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彼得辛格  自序

 

我目前沒有,也從來不曾有過宗教信仰。我的信念來自於證據和理性,而非信仰。因此,我經常與信仰體系意見相左,有時候這些體系被稱之為「世界主要宗教」,而佛教通常也包括在內。但是打從學生時代起,我就發現相較於其他宗教,佛教與我的思維較為貼近。佛教不相信神或神聖的造物主。那麼我們真的該視佛教為一種宗教嗎?抑或它比較接近生命哲學呢?廣義來說,生命哲學是理解人類心理,也提供如何好好活著的觀點。

當我仍是哲學研究生時,我發現人類將動物排除於道德義務的對象之外,卻無人為此議題發聲,於是我不再吃肉。有些人問我這個看法是否與佛教有關,事實上沒有,但是這件事的確讓我感受到我的想法與佛教思想之間的關聯,因為佛教戒律談到不殺生時,是把所有生命都考慮在內的。以我個人的看法,佛教這一點是超越基督宗教、猶太教以及伊斯蘭教的,因為這幾個宗教傳統僅禁止人類互相殘殺。

即便如此,佛教中也有一些觀點是我無法接受的。大眾對業的觀念是惡有惡報,但佛教徒真的相信這樣的道理嗎?自柏拉圖以降,歷代哲學家積極思索「人為何該遵守道德?」我認為直至目前,這個問題都還沒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如果惡有惡報是真理,那麼這個問題就得到解答了。問題是,我們輕易就能想到某些人,明明傷害過他人,卻能活得逍遙又長壽。有些佛教徒會說,這些人下輩子會過得很淒慘,但是這個答案聽起來並沒比基督宗教說他們會在永火中燃燒有說服力。

同時,我對佛教也有一些道德上的疑問。舉例來說,當我造訪泰國與日本兩個佛教大國時,很少碰到蔬食者。當我發現佛教僧人中也有不少吃肉或吃魚者時,相當驚訝,此舉不就讓他們成為殺害動物的共犯了嗎?當然,綜觀所有宗教,佛教徒並非唯一無法持守自身信仰之戒律者。《馬太福音》中引用耶穌的話,他說:駱駝要穿過針眼比富人要進入天堂來得容易。但是富有的基督徒仍比比皆是。雖說如此,看到佛教徒接受吃肉與知情而無所作為的佛教領袖,仍然令人失望。

我的效益主義觀點,與我所認知的佛教觀點,對於「人類該如何活」這件事情的認知不太一樣。效益主義關心我們所採取或不採取的行動所帶來的後果。效益主義認為我們應該盡可能為所有生命多做善事,因此鼓勵行動主義。我所理解的佛教鼓勵靜觀,專注於透過禪修以提升自我,而非採取行動讓世界變得更好。這樣的先後順序讓我難以認同。

許多年前在會議中碰過面的昭慧法師,邀請我2014年到台灣,在一場名為「動物解放、動物權及生態平權:東西方哲學與宗教對話」的會議中演講。她也安排我和大會其他來賓到花蓮市拜會證嚴法師。證嚴法師是一位女性僧人,1966年創立慈濟功德會,這是一個佛教人權組織,擴展到全球一千萬名會員的規模。我們參觀了令人讚嘆的慈濟醫院及醫學院,兩所機構都是因為證嚴希望幫助貧困者脫離痛苦,要讓付不起醫藥費的當地人民就醫而創辦的。此行所見令人驚艷,但是對我來說,這趟旅程本身更有意義。因為在幾番與昭慧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她對佛教的理解,不僅引領她成為蔬食者,更讓她成為社運人士。而她所推行的社會運動中,有不少都是我所關心的領域,例如動物的待遇。更且,她所從事的運動,也積極幫助有迫切需要的民眾、或為社會邊緣人爭取權益,特別是女性。

在前往花蓮的火車上,我們共享了一頓美味的蔬食午餐,昭慧向我解釋佛教中的「菩薩」。菩薩是為了救度眾生苦難,選擇不證得涅槃的證悟者。她也提到國際入世佛教協會(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aged Buddhists——此一協會由一群佛教徒組成,他們與人群互動,致力降低眾生受苦的現象,並將這些入世工作視作他們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環。這些對話讓我想到,若我有更多時間與昭慧交流,必定能獲益良多。同時,對佛教徒、無宗教信仰的效益主義者,乃至想知道「人類該如何活著」,且對「以不同方法來思考此一主題」感興趣的人,或許都能從我們的對談中受益。

昭慧在她的序文中提到,這場對話是如何地於兩年後發生,地點位於設施完善的台灣高峰禪林菩提院。和昭慧一樣,我也想向菩提院住持性廣法師致謝。不僅如此,我也感謝那些盛情招待我們,旁聽我們討論的住眾。特別感謝張瓈文擔任對談現場的口譯,袁筱晴為本書所做的筆譯──包括後續討論與細密修訂的版本。這些譯者面臨極度困難的挑戰,她們所要翻譯的不只是文字,更是文字背後所要傳遞的概念,而且這些概念在其他哲學傳統中並沒有對應的看法。我相信,因為她們的工作,讓昭慧和我能夠充分理解彼此的想法。

我最感恩的對象,當然就是昭慧。她全心投入這場對談,即便身負許多要職與工作在身,她仍然以耐心與決心,矢志完成這場對話。她是佛教弘誓學院創辦人,在我們對話進行期間,她同時擔任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暨宗教與文化學系系主任,教授佛教倫理學(為了投入更多時間完成這本書,她於20207月卸下兩份學術職責)。昭慧十分重視思想的交流、勇於接受別人挑戰她的觀念,且總能提出她獨到的見解。就這幾點看來,她證明了自己不但是善於詮釋佛陀教法者、修行人,更是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20217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