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編輯室報告 

 

做為漢傳佛教徒,對藏傳佛教辯經的印象,長久停留在影像的畫面感,那些身披袈裟的僧侶,兩兩相對,如切磋武功般的擊掌、頓腳,語速急切你來我往,身後是高原的藍天白雲以及金色的寺院。

這種動感十足源於印度盛行於西藏的辯經方式,受限於地域和語言,漢地佛弟子很難有現場學習和觀摩的機會。因緣聚會,2021124,由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指導,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及藏傳佛教研究中心主辦,「智慧磨刀石——藏傳佛教辯經學制華語示範暨研討會」在玄大圖資大樓慈雲廳舉行,藏傳佛教格西、堪布、台灣僧俗弟子以華語示範藏傳佛教辯經學制,探討藏傳佛教辯經學對漢傳佛教的啟發與展望。

本期專輯「智慧磨刀石」,匯集此次辯經的新聞報導及藏漢學者、修行者的系列文章,透過不同傳承的論述詮釋,佛陀教法愈加清晰呈現於前。

首先,是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鄭凱榕記錄報導的〈那爛陀千年傳承台灣相會!智慧磨刀石:前所未有以華語示範辯經的研討會〉,詳細記載了這場殊勝大會的整個過程,那些精彩瞬間令向隅者亦能一睹盛況。

昭慧法師〈藏傳佛教學經制度與辯經學在華人世界的啟發與展望〉,文簡而意義深遠,提綱挈領勾勒出藏傳佛教學經制度的綱要,涵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寄望透過漢藏佛教的文化交流與學術交流,反省漢傳佛教在教學上的弱點,杜絕中國傳統佛教「空疏簡陋,懶於思惟」、「輕視知識,厭惡論理」的反智思潮,回溯那爛陀的昔日榮光,再續玄奘大師的未竟宏願。

見悲青增格西〈藏傳佛教辯經學制及對修行的意義,以個人在寺院中的學習歷程,生動描述了遵循古法的次第修學,辯經從來是貫徹始終的。格西的學修實踐中,辯經是輕鬆快樂的學習方法,他認為透由辯經可以培養專注力、敏銳的觀察力以及深入問題的洞察力,由此建立堅固的信心以及正念正知。

辯經論式之應用洛桑蔣千譯師,拋出當下的問題,套用辯經論式,立破之間饒有趣味。

劉宇光教授長年教授「佛教知識論」,對印度佛教量論有深入研究,藏傳辯經」隨筆〉,寫下了他對本次辯經研討會提出的幾點建議。他認為這次會議是個有意義的起步,象徵著重新將佛教在印度本來非常強調的,以理性作公開的對辯帶回給因中國化太久,沒剩下多少理性的漢傳佛教。

「新書發表」欄目,刊載昭慧法師本年度出版的兩本大作《生命倫理與環境倫理――倫理抉擇的中道智慧(一)》、《性別倫理與社會關懷――倫理抉擇的中道智慧(二)》自序。法師寫道:「『緣起、護生、中道』,這是佛教倫理學的軸心思想,可用以面對生活上的倫理兩難情境,可拿來分析應用倫理層面的各種兩難議題,更可依此軸心思想,坦然面對社會上的重大爭議,或是據以回應媒體訪談。」系列哲學思辨的背後,是修道者那份悲天憫人的知與行。

本期「律學今詮」欄目,連載昭慧法師《比丘尼戒經》講記(十一),〈「略說教誡」到「廣分別說」的戒律實踐〉,描述釋迦牟尼佛十二年為無事僧,只是「略說教誡」的道德勸勉,十二年以後才開始「廣分別說」制定戒律之歷史因緣,對當下僧團奉行戒律出現的諸多問題,予以應理如法的詮釋。

從雪域高原到大學殿堂,延續那爛陀千年傳承,期待藏傳佛教「辯經」這一古老的修學方式,在漢地開枝散葉,煉截磨金。

 

總編輯  釋明一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