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 行:佛教弘誓學院 編 校:釋傳法 出刊日期:2002年07月29日 創刊日期:2001年11月05日 出刊週期:不定期出刊 | |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得道日,桃園縣觀音鄉舉辦一場空前莊嚴的【石觀音文化節】,石觀音菩薩巡鄉繞境、鄉民熱烈參與 | ||
2002石觀音文化節祝禱文,張永輝鄉長宣讀,鄭秋玄代擬 | ||
現代禪捐贈關懷生命協會30萬,明年由佛教弘誓學院和現代禪文教基金會聯合舉辦學術座談會,慶祝導師九秩晉八嵩壽。 | ||
「慈濟『一灘血』故事不實說」回應文,作者張嘉尹為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世新大學法學院專任助理教授,台北大學法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台灣法理學學會監事,思與言雜誌常任編輯委員。 |
「2002石觀音文化季」特別報導(之一) |
法程/報導 91.8.27~28 台灣民間一向熱衷於迎媽祖、迎王爺等廟會活動,而與台灣人民「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觀音菩薩,雖然家家戶戶供奉膜拜,但在台灣民間,卻從未見到像本次「2002石觀音文化季」如此盛大而全鄉參與的迎迓活動。 灑淨儀軌 91.7.27 灑淨(後排右起客委會劉永斌副主委、張永輝鄉長、甘泉寺曾獻奉主委) 91.7.27 張鄉長捧抱石觀音像,放上聖轎。 91.7.27 海岸巡禮的莊嚴隊伍。 海岸巡禮 緊接著,甘泉寺石觀音像由張鄉長捧抱起駕,安奉在莊嚴的聖轎之上;一行人與眾多鄉親緩緩走向觀音海水浴場前作「海岸巡禮」,在海岸前高高聳起的巨大觀音像前,舉行簡單的祈安法會。先由八位純真的童男童女獻上「土地八吉祥」(泥土、種仔、瓜果、稻苗等物),在眾等的唱讚誦經聲中,法師帶領立法院郭榮宗委員、劉主委、張鄉長、曾主委四人代表鄉民上香,然後由張鄉長恭誦感人的「祝禱文」。約一個半小時的「海岸巡禮」,所有參與的法師與官員、立委都全程步行,而且在炎炎夏日之下全程曝曬,不戴斗笠,汗如雨下。這份虔誠懇切,感動了許多圍繞觀禮的鄉親們。
91.7.27 聖像安座時,呂副總統蒞臨捻香並以蓮花獻供。 91.7.27 午供(後排拈香官員右二起為:曾忠義副議長、朱立倫縣長、郭榮宗委員、張鄉長、曾主委等人) 91.7.27 巡庄繞境的行伍極為壯觀。
安座‧午供 祈安回向已迄,一行人返回寺前廣場,聖轎上的石觀音像立刻供奉在高高的蓮花座上,然後舉行安座大典,由剛剛蒞臨現場的呂秀蓮副總統代表上香。呂副總統並於大典之後作簡短致詞,勉勵大家共同發揚觀音菩薩「尋聲救苦」的精神。 上午十時半開始,舉行午供大典。寺前廣場上擠滿了觀禮鄉親,共同參與盛會。昭慧法師帶領著朱立倫縣長、黃副縣長、立法院邱垂貞委員、郭榮宗委員、客委會劉副主委、張鄉長、桃園縣議會曾忠義副議長、黃茂實議員、吳宗憲議員、農委會北區糧管處彭世俊處長、農業局黃隆洋局長、文化局謝小韞局長、甘泉寺曾主委等諸位首長民代,一同上香、獻供。 巡庄繞境、花車踩街 午後三時,在「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莊嚴聖號聲中,「巡庄繞境、花車踩街」活動開始。由警車開導,大大小小莊嚴別緻、富於鄉土特色的花車,大都是鄉民自己設計、自己製作的;它們跟在聖像之後,吸引了不少民眾的目光。車隊繞著觀音鄉全境緩緩開動,沿途分別在觀音區、崙坪區、新坡區與草漯區的市鎮鬧區下來「踩街」。遊行隊伍順序是: 1.前導車(車上供奉一尊觀音聖像,並於沿途播放「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2.掌旗執牌的甘泉寺前導大隊二十餘位男眾。 3.昭慧法師領著諸位師父、負責舉手爐的張鄉長與甘泉寺曾主委,以及諸位穿著海青的甘泉寺信眾們,沿途誦念觀音聖號。 4.每到一區下車「踩街」的地段,均有該區純真可愛的幼稚園小朋友們,穿著各式各樣的美麗童裝參與。 5.石觀音聖轎專車。 6.社區婦女協會朋友們在鄉長夫人王麗香女士領導下,穿著美麗的印度服裝。 7.十幾輛花車以及一輛牛車隨在後行。 8.許多車輛與民眾見到此一壯觀行伍,竟也臨時起意,一齊隨行。 車隊所到之處,殊勝的菩薩德相,悠揚的菩薩聖號、莊嚴的法師行列、多彩多姿的遊行隊伍以及五彩繽紛的各式花車,吸引了全鄉鄉民的注意。大家紛紛呈設桌案,獻上香花果品,向緩緩來到門前路上的菩薩聖像虔誠禮拜,見到師父們也歡喜合掌。由於事先經過宣導,所以極少燃放鞭炮的情形。以菩薩聖號代替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與喧天動地的鑼鼓聲,場面雖熱鬧歡欣,卻沒有一般迎神賽會的激情。觀音文化工作陣的文化與環保理念與佛法的精神不謀而合,在此呈現了可貴的成果。 91.7.27 夜晚的甘泉寺廣場上,燈光璀燦,鄉民孺慕地仰望著聖像,流連忘返。 聖像返駕 直到晚間約近七時半,巡庄繞境的隊伍方才回到甘泉寺前廣場,舉行安座大典,在法師率領張鄉長、觀音工作陣王朝儀總幹事與甘泉寺曾獻斌總幹事代表上香、誦經、三皈依回向之後,是日之法會功德圓滿。 晚間張鄉長伉儷、民政課劉弈田課長、觀音工作陣鍾添壟、涂錦慧伉儷與法師們在甘泉寺對面廖氏鄉親公館前的路邊露天進食。彼此交換意見時,大家都感覺:鄉親的參與熱度很高,儀式非常莊嚴殊勝,而且由於事前宣導,請鄉親配合護生、環保的理念,齋戒禁屠二日,活動亦以不鳴炮、不燒香、不鳴鑼鼓等環保理念貫穿其間,所以在熱鬧的節慶氣氛之外,還具足很強烈的人文氣息。「石觀音文化季」初次舉辦,就有如此良好的成果,令大家都非常欣喜。 熱烈迴響 翌(7月28)日是農曆6月19日觀音誕,石觀音菩薩安座於甘泉寺前廣場的蓮花座上,信眾與遊客紛紛來到供奉膜拜。上午8時至下午4時半,主辦單位更於寺前的甘泉公園舉辦「客家婦女的美與真」歌唱大會。由於前一日巡庄繞境下來,全鄉皆知此一有意義之活動,甘泉寺前廣場鎮日人山人海,喜氣洋洋。鄉公所提供的兩千份客家美食(素食),十一時以前就已被鄉親與遊客索食一空。 91.7.28 送聖安座大典,張鄉長居中上香(奉祀代表右一:甘泉寺曾獻斌總幹事) 送聖‧安座 下午五時左右,送聖安座儀式開始。有始有終的張鄉長、甘泉寺曾主委與總幹事、觀音文化工作陣鄭秋玄主編等各界代表十餘人及廣場上的鄉親們在法師帶領下,全程參與大典。在觀音聖號聲中,聖轎被緩緩抬下蓮座;送聖隊伍進入寺中之後,由張鄉長恭謹捧抱石觀音聖像回到香案之前。全體法師、信眾唱回向偈云:
繞境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有情,皆證無上正等覺。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密。 「石觀音文化節」的所有活動,就在此一充滿法喜的梵唱聲中,劃上了功德圓滿的句號。 信仰、土地與文化 本次活動結合民間信仰、土地與文化內涵之意義。為鄭重虔敬,並體念觀音菩薩慈悲苦難眾生之精神,故鄉親配合此一活動而齋戒、禁屠二日,朱立倫縣長齋戒三日,黃敏恭副縣長則齋戒七日。 除了前述首長、民代之外,本次活動參與策劃,而且全程指揮全場者,尚有民政課劉弈田課長、觀音鄉圖書館黃久玲館長、甘泉寺與觀音工作陣的前述諸位朋友,以及鄉土藝術家吳嘉龍、林新來二位先生,他們默默奉獻的精神,甚令大家感佩! 本院是本次活動的協辦單位之一,參與全程法會與巡庄繞境的師生雖然非常辛勞,但是見到全鄉鄉親對菩薩如此恭敬虔誠,一時忘卻疲憊,內心甚感鼓舞。應邀主法的昭慧法師表示:觀音信仰與漢民族血肉相連,已跨越佛教領域而成為全民精神上的護祐者。故家家供奉祖先牌位者,莫不同時供奉觀音。本次活動配合齋戒、禁屠之宣導,彰顯了觀音菩薩「尋聲救苦」之精神,期望參與者人人成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的其中兩手兩眼,以慈憫心善待土地、鄉親與蒼生,共同匯聚成無限的悲願大海。 所有參與本次盛會的師生,雖然兩天下來精疲力竭,而且曬得脫了一重皮,滿臉紅通通,兩腳也有點「ㄊㄟ腿」,但是看到那些原本不是佛教徒,卻如此虔誠參與整個盛典的全體鄉親,咸感疲累頓消,並道「明年再會」。 二十七日晚間,張鄉長與夫人告訴本院師生:觀音鄉鄉花原來是玉蘭花,但是配合石觀音與這塊土地的奇妙因緣,以及「觀音蓮花季」的產業特色,將會更改為蓮花,鄉樹則改為菩提樹。 二十八日,張鄉長更說:鹽水有蜂炮的特色,觀音要發展出「石觀音文化季」的特色,讓人一想到觀音鄉就想到慈悲的觀音菩薩,潔淨的蓮花,也就聯想到了「石觀音文化季」! |
2002年石觀音文化節祝禱文 張永輝(鄉長)宣讀 鄭秋玄代擬 一百四十二年前的農曆四月二十二日,石觀音菩薩如慈母般出現在這塊貧困的地域,僅有的九戶人家築草庵祀奉,從此,大慈大悲的石觀音菩薩,就眷顧著這塊境土,庇佑鄉民,讓本鄉曾經擁有「魚米之鄉」美譽;也因為石觀音菩薩的巧妙出現,本鄉從此有了一個莊嚴美麗的地名,這是觀音鄉民的福份,也是驕傲。 然而,二十幾年來,觀音鄉在進入工業化後,並沒有帶來預期的繁榮,卻引進無數的污染與浩劫!大峽谷、陰陽海、廢土入侵、垃圾縱橫、溪流死了、魚蝦也哭泣…幸好,在許多鄉親的抗爭打拼下,挽救了一條溪流──大堀溪。 也因此,潔淨清香的蓮花,朵朵巧妙綻放在這塊土地上,「觀音蓮座」,更是清楚地呈現在觀音鄉親及眾多遊客朋友的眼前及腦海中,我們相信,這是上蒼對這塊土地與住民最慈悲的補償與恩賜… 今天,適逢觀音菩薩得道日前夕,我們願意用最虔誠的心情,呈獻上最最樸實無華的「土地八吉祥」(水、土、沙、花、草、穀、種籽及瓜果),衷心期盼這塊飽受傷害的土地,能重新回復到以往的潔淨與安祥。 我們更願意呈獻上從這塊土地孕育出的純潔蓮花及美麗花卉,供奉石觀音菩薩,祈求大慈大悲的石觀音菩薩能如母親般的慈愛,撫慰這塊受到傷害的土地,與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子民,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讓觀音鄉遠離被糟蹋、受剝削的命運,在您慈悲的祝福下,觀音鄉民重新過著平安祥和的日子,感謝您。 預告: 由於電子報篇幅不宜過長,但「石觀音文化季」的文章與照片卻非常豐富,所以主編決定將「石觀音文化季」專輯,於本(26)期與下(27)期分兩次刊出。 昭慧法師為本次活動所撰兩篇文章:〈觀音的召喚,鄉土的情懷〉、〈觀音信仰與鄉土文化〉,以及本院師生參與本次活動的心得,緊接著將於下(27)期《弘誓電子報》中全文刊出,敬請讀者惠予指教! |
轉載:現代禪教團潛修期間最新消息 一、感動於昭慧法師在《佛教倫理學》一書所提的護生觀念,現代禪雖在佛教使命和性格上與之略有不同,但透過間接的方式響應菩薩護生的思想和行動,則為佛門一員所該為!故今日現代禪宗長禪龍老師指示財務部門捐款新台幣三十萬元敬奉「關懷生命協會」,支持該協會護生的菩薩行。(關懷生命協會的創會理事長為昭慧法師,目前理事長為性廣法師。) 除此之外,禪龍老師並通令各地共修會:「凡現代禪弟子不宜吃生魚片,此不是基於衛生的考量,而是奉行佛陀遺教,避免『為我而殺』的戒律精神的實踐。」 二、關於兩岸佛教論壇到處張貼署名藏傳佛教格魯派日常法師誣指現代禪為外道一事,經現代禪發表公開聲明之後,七月九日並正式去函台灣「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求證、七月十一日並以英文信函敬致印度達蘭沙拉達賴喇嘛,由於至今尚未得到任何說明和解釋,對此現代禪感到遺憾!不過,現代禪並非好辯論,既然如此,現代禪也暫此歇息,「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外道或內明之學,明眼人之前,洞然明白。 由於兩岸教界、學界多位友人對此事表示關心,故現代禪今日發佈此一消息。 三、李老師著作中多處表露對印順導師法乳深恩之感念,四月二十六日並正式皈依導師座下。基於感恩導師拉近人類與佛法的距離,經與昭慧法師商量,已確定明年由「佛教弘誓學院」和「現代禪文教基金會」聯合舉辦學術座談會,慶祝導師九秩晉八嵩壽。昭慧法師和李老師均將全程參與。 執行長 釋禪音 公元二○○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
有關慈濟功德會 ——誰的真相?哪一種公道? 張嘉尹 自從有網路以來,我們活在一個更加繪聲繪影的世界,利用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一封無法辨認真假的電子郵件,透過【Forward】轉寄功能,可以讓半個世界恐慌,網路上許多自稱是被迫害者,就蠢蠢欲動的利用網路這個特性發動「匿名攻擊」。 2002年7月22日 *張嘉尹,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世新大學法學院專任助理教授,台北大學法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台灣法理學學會監事,思與言雜誌常任編輯委員。1992年仍就讀台大法律學研究所碩士班時,律師高考及格。父親曾任法官,後長期擔任律師,多次擔任高雄市律師公會常務理事、常務監事。 (本文轉載自「現代禪教團」主網站)
|
佛教弘誓學院 E-mail:hong.shi@msa.hinet.net 電話:03-4987325 地址:桃園縣觀音鄉大同村11鄰121-5號 傳真:03-4986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