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 2016年7月22日 |
■ 學團日誌 ■ 京都行劄記(之一) ■ 「中國佛教史」專題講座招生啟事■ 玄奘大學《玄奘佛學研究》徵稿啟事 |
|||||||||||||||||||||||||||||||||||
學團日誌
105.7.1 昭慧法師參加第六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擔任陳金華教授(右)專題演講的回應人。(左:法鼓大學校長惠敏法師)
105.7.8 錄法法師(中)率印度那爛陀大學巴利語系Arun Kumar Yadav教授(左)、中文系學生Saurabh(右),來院拜會昭慧法師。
105.7.10 本院舉辦第七屆開心一夏兒童夏令營,共有87位小朋友參加。團體大合照。
105.7.8 上午八時舉行開幕式,昭慧法師致詞。
05.7.8 復鈺師父教導佛門禮儀,小隊輔示範正確及錯誤姿勢。
105.7.8 課誦時間,小朋友們虔誠禮佛。 105.7.8 玩大地遊戲。
105.7.9 晚上舉行點燈祈福儀式,營長明一師父說明點燈的意義。
105.7.9 小朋友將祈福卡掛上祈願亭。
105.7.10 各組小朋友的熱力秀表演。
105.7.10 家長們導場觀賞,親子同歡。
105.7.10 離營前各組小朋友與愛心志工;大哥哥大姊姊合影留念。
105.7.10 性廣法師特別以小貓娃娃為模特兒,示範「足部正確使力」之道。 105.7.1 ■上午,昭慧法師驅車趕到台灣大學集思國際會議廳,參加第六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擔任陳金華教授專題演講的回應人,演講題目是「中國聖地的建立與重建」。 ■緊接著到政治大學,中午參加台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暨第九屆學術會議。下午主持「宗教與身心療癒」主題之研討會,三位發表人分別是:研究台灣日蓮正宗的實踐大學蔡亦竹教授、研究基督教信仰與心理健康的衛理神學院郭士賢教授,以及來自香港恆生管理學院、研究佛教心理學的潘啟聰教授。隨後於下一場研討會發表論文:「見諍、欲諍、無諍與滅諍──個人修持與公共管理之分野」。 ■午齋後,明一、心謙、紹玄、傳聞、耀仁師父及志工吳文山居士,赴台北馬偕醫院,為已彌留的蔡美華居士助念。美華居士在家人與佛友的陪伴下,於下午四時許安詳往生。 傍晚,昭慧法師自政大趕往馬偕醫院,為美華居士開示佛法,並覆蓋慈濟往生被。明一、心謙師父再次前往,與法師一同帶領家屬誦經迴向。 美華居士身為慈濟資深委員,為人熱心、積極助人,與同修鄭幸讚居士長期義務擔任本院兒童班老師,一同就讀本院專修部。昭慧法師開示讚歎她的菩薩心行,福德廣大,必與淨土相應,往生極樂。 105.7.1∼7.2 ■連續兩日,兒童營小隊輔來院進行舞蹈排練及流程排演。 105.7.1∼7.8 ■性廣法師應邀至台南精舍主持「淨心營」,四個梯次共有640人參加。 105.7.2∼7.3 ■連續兩日,社運友人來院舉行第13屆社運沉澱日活動。中午,第一批十人由德發、彩虹前往高鐵接回,其餘人則於兩日期間陸續自行前來。今年參加者總計十七人,包括:陳曼麗(新科立委、環運人士)、何宗勳(動督會執行長)、艾琳達(民主運動前輩)、趙珠蘭(早期社運前輩)、陳秀惠(婦運領袖)、張宏林(公督盟執行長)、高茹萍(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孫毓晴(搶救老樹運動發起人)、鄭凱榕(新頭殼記者)、周聖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莊豐嘉(資深媒體人)、魏千峰(律師)、陳明里(陽光基金會發起人)、張凱惠(藝術創作者)、黃淑玲(公民記者)、林軍宏(動保志工)、林韋任(動保志工)。 對於每半年在學院的沉澱機會,社運友人皆深感珍惜與歡喜,高茹萍在臉書上云: 今天搭高鐵;回我的娘家——弘誓學院^_^。每年的社運NGO朋友,都受邀到釋昭慧法師的弘誓學院,進行心靈和身體的沈澱,我的父母早已不在人間,常常覺得很羨慕別人可以回娘家,每到弘誓學院,總是讓我覺得很放鬆,也受到法師們的溫暖照顧,回到弘誓學院,對我來說,就像是回娘家了! 學眾也以極大的熱誠,款待諸位為台灣社會與環境公義打拼的菩薩們,每餐都端出色香味俱全的素食佳餚款待大家,讓大家深感滿足溫暖。 下午及晚上,昭慧法師與社運友人在嵐園茶敘,因為今年總統選舉後政黨輪替,台灣選出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而環運老將陳曼麗也被延攬踏入立法院,因此座談主題圍繞在新政府的立院生態、外交政策及對未來社運的展望,當然,也談談老朋友們的個人近況。 昭慧法師分享投入社運的心境成長與轉化,說到:「從事社運二十餘年,深深體會:反抗必須來自覺醒與慈悲,而非來自貪婪或仇恨。前者會讓人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即使是對手),後者會讓人虐待他人(即使是同志),也虐待自己。」並慨歎台灣高教困境。 大家相見甚歡,談興昂揚,欲罷不能,直到晚上11時方才回房就寢。 ■中午,新眾電腦公司董事長林洽民、葉竹蘭教授賢伉儷來院,午齋後與昭慧法師在齋堂茶敘,給劉德芳醫師看診後離去。 105.7.3 ■上午八時半,舉行本月的共修,大眾誦唸《金剛經》、《普門品》。中午佛前大供之後,聆聽昭慧法師開示。法師藉社運沉澱日的因緣,分享她以佛法作為社運的精神泉源,勉勵大眾以佛法的智慧與慈悲,超越貪婪與仇恨,勿執著於族群「一合相」,提升內心的光明力,帶領周遭有緣的人一起前進。 ■共修的同時,兒童班舉辦例行活動,學習手語歌、作美勞、戶外運動。由於蔡美華老師甫於日昨往生,所以自九月共修開始,兒童班將會有新的師資與課程。 ■本日是社運沉澱日第二天,適逢學院共修之期。第一支香唸《金剛經》,艾琳達全程參加。其餘人則在慈暉台、嵐園度過難得的悠閒時光。上午十時許,陸續告辭離去。第13屆社運沉澱日圓滿結束。 105.7.4 ■下午三時,基隆佛光禪寺圓凱法師與蔡笠芳、杜彥彤、林欣儀居士,來院拜會昭慧法師。 ■下午四時半,美國杜克大學博士研究生倪杰與Prasenjit Duara教授來院,與昭慧法師共進晚餐,餐後於嵐園晤談。Prasenjit Duara教授是全球最有名的中國學的學者之一,來台參加法鼓山研討會並作專題演講,兩人來拜會法師,想了解台灣佛教的生態關懷。晚上Prasenjit Duara教授先行離開,倪杰則掛單一宿,翌日早晨告辭。 ■後日即將舉辦兒童夏令營,活動組和隊輔組的大哥哥大姐姐很認真,提前兩天到學院練習跳舞與綵排,期能帶給小朋友真正的「開心一夏」! 105.7.5 ■下午,昭慧法師於玄大出席一級主管會報。 105.7.6 ■上午,傳法、心謙師父到玄奘大學雲來會館出席董事會。 ■下午於玄奘大學,昭慧法師參加宗教所芮朝義同學(易經研習推廣協會理事長)之碩士論文口試,題目是「大悲咒對喪親的音療效應——悲傷調適之歷程與生命意義之探索」。由黃運喜教授指導,另一口試委員為華梵大學施淑婷教授。 105.7.7 ■上午七時半,明一、傳法師父到台北士林鄭幸讚居士家中,帶領佛友為往生的蔡美華居士誦經祈福。 ■連日來緊鑼密鼓展開兒童營籌備工作,上午九時半,小隊輔、愛心爸媽、輔導法師、志工等近四十位的工作夥伴,於嵐園召開營前會議。營長明一師父自台北趕回來,主持該項會議,作工作流程的最後確認與協調、彩排開營典禮,討論颱風之因應措施。 105.7.8 ■上午十時半,本院早期校友錄法法師(比丘)率印度那爛陀大學巴利語系Arun Kumar Yadav教授、中文系學生Saurabh,來院拜會昭慧法師,於嵐園晤談,傳法師父作陪。 Arun教授是研究玄奘大師的學者,中文流利,昭慧法師當場邀請將來到玄奘大學作專題演講。 105.7.8∼7.10 ■在家長與小朋友們的熱烈期待之下,第七屆開心一夏兒童夏令營熱鬧開營!雖然開營當天適逢颱風侵台,但家長們熱情不減,仍有87名小朋友踴躍來到參加。8日上午八時舉行開幕式,由總召昭慧法師主持,法師嘉勉小朋友不畏颱風前來參加的勇氣,更期許小朋友給自己、給別人開心! 如何開心的妙法有三點:第一,以感恩心來面對每一個人;第二,以慈悲心來與周遭人事物共處;第三,用智慧來解決生命中遇到的問題。而小朋友如何學習呢?可以從營隊中學習──為小朋友付出的志工菩薩、愛心爸媽,以及花很多時間為兒童營而籌備、研習的隊輔哥哥姊姊們,都是大家學習效法的榜樣。學習這三點,不僅可以開心一夏,而是可以開心一輩子。 接著由復鈺師父教導小朋友佛門禮儀,內容從行住坐臥、禮佛乃至齋堂用餐威儀,讓小朋友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良好的姿勢,讓身體健康、身心愉悅、威儀安詳。接著享用點心、美聲唱誦。隨即展開系列活潑的課程,包括大地遊戲、寫新詩、製作感恩花束、靜坐定心、早晚課誦、寫祈福卡,非常精采有趣的課程,小朋友們度過了歡樂充實的三天兩夜。 9日晚上祈福晚會,在明一師父開示點燈的意義之後,大家逐一點亮燈燭供於佛桌,並將祈福卡掛在許願亭上。隨後各組選出一名,朗誦所創作的新詩並頒獎,氣氛溫馨祥和。所有常住師父們也都到場參加。 10日上午熱力秀,許多家長到場觀賞,小朋友逗趣可愛的表演,博得熱烈掌聲。隨即舉行閉幕式,明一師父頒獎鼓勵表現優異的小朋友們,期許他們都成為一盞明燈,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在溫馨歡樂的氣氛中,第七屆開心一夏兒童夏令營圓滿落幕。 105.7.9∼7.11 ■昭慧法師到南投深山禪林靜修三日,令妹盧芷昭闔家四人同行。9日中午抵達,晚上法師與禪林學眾法談,依實例以闡述《阿含經》「色(受想行識)動搖者,則為魔動搖」的原理,分析五蘊魔、煩惱魔與外魔呼應的可能現象,以及依於正見,帶領正念、正知而「與魔絕緣」(解脫道),乃至以智慧與慈悲「轉魔向覺」(菩薩道)的究竟對應之道。 10日晚上,性廣法師與禪林學眾法談,重點放在「四大」的正念正知。廣法師依座中學眾的身體姿勢作為實例,生動地就著身體結構分析:人在錯誤使力及長期錯誤慣性的情況下,不自覺地傷損著色身。廣法師苦口婆心地教導「矯治」的原理與方法,並提醒大家,由於錯誤慣性的緣故,即使知道了,但要正確地做到,還是很不容易的,「從知道到做到的距離,就是修行的距離!」 11日中午下山,下午返回學院。 |
|||||||||||||||||||||||||||||||||||
|
|||||||||||||||||||||||||||||||||||
京都行劄記(之一) 臉書留言錄(之三二二) 釋昭慧
105.6.23 昭慧法師與好友會一行人赴京都遊覽。下午,於興正寺小徑合影。(左起:張維寧、賴建誠、Green Tea、劉巧明、昭慧法師、高伯菘、高函孜、張心怡、Jack Hu)
105.6.24(凌晨) 出家近40年來首次「純參訪」的旅行 2月21日,賴建誠教授在台北有一場新書發表會。企業家好友EN遂邀幾位老友於會後聚餐。 席間樂師父談起,賴建誠教授有京都行之願望,我本以為,這與我完全無關,但是,EN竟把一席人全都說動,並立即指揮她的助理們,貼心地為我們安排了這次6/22-27的京都之行。 餐會回來,我還有點如夢似真。 說真格的,我的生活在旁人看來,實在「無趣」之至,就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工作,連出國也是一項又一項的工作而已。 出國竟然安排「純參訪」,這對我而言,實在是太奢侈了,我不敢想像自己可以把學校的繁重工作放掉,蹓達個6天。但是好友的盛情實在讓我感動,當場未能辭卻,事後又怎可反悔?只能咬著牙,抱著手提電腦,「捨命陪君子」了。 為了手提電腦,賴教授還在LINE中著實嘲笑了我一番,勸我放下自在。我只好承諾他,等我從行政職「裸退」之後,絕對會馬上放下自在! 所以連出國前一晚,我都還迷迷糊糊,打電話給恩齊,問他準確的航班與航廈,以及集合時間。平時好友們規畫行程,編印手冊,或是在LINE上徵詢我的意見,我總是隨喜,感恩,實在無法進入狀況。 因此,這可說是我出家近40年來,首次純參訪的旅行。以前出國,都是因演講或發表論文,順道參訪寺宇。連佛陀聖地巡禮,也不例外--是趁龍城演講之便而作安排。 一行36人,分兩梯次前來日本,共分成三組。一組約10人上下,各自規畫行程。 我們這一群老友編為第一組,稱為「好友會」,包括兩位教授及家屬(賴建誠與劉巧明伉儷、敝人)、兩位法官(Green Tea與Jack Hu)、一位醫師(張維寧)、一位企業家闔家3人(高伯菘、吳芳君伉儷與高函孜)、一位從事樂活產業的日本通(張心怡)。 昨(6/22)下午抵達大阪關西機場,一行33人集合,分搭8人座小巴至7處旅館。我與賴建誠教授伉儷本住在川島旅社,是明治時期所建小民宿,我的房間在二樓,很安靜,也很乾淨。樓梯很陡,虧得Jack Hu幫我把行李扛了上去。 下午補眠時,傳來陣陣榻榻米的草香。但這裡衛浴共用且衛浴分離,且必須爬陡梯下到一樓,使用起來有所不便。 傍晚,EN率家人與學生來看望我,特將我與心怡對調,維寧把我的行李又從二樓的陡梯搬了下來,放上計程車。於是我改住「衹園之宿 舞風館」,與柔安共一間。這裡是現代設備,使用起來便利多了。EN還特別前來看過我的新住處,這才放心離去。日理萬機的她,規畫我們的京都行,自己來到京都,依然是馬不停蹄地工作、工作、工作。然而她對我的住處與飲食等,都是如此貼心打點,讓我深為感動! 昨(6/22)晚還鬧了個笑話,我為了向學眾報平安,拍了三張旅館照片,配合文字以上傳LINE群組時,竟然一不小心貼到學校的主管群組中。直到兩位副校長向我貼圖道安,才驚覺貼錯了地方!
105.6.23 【看圖說故事】 京都行首日──參訪清水寺
(未完待續) |
|||||||||||||||||||||||||||||||||||
|
|||||||||||||||||||||||||||||||||||
佛教弘誓學院105年 「中國佛教史」專題講座 課程簡介:首先,簡略介紹印度、中國佛教之流行,並串連印、中佛教之思想關連;其次,隨著中國朝代之更迭,介紹中國佛教思想流變的過程,各時代,各宗、各人之重要思想,怎樣說明生死流轉,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涅槃解脫。 教 師:悟殷法師 上課時間:105/7/30∼8/8(農曆6/27∼7/6),每日五堂課,每堂課50分鐘。 必備教材:1.印順導師:《中國佛教史略》,【妙雲集】下9,正聞出版社。 2.悟殷法師:《中國佛教史略原典資料彙編》,法界出版社。 報名截止:105年7月20日
■上課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報名方式: 1.網路報名,請至「佛教弘誓學院」網站線上報名。 2.以電話、郵寄或傳真方式,向本院秘書室索取報名表,並於限期內寄回。 3.全程參加者優先錄取,非全程參加列為備取名額。 ■備 註: 1.因赴本講座而需在本學院住宿者,或因報名聞法而擬於本院安居之僧眾,敬請於報名表中註明,以方便本院安排膳宿等相關事宜。 2.住宿期間,須隨眾早、晚課誦、靜坐、出坡。 |
|||||||||||||||||||||||||||||||||||
|
|||||||||||||||||||||||||||||||||||
玄奘大學《玄奘佛學研究》徵稿啟事 本學報主要刊載有關佛學相關領域之原創性論文,包括與佛教有關之義理、教史、藝術、文學、心理、社會、教育等,歡迎各界投稿,來稿應未曾以任何文字形式出版。本學報每年出版兩期,上半年出刊日為三月三十日,下半年為九月三十日。 本刊全年徵稿,不設期限。若有針對特別主題,請於投稿時說明投稿專輯,茲將近期預定專輯名稱及專輯總編輯列表於後:
本學報徵稿,請將惠稿電子檔傳至[email protected],玄奘大學玄奘佛學研究 堅意法師收。為了避免傳送信件因被攔截而收不到,敬請同步將回條與論文傳到[email protected]。所有惠稿均經編輯委員會送請專家學者評審,通過後始予刊登。 作者來稿請依本學報之【學術性論文撰寫格式要點】撰寫,並以WORD/A4規格/直式橫書/11pt新細明體繕打,字數以八千至一萬五千字為原則。備稿件一式三份並附光碟片,敬請交寄:300 新竹市香山區玄奘路48號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收。來稿如經審查通過並獲刊登,由作者校對並自負文責,版權則歸本學報所有,作者可免費獲得學報五冊,校外投稿通過審查,本學報另支稿酬每篇新台幣2,000元。 投稿於本刊經收錄後,同意授權本刊得再授權國家圖書館「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或其他資料庫業者,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並得為符合「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或其他資料庫之需求,酌作格式之修改。 **聯絡人:0982-215-945 堅意法師 |
|||||||||||||||||||||||||||||||||||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userfiles/epaper/hongshi pic4/347.html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