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蕭媛晴居士訪談錄
訪談時間:113年6月12日
訪談地點:佛教弘誓學院嵐園
採 訪:釋印悅
撰 稿:王哲滄、涂晏婷、潘鳴珮、釋耀行
【編按】
蕭媛晴居士,為本院校友暨志工,長期以其專長,對學院諸多事務積極參與、護持,2024年9月4日午時捨報。
1. 早期媛晴與陳博文居士,有感於昭慧、性廣法師弘法、受訪影片,受限於既有的錄影設備不佳,畫質不好,因此發心錄製昭慧法師《佛教規範倫理學》等弘法影片上傳YouTube。感恩他們發揮長才,以專業協助本院的弘法志業。
2. 建議本院網頁改版:介紹網頁設計師劉建明居士,對改版提供諸多意見與協助,改版後的網頁新增了手機版網頁功能。
3. 重製佛教弘誓學院簡介影片:她邀請平日的工作夥伴葉育呈導演等四位專業攝影師,結合校友會徐台芳前會長等人,重製本院簡介影片。這部影片雖只有短短的13分15秒,但從民國111年3月3日開拍,經多次改版重製、補製,至完成,整整花了1年10個月。影片以簡約的時間,輕快的節奏,用一張張代表性照片與扼要標題的字幕,替代過往簡介中冗長的旁白,呈現著學院豐富多樣的風貌。
4. 臉書粉絲頁經營、策畫「蔬食野餐日」等文宣法務、擔任研討會等活動的司儀。
本院感念她對學院的護持,在此祝願其蒙佛接引,往生彌勒兜率淨土
一、希望學院有一部招生宣傳的影片
先說拍攝學院簡介影片的部分,我本身的工作是做整合行銷,入學那段時間,剛好是短視頻非常火紅的時候,很多人開始用影片做形象。我因為有拍攝影片,所以進來弘誓還在專一的時候,就非常希望學院有這樣一部影片來做招生的宣傳。可是要拍攝的時候就忽然間取消了,當時的住持明一師父告訴我說,這就是因緣不具足,要等待因緣。可是我那時候學習佛法的時間不夠長,才進來不到半年,其實蠻挫折的。因為遇到COVID-19,所以我們四年才畢業,要畢業的時候班長余惠玉告訴我,院秘書法聞師父跟他說,畢業典禮的時候需要一個影片。
對於我們這種專業人士,我真的沒有辦法接受拿著手機這樣拍,如果是要拍這種影片,我真的沒有辦法做,我認為學院並不需要只播一次的這個影片,而是往後在推廣招生上面都很重要的影片。我們的班長惠玉就說:好,那就拍。我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說,要很多錢喔。其實如果你希望這支影片雋永,它要具備很多條件,我不想要拍一支太陽春的,這樣對外形象不是太好,我的專業也無法忍受。然後他就說那要多少錢?我說起碼的商業片是二十到三十萬,我們都是free(免費)的,只有劇組的這個狀態。他就說要這麼多啊。我說我把自己所有的資源都share(共享)出來,可以壓二十萬,拍一支招生影片要一直剪接。沒有想到惠玉說,那你就拍,二十萬他出。
我當然知道惠玉有這方面能力,可是一聽覺得不捨得,機緣之下又跟徐台芳見了面,我跟他說惠玉說要拍,那時台芳是校友會會長,我是校友會總幹事。我說,我不希望校友會永遠都在三鞠躬(指校友逝世時,前往致奠三鞠躬禮),校友會要不要做一點不一樣的?她就說好可以一起來做這件事情,後來又得到法聞師父的支持,她也很開心,她覺得學院真的需要這個。
他們三個人都同意之後,換我縮回去了,我心裡想天啊,我哪裡來的勇氣,因為我知道這是很浩大的工程。見他們三個人很熱心、很開心,我就沒有辦法退縮了。法聞師父要我跟台芳兩人去向法師報告這件事情,跟法師報告的時候,法師就講了一句,這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你們要拍那辛苦你們了。
然後我們就開始計劃,拍攝過程中校友會很多人都有投入,最主要是台芳,韻如,邡畬,邡畬也是這方面的專家,還有法聞師父。費用這個部分我當時就收二十萬,惠玉說他是發起人,我說那你就出五萬。法聞師父也覺得可以讓在校的同學,透過小額捐款的方式,讓大家都可以植一份福田,所以當時也有在學院做一些募款的動作,可是那個募款也造成一些小困擾,這個就不再說了。
二、呈现international global(國際全球)的佛教弘誓學院
我的構想是希望呈現學院很真實的狀態,我們不是演員,所以也沒有希望用演的方式,就是有的都是真實的。因此對拍攝團隊來說比較辛苦的是,他們早上四點半跟著我們起床,然後去拍早課,甚至因為要很多個角度,所以可能要連續拍兩三個早上。拍我們上課,專一、專二、專三、研究部,我們都有安排不同的點去拍攝,有時候可能在這個場景需要幾個人來,然後我們怎麼拍攝。另外我們希望常住所有的師父都可以入鏡,就是他工作的時候我們去拍攝,甚至有考量到志工,我們希望把弘誓方方面面都呈現出來,經過一個禮拜拍攝,大概算是比較完整。
我們也採訪了學院兩位創辦人,昭慧法師和性廣法師,採訪昭慧法師是在法印樓三樓禪堂,法師一到現場就說:我本來以為只是簡單的,沒有想到就是一個劇組。老實說雖然我那時候在弘誓已經四年,可是畢竟我的眼界跟觀感沒有像法師那麼高,如果以招生來講,這種大眾普遍性的可能拍起來OK,可是後來剪接片的時候,法師給我的任務是,希望呈現一個international global(國際全球)的。
拍完之後剪出的影片,我不希望流於套版式的那種,討論過程中遇到一些壓力,因為團隊裡面有各方面的精英,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可問題是我們的費用跟劇組拍攝,因為我們的人都不是專業演員,他們想要的那種歡樂氣氛,其實根本跟學院的Tone(風格)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在說服他們的時候,就必須在導演跟學院的團隊之間做一個平衡,有時候也會比較獨斷性的,用一個專業的角色直接切入。團隊之間雖然會有一些小小的摩擦,但是大家都很正向,那時候都一直開會討論,最後得出一個共識。招生影片拍完之後,昭慧法師給了我們一些想法,所以又補拍。
三、從一張張照片回憶學院的歷史
第一個版本原來打算出一個十分鐘證言式的,就是說有許多人提到,他們在這邊得到很多法喜的過程。拍攝過程中因為不希望是演,所以每一個人的訪問我們都花很多時間,就是他可以自然說出來。像淑芳,到最後他自己就合掌說,我真的很感謝弘誓,不但救了我還救了家人。他們會不自覺說出非常多的,讓我很感動。
所以第一個版本這種十分鐘證言式的,就我的理解這不是招生廣告最好的方式,它應該屬於招生廣告後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就想要再改一個版本,是那種略帶一點點輕鬆年輕氣質的,當時有邀請一些年輕學子來參加,然後就拍成了第二個版本,第二個版本裡面沒有太多旁白,是比較活潑的方式。
從第二版到第三版,完全是不太一樣的呈現方式,第三版給的資料,可能因為在這裡住過,對這邊的歷史,師長參與的社會運動,這些部分我們都清楚,至少我是清楚的,所以在看每一張照片的時候,就不斷的在回憶整個學院的歷史,我覺得那跟純粹的招生影片是不太一樣的。
招生廣告片結束後,我們請昭慧法師做最後的審核,法師說招生廣告OK。但是學院簡介片一直難產,希望你們從招生的這個延伸出來再加一個簡介的部分,可是一開始我的設定就是一個招生,一個簡介,因為這兩個型態是完全不一樣的,簡介就要橫跨整個弘誓的歷史,所以我知道簡介很難。可是一開始我們認為招生比較難拍,因為我們的人都不是活潑的人,所以你要怎樣拍出一個稍微輕鬆,但是又不是那種跟別人一樣,好像落入一個只是介紹校園,介紹一兩個人,然後就結束的那種狀態。
我記得很清楚,那一天是8月1號,這個簡介片一直剪不出來,我就跟法師承認說,簡介對我來說還是太難,畢竟我才來弘誓四年,真的無法瞭解弘誓太多。法師就說,他希望可以是一個有International Global(國際全球)性的,甚至把過去的做一個整理。可是我當下退卻了,我跟法師說,法師我認為我沒有這個能力。可是同時一起來的還有葉導演跟台芳,他們趁我電力只剩3%的時候,就跟法師說媛晴可以啊。我就答應了,回程的路上我跟他們說:你們答應了,那請問誰要來做?因為要怎麼呈現?怎麼整理?變成是我要跟導演一起討論。
而且那時候就是需要很多照片,我沒有參與那些歷史,所以不知道照片的前後順序怎麼樣,為了那些排順序就快把我跟導演逼瘋了,也快把師父們逼瘋了,因為他們一直要提供非常多的照片。然後我跟導演就陷入第一版本的痛苦,就是我們挑哪些照片,因為我們看照片的模式,可能跟法師對那些照片的感覺不一樣,我挑照片可能還是要有點劇情的感覺,所以跟導演兩個人常常為了要用哪一張照片,有很多的問題出來。舉例來說,護觀音像這件事情可能有五張照片,可是不可能放五張,所以必須從這五張中挑選出,最具代表性或是有張力的部分,所以選了法師絕食靜坐的。
四、把昭慧法師心中那一份柔軟跟慈悲呈現在影片
法師在外面一直給人比較剛強的形象,可實際上很多學長給我的反饋是,昭慧法師非常柔軟。四年當中我跟昭慧法師的接觸並沒有非常密切,每一次遇到法師的時間都非常的短,所以我也是透過這個影片採訪法師跟性廣師父的時候,一點一點的更瞭解弘誓,一點一點更瞭解更認識法師。
所以在排這些影片的時候,我跟導演兩個人都一致認為,我們要把昭慧法師心中那一份柔軟跟慈悲呈現在影片裡面,而不是好像什麼社會運動強權的那種感覺。我跟導演說,其實對法師來說那些都過去了,我們可能沒有辦法一個一個的排列,我們把大事項發出來就好。對照片的張數兩個人也是意見很多,就是一直討論。
第一個版本經過了一年才做出來。為什麼需要到一年?是因為彼此忙,然後中間也有很多需要溝通處理的事。老實說二十萬只是拍攝錢就已經花完,後面都是他們願意發心的,站在他們的立場,他們也要養家,所以也有日常工作要接,因此也不能夠勉強他們。
我也曾經想過,就給錢讓你專心把這個做完,可是這不是一般的商業片,商業片有很多固定的模式,可是這是佛教,不是用這種套版的模式。對導演來說他也不是佛教徒,對弘誓沒那麼瞭解,所以提出的很多想法會被我否決,因為我認為不夠貼近弘誓,就是一個當局者迷的感覺。所以我們溝通非常多次,其實就是花在等待,還有等待。因為藝術家是這樣,當他有那個靈感來的時候可以很快速,可是沒有到位的時候也極度有壓力,會想要逃避什麼的,可是我覺得他並不是不要做這件事,而是暫緩。
那時候我都跟佛陀說,是不是要等待因緣成熟!等到拍出來那個版本的時候,我們兩個都覺得合適,而平時連配樂,拍攝角度,兩個人相互都會有很多意見。我們就一起去玄奘大學找法師,在雲來會館,法師一看就說他覺得很讚。我當場真得是快要淚崩了。
這件事情如果沒有導演的專業,還有他的堅持是真的做不來,雖然他謙虛說對弘誓不是很瞭解。
印悅師父問:我記得第一個畫面是一隻貓咪,然後是弘誓的藍天、白雲、綠樹,建築,這樣的方式我覺得蠻新鮮的,不是那種一開始就很死板的,以這樣方式漸漸融入主題我覺得很好。像貓咪的鏡頭出來,我覺得這是抓到眾生平等,還有學院照護流浪動物這個部分。
對!導演的想法是他來的時候,在校園裡面看到那些貓貓狗狗,就覺得連貓貓狗狗在校園都好幸福,於是就呈顯那個畫面。有幾個鏡頭這樣呈顯出來,反而比用言語講的更多,如果由我們來拍可能也拍不出這樣的,因為我們可能已經有點制式化了,不像導演從不同角度去呈顯。
原本做中文版本,因為INEB會議在學院舉辦的關係,所以緊急上了英文字幕。法師以為只是一模一樣的上個英文字幕,我說沒有,就是要再做一個英文版本,中文的語速跟英文的語速不一樣,所以英文版本又三個月以後才完成,因為它必須要再多一些畫面進來。導演說你又折磨我一次,而我覺得既然要符合的話就是這樣。
也很感謝袁筱晴,中間我們請筱晴翻譯,最後審核導演跟我說,你選的那位英文聲音很好,就是大家的專業都結合得很好。筱晴說法師做了很多國際性的志業,能夠有一支影片可以這樣完整的記錄,他也很願意幫忙。葉育呈導演也非常歡喜,瞭解之後他對於昭慧法師甚至對佛教都有好感,我每次跟他講什麼問題的時候,他都會用昭慧法師或性廣法師說什麼來回覆我。這不是流俗的那種影片,導演到最後面是最辛苦的,因為編輯都是他,我就是一直給他打擊的那個。做完之後大家都很高興,包含原來的團隊,其實他們當初來補拍的時候都是無償的,都沒有人跟我收款,我就私底下請他們吃一個小飯,真的蠻感動的。
五、「蔬食野餐日」校友回家
接下來講「蔬食野餐日」,我是專二加入校友會的,那時徐台芳是校友會會長。在我專一的時候,校友會曾經在各個地方都有活動,我當時有去竹山明善寺支援一次當司儀,覺得是很OK。但是我知道學院運作也會有一些壓力,我們常常會有義工的問題,招生的問題,可是如果校友一直都是很零散的,其實就不會形成一個力量,所以我跟台芳說應該有一個校友日,校友那一天可以回來。各個學校可能也有這樣一個校友日,台大校友日就很厲害,他們還會頒獎那一類的。學院一年有兩次法會,很多校友可以自己回來,但是他的家人就不一定會來,所以我當時是以校友的立場出發,分享了我們可以做很多活動。
這些活動對於辦活動的人來講,我當然覺得很容易,可是對不是專業的人來說,他們會覺得壓力很大。後來我也意識到,因為大家都是志工,志工就是可以來也可以不來。例如我給他們的工作,我希望做到十分,可是他們可能三分就做完了,那這個我也不能夠過度要求。我想這樣不行,因為如果做太複雜的活動,可能會導致義工的壓力比較大,於是就提出野餐日的概念。第一年規劃的時候,就是台芳學長,明一師父,然後有現任校友會會長林金鳳,韻如和我,想說希望大家都能夠參與,所以我們其實是花了一年的時間在討論,每一次上課都有討論有進度。
初期我這邊企劃要做比較多。例如:大家都說好我們來做一個活動,然後就是要有人寫東西出來才能討論,可能他們都對野餐日沒有概念,所以我就需要把這個形式怎麼做告訴他們。我就寫了一個企劃案,把各組要做的工作都寫得比較清楚,那大家就知道如果分配到這個工作要做什麼。
第一次舉辦的時候就是下雨,下雨這件事壓力很大,我知道要有雨天備案,但是野餐日這種是很吃天氣的活動,這個也是我對道場不夠理解的地方。我說下雨就沒有辦法舉辦,因為我想不出雨天備案,這不是在無諍講堂大家席地而坐,就可以營造出那個氣氛。明一師父當時也頂著巨大壓力讓我取消這個活動。
後來我們開檢討會,我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有反省。考量到昭慧法師的想法是,大家來到弘誓都不會失望,就是所有活動都會照常舉行。所以直到今年年初一月份的時候,心皓法師找我們說,要不要重啟這個活動?我當時身體比較不好,所以就有一點點推托。到了3月1日那一天正式討論的時候,聽了師父們的很多想法跟意見我就決定,既然所有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只是重啟那個任務而已,於是就開始重新編排那些文字之類的。當天比較壓力的是到底會不會下雨?結果那天有風沒有下雨,大家來很輕鬆、很歡樂。做得不足的地方是,沒有想到素食小夜市這麼風行,我之前也有提過,是希望透過他們帶來一些其他的人。確實也有這樣的人,法師那天告訴我,真的有人只是來買小夜市素食。
六、風行的素食小夜市
其實我們是有保底的,當時只找了四個攤位,因為覺得校友會可能花太多的錢,還有就是學院的常住師父們已經很有壓力了,所以我希望校友會的人可以承擔一切,不要再給常住師父或者志工壓力。後來因為我們有護法會,護法會有很多人根本沒有來過弘誓,所以透過這個活動我們邀請他們來。再來就是平常一直都在照顧我們的志工,我們覺得有一天可以讓他們,輕輕鬆鬆的在這邊吃吃喝喝開開心心的,校園真的非常漂亮。
那天天氣太好一切都很美好,想說有素食小夜市,這樣大家可以不要拎那麼多東西,結果發現所有人都沒有準備東西,全部人都來這裡買。活動十點開始,八點多就看到有人在草地上鋪草蓆,這麼多信眾扶老攜幼來參加,他們想跟師父們交流就去交流,想要參加活動就參加活動,感覺到他們的快樂放鬆。那一天大概有兩百多人,體驗課程我當時規劃三個,韻如特別認真又追加了一個,這樣她就非常忙。
需要檢討的是:第一,我忘了設置無障礙區,這樣坐輪椅來的校友可能就不能太融入。再來是遮陽的部分,老實說搭那個帳篷不是我認為最合適的,我說的是那種3x3的帳篷會比較好看,然後希望是一頂一頂的,這樣就比較能夠照顧到全面。天幕只是拉效果而已,可是遮陽效果倒是最重要的,一開始我們只打算用天幕,後來德發師兄建議,我們接受了這個建議。我覺得非常好,未來如果繼續舉辦,只是帳篷的模式要改變,實際上還是必須要搭帳篷。
我們沒有那麼多人力去執行太多,所以我的想法很簡單,大家來可能就是吃吃東西,有一些活動也不是太難,大人小孩都可以參加。因為小孩一定坐不住的,如果有小孩,爸爸、媽媽媽可能Hold不了那麼久,那就去參加體驗活動或是看個影片。當天還有一點比較不完美的地方是,原本希望常住師父們能夠有機會跟信眾做一些交流,可是那一天因為我自己體力不夠,再加上臨時狀況很多,所以沒有辦法做這一方面的安排。
七、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因為家人的緣故我一直都有接觸佛教,但只是參加法會那一類,並沒有比較長期的投入的道場。剛來弘誓的時候我還在上班,所以都開玩笑說我每個月是放四天假,到現在也沒有覺得我讀得好,可身心比較舒適放鬆。我本來就是一個熱心的人,對工作也是比較投入,來這邊最常做的就是在大寮洗碗,我很會洗,能夠做就盡量做。
我一年級的時候剛好學院舉辦「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我是司儀,私底下就小小抱怨了一下。有一位師父就跟我說,與其抱怨不如承擔。我突然間覺得,對喔,在旁邊講意見特別容易,我是司儀就盡量將司儀的角色做好,可是後來發現因為這是我擅長的工作,如果今天我的工作是去大寮,那我可能會成為最混亂的那個人。有一些人就是被分配到他不在行的地方,所以他做不好其實不是故意的,我慢慢開始理解這些事情。
專二的時候我得了腦膜炎,當時覺得快要再見了,可是居然發現心好安靜,沒有恐懼,住了三個禮拜醫院一直打抗生素。第一個禮拜,我完全看不清楚主治醫生的臉,人非常不舒服。第二個禮拜主治醫生問我,他說你是當老師的嗎?我說不是。他說你是我所有病人裡面看過最安靜,最沉穩的。到底是什麼讓你可以這樣?我就突然間念出「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他說你念的是《心經》,我說對,他說我大學的時候接觸過。健保房裡有四床,三床都不能動,只有我一個人可以動,心裡想說我就跟你拼了,我把《金剛經》拿起來大家一起共修,念了兩天才唸完。
回來之後同學都跟我說,你要去發願,我心裡想我要怎麼發願?他們說你要發大願,然後身體就會好起來。早晚課的時候我就對佛陀說,我不知道發什麼願,因為我怕我隨便亂講話,發了什麼奇怪願自己也做不到。我就想說,弘誓對我有法乳深恩,如果弘誓需要做什麼,有這個因緣我可以盡力去做。
後來就開始拍影片,那時候就心裡想,我們的官網應該也要改,因為官網我很常上去,還有FB,我也跟當時的住持明一師父提IG,這些我都有做。學院的FB我現在擔任簡單的管理者,但是因為我不在現場,所以只能夠覺得這個應該要PO就PO,就是只能做簡單的工作而已。IG我們本來設了,可是後來也覺得IG推廣需要年輕人,本來是去年「蔬食野餐日」開始推廣,可是今年發現可能不太合宜,所以也還沒有推廣。
官網的部分我在拍影片的時候就想,影片拍好之後也放不到官網上面去,是因為沒有辦法動,雖然我們有YouTube頻道,可是YouTube頻道也需要推廣,那到底要怎麼樣推廣?所以我當時就想說要不要改官網。我去跟台芳說,台芳學長說他覺得要改,我們兩就去跟明一師父講,他說這可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我說可是還是要做,不做不行。他好像也被我說服,就去報告昭慧法師,法師說當時的官網是楊老師做的,如果要改版就要經過楊老師同意。
我們就請楊老師來跟他討論,找來小明(劉建明)跟楊老師見面,還有我跟明一師父,楊老師的夫人也來了。楊老師看到小明,跟他問了幾個問題之後,就說可以改。楊老師說他現在轉教職了,而運算的模式也不一樣了,我們的官網早晚有一天要更新,因為以前用YahooKimo,跟後來Google的運算模式,現在用AI的模式都會不一樣。
另外,去年我妹妹往生,家人也有到學院來做七,實際上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一直很想讓他也接觸佛法。我在家裡是長女,媽媽已經不在,我爸的個性是比較溫和的,所以家裡什麼事都我在做主,連我爸爸都說,你去唸佛學院之後就是有改,因為我以前管很多,反正家裡一手攬就對了。現在我會比較懂得尊重,弟弟妹妹們各自獨立,我以前覺得他們什麼都不會,現在我都覺得他們好棒棒,什麼都比我還要厲害。
還有我的工作夥伴,當時我有跟朋友合夥開公司,當我跟他說我要來唸佛學院的時候,其實他有點不太開心,因為我一個月要四天來這邊,甚至有時候學院一些活動我也要來參加,他可能會覺得我沒那麼專注在工作。可實際上客戶對我的信任度更高,當然我對工作的態度,對自我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口碑,但是自從我來佛學院學習佛法之後,這個身份幫我加分很多。可能一開始認為這個人是佛教徒不會亂來,後來就變成懂得去相互尊重,像跟我合作的設計公司,現在一家三口都是我們護法會的成員,偶爾學院有一些緊急的設計工作需要支援,我也會請他們幫忙。我跟他們互動,他們都知道我來唸佛學院,然後感受到我的改變,每次跟他們聚會,很多話題是佛學院的事情,他們也會感受到我在佛學院很開心。
為什麼會特別講行菩薩道,行菩薩道其實相當廣泛,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行菩薩道的方式,你將佛法運用到你的生活當中,周遭的人看到你的改變,他們可以感覺到你在佛學院是非常歡喜的,即使他們沒有很明確的說要學佛,可是他們對於佛教就會有一個正向的看法。
我想跟師父分享前兩天才發生的事,我這幾天身體不太舒服,有時候小妹會來幫我的忙,因為我們有考慮到下一個階段,就是安寧的部分,她跟我說我幫你找找看,如果桃園附近有安寧的你也可以,這樣你要去佛學院比較方便,她說我看你去佛學院很開心。他們都很支持我來,我昨天早上就跟我爸爸說我要去佛學院,他說你可以去嗎?我說我已經在這裡了。生病這種事情沒有辦法避免,生病之後有時候想說不來上課,原因是我怕來上課會造成別人的困擾,可是我發現其實大家都很支持,會有很多同學默默的幫忙。
現在學院的一些活動開始都要進入電子化,這可能需要一點轉變的過程。譬如像我們現在報名有時候用BeClass,暑期佛法講座需要用Zoom,那時候心宇師父找我,我就跟他說:我對這個不太熟,但我知道誰會,就找韻如學長成立一個Zoom小組,這樣對宇師父幫助很大。每一位師父承擔的執事都很重,他們一定也有他們可以做跟做不來的事情,那我們就給予一些協助。
【附】故蕭媛晴同學奠文
媛晴同學我們來看你了,你有看到嗎?
9月3日在群組中知悉你住院治療的訊息,同學們商量好,為了讓你靜養,我們自主的分流去看你,沒想到一貫瀟灑作風乾脆俐落的你,選擇9月4日上午畫上人生旅途的句點。
107年融錠師父的鼓勵下,促使你與我們在弘誓佛學院,結下學佛因緣;對生命熱誠生龍活虎的你,在班上不僅用心學習、熱心服務及承擔班級幹部之責,並真誠落實培福的機緣,猶如善用你的資訊專長、統籌技能及堅持不屈等正向渲染,至今讓我們猶記在心。
回顧在學期間的你,總是展現燦爛的笑臉,堅持不就醫施打止痛藥物,私下卻是默默忍受與病魔共處的疼痛及艱難,曾經提及疑問的我們,你以雲淡風輕的簡述,就算在家休養,病痛依然伴隨,所以疼痛歸疼痛不如來學院上課,滋養正信與正見,坦然樂觀面對,把握每次多聞薰習及培福的因緣。
即將畢業時,你的身體每況愈下,生命倒數計時中,並沒有誘發你退道心,反而更堅定你學習的腳步,就像學院宣傳影片,無論發心募款參與製作,你總是親力親為,在這網際網路資訊蓬勃的時代,分享新穎的佛學影片,讓更多人認識佛學院,希望藉著多聞薰習能在八識田中,種下一分善的菩提種子,面對死亡不憂不懼的你,不吝分享如何好好與身邊的人說再見。甚至輕描淡寫的安慰同學,能誦經時就誦經,不能誦經時就稱念佛號,反之你的平常心安撫了我們。
媛晴好同學,感恩也懷念我們相處的點點滴滴,雖然短暫,卻在彼此生命最燦爛的時刻。斯人已遠,但是典範永留,願佛光接引往生淨土乘願再來!
佛教弘誓學院第19屆全體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