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 ※ 師生動態 ※ 第75期《弘誓雙月刊》專題引言 ※ 讚頌印順導師誄詞 ※ 印順法師與社科院宗教所的勝緣 ※ 禪觀路上,幸遇明師 ※ 花蓮慈善寺附設佛學講習班第一期招生啟事
|
||||||||||||||||||||||||||||||||||||||
師生動態 |
||||||||||||||||||||||||||||||||||||||
師生動態
•本期(第八十六卷第六期)《海潮音雜誌》於本日發行,刊載了中長老所親擬之賀昭慧法師升等教授聯云: 賀 昭慧法師榮獲教育部通過升等教授 學重杏壇推獨步 聲蜚士林冠群英 海潮音雜誌社 敬賀 主編陳昭玲居士於本日致函昭慧法師云:「上週三了中師父從新竹回來,很高興的與我分享了這個好消息(指昭慧法師升等教授案),同時,指示我將已進入製版作業程序的海潮音雜誌追回,重新調整版面,加入恭賀您升等為教授的啟事,師父還親自提了恭賀的對聯,而且破例在海潮音內文加了紅色版。原預定廿五日出版的六月號海潮音,今天出版。」 昭慧法師覆函云:「會得到這份榮譽,還是因為長老的提攜:第一、長老當年要我入董事會時,提醒我要有講師證,我這才發現:輔大忘了將我的著作送到教育部審查,以獲得講師證,這才立即提請輔大處理。若沒有長老,我可能一直還只是輔大校聘講師,卻沒能累績教育資歷。第二、長老要我入玄奘大學擔任專任教職,因此一路升等上來,年資累積較快。長老對我的學術生命,有再造之恩。所以即使有其他大學的任教因緣,我還是固留玄奘,飲水思源以圖報恩。長老與妳竟還為了刊載我的升等消息而費心,真是讓我感謝,也愧不敢當!」 94.6.30 •下午,昭慧法師至中央大學哲學所,參與該所碩士生王萱茹同學之論文口試。王同學論文題目是:《論湯姆•雷根(Tom Regan)之動物權利理論》,指導教授係朱建民教授,口試主持人係蕭振邦教授。 •下午,昭慧法師於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主持碩士生印悅師父之論文口試。印悅師父論文題目是:《從佛制「不殺生戒」到護生理念的實踐與難題——以當代台灣僧伽為探討對象》,指導教授係黃運喜教授,另一口試委員為邱敏捷教授。此外,印悅師父在論文寫作方面,蒙江燦騰教授之教導甚多,撰寫論文過程,復深受本院教師悟殷法師之鼓勵與指導。
94.7.2 •本日於政大舉行台灣宗教學會年會,公推陳志榮教授擔任第四屆理事長、盧蕙馨教授擔任副理事長。 •台灣宗教學會並於本日與明日舉行「台灣宗教研究的本土性與國際性」研討會。上午,昭慧法師於「台灣宗教與全球倫理」主題之研討會上發表論文:〈總統神豬祭祀風波之深層探索——兼述原民「殺豬觀摩教學」,考察事件始末、爭議焦點與問題癥結〉。本場研討會由清大李玉珍教授主持,游祥洲教授擔任另一發表人,論文題目是〈不二法門與非暴力——探討全球倫理軸心思維的絕對預設〉。 94.7.3 •上午,本院舉行研究部與專修部招生考試。本次共有67位考生報名(研究部22人,專修部45人),56人如期應考(研究部17人,專修部39人)。 •下午,悟殷法師蒞院,並帶來研究部93學年《俱舍論》課程學生共同張羅的一份賀禮:琉璃工房的「青雲平步」,祝賀昭慧法師升等教授。 94.7.4∼94.7.13 •自本日起一連十天,本院研究部暑期課程,敦請悟殷法師講授「部派佛教」專題講座。由於悟殷法師的部派佛教研究,在教界有口皆碑,所以課程難度雖高,本次依然有70位學員報名上課,學員濟濟一堂,座無虛席,討論氣氛亦相當熱烈。悟殷法師還不時以佛法正見,勉諸學員三學增上,將佛法落實於生活之中,令大家甚為感動。 94.7.6 •7月4日至6日,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主辦第二屆「宗教學門教學研討會」,以「宗教經驗」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為主題。本日下午,慈大文學院盧蕙馨院長主持「傳統宗教的實修體驗」座談會,邀請法光佛研所蕭金松老師、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擔任引言人,三位引言人提供其在宗教系所或通識課程中所教授的相關課程大綱。性廣法師並提供論文〈專注力的培養〉,分享其「生命教育」或佛學通識課程中,提供超越宗教藩籬之「念息法」,以教導學生培養專注力與平靜心靈的教學心得。 •晚間,盧蕙馨教授帶領部分教授至七星潭海灘散步。 94.7.7 •上午,昭慧、性廣法師至花蓮慈善寺,向達瑩長老尼請安。慈善寺預備於九月中旬以後,開設為期三個月的「佛學講習班」,以嘉惠花東地區的學佛人士。此一講習班由達瑩長老尼擔任班主任,邀請昭慧、性廣法師擔任指導法師,並分別舉行「佛教倫理學」與「佛教修持的方法與特色」專題講座。平時由真聞法師、真皓法師、真培法師、真啟法師四人分別講授《成佛之道》各章進度,全寺住眾分別擔任行政與輔導職務。是日擬妥招生簡章,並預訂於近日起,發出招生訊息。 94.7.11 •上午,輔大神學院院長艾立勤神父在輔大生命倫理研究中心專員陳青龍居士培同下,蒞院拜會昭慧法師,討論有關優生保健法修正案中,推動欲墮胎婦女「六日思考期」之行動策略,並就佛教生命倫理學作若干哲學性討論。 94.7.12 •上午,昭慧法師與連一峰、林軸材、鄭秀雲等板橋實驗小學時代之同班同學,至樹林綜合中學,參加樹林中學教師們所舉辦的「歡送劉武清校長榮退感恩茶會」。本日應邀蒞會的各界貴賓師友,以教育界人士為主,樹林市何玉枝市長不但親臨致詞,並且以豐盛的午餐招待與會人士。 劉武清校長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歷任小學、中學教師、教務主任,曾擔任南莊國中、泰山國中校長,從無而有地創建了自強國中,並於樹林中學最紛亂而受詬病之際,銜命擔任該校校長,夙夜匪懈,全心全力整頓校務,真誠地與師生職工協調溝通,排難解紛,因此深獲全體師生職工的愛戴。如今七年有成,校譽卓著,深受教育界與地方父老鄉親之好評。劉校長選擇此時退休,咸稱其為「功圓果滿」。他並因辦學績優、領導卓越而經常獲獎,前年獲得教育界最高榮譽的「師鐸獎」。 劉校長於語文書畫均學有專精,獲獎無數。本日應邀於兩人拉開的大塊布上當眾揮毫,立就篆書「感恩」、行書「祝福」四個大字,筆力勁拔,大眾不禁喝采。 昭慧法師綜合校友連一峰、林軸材同學之意見,而代表同班校友致詞云: 「劉校長初出師範學校,民國五十六年就到板橋實小任教,帶領我們班,從五、六年級直到畢業。由於劉老師溫厚、謙和、真誠,對同學至為尊重、疼惜,於打罵教育的威權時代,完全不用體罰,只是諄諄教誨,因此甚受學生的愛戴。 「有一次與學生騎腳踏車從板橋到樹林海明寺爬山,沿途學生見有芭樂果園,摘數顆芭樂解饞,劉老師也不忍責備,以免他們掃興,卻在果樹上綁了一些錢,留言向園主表示:這是『購買』之資。他是這樣的寓身教於生活之中,陶冶學生的善良心性。 「劉老師心裡存念著每一個人,每個學生都是他心目中的心肝寶貝。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劉老師卻是讓每一位被他教導的學生都成為英才。一些當時班上最後幾名的同學,今日來看都是會被放棄的『放牛班』學生,然而在他的調教與鼓勵之下,卻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而且學業、事業有成;其中有一位同學在美國留學,獲得了博士學位。 「我們畢業後,他還非常關切我們的前途、出路,每為學生介紹職業,指點迷津。老師榮退在即,謹在此獻上我們無限的感恩與祝福!」 •本學團住眾(性廣法師母親)慧英師父積勞成疾,在真理法師與寬謙法師的慈悲邀請之下,中午,性廣法師陪同母親慧英師父,至新竹法源寺安住療養。真理法師與寬謙法師特別騰出故方丈覺心長老的寮房,供慧英師父居住。該法師寮位於止觀堂三樓,非常寂靜,約二十坪大,廚廁設備一應俱全。法源寺的慈悲護念,令本學團師生銘感無已。 •是日,明聖法師特前來法源寺,探視慧英師父。 94.7.13 •上午,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良長老指示秘書處:要於中佛會刊之中祝賀昭慧法師升等教授。長老並於電話中向昭慧法師表示:她曾任中佛會護教組組長,因此其升等教授一事,中佛會甚為重視。長老護念後學之情溢於言表,昭慧法師對自己升等竟獲教界如此重視,亦甚感意外,並表無限感恩。 |
||||||||||||||||||||||||||||||||||||||
本院近訊 | ||||||||||||||||||||||||||||||||||||||
第75期《弘誓雙月刊》專題引言 釋性廣 第75期《弘誓雙月刊》封面。 第75期《弘誓雙月刊》已於七月十日出版,全文亦將於近日在佛教弘誓學院網站上網,用供本刊網友瀏覽。茲刊出性廣法師所撰〈編後語〉,以饗讀者。 《佛教弘誓雙月刊》第75期,原訂在6月15日發行,但臨付梓前,遇到導師圓寂大事,乃決定全面改版,刊載「印順導師圓寂紀念專輯」。本專輯題為「成佛道上,千載沉吟」,分六個單元: 一、大德示寂:本單元刊載〈印順導師示寂日誌〉,內容包括印順導師圓寂之後,直到導師舍利奉安入塔為止的相關訊息。該一日誌依日期(也正巧可依內容)而分為三篇:(一)哲人其萎,大德圓寂;(二)褒揚、瞻仰佛國瑰寶;(三)追思讚頌、荼毗奉安。 之所以會撰擬此一日誌,原因是,印公導師圓寂之後,我們發現:瀏覽「佛教弘誓學院」網站的人數暴增,立即意會到:全球各地敬愛印順導師的佛弟子,可能都急切上網,閱讀有關導師圓寂的消息。 因此,服喪期間雖然諸事繁忙,但是我們仍然含悲熬夜趕工,為大家連續製作了三期(第114∼116期)《弘誓電子報》,發表「印順導師示寂日誌」,並整理新聞照片,圖文配合,密集發報,同步更新網站資料。我們為此不斷挑戰著體力與心力的極限,為的是報答導師的法乳深恩於萬一,並將所見、所聞、所感,透過文字的陳述與鏡頭的捕捉,分享諸位「人間佛教」的師友、同道、網友、讀者。 其後本刊主編又依追思印順導師之學院近訊與來自中國大陸的兩則消息,增編〈印順導師示寂日誌〉(四),題為「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宿習」。 由於人手不足,因此這四篇〈印順導師示寂日誌〉,只能說是我們這些站在第一線的主編、撰稿人與攝影志工之所見所聞,掛一漏萬在所不免,凡諸忽略未記的人與事,敬祈當事人與讀者諸君諒察! 二、弘道貽徽:這四個字,是陳總統為印順導師所寫的輓幛題詞,彰揚了導師「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的弘願德業。本單元收錄厚觀、長慈法師所撰〈印順導師行狀〉、總統褒揚令、昭慧法師於圓寂記者會上之發言內容,以及本刊所收到的唁電、追悼函(治喪主辦單位福嚴精舍所收到的唁電等,當然不祇這些)。藍吉富教授的大作〈玄奘以來,一人而已〉,依體例本亦擬編入第三單元,但其文正好有為褒揚令「玄奘以來第一人」下註腳之特殊意義,爰編入第二單元的總統褒揚令之後。 三、永懷師恩:本單元收錄導師座下弟子門生證嚴、傳道、昭慧、性廣法師之追思文,並轉載《慈濟月刊》葉文鶯所撰導師弟子慧瑩、慧理法師之訪問稿。 四、高山仰止:本單元收錄出刊前所收到的追思文,依姓氏筆劃順序而作刊載。 五、媒體專輯:本單元主要收錄6月12日上午中國時報的專輯文稿。該專輯以當日該報第五頁一整版的篇幅刊載,足見報社對印順導師的尊敬。由於幾篇文章的報導都很有深度,林倖妃記者的〈一切如實,未留無明法語〉,更是極重要的澄清報導,可免某尼師所謂「印順導師彌留法語」訛傳下去,成為不實的歷史文獻。因此本刊徵得社方同意,將該專輯中的四篇文稿予以轉載,以饗讀者。但該專輯中所刊載的導師弟子門生譜系部分,尚未周全,故略。 六、悲智勝緣:本單元收錄兩篇筆者所作報導,一是印順導師百歲嵩壽記,一是證嚴法師蒞院記,依此二文,讀者得以略知:證嚴法師所率領的慈濟團隊,在導師晚年,乃至導師圓寂之後,承攬起了他人無可取代的重責大任!智增上的印順長老與悲增上的證嚴法師,結下的不但是師徒因緣,而且是人間佛教悲智交融的殊勝因緣! 由於改版規劃與電話邀稿的時間(6月5日)都極為迫促,所以主編是在6月19日後,方纔展開編輯作業,預計7月初出版。本期《佛教弘誓雙月刊》因此較諸平常發行時日延後二十餘日,敬請原諒! 由於稿擠,本期不但增頁印出,而且除了以上所述「印順導師圓寂紀念專輯」諸文之外,原訂本期刊出的其餘稿件,一律留待下期登載,敬請作者原諒!四、五月之〈活動看板〉,亦將挪至下期與六、七月之〈活動看板〉一併刊出。 感謝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將本院網站之網址予以連結,好讓北美華人佛子循此管道,閱讀相關消息。感謝許多網友來函或致電,給予我們極大的鼓勵! 最後,在此感謝連日來扛著沉重的照相器材,陪同本人趕赴每一現場的攝影志工吳惠曼居士、自己省吃檢用,卻提供了所有昂貴攝影器材給本學院的張麗雲、張俊誠居士,與本人一起通宵達旦、趕工製作網頁與電子報的吳憲中居士與傳法法師,熬夜趕工製作《佛教弘誓雙月刊》的美編明一法師、校對德風與心住、心淳法師,以及鎮日專車接送我們進行攝影工作的安居僧見恩法師。倘若沒有他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絕對無法在短期間,將這樣的編輯成果拿來供養諸位網友、讀者。 以此功德迴向,祝禱「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的印公導師,早日乘願再來,入娑婆世,廣度有情! 釋性廣 94年7月1日 |
||||||||||||||||||||||||||||||||||||||
追思導師 | ||||||||||||||||||||||||||||||||||||||
讚頌印順導師誄詞 了中 懿惟導師 神聰瑞芝 海寧鍾靈 降生英資 德慧天趣 行解匡時 智探覺源 悲垂群迷 慧日破暗 福嚴培基 法雨周潤 應化隨機 妙雲全集 應導正思 大乘三系 空有不羈 覺圓德滿 大慈無私 僧伽瓌寶 法門光熙 人天眼滅 海眾失依 法身常住 永垂來茲 |
||||||||||||||||||||||||||||||||||||||
追思導師 | ||||||||||||||||||||||||||||||||||||||
印順法師與社科院宗教所的勝緣 張新鷹(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 2005年6月4日上午10時7分,一代佛學泰斗印順法師在仿佛進入「甚深禪定」近一個月後,于台灣安詳示寂,享壽100歲。他的逝世,是中國佛教界的巨大損失,也是世界佛教學術界的巨大損失。 印順法師生前與我所有著種種因緣。在我所,前有親承法師教誨的弟子,繼有後輩編選大陸首部印順文集,又有學人得以在他晚年多次親近于他,這些都使我們對他尤為尊崇,尤為懷念。 為了表示我刊對印順法師的敬意與哀悼,我們在得知他圓寂消息的第一時間,馬上決定本期雜誌停止付印,撤掉若干原有稿件,換上一篇介紹印順法師及其佛學思想的文章。 由於臨時倉促,本文無法完整全面闡述印順法師博大精深的學術體系及其深刻影響,但希望以此暫代我們的一瓣心香,呈獻于印順法師座下。拳拳真情,識者共鑒! 今年8月,我所將按計劃舉行「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屆時,我們還可期待以對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進一步探討與弘揚,繼續紀念這位中國佛教時代精神和理論高度的傑出代表。」 ——鄭群輝:〈印順及其佛學思想〉編者按語 (轉載自2005年6月15日《世界宗教文化》季刊總42期) |
||||||||||||||||||||||||||||||||||||||
追思導師 | ||||||||||||||||||||||||||||||||||||||
禪觀路上,幸遇明師 釋性廣 感時悲教,救亡圖存 筆者有幸,在中壯之年,已恭逢並見證了台灣佛教之教運由弱轉強的時代。仔細思維,佛教在台灣的復興,應與鼓勵佛弟子關懷苦難,積極入世的「人間佛教」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 民國七十一年,筆者出家於供奉慈航菩薩肉身舍利的道場。初出家時,常聽人引用慈航菩薩的名言:「慈善、教育、文化是佛教的三大救命圈。」而慈航法師與印順導師,同為太虛大師的學生,也服膺並提倡入世關懷的大乘菩薩精神。一般人引用此句,強調的是入世利生的內容,但筆者解讀到的,是當時佛教需要以此而為「救命」依憑的無奈與悲哀。 原來,長久以來,世人對於佛教已形成「愚妄迷信,經懺交易」的印象,所以評價很差;而流傳在民間戲曲與口耳譏諷中的,對僧人的輕藐蔑視,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多視僧人為因家貧而從小被送養於寺院的社會底層人。 所以,無論是太虛大師提倡的「人生佛教」,或印順導師提倡的「人間佛教」,觀其思想凝成的時代背景與心路歷程,不但源於大乘佛子「不忍眾生苦」的悲憫情懷,也更有感時悲教,救亡圖存的危機感。 可以說,過往的山林佛教以逃塵避世而貽世輕藐,過往的聚落佛教以腐化墮落而貽世譏嫌,如何捨此二邊而行中道?這正是導師窮畢生心力,深入三藏,學貫印、中(佛學),而提出「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之意趣所在! 當仁不讓的普賢行願 導師深知,人間佛教,不能徒託空言,必須身體力行,並以實際成果來證明其效力,這才能激發起追隨者的信心。例如:寺院經濟的既有陋習,導致僧伽失格,社會詬病。他深刻體會:必須先端正僧品,方能轉變佛教的體質。但他並未採取像太虛大師那樣「大鬧金山寺」的激烈作法,而是擘畫寺院經濟的理想藍圖,並證明其可行性。 民國四十九年,導師在臺北創建慧日講堂,他說:「我當時有一構想,佛教難道非應付經懺,賣素齋,供祿(蓮)位不可!不如創建一講堂,以講經弘法為目的,看看是否可以唯持下去!我從不空言改革,但希望以事實來證明。」(【妙雲集】下編第十冊,《平凡的一生》,頁一○七。)有了前人成功的事例,於是有心人逐漸出現「寺院、道場要辦『道』不要辦『桌』」(臺語「道」與「桌」同韻母)的反省。 殊堪安慰的是,如今在台灣,不祇是「寺院辦道」的觀念深植人心,連帶的,慈善、教育、文化,這些利人益世的事業,已從過去「不得不然」的佛教救命圈,成為今時菩薩學人「當仁不讓」的普賢行願。相信這正是印順導師提倡「人間佛教」的初衷,因為本位主義的消極自保,絕非人菩薩行的目的。 親炙大德,喜獲法益 忝為「人間佛教」的追隨者,如上所述,筆者見證了一個佛教由弱轉強的時代。其次談談個人的學法心得。 出家以後的好長一段時間,思想苦無出路,尚幸拜讀導師的著作,終於尋得學佛道上的指路明燈。最難得的是,無論是弘法還是禪修,筆者都因親炙導師而得大法益。 民國七十五年底,筆者開始向信眾弘法,所依教本,即是導師所著《成佛之道》。以後因追隨昭慧法師以問學、護教,而得以時常陪同法師拜見導師,親聆法音。 民國七十九年,弘誓學佛班在善導寺開課,由昭慧法師與筆者將《成佛之道》偈頌編成科判,經導師親自修訂定版之後,製成講義,向四百多位第一期學員講授。令筆者感動的是,他老人家不但將此科判細讀細改,而且還致函昭慧法師,提撕重點。 民國八十年初,筆者開始接觸並習學各種禪修法門。在修學過程中,雖也多次體會到禪修的知覺明達與輕安樂住,然而因有從導師教導中所得到的「正見增上」力,故爾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只是沉緬於身心的特殊經驗,而忘記止觀的真義與菩薩禪法的究極目的。禪修過程中,最常領受到的,就是身心的變化與特殊的覺受,然而在佛法中修學禪法,重要的不是尋求感受,而是對經驗的確當詮釋與正法抉擇力的培養。禪修者如果一味強調自心體驗,而不依於經教與正理以作檢證,很難不墮入眛定、邪定之中,因此導師名之為「美麗而險惡的歧途」。 三學增上,擇法依歸 記憶深刻的一次,是民國八十四年底,筆者在一次的禪修營中,體會到一些超常的經驗。禪修結束後,身心久久沉浸於難以言喻的歡喜踴躍中。由於每隔月餘,都會隨同昭慧法師去向導師請安問法,在那次禪修後去見導師,就向老人家報告:「最近學到一種特別強調不修禪定,而直接入於觀慧的方法。」導師聽了,當即問道:「那戒、定、慧三學,又要怎麼說?」 一句問話宛如棒喝,筆者當場有一種恍然醒覺的震撼!慚愧的是,「法次法向」,「三學增上」的義理並非初次聽聞,但只不過是身心得到一點超常的覺受,自己竟然把佛法正見拋在腦後了。自此筆者更是戒慎乎始,依八正道而以正見為基,將一切禪觀體驗,都置於正見之下而作檢驗。 為何修行時身心的超常覺受,更需要正見指引?筆者曾引喻說明:把一根直筷斜置於一杯水中,由於水中光線的折射作用,我們將看到筷子與水面的交接處,是折斷而不連接的。認知中的直筷有如「擇法的正見」,而視覺經驗的斷箸,則宛若「境相的錯覺」,縱然是親眼所見,但還是不可信的。 由於導師思想的提撕,使自己的禪觀修學之路穩定踏實。筆者常自我警惕:切莫陷入「不以勝義印證,只重自心體驗」的泥淖。面對修持過程中身心的諸多變化,過往誦讀的導師法語,更成為彼時擇法的靈感與依歸,解決了許多禪修觀念上的困惑與瓶頸。每從禪修營隊回來,筆者總是就著個人修持的進境,與昭慧法師討論如何與法義相互印契;偶或謁見導師,也會向老人家報告修持的心得,以求能不偏離於正道。 暢佛本懷,普賢願行 印公導師著作等身,世人多注意他在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忽略他在修持方面上的卓越見地。甚至有一種錯誤的傳言,指稱導師「不重修行」;由此衍生一種錯誤心態,認為他的著作是不討論修行問題的,他對於修行問題,是沒有發言權的。這種浮面感覺,其實有待商榷。筆者曾撰《人間佛教禪法》一書,分析並綜論導師在禪修方面的卓越見地與研究成果。以下簡略說明大要: 第一、在治學目標方面:導師以顯揚佛陀本懷,建立契理契機的教法為治學理念,故不可能忽略佛法「依禪觀以入於空慧」的究極理想;也絕不可能對變質異化的修持方法,模稜兩可而不置可否。所以導師在探尋本質佛法,消化傳統遺產之後,必然會依於「人間佛教」思想主軸,而凝成其禪觀思想的結晶;而又因其治學長於「辨異」,故對漢傳、藏傳、南傳佛教中那些不修行的人,修行錯誤的人,還有把修行定義得太狹隘的人,必然會提出一番反思與批判。 第二、在研究成果方面:印順導師著作之中,論究禪法內容、辨析修行知見的篇章,不但數量頗多,而且時有孤明獨發的卓越見地。最為學界所著稱的,是探究禪宗初期從印度(如來)禪演變到中華(祖師)禪的《中國禪宗史》。其它諸如《修定——修心.唯心與秘密乘》等著作;對於宗見思想之所從出,方便適應之必然轉折,宗門設教之隱微與歧途等等,都一一加以剖析,明確指出修持應有的正途與宗派歧出的關鍵。 論著蒙師題字、修訂 民國八十九年,佛教弘誓學院舉辦第二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研討會,昭慧法師、悟殷法師與筆者,三人相約「以法供養」,用「各寫一本新書並予以發表」的方式,來為導師祝壽。當時筆者深受江燦騰教授之鼓勵,乃決定以自己的碩士論文《印順法師禪觀思想研究》為底稿,進一步明確提出:「人間佛教禪法」,是導師禪學思想中心。筆者希望能於該書之中,完整闡發導師精采卓絕的禪學思想與止觀正見。 記得筆者在撰完碩士論文初稿後,曾帶到華雨精舍,敬請導師指正。承蒙導師逐句看過,整份文稿留下了導師珍貴的親筆校訂字跡。 拙著《人間佛教禪法》第二章,介紹「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導師的生平學經歷;並特從幾個面向,敬述導師一生勤懇治學,光風霽月的「聖之清者」的人格特質。後與昭慧法師至華雨精舍,呈給導師過目,第二天早上,導師看完後,慈詳地微笑向筆者說:「我沒有你寫的這麼好!」昭慧法師與筆者都不約而同地說:「導師您太謙虛了。」 書成付梓之前,又蒙導師慈允題字,於是在華雨精舍明聖、慧琛、慧璨諸法師從旁協助之下,眼力退化而手肘無力的導師,竟然扶著老花眼鏡,以微抖而持筆不穩的手,一筆一筆緩慢地寫下了該書書名:「人間佛教禪法」。筆者如獲至寶,將此珍貴墨寶置於該書首頁,以為紀念。 至今無論是禪學寫作還是禪觀教學,筆者還是掌握大乘三昧的要領,暢導普賢行願的精神。這一切,固然來自個人體驗的自信,其源頭活水,還是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禪觀思想。 禪觀路上,幸遇明師,如優曇花,甚難希有。追思情切,無以言念,因茲略述二、三往事,與諸讀者分享自己親炙導師所獲致的無限法喜。 ——民國九十四年七月四日 於法印樓 |
||||||||||||||||||||||||||||||||||||||
招生啟事 | ||||||||||||||||||||||||||||||||||||||
花蓮慈善寺附設佛學講習班第一期招生啟事 班 主 任:上達下瑩法師 副 主 任:上照下旭法師 指導老師:昭慧法師、性廣法師 授課教師:昭慧法師、性廣法師、真聞法師、真皓法師、真培法師、真啟法師 一、宗 旨:本班之設立,旨在推動花、東地區的佛學教育,讓學員打下堅實的佛學基礎,並能運用佛法於生活之中,領受平安、喜悅、清涼的甘露法味。 二、報名資格:凡僧眾、信眾或社會人士,有志研學佛法者,均可報名。名額:80名。 三、學 費:全免。 四、日 期:每期三個月,每週二、四、六晚間7:30-8:20,8:40至9:30。 第一期起迄:94年9月15日∼12月17日(週二、週四、週六) 五、教 材:印順導師著:《成佛之道》,自備(可由本寺代購)。 六、課 程: (一)昭慧法師專題講座:佛教倫理學。 (二)性廣法師專題講座:佛教修持的方法與特色。 (三)成佛之道:真聞法師、真皓法師、真培法師、真啟法師
七、報名辦法:請洽花蓮慈善寺,填寫報名表。電話:(03)8324704 |
||||||||||||||||||||||||||||||||||||||
若內文有亂碼出現,請至: http://www.hongshi.org.tw/hongshi pic/hongshi.htm 閱讀正確版 佛教弘誓學院 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Tel:03-4987325 Fax:03-4986123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