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到人群中,磨礪修行

――110年開學典禮昭慧法師致詞

筆錄:涂晏婷  修潤:釋耀行

 

院長圓貌法師,住持明一法師,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系主任黃運喜教授,自憲法師,校友會會長台芳居士,還有我們的工作同仁,以及今天主要邀請的各位學員。是日殊勝,陽光普照,外界安好。昨天本土感染是零,颱風也沒有太找我們的麻煩,台灣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因緣聚會大家就坐在這裡了。

一、實體教學有線上教學無法取代的意義

今天的畫面非常新奇,每一個人的前面都有一個隔板,於是我們就從這裡切入。剛才圓貌法師的致詞非常好,她抓了兩個重點,就是為什麼實體的教學,是線上的教學沒辦法取代的?因為只有你張開了六根,你的六識面對情境,這時你的取捨才是功夫。而每個人大概都自我感覺良好,所以如果只是在線上面對情境的時候,你可以感覺自己是沒有煩惱的、沒有缺點的,聽的佛法又非常清晰的,你躺著聽也可以,坐著聽也可以,沒有人會瞭解你現在在做什麼。

但是當你進入到一個實體情境的時候,那已經不是虛擬的螢幕了,你面對的是周邊的人。所以第一個就告訴我們,你必須要依慈心來護念他人。當你在護念他人的時候,同時你也在護念你自己,因為慈心就是對自己最好的護衛,所以慈心觀也叫做「護衛禪」。你不要看慈心散發在護念別人,其實正好在保護自己。這樣的一個邏輯非常奇怪,但是我告訴大家,這確實是不折不扣的真理,因為只有當你護念周邊的人的時候,周邊的人才不會莫名的感覺你是一個可怕的敵人,或者潛在的敵人,先下手為強把你消滅掉,他才比較安全。他這樣的心念會隨著你慈心的散發停息下來。

另外一方面,他感受到你源源不絕慈心的散發,他也很樂意把他的慈心回饋給你跟周遭的人,這就是善的循環。各位相聚一堂,就是要學習慈心護念,這個功課其實是相當不簡單的。你進入到實體情境你就知道,你可能很多地方在觸惱他人而不自知。

二、只有共住、共事,才會徹底地把我們的原形打回來

舉一個最近的例子,我在暑期的時候,先為專二升專三的同學上「宗教倫理學」,因為開學以後在學校忙,有時候沒辦法準時上課,所以在暑期先上一部份,開學後偶而請個假,心裡比較沒壓力。有一天我進到教室,感覺非常悶熱,空氣也不好,這已經是第二次發生了,前一次暑假也發生一次同樣的問題,所以就立刻問說:是不是把空調關掉了?同學回答說:只有送風。我說:既然只有送風,那不如開風扇把窗戶打開來,你們為什麼只有送風呢,是不是有人要求你們要把冷氣關掉?大家就不敢吭聲,接到這個指令的同學就點了點頭,表示他確實是因為這樣而關掉冷氣的。為此我剛好上倫理學的課程,就跟他們做了一些分析。我說:這種事情常常發生,包括在講堂舉行研討會,包括在禪堂靜坐。曾經性廣法師主持禪七的時候,有人覺得很悶就把窗戶打開,那時候是冬天,有人覺得很冷就把窗戶關起來,兩個人就吵起來了。後來性廣法師幽默的說,我們就先開窗冷死一個,再關窗熱死一個,這樣我們就平安了。各位你們就知道,連進禪堂想讓自己靜心,都尚且在情境之中犯這樣的過失,就是完全不護念別人,只想到自己的需求。

但是問題發現了,怎麼解決?這也是智慧。所以我告訴他們過去的案例,告訴他們怎麼解決。我說:空調的設定,我們後來是不允許別人亂動,為什麼要求大家不要動?因為常住眾設定好的那個溫度,一般是我們能接受的溫度,但是個人體質可能不一樣,那麼問題就在這裡了。空調本來是幫助我們把這個場子的溫度降下來,讓大家舒適,如果覺得冷,你可以加外套、圍巾等等,我們都不反對。但是如果因為你個人的特殊體質,就要求關掉或是拉高溫度,你個人是覺得很舒適了,可是全場的人大部分都會很遭殃。或者你到離風口遠一點的地方安坐下來,這都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不能解決,而是壓根我們沒有想要解決。因為我們在自己的房間裡看視訊,那還不簡單,溫度一定調到我們喜歡的,我們會覺得我們好善良。可是只有共住、共事,才會徹底地把我們的原形打回來,讓我們看到,原來遇境逢緣,我們立刻的反應都是,貪瞋癡三不善根的增長,放逸心所的放肆。

三、為什麼要參加課誦

所以在群體中,對我們是最大的約束,你們只不過四天、五天的共聚,住眾是每天二十四小時的共處,那是更高難度的,很少人能夠禁得起這樣的挑戰。大部分包括僧眾,到後來都是自動打退堂鼓,去做個體戶,因為他沒有辦法在大眾中,接受這樣的約束生活。大眾為什麼被約束?就是這個問題,護念他人。所以包括各位來到這裡,你馬上要面對早上幾點起來、幾點課誦,以前也有同學乾脆來個賴皮不課誦,我們也只好設定規矩說,你不課誦會影響到住眾覺得不公平,既然他可以不課誦,那我也不要課誦。事實上,課誦是我們二十四小時裡面,唯一是心念不放在自己身上,而放在三寶跟眾生身上的時刻。我們虔誠的向三寶為眾生而祈福,這個時刻你竟然想要逃開,那麼請問你,你的「無我」訓練到底從哪裡開始?你真的有可能把自己的人生道路,規劃朝向證得無我,無論是阿羅漢還是無上正等正覺嗎?

所以這是一個基礎的訓練,各位如果你連四天、五天都不能接受,那住眾每天都要早晚課,你說有多少人受得了這樣的生活?於是我也必須要告訴大家,為什麼要參加課誦?利益在哪裡?這只有身臨其境才體會得到,你在線上是感覺不到的。共修共鳴之中所產生的共振,跟一個人的修持是不一樣的,所產生的心理擺盪幅度是比較大的。而我們南閻浮提眾生的耳根最利,一入耳根,永為道種。

我曾經遇見一位中國大陸的企業家,他說他從來都不參加任何的宗教儀式,也不信宗教。有一次,因為太太的因緣,請師父到家中,為新供奉的觀音菩薩安座灑淨,當他一聽到引磬聲響,就忽然間一直掉眼淚,從那以後,只要聽到引磬聲,法器聲響就一直掉眼淚,聽到梵唄聲起也掉眼淚,他問我為什麼?我說:那應該是你宿世以來跟佛教有很深的緣分,再透過一些音聲的敲擊,讓你善根發現。

那麼各位,我們現在要預種未來的資糧,你不要去想,這一生如果不到淨土,將來一定到驢胎、馬腹去投胎,哪有這樣詛咒自己的?你平時常常親近三寶,聽聞清淨的梵唄音聲,來生,你一定會有跟三寶接續前緣的機會。所以你課誦不但是為眾生祈福,你也為自己留一點老本。經過如是的叮嚀跟分析,大家才乖乖就範。所以大家現場會面是相當不容易的,是高難度的事情。

四、佛教弘誓學院的辦學模式

另外,圓貌法師也說到另一個重點,就是你有機會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倒不是只指我一個人或是性廣法師,其實身邊的人都可以成為你的善知識,那就看你能不能接受他的好處,他如果呈現出一些不好的習性,你也在學習怎樣的不受他習性的干擾,甚至於有慈悲心跟智慧,方便善巧來幫助他,一起降伏他不好的習性,這也是非常高難度的工作。而唯有大家在一起,沒有血緣、情愛關係,才有可能這麼做,因為當有了情愛跟血緣關係,經常是互相放縱的。所以在這個實體的學團之中,大家學習著不要放任自己,不要任性地說他自己想說、做他自己想做的,這都是在修自己、調自己,增長三善根,去除三不善根,這個都不是虛擬的會議可以達成的。所以今天圓貌法師跟大家做這個分享,我覺得非常好。

最後簡單的說,我們這樣的一個學院的形式,最早是因為我在佛學院教書,發現佛學院的學生,他們長期在佛學院這樣一個比較安定舒適的學習環境裡面成長,經常會造成不想要回常住的現象。因為常住的生活,就要開始面對常住的事務和居士們的老病死、憂悲惱苦,他們覺得在學院不需要面對常住,回來也不適應,於是經常就變成個體戶。我在佛學院長期教書觀察,覺得這不是辦法,後來會有個問題,就是常住的師長不敢把學生、徒弟送到佛學院讀書,因為怕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學眾之間互相也會勾牽,把人拉走,為了怕徒弟被拉跑,所以師長經常不肯讓徒弟去讀書。

我們幾經商量,覺得既有佛學院我們就不去跟人家競爭,每個月集中上課,反而讓大家可以安住常住,在常住裡習慣的去參加常住的運作,只要那是如理如法的常住。我們本來就要面對自己所受到的恩典,受恩的時候大大方方地接受,等到施恩的時候,有的居士老病死憂悲惱苦,你說我不趕經懺,我非常清高,我不是應赴僧,那是不對的。只要你沒有拿價錢,你沒有對價關係,你所有的對於那些老病死憂悲惱苦的人所付的心血,那個都叫做修行。所以是不是應赴僧,就看你有沒有對價關係,跟人家建立這種買賣。如果沒有,你所有跟老病死憂悲惱苦居士的結緣,都是在修行跟學布施行。

但是這麼一套理論,必須是他長期習慣,否則他一比較就會滿足於自己舒適的生活,不喜歡跑去那些地方跟人家結這些緣分。因為這些點點滴滴,使得我們用這樣的形式,讓出家的人安住在常住裡頭,每個月出來幾天上課。即便這樣,也有學眾把別人的徒弟勾到他的常住去,而我們永遠是最後知道的,可見人心多麼的複雜。

但是無論如何,因此而獲得許多師長的好感,他們就是指定徒弟來這邊讀書,甚至有師父很殷切的告訴我說:昭慧法師,我全部的徒弟都交給你們了,要小心不要變成土石流。所以你們看看那是多麼殷切的託付。但是沒有想到很多居士來護持,他們說他們也要讀,佛法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以菩薩學團的理念,任何人都可以學菩薩行,於是我們也開始收居士。漸漸地在少子化過程中,出家眾在台灣越來越少了,所以我們這邊就變成居士越來越多,僧眾越來越少,形成今天這樣的局面,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

我們也看到了,在院長圓貌法師的帶領下,法聞法師當秘書,非常辛苦,大家一起把這個學院做得有聲有色。所以我們才會知道說,任何人不是不可以替代的,包括我跟性廣法師,你看我們退下來,人家也做得非常上道。還有很多我們沒做到的,他們做到了,例如:他們也在發展社區學院,過去我知道有這條路,可是沒有精力走到那裡去,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貢獻他的智慧。當然我也非常讚嘆我們常住眾,特別是住持明一法師帶領監院心謙法師跟各堂口執事,全面地投入到學院之中,讓學院整個的事務可以順利發展。總之,就是眾緣成事,希望大家看到這裡,原來是可以如此的修學,是個好場所,那麼就請輾轉相告,歡迎其他有緣的佛弟子也能夠來這邊,三學增上,六度齊修,謝謝。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