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樂聲中的感動——與作曲家黃友隸教授一席談

釋見岸


音聲可以表達感情,也可以改變性情!法印講堂在呂宜庭老師的促成下,於92年成立「東方天籟」合唱團,每週六晚上是固定聚會練唱的時間,在悠揚的音韻中,同學們更堅定對佛菩薩的信仰,也學習了和合與柔軟,所以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喜悅。
由於呂宜庭老師及張汝惠老師的因緣,邀請到「心經」編曲者黃友棣教授,於6月5日上午來講堂指導同學們合唱的觀念及方法。在樂曲創作的領域中,黃教授之名幾乎無人不曉,可以說很多人都是唱他作的曲子長大的。近年來,黃教授致力於宗教歌曲的創作編曲,無論天主教、佛教、道教,許多團體都邀請他作曲,其所作的曲風,不僅易唱,而且不流俗,更重要的是能令唱者、聽者心生感動。
黃教授今年93歲,但是精神奕奕,指導同學時神情專注、擅於舉例,能將抽象的概念講得具體又幽默,強調要同學們領會歌詞的意境,唱出貼切的音色與音量,他說:唱歌要唱得輕鬆愉快、有感情,音樂是一種教育,人們可以在唱歌中進步、成長。說著說著就坐到鋼琴前彈奏「送別」並示範唱法,從他指間流露出的琴聲音韻,扣人心弦,讓人內心有深深的感動。
中午用餐時,教授拿出講堂同學寫的詞,要我一字一句唸出,他記下標點符號,因為他要知道詞句的意思,教授談到:「有幾個人寫我的故事,可是都沒有寫出我如何作曲的秘訣,我現在告訴你們,那就是:將中國文學的聲韻,融入曲調中。」並舉例說:有些人作曲,一不留心,會讓人把「我愛媽媽」唱成「我哀媽媽」;「勞工真偉大」,唱成「老公真偉大」。老人家感慨地說:「這樣怎麼會好聽呢?原本動人的歌曲反而令人發笑,所以作曲者不能有太高的身段,一定要別人的詞來配合自己,或是作出難唱的曲子。好的作曲者應該是依歌詞的意義,譜出適合的曲子,讓唱的人唱出感情與內涵,又可以很愉快。如果佛教歌曲,難度太高,沒人會唱或喜歡唱,就無法推廣佛教音樂教育;如果曲調太世俗,太像流行樂,又無法展現佛法的境界。」一股對宗教音樂的熱誠,就在長者慈祥和藹又幽默的言談中流露出來!
聚餐結束之前,張老師道出一件鮮為人知的事。幾年前,黃教授為了讓更多人可以唱他的曲子,不受版權的限制,特地退出香港的版權協會,換句話說就是放棄了收入頗豐的版稅,為的是要讓所有對音樂有興趣的人都可以毫無牽掛的唱他的歌。乃至為宗教團體作曲不收費用、不收禮,教授正色的說:我重視的是教育,不是金錢!
短短數小時的相處,教授的悲心與願力表現在一言一行中,他的歲數與民國同步,生命則與音樂共舞,唱聽黃友棣教授的歌是一種享受與幸福,他那種對生活的恬淡、無欲則剛的氣魄,值得後生晚輩學習。(93.6.12)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