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的當代對話——【當代】雜誌編輯室手記
台灣佛教十分蓬勃,這種蓬勃的生機,不只是見諸事業輝煌的諸如東慈濟、南佛光、北法鼓、中台禪等道場的香火鼎盛,更重要的是,台灣佛教面對各種現代化挑戰而做出的回應,使台灣佛學的內在意義隨著時代邅遞做出了對應而合適的改變。這種改變有「革命性」的,也有「支援性」的(用Polanyi語),只是一般人只看到財大廟大,而沒有注意到佛教∕佛學的菁英分子已經從事各種運動,使佛教的內涵更貼近現代生活。
縱觀台灣百年的佛教發展,可以說歷經日本帝國、國民黨的統治,遲至解嚴後,台灣佛教的本土意識隨著政治本土化而抬頭,這就是佛教學者李可讚、江燦騰所標出的「去殖民化」運動。佛教從政治命令與政治教條中解放出來;宗教的歸宗教,其實不只佛教而已。
佛教既然要在台灣社會的進程中開展,自然得面對現實問題的衝擊,如果一昧閉關,那麼台灣佛教只會無限萎縮,最終只剩下「虔信」而已,不可能有內在的生命以對抗外在的變化。慶幸的是,台灣佛教的隊伍中,確實有一般進步的力量,不斷的進行內在改造。就因異釆紛陳,彰顯了台灣佛教的當代對話。
佛教內部最重要而且爭議性極強的事件,厥推去年發生的廢「八敬法」運動,以昭慧法師為首發起的廢除傳統僧伽體制中壓制比丘尼的男女不平等的反女權運動。廢「八敬法」正是佛教「女性主義」具體呈現。
然而此一運動不是突然而至,而是佛門子弟從事社會運動的一環,其他舉凡動物權的維護及政治與社會議題的介入,在在見出從「入世」到「出世」的精神與行動,所謂「人間佛教」或「人間佛教禪法」正見出其端倪。
此外,同性戀也、環保法也,都是佛教不可逃避的課題,佛法與佛教徒如果不加以重視,那麼佛教就不能與時俱進。重要的是,透過佛學研究者的勾勒與描述,我們也看到佛教界在重大問題上的省思與行動。
古老文明能否持續有活潑的生命力,就得看有沒有與當代對話的能力?台灣佛教的當前發展,正是一個範例。
——轉載自二○○二年一月一日第一七三期《當代》雜誌,頁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