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192期編輯室報告

 

  佛教的實踐不僅是宗教內的修行(禪修、念佛、讀經等),透過各種善行實現佛法的社會價值,「善門的當下就是佛門」,這些善行本質上已經是佛法的實現。應當尊重並學習慈濟在醫療和社會服務中的貢獻,這不僅是佛法的延伸,更是對世間苦難的積極回應。

——昭慧法師

  第二十二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會議,於2024年8月24日至25日於花蓮靜思堂舉辦。本次國際學術會議主題為「藥師法門與臺灣佛教醫療」。包含六場專題演講、三本新書及二十三篇論文發表,特別設有「圓桌論壇」和「青年論壇」。與會來賓及志工近450人參加會議。
  〈第二十二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藥師法門與臺灣佛教醫療」國際學術會議側記〉,記錄了兩天學術會議的饗宴。正如昭慧法師所言:今年研討會主題將「藥師法門」結合「臺灣慈濟醫療」經驗,非常殊勝,將經典的「理入」與菩薩的「行入」做了巧妙的結合,讓大乘佛教的菩薩行可以落實於人間,而不再只是經典中所描述的故事。
  眾多服務於第一線的醫護界專家學者在會議中現身說法,用他們的親身經歷詮釋「藥師法門」在當代的應用。慈濟人以「佛心」與「師志」為己志,落實佛法於醫療的願行,恰好可以在這次研討會中充分展現,大家以行動證明,大乘經論中的菩薩行,確實可以於人間實踐。
  〈第二十二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藥師法門與臺灣佛教醫療」國際學術會議論壇紀實〉,涵蓋「青年論壇」和「圓桌論壇」兩個部分的討論。圓桌論壇有三個子題:一、從護理理論到靜思法脈的傳承與實踐;二、慈濟醫院與佛教實踐對當地醫療的影響;三、人間佛教、過去與未來醫療。深入探討了佛教在現代醫療中的應用,以及應對全球化和跨文化背景下的挑戰與實踐。
  〈「與會來賓迴響」採訪報導〉,採訪部分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就佛教寺院與精神醫療機構的關涉,現代佛教與醫療的結合,以及把佛教價值觀和實踐,融入到各種現代的非營利社會服務等議題展開討論。指出人間佛教之所以開展,就是因為部分佛教徒對現實的漠視,強調佛法落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乃至成人之道就是成佛之道的開始。
  「古仙人道」欄目,連載昭慧法師「阿含」講記:〈「正知而住」的力量勝過意志力」——「阿含」導讀(八)〉。佛陀善譬喻,本則經文用了八個譬喻說明聖弟子要常常憶念無常,因為只有洞察無常,才能建立起無我的正確觀念。古今時空有別,但無常的法則卻繼續演繹,昭慧法師在此譬喻基礎上,用身邊的事例進一步詮釋,令生活在當代的我們更感親切。
  「菩提清音」欄目,刊載張辰瑋〈多元路途上的共願者——弘誓青年會成立紀事〉。成立弘誓青年會,緣起於當前臺灣中小型寺院普遍面臨的困境:一、寺院人口老化;二、信眾與志工傳承沒有青年投入;三、寺院欠缺設計青年屬性之共修活動。如何讓青年人願意進入寺院接觸佛法,如何讓青年人因接觸佛法而提升生活,增進人生喜樂,因此願意信仰佛法以佛法傳承為己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生張辰瑋同學撰寫的這篇文章,寫出了他投入並參與弘誓青年會籌備的心聲。
  〈修行人的時間寶貴,用在安住和禪修〉,分享禪修學員吳曙帆聞法心得。一年四季,所謂春播、夏耕、秋收、冬藏,在季節更替歲月流轉的當下,性廣法師將禪修的教授融入其間,開設春季班、秋季班,教導學眾向佛陀學習如何離苦得樂。禪師的應機逗教和現代人的身心需求,在學修之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人間燈火」專欄,轉載昭慧法師撰寫的二篇臉書〈上人交代的每一句話,我都認真記在心裡!〉、〈靜思精舍掛單學記〉。上人說:「妳要時常回來」,法師應「上人交代的每一句話,我都認真記在心裡!」字裡行間,兩位佛門領袖的道情法誼讀來令人動容。

副總編輯  釋耀行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