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師生文章 | ||||
教育部學術評量標準之商榷 釋昭慧 各大學在教育部「追求卓越」與「建立進退場機制」的政策影響之下,將不得不順應教育部的要求規格,建立專任教師研究績效的評鑑項目與評量標準,否則將影響各該大學學術評鑑的成績(亦即該大學的社會聲望與招生信譽),以及教育部對各該大學獎補助款的額度。而這兩大法寶,正是大學對教育部不敢不亦步亦趨的「罩門」。 政大因本次教育部公布學術評鑑排名,而受到的鉅創,已讓各大學點滴心頭,引以為鑒。即使政大師生強烈反彈,並質疑該評鑑之公正性與合理性,然而形勢比人強,政大還是不得不痛下決心,大幅變更人事結構,重金禮聘論文成績卓越的國際學者任教,以提高該校教師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總篇數。 具有穩固之學術地位的政大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教育部依SCI、SSCI、EI等之評量標準,對各大學作學術評鑑,所引起的深刻傷害與後續影響。由於教育部是大學學術研究的火車頭,其學術評鑑辦法又將主導台灣學術研究的價值取向,因此吾人對教育部的學術評鑑辦法,實不宜等閒視之。 舉例而言: 一、SCI、SSCI、EI等之期刊索引,除了英文學術論文之外,並未列入其他諸如德、法、日、俄、中文之學術論文,這無疑是將自己降格為變相的英語國家次殖民地,而且對採用其他語文所作出的學術貢獻,視若無睹。(例如:國際佛教學術研究貢獻最為卓越的國家,其實是日本而非英美國家,所以採用日文發表的期刊論文竟未被納入該學門之評量標準,誠可說是咄咄怪事。) 二、人文學科論文之本土性強,大都不可能登載於此諸索引所列之國際期刊,這種評量標準,勢必會扼殺台灣本土性的學術研究,並且重創人文學科之學術發展。長此以往,將出現學術界「去本土化」以及「文化失憶」的重大後遺症。 三、受到各界指責之後,教育部雖改口說,將來會將TSSCI(台灣的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索引)所刊載之論文予以採計,但教育部是否能將它的份量等同於SCI、SSCI與EI等?我們將拭目以待。如果教育部採取雙重標準,則勢必會讓各大學跟進,以雙重標準來評比教師的研究績效,也勢必會讓教師只把TSSCI所列期刊,當作是投稿的次要順位。這無異是先入為主地認定了台灣學術期刊的水準,必將永遠地次人一等,而且也果真能達成這樣「窩囊」的效應。更且這無異是變相鼓勵教師,理所當然地忽略自己澆灌本土脆弱學術園地的重大責任。 四、TSSCI採計的是國內優良學術期刊的目錄,而優良與否,就要看它們過往所刊論文的份量與審查的水準。教育部既然也採計TSSCI,學校勢必要跟進,以評比教師的研究績效,這將促使學者儘可能將論文投到TSSCI所列期刊,而將其他學術期刊列為第三順位。這樣一來,台灣本土的學術期刊,必將出現「大者恆大」的局面。舊有學術刊物之未列入TSSCI者,勢必將因其優良作品之稿源缺乏,而更加難以提昇水準;新出刊物則更將不知從何獲取傑出學者的優良稿源。這實在不是策勉學界就現有水準而「向上提昇」的好法子,反而有可能將當前未列入TSSCI的期刊,一棒子打成學術界永難翻身的「放牛班」。 五、依教育部現有之學術評比方式,教師於自所任教之大學的內部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其篇數完全不予採計。也許這是主觀認定「人性本惡」的防弊措施,但筆者以為,要防弊,可另訂辦法來監督各高校的學術期刊,看它們是否有請校外學者精嚴審稿,而不是因噎廢食,完全不採計教師任教學報的論文篇數。否則勢必會使學者盡量將稿件外投,從而致令任教學校的學術刊物稿源萎縮。這無異是變相鼓勵教師,在享用任教學校所提供的學術資源之同時,理所當然地忽略了澆灌任教學校脆弱的學術園地之責任。教育部不能只考慮到防止其一端之弊,而卻忽略了此種措施所帶來更重大的弊端。 因應教育部的大學評鑑(特別是學術評鑑),筆者所任教的大學,也已於日前在校務會議中,通過了極為嚴格的專任教師年度績效評量辦法。筆者以為,這些評鑑項目,對教學、研究不認真、行政服務也不熱誠的大學教師,無疑是一大鞭策,所以有它重大的正面意義。然而既然各大學的研究績效評量辦法,一定會依教育部所制訂的規格,而亦步亦驅以跟進之,那麼,此事已攸關台灣學術研究之價值取向與長遠發展,可說是重大決策。因此,作為高教火車頭的教育部,必須聽取多方意見,周全衡量各種評量標準的利弊得失,審慎斟酌其評比標準。 筆者與幾位不同校的教授在閒談之間,不約而同發現到近一、兩年來國內學術環境的重大變化。教育部在學術研究方面的量化評比,由於重賞與重罰雙管其下,已使得各校不得不要求老師們上緊發條,拼命向前。評比標準既然重量而不重質(而且也確實難以建立「質」的評比標準),重英文而不重中文,長遠來說,受到影響的將不祇是學者個人的學術生命,更將是台灣社會的學術發展。 吾人實不忍見評比標準所透露之價值取向,帶來畸型的「去本土化」現象──亦即,不忍見一種設計不良的制度,導致學者在享用本土資源的同時,理直氣壯地「獨善其身」,疏離了本土的學術環境與任教學校的學術園地。 九二、十一、十三 善導寺三壇大戒戒會期間,撰於善導寺慈恩大樓 ──刊於九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
重大記事 | ||||
印度之旅隨行記(三) 釋印悅 【接續前期】 92.10.10
92.10.10 昭慧法師帶領大家在佛陀涅槃像前恭誦「佛寶讚」。 92.10.10 大涅槃寺(右)東邊是阿難尊者紀念塔(左)。 92.10.10 寺前的娑羅樹幹中段開叉分枝,冥合佛陀涅槃於娑羅雙樹的意境。原樹已毀,此樹由前田行貴教授種植,樹齡約四十年。 92.10.10 天冠寺的佛陀荼毘塔遺跡。 92.10.10 佛陀誕生地——嵐毘尼園無憂樹下,大眾念佛繞樹三匝。 92.10.11 佛陀故鄉迦毘羅衛城遺址。 92.10.11 尼泊爾巴丹市古都舊皇宮街景。
上午6:10抵達大涅槃寺(Mahaparinirvana Temple)參觀,寺內陳列北枕西向、長6.1公尺的巨大佛陀涅槃像。大家在昭慧法師帶領下,念誦佛號繞佛三匝、唱佛寶讚禮敬。大涅槃寺東邊,則是緬甸人建造的阿難尊者紀念塔。 7:20至希拉那瓦提河畔天冠寺遺跡的佛荼毘塔(Ramabal Stupa)參觀。團員在此獻花、繞塔禮敬。後至香港比丘尼所創建的雙林寺參訪,與現任越南籍的住持智順法師(Rev. Thich Nu Tri Thuan)晤面,並供養印度盧比、素食材料及昭慧法師所著之《佛教規範倫理學》與《千載沉吟》,大家並合影留念。 9:20離開。在印度這段期間,非常感謝印度英文導遊Pauan Kumar Mishra、中文導遊白奮龍先生(Praphull Nayal)的導覽、說明。 下午在前往印度、尼泊爾邊界途中的巴士上,昭慧法師向大家開示道:一、一般人容易有「接班人」的迷思,但佛臨涅槃時,阿難問到,佛滅後應以誰為師?佛答阿難:應以波羅提木叉為師。佛弟子應「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異洲,不異依。」不應有追隨領袖的迷思,而要以法為依,培養獨立判斷的精神,「依法不依人」。二、《佛遺教經》言:「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舍利弗涅槃後,佛亦說其五分法身不滅。可見法身常在的課題,在於佛弟子是否能稟承佛陀教法真實修證。因此,大家皆因努力使佛法能長存世間,永為眾生依怙。 度過邊界後,先至Lumbini Hokke Hotel用餐、放置行李。Ven. Sujata Shakya比丘尼在此與昭慧法師會面,邀請法師參觀其所暫住的法稱寺嵐毘尼分院,Ven. Sujata Shakya是喜馬拉雅山佛化教育基金會派駐在嵐毘尼從事教化、教育工作者。這位法師目前在當地中小學弘法,使得約70﹪的學生信佛。 16:45(尼泊爾時間晚台灣兩個小時十五分,以下用當地時間)參觀日本人所造的「釋迦本堂」佛塔,團員繞塔三匝禮敬。17:25參觀佛陀誕生處——嵐毘尼園,於此處可見摩耶堂(Maya Temple),內奉摩耶夫人手攀無憂樹,太子從右協誕生像。此是四世紀笈多王朝時的雕像,但回教入侵時浮雕的表面被削去,只剩下雕像的輪廓。在此處亦可看到阿育王石柱、無憂樹等。昭慧法師帶領團員在無憂樹下念佛號右繞三匝。接著到南傳佛教寺院(Lumbini Buddha Bihar),住持Ven. Vimalananda法師接見團員,並以上穿三顆菩提樹子的紅線結在團員手腕上為團員祝福。後至Ven. Sujata Shakya比丘尼暫住的法稱寺嵐毘尼分院參訪,昭慧法師一行人並供養Ven. Sujata Shakya教育基金美金800元、衣服兩大包及昭慧法師所著之《佛教規範倫理學》與《千載沉吟》。其後,至中華寺參訪,這間寺院由中國大陸興建,規模宏大,但是夜間視線不良,無法仔細觀看。住寺果亮法師接待團員,一聽到昭慧法師蒞臨,他感覺非常高興,因為他曾閱讀昭慧法師著作,感覺非常契合,因此也上弘誓網站瀏覽有關法師著作與訊息。但因夜深,昭慧法師恐打擾住眾,一行人告辭返回飯店。 92.10.11 7:45抵達佛陀故鄉迦毘羅衛城遺址,但此遺址仍未經考古認定。一行人循著傳說為佛陀夜半踰東城城門而出的途徑走了一回,面向印度佛陀離家修行經過的路線。 10:00前往機場搭乘飛機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但因濃霧,原定班機取消飛行。遲至14:50團員才分二梯次,乘坐16人座小飛機飛往加德滿都。於飛機上,清晰可見壯闊的喜馬拉雅山脈,性廣法師並於駕駛座後方攝得世界最高峰聖母峰(海拔8848m)的照片。從飛機往下望,山脈綿延一望無際。約40分航程後,抵達加德滿都。游祥洲教授指出:加德滿都是以文殊菩薩命名,市區以密教壇城方式設計,因此在加德滿都,只要認識五方佛,就不會迷路了。 用餐後,17:00前往巴丹市古都參觀著名的千佛寺、舊皇宮、黃金廟等。千佛寺為仿大菩提寺的磚造佛寺,經三代建造完成,距今有400年歷史。黃金廟是尼泊爾的最大佛學院,收入歸釋迦族,且釋迦族人一生中必須於此處出家一個月。內有用黃金寫就的心經。尼泊爾憲法規定釋迦族不用當兵,理由是因為他們太慈悲了。但因團員抵達時間已晚,寺廟已關門,一行人無法進入參觀。廣師父開玩笑道:印度人什麼時間都不準時,唯獨關門時間最準時。 這次的參觀非常有趣,導遊Kabil Timilsina講了許多尼泊爾的傳說,讓團員更加了解建築物特色與由來。本來預定行程中,今晚是自由購物時間,但因時間已晚,基於安全考量,改至明天。一行人返回凱悅飯店用餐、休息。 【下期待續】 |
||||
出版與贈書消息/台南妙心寺提供 | ||||
◎妙雲集教學講座(2)──《佛法觀點的宗教觀》
作 者:昭慧法師 出版日期:十一月二十日 頁 數:全書468頁(25K) 簡 介: 本書收錄妙雲集教學講座單元二:宗教觀之12篇精彩文章,內容包含:宗教觀教學概述,宗教之意義、宗教之本質、宗教之特性、宗教的層次、宗教的類別宗教之價值、宗教理想之實現、導師對基督教的批判、導師對儒家批判、美麗而險惡的歧途、論宗教學從各宗教分出之過程與問題等。 出版與贈書單位/臺南妙心寺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歡迎隨喜贊助,欲索書者請附回郵35元(若須掛號者,請附回郵55元) ◎《諸說中第一 ——力挺佛陀在人間》 作 者:林建德居士 出版日期:十月已出版 頁 數:全書320頁(25K 簡 介: 印順導師「遊心法海六十年」,晚近卻自嘲「冰雪大地撒種的癡漢」,慨嘆老來無知音!更有甚者,種種誤解、曲解,以及不了解,耄耋之年紛至沓來。 本書作者係年輕一輩佛教學者,以清楚的說理,嚴密的推論,敏捷的思維,靈活的辯證,正面迎戰人間佛教思想的批判。關心印順思想及佛教未來發展的朋友,本書提供極重要的參考價值! 出版與贈書單位/臺南妙心寺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歡迎隨喜贊助,欲索書者請附回郵20元(若須掛號者,請附回郵40元)
臺南妙心寺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電 話:(06)3136709•3111099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地 址:台南縣永康市勝利街11巷10號 |
||||
佛教弘誓學院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03-4987325 地址: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傳真:03-4986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