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 2015年7月20日 |
■ 學團日誌 ■ 參加「宗教研究學者共識研討會」有感 ■ 活動公告:宗教與社會運動青年營 |
|
學團日誌
104.7.14 本院與關懷生命協會舉辦「第六屆大學動物保護社團連線年會」,團體大合照。
104.7.14 始業式中昭慧法師法師致詞。
104.7.14 張章得副理事長致詞。
104.7.14 破冰遊戲。
104.7.14 第一堂課由傳法師父簡介協會及動保運動史。
104.7.15 何宗勳執行長講動保與公民運動。
104.7.15 在慈暉台樹蔭下,小組討論辯論題目。
104.7.16 以公民咖啡館的形式討論動保行動方案。
104.7.15 出坡洗狗(拿鐵)。
104.7.9 晚上舉行辯論比賽,請傳法師父、何執行長講評,常住師父們也在場旁聽。
104.7.17 結業式中
104.7.16 昭慧法師與玄大同仁赴大雪山民宿雅云山莊,召開研究計畫工作坊。
104.7.16 雅雲山莊優美的庭院景致。
104.7.16 昭慧法師與山莊女主人賴慈芳居士合影。
104.7.12∼13 ■關懷生命協會假本院舉辦「第六屆大學動物保護社團連線年會」,開營前兩日,擔任籌備委員的11位學生與協會專員周瑾珊提早來院,進行事前準備及彩排工作。
104.7.14∼17 ■「第六屆大學動物保護社團連線年會」,假本院無諍講堂隆重舉行,共有來自21所大專院校、68位動保社團成員齊聚一堂,共同為動物平權而努力。而上個月為「台灣佛教環保運動」之論文主題來訪的美國杜克大學博士生倪杰,亦在昭慧法師邀請下前來參加營隊,廁身其間參與觀察。 首日(14日)上午,先於韶因觀景台舉行大合照,隨後於無諍講堂舉行始業式。關懷生命協會創會理事長昭慧法師致詞: 不知不覺大動連已經辦了六屆,感謝大家踴躍來到這裡參加,動保營是學院每年都不可或缺的大活動,每屆都有不同的主題,今年的主題是「公民•動保•樂」,主要著重在公民參與。現在年輕人流行在網路上搭建平台溝通,但是實體的互動與虛擬交流還是有所差別的,因此學院提供一個實體平台,供大家互相打氣、交流。我相信當初護持建造學院的固特公司董事長高銓德暨高李瑞瑛賢伉儷及在座的張章得先生,會非常高興你們來到這裡學習。在這網路時代,在虛擬世界互動不困難,實際中人與人的互動才重要,期待大家把營隊當成自己的家,努力學習,不要帶困惑回去。 協會副理事長張章得居士致詞云: 協會從12年前就開始辦全國大專動保研習營,2010年成立大學動保連線,迄今第六屆,我們希望站在維護動物權益的立場,督促政府訂立完善政策,上游政策完善,下游的愛爸、愛媽就不用那麼辛苦。以前社團的學長姐常與學校發生衝突,但後來透過我們跟監察院陳情,學校再也不能推拖「依法」捕犬,如今社團能更輕鬆地處理事物、改變現狀,團結力量大,未來應該可以再做更多、更好。 協會秘書長傳法師父也說: 流浪動物生存處境艱困,因此各位熱血學子願意關懷這些動物,特別不容易,因此我們決定要舉辦並支持此項活動,讓你們知道不是只有自己在獨自努力,還有其他的力量在支援你們,並希望藉由學校之間的串連,讓彼此發揮更大的力量。 協會執行長何宗勳勉勵學員: 台灣這幾年動保團體越來越多,大家對於貓狗的基本之事都很瞭解了,但真的要改變並幫助這些流浪動物,最根本還是要以公民的力量推動政策改變與實現,否則動保處境永遠不會改變。從1998年修法到現在,累計已超過一百二十多萬隻流浪動物因各種原因死在收容所,公立收容所依然有待改善。今天各位來到這邊,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來到這裡、想學什麼,回去後運用公民的力量,來改變這個社會。 本屆的課程相當符合動保思潮,以動保公共政策為探討主題。四天的課程中,安排有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吳宗憲教授、關懷生命協會何宗勳執行長、台灣媽祖魚保釣執行長陳秉亨,與同學分享動保政策觀察、動保與立法、動保與公民運動,讓這些動保青年進一步了解整個社會及學校,是如何球員兼裁判玩「體制」遊戲,在遊戲中的我們如何發揮力量,為動物發聲。 另外,由關懷生命協會秘書長傳法法師,簡介協會及動保運動史。晚上,「大動聯CAT」,邀請貓咪行為咨詢師林子軒、急難救助團EMT,參與大動連第一屆「CAT─Citizen(公民)X Animal(動物)X Talk」,以自由開講的形式,各位演講者分享自己所關心的動保議題及論點。 16日上午「家鄉動保員行動工作坊」時段中,何執行長以「公民咖啡館」的模式,帶領學員們針對六項主題進行討論。包括:國小到高中「公民•動保•樂」校園推廣;國小到高中學校社團與校狗生命故事撰寫;「動保佔領政治」發揮2016大選影響力;動保新聞追追追;校園動物大普查──製作動保地圖;公立收容所調查。學員腦力大激發,進行有趣的動保行動方案思考,並提出實際的行動策略。 晚上的辯論大賽相當精彩,學員們以「台灣於2017年全面執行零安樂死?」、「我國開徵寵物飼養稅?」、「豬是食物可吃,而狗是寵物不可吃?」為題,進行精采的辯論,並請傳法法師、何執行長講評。何執行長主要針對辯論技巧,傳法法師則以佛教倫理觀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大家都勇於發表意見與想法,常住師父們也在場旁聽,不時交頭接耳交流意見,現場氣氛熱絡。 四天的活動很快進入尾聲,四天中最快樂的莫過於學院的狗狗貓貓,每天都有學生帶著散步、洗澡、摸肚、按摩,因為這一群學生都是打從心裡護念牠們、愛護牠們,讓狗狗們都非常安心地享受關愛。 17日上午社團交流,選出下屆籌委,接著舉行結業式,由傳法法師、何宗勳執行長致詞,並頒贈感謝狀、結業證書,然後請學員一一分享參加心得,大家紛紛感謝協會與學院,提供各方面的照顧、美味的素食,精彩的課程活動,讓他們獲益良多。
104.7.15 ■下午一時半,昭慧法師於玄奘大學參加校務會議。
104.7.16∼17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舉行「科技部整合型會議工作坊」,昭慧法師帶領工作團隊林金木老師、根瑟老師、邢金俊老師及楊喨智老師、陳悅萱老師、智音師父、林辰蔚、陳詠綾、盧耕堯等,前往大雪山民宿雅云山莊開會,也放鬆一下疲憊與壓力。 三位助理辰蔚、詠綾與耕堯於15日晚間先於學院掛單,準備兩日活動所需物品。翌日早上,老師們分別在台北、弘誓及豐原,與悅萱、智音師父、耕堯會合,一同開車到雅云山莊。抵達時已是下午,大伙輕鬆入住、自由活動,並在雪山夕照下,進用養生餐。餐後,召開研究計畫工作坊。 山莊女主人賴慈芳居士,學佛多年,一人在這海拔一千公尺的深山中,規劃建造一處供人養生、樂活、禪修的清淨民宿。她見到昭慧法師特別高興,法師致贈著作,她也供養法師兩箱自製的松露及紅麴、芝麻醬。 17日上午退房,中午至韋瑞畫廊附設藝畝田蔬食餐廳用餐,隨後接送老師前往高鐵站搭車,結束這兩日的工作坊會議。 ■晚間,於齋堂召開學團會議,昭慧法師不吝與學眾分享慈芳居士所供養的松露,及特地向洪立明居士訂製的精油噴霧,學眾很是歡喜,紛紛感恩法師的慈悲護念。隨即召開學團會議,針對九月初將有學眾至玄奘大學就學,討論職事調整事宜,並針對某位學眾的不當言行作出處分。
104.7.19∼26 ■本院舉辦第四期「《瑜伽師地論》專題講座」,於19日上午正式開講,26日中午出堂,為期完整八天的課程,每日上午三堂課,昭慧法師續講完「聲聞地」;下午兩堂課,由耀行法師講解「有尋有伺地」。無論是連續參加四期課程的老學員,或是第一次聽講的新學員,昭慧法師、耀行法師以今喻古、深入淺出的授課,甚獲學生好評。 本期學員共計90位,包括遠從香港來的陳玉嫦、張國智居士,來自深圳的何秀雯居士、黃琪儼居士,以及持續四年來台聽講的新加坡周國強居士,精勤聞法的精神,令人感佩! 在五堂聽法之後,學員分組討論法義,隨後運動時間,晚間某些學員還會靜坐調息。動靜相資的聞法、修行生活,讓學員法喜滿盈,學院也充滿精進向道的學法氛圍。
104.7.20 ■下午,美國加州克萊曼學院神學系博士後選人賢業法師來院,拜會昭慧法師。雙方先在嵐園茶敘,一同用過晚餐後,由心謙師父接送前往高鐵搭車。 |
|
|
|
參加「宗教研究學者共識研討會」有感 ──臉書留言錄(之二 四五) 釋昭慧
104.5.12
「宗教學門」在科技部隸屬「哲學學門」。今天的第一場研討會,邀請哲學學門召集人謝世民教授演講申請科技部研究計畫案。 與謝教授有好些年同在台灣哲學學會共事,老朋友數年不見,感覺份外親切!在茶敘時段,於走廊碰面時,他對我在風暴圈的近況,關懷之情溢於言表。為了不要讓他擔心,我真誠告知:「我的問題是公務繁重,那些風暴反倒是小事!」 我代表玄大宗教學系於「提升研究能量座談座談會」上,談述系上之研究主軸(應用倫理、印順學與玄奘學),「大手攜小手」科技部整合型研究計畫策略,以及教學型研究升等政策未來可以預見的研究進展:以教學內涵、教學場域或教材為研究對象。至於《玄奘佛學研究》尚未列入THCI Core,我認為它的表現還差強人意,畢竟宗教學門的學報,被列入THCI Core的也只有兩種。 另亦談及宗教學門得天獨厚的「跨領域」特色,例如:本系專任老師有宗教學專長4人(其中兼有社會學專長的有2人)、哲學專長1人、倫理學專長1人、文學專長1人(史學專長的黃老師剛退休),佛學專長2人、儒道專長1人、道教專長1人,這些老師的組合,本身就容易進行跨領域研究。而我在社科院主其事後,發現:法律、心理、社會學門的老師人才濟濟,感覺宗教學門與這些學門可以共同組合的跨領域研究,其範圍就更加寬廣了。 久違的佛教史學家周伯戡教授來到現場並全程聆聽。他提到:研修學院是seminary,與學術性的department不同,擔心:研修學院的研究,將與學術研究有所差距。 這倒也是事實,我最近指導一篇研究「占星學」的碩士論文,在數個月前,仔細建議他修改章節結構時,我自認這樣的結構應已四平八穩,綱舉目張,接下來的寫作應該不會有方向上的偏差了,不料這兩天一看內文,還真嚇了一跳。原來在敘述「研究方法」時,他竟然寫了一連串「占星學」產出(亦即:證成「占星學」有效)的方法,而非他這部碩士論文產出的方法。這已是以「占星學」信徒心態,而非以「準學者」的角色,來進行占星學的學習(而非占星學的研究)。這種情況,在起步研究宗教的學生中很常見到,必須由指導教授細心加以矯正。 好在如今一些佛學院與神學院,許多老師都受過學術訓練,他們應能區別學者與信徒的角色,學術與信仰的功能。就像座談會照片(道興法師攝)中,坐在我右邊的那位學者,法鼓大學鄧偉仁教授,是哈佛大學宗教學博士,因此雖然身處seminary,但學術研究還是非常嚴謹而傑出的。 我自己雖是一介以佛法修持身心的佛弟子,但是在作佛教議題研究時,還是必須出乎其外,而不能掺入「護教」感情。例如:對於佛教內部性別歧視的嚴重問題,我批判起來是概不手軟的,絕對不容「家醜不可外揚」的心態作梗。其實,這又何嘗不是佛法的「無我」訓練呢? 但是,那就叫作「價值中立」嗎?當然不是。人類早已在社會化過程中,進行著價值認同與價值抉擇,學者也是人,當然並不例外。只是outsider的學術訓練,會讓我們在「表述」宗教現象的過程中,儘量圈限在事實陳述,嚴謹地避免價值判斷。 然而倫理學訓練的本身,就已注入了體系龐大的價值哲學,哪有可能迴避價值判斷呢?因此我不免自省:將「性別平等」的價值,置於「聖典權威」的價值之上,本身就是一種強烈的價值判斷。也因此,這種價值取向,當然還是會觸怒一些崇尚「聖典權威」的信徒。 令人感傷的,是輔大宗教學博士道興法師的提問。她提到:本土宗教學博士的出路有限,職位甚少,很難爭取到公部門的研究補助,讀完博士也不知前景何在。這正是新一代青年從高學歷的幻夢中清醒過來的最大原因。尤其是文史哲學門,研究時間較長,好不容易拿到博士學位,往往已邁入中年,而職業欄還一向空著。若爭取不到教學或研究職位,往往就得賦閒在家。 政大宗教所所長蔡彥仁教授奮鬥的目標是:希望在科技部的學門分類中,宗教學門能獨立於哲學學門之外。他認為:在台灣,研究宗教的老師並不少,但往往在申請計畫時,散布在文、史、哲、人類學、社會學等諸學門中,因此鼓勵研究宗教的老師,在提交科技部計畫時,都勾選宗教學門。這樣,計畫的量倘能衝上60-70篇,那麼宗教學門的獨立可期。 我當場還真不好意思向蔡所長招認:自己就是個沒填宗教學門的人。去年底提交的整合型計畫,原擬勾選「宗教學門」,但想來想去,還是勾選了「性別學門」。原因無他,該計畫研究的是「多元性別」議題,我得顧慮的是:萬一審查委員是「宗教學門」中,立場傾向反同的局內人(inner),而非價值中立的局外人( outsider),這部計畫可就會死得很慘!為了降低風險,我當然還是勾選了「性別學門」。 但是無論如何,還是由衷感佩蔡所長的宏願,並祝願他成功開創「宗教學門」在科技部的獨立新局! |
|
|
|
宗教與社會運動青年營
台灣的宗教除了撫慰人心,在民主化反獨裁的歷程中,也扮 |
|
請輸入E-Mail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userfiles/epaper/hongshi pic4/317.html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