名表中註明,以方便本院安排膳宿等相關事宜。
2.住宿期間,須隨眾早、晚課誦、靜坐、出坡。

再版訊

再版訊

《佛教倫理學》

 

 

作者:昭慧法師
本書簡介:
 作者將一般倫理學探究的所有哲學性議題,一一提出相對應的「佛教觀點」,並將「佛教倫理學」這門哲學專題建立體系化學說,由基本原理、實踐差異與當代意義,一路解析,見地卓然。足證佛教智慧,亙古彌新!

規  格:內文252頁
再版日期:107年3月
訂  價:$200元
郵撥帳號:15391324 法界出版社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userfiles/epaper/hongshi pic4/397.html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 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