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在以異性戀為主流的社會,同性戀向來被貼上負面標籤,其權益長期遭到漠視,成家的盼望與保障,被法律排拒在外,淪為次等公民。
台灣性別平權歷經逾十五年的奮鬥,終於讓民法修正案付委審查,台灣有希望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此舉大大提升了台灣的國際形象,但也引起基督教會等反同團體的激烈反彈,他們透過LINE及臉書廣發不實資訊,砸下千萬鉅資購買媒體版面,捏造各種危言聳聽的謠言,頓時讓社會瀰漫莫名的「恐同」情緒。
同性婚姻平權議題,不僅在法律上引發爭議,也衝擊著社會大眾的價值觀。是以,本期《弘誓》雙月刊推出「婚姻平權宗教觀」專題,為了配合12月10日的性別平權25萬人大集會,希望能及時且完整地報導:「宗教觀點,特別是佛教觀點,應該如何看待婚姻平權議題?如何定位這段台灣人權史?」所以本期出刊略有延擱,尚希讀者諒察為荷!
事實上,同性婚姻已被視為是人權保障和進步開放的國際指標之一。台灣的婚姻平權法案,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多達227家國際媒體爭相報導,範圍涵蓋五大洲。這是因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意義,不只在於同性戀可以享有和異性戀同樣的擁有幸福成家的權利,更彰顯了一個社會,懂得尊重多元、欣賞差異,明白人權、平等與愛的真義。這是現代化、民主化的國家與人民,所應具有的美好素質。主張「婚姻不是人權」的反智言論,可以休矣。
最近,台灣智庫發布的民調顯示:約50%的民眾支持婚姻平權修法,20到29歲民眾有71.2%支持婚姻平權法案;而教育程度越高,越支持婚姻平權,大學及以上者有71.8%支持。在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當天,多達25萬人湧上凱達格蘭大道,來自台灣各地,許多異性戀者、家長帶著小孩,以行動力挺同婚修法,會中眾星雲集,盛況空前。這顯示,台灣非常多善良的老百姓,是支持同性婚姻平權的。宗教不應成為助長仇恨的元兇,歧視同志的宗教團體,終將因違背人權的普世價值,違背仁慈與愛的善良人性,而被人心之所唾棄。
昭慧法師向來對「同性婚姻」公開支持,更曾主持台灣首次的同志佛化婚禮。面對最近的爭議,法師在臉書上發表了系列文章,提出同性婚姻的佛法觀點,瓦解反同佛教人士似是而非的「佛言佛語」,拆穿「守護婚姻價值」的宗教包裝,以綿密的邏輯辯證,戳破各種謊言與偏見。「台灣不能成為一個獵巫的社會」、「家的價值不只是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在公聽會上,法師犀利又幽默的發言,讓聽者拍案叫絕,社會一片好評,有網友整理成「八大金句」,在傳媒上廣為流傳。這些法師親撰或網友整理、回應的精采篇章,以及編輯室匯整的南傳、藏傳佛教觀點,收錄於本期「婚姻平權宗教觀」專題當中。
此外,在基督宗教方面,前玉山神學院教授陳南州牧師的〈我是基督徒,我支持婚姻平權〉,是他在立法院公聽會上發言的完整文稿,陳牧師是基督教倫理學權威,他從聖經詮釋學的觀點,呼籲教會應秉持基督之愛的立場,認同同志的苦難與盼望。
在民間信仰方面,靜宜大學溫宗翰教授的〈民間信仰支持同性婚姻嗎?〉,從台灣民間信仰的信仰邏輯與文化脈絡出發,認為民間信仰並不排斥同婚,血親也不是延續香火的必然要件。
第二單元「闢謠解惑」,道華法師的〈走出歧視的人類境況〉,他分析人類歧視心態的心理機制,性取向和基因的先天關係,呼籲恐同者不要被困在偏見的密室,剝奪同志對幸福成家的渴求。昭慧法師〈真幻莫辨的魔法世界〉,針對危言聳聽的各種謠言,大力推介「婚姻平權闢謠事務所」推出的系列法律專文,本刊摘錄五則而為〈婚姻平權闢謠篇〉。臉友「巴迪」〈我的同性戀爸爸〉,訴說同志家長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們溫馨有愛的家庭生活。
以上二十篇文章,作為本期「婚姻平權宗教觀」專題,篇幅所限,未免有遺珠之憾,讀者可至昭慧法師臉書,參看相關精采圖文及影音。
回顧1210同志大集會,昭慧法師在編者訪談時,給予如此定位:
「它超越藍綠對立,不涉統獨爭議,最能代表仁慈、平等與包容的價值,在近年來的台灣社會運動中,它廣受國際矚目,擁有最高評價。」
期待社會有更多的對話和包容,用「慈悲喜捨」戰勝謠言和歧視,讓婚姻平權法案,早日走完昭慧法師所說的「最後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