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一群被看做乞丐的修行者能獲得社會尊重嗎?

 

 釋耀行

 

近來常在朋友圈看見一則小視頻,視頻中一群出家師父,拿錫杖著破舊的僧服,風塵僕僕的在鄉村跟村民托鉢乞食,被諸多村民報以好奇、懷疑的眼神拒絕。這樣的行為感動了許多人,認為佛教出家人就應該如此。

然而……

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佛教傳入中國在吃與穿的改變。

首先來看獲取食物的方式。印度式托缽乞食早已經改成寺院自炊,因為印度人有供養托缽修道人的傳統(認為供養可以令家室興旺,家人獲福)。因此,不僅是佛教出家人,也包括其他宗教出家者皆用托缽的方式,不但解決修行人的食物,也有宣教的目的。佛陀時代印度人做好飯是不動的,要等托缽的沙門來到,第一缽食物先供養這些沙門(所有宗教的出家修行者)。

可在漢文化,只有乞丐才這樣,試問一群被看做乞丐的修行者能獲得社會的尊重嗎?不獲尊重如何弘傳佛法?因此歷代祖師大德们,為了適應此方的文化,不再乞食托缽,改為寺院飲食。今天,以工商業為主的社會早已不是當初的農業社會,即便你想去托缽,忙碌的上班族自己都點外賣,誰又可以為你提供食物呢?

佛法講中道智慧,極端的苦行和放縱自己的六根(耽著欲望)都是偏離的。佛陀自己就是這樣實踐的,離開王宮(樂求),放棄六年苦行(苦求),故中道行才是佛子當學之途。視頻中的畫面,就是上門托缽的師父被當成乞丐這樣的方式可以弘揚佛法嗎?還是滿足了我在修行的認知。

誠然,頭陀行(苦行)是修行的一種方式,但絕對不是唯一當媒體在無限放大佛門中的個案,極奢靡的以及極端苦行的,在社會人士心中留下唯有苦行才是真正的修行,那與佛教遠離苦樂二邊的中道行,相差太遠。

正如影視上的出家人,頭上都有幾個標誌性的戒疤,言必稱:施主,善哉,讓社會大眾誤以為沒有戒疤的都是假和尚他們哪裡知道,為了出家者的健康,擔心燒戒疤出現意外,中國佛教協會早已經禁止在戒場燒戒疤,況且佛陀當初也沒有這樣的戒律,今天的藏傳、南傳佛教的出家人也都沒有燒戒疤。

所以,安貧樂道是佛教修行人的本份,但苦樂二邊都不可以走極端,老實正常的修行才是大多數佛子的日常,多瞭解學點佛法的歷史和教義,才不會被電影、電視帶偏了

惜福,舊衣服也要縫補好洗乾淨

再來,是衣,存活在世間就少不了吃飯穿衣,修行人也不例外。佛陀在世,古代的生產資料非常稀缺,在家人要獲取一件衣料都非常困難(其實即便現代社會,幾十年前小孩換新衣還是新年禮物)。因此在古印度,出家沙門的衣取得方式有兩種,第一,是拾取塚間丟棄的舊布,經浣洗薰染割截成衣,既然是丟棄的,肯定不是完整成塊的衣料,由許多碎片拼接而成,稱糞掃衣。第二,是由居士布施的衣料,在家佛弟子以四事(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供養三寶護持僧團,是為居士施衣。

正因為衣得來不易,出家人又不可貪染物欲,所以在律典中,對出家眾有關衣的戒條有許多,包括如何獲取,保管、使用、乃至相互借用的規範。今天的袈裟,仍然由一條條布割截拼製,就是對佛教傳統的延續。但總有人借修行之名行搞怪之事,筆者就曾見有所謂的高人,在新衣上補上兩塊大大的補丁,以顯示其有修,甚至有人網購百納衣(也居然有賣的)。這樣的人在大眾崇敬的目光中,收穫名聞利養,卻離佛法正見越來越遠,乃至誤導社會大眾對佛教的觀感。

以漢傳佛教為例,僧服式樣除了法會、說法、課誦的海清和三衣(袈裟),日常穿的就是短褂、中褂和長衫。短褂相當於居家服,有內衣和睡衣的功能,中褂是出坡、勞作時穿的,長衫是很正式的著裝,顔色主要是褐、黃、黑、灰、黃綠色,式樣永不變不過時,因此所需不多。以筆者的經驗,短褂穿裡面破舊無妨,只要縫補整齊清洗乾淨即可,長衫算是外出禮服,無論是說法度眾還是人間關懷,都要維護出家者莊嚴的形象,以利弘法利生,故以整齊莊重為宜。

現代社會,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改善,但佛教安貧樂道的精神仍然是修行者在滾滾紅塵中的清醒,如何秉承佛法緣起中道智慧,惜福的同時,又不過猶不及的做出令世人誤判佛法的行為呢?這是每一個佛弟子都要學習與思維的。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