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記昭慧法師於聖嚴法師思想研討會上之發言

釋果定記錄

       九十九年五月三十日上午,德風、德發到台北火車站接從花蓮回來的昭慧法師,趕往台灣大學集思國際會議中心,出席「第三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為期四天,前兩天為信眾論壇,三十日開始舉行國際學術研討會。九時舉行開幕式,法鼓山住持果東法師致詞之後,第一場由于君方教授專題演講、法鼓大學劉安之校長主持。第一場研討會的發表人常稔法師提到,聖嚴法師的禪學思想,簡而言之,就是「心靈環保」,JimmyYu教授則提到聖嚴法師的默照禪、話頭禪及無法之法的禪學思想。

       第二場研討會由昭慧法師擔任主持人,果鏡法師發表〈聖嚴法師觀音法門之研究──以《楞嚴經》為例〉,王晴薇教授發表〈聖嚴法師禪法中之法華思想與法華禪觀〉。

       連續兩場論文內容,都與聖嚴法師的修行思想有關。由於前一場中蔡耀明教授回應Jimmy Yu教授的論文時,提到「法鼓立宗」,認為宗派有作為宗派的定義與內涵,詢問法鼓山是不是構成立宗的要件。昭慧法師有感而發,因此提出了她的看法:

       相較於上一屆研討會較多談聖嚴法師的個人行誼,這一屆會議聽到這裏,大家不約而同提到聖嚴法師的禪觀思想及其特色,這給我一個感想,大家已經在論述「中華禪法鼓宗」之所以立宗的原因了!

       當境、行、果已構成一套系統理論時,立宗是當之無愧的。立宗之後,透過各位的豐富論述,宗義會越來越清晰。固然有些人會質疑,這樣是不是能取名為「宗」?但我認為,總不能先把宗派做個定義,就像製訂一雙標準尺寸的鞋子,讓不同大小的腳都穿這雙鞋子。唐朝八宗也各有各自的特色,很難說有一套標準規格的。

       而且宗派成立以後,也會不斷地在演變,所以無論是「中華禪法鼓宗」,還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如果他們的教、理、行、果都能自我滿足、自我闡述,那麼對於他們的立宗,我是樂見其成的。

       更何況,唐朝是佛教全盛時代,有所謂的八宗,當今台灣佛教也是一個佛教復興的時代,產生兩個宗也沒甚麼不好,總不能說大家都是「述而不做、信而好古」,沒有任何的創意吧!

       事後,果東法師向昭慧法師甚表歡喜讚嘆,多位與會人士也表示,很高興聽到法師這麼鼓勵他們,因為他們往往受到質疑:「這樣就可以立宗嗎?」因此很歡喜法師講出他們心裡的話。

       下午第一場論文研討會中,昭慧法師為林其賢教授發表的論文〈人生佛教的歷史開展──太虛、印順、聖嚴三大德人間思想比較〉作回應。林其賢教授以苦、集、滅、道為框架,談論三位大師在人間佛教的問題意識,並以印順導師所譬喻的「兩頭大中間細──金剛杵理論」為論證基礎,苦、道內容是兩頭大,集、滅內容則是中間細。獨特的思維讓法師眼睛為之一亮。

       林其賢教授於文中表示:大家都看到現象,現象可能隨情境、時代環境而不一樣,現象的解讀是複雜的,所以內容龐大;可是大家都看到了問題的癥結,比如佛教衰微、人才欠缺等等。滅是宗旨,大家的宗旨都一樣,就是要復興佛教。道,就是復興佛教之道,在人間弘傳佛法,統一名為人間佛教。道、集、滅,三位大師之間的同質性很高,如果沒有同質性,可能就不能叫人間佛教了。否則就會產生爭議說:「李炳南老居士也算是人間佛教嗎?」在道的部分,三位大師容或有方法或實踐層面上構思的差異,但還是大同而小異的。林教授還解析三位大師對於如來藏的看法。

昭慧法師回應道:

       林其賢教授清楚提到聖嚴法師的思想部分,有助於我們了解法師思想的精義。例如,我片斷地知道聖嚴法師研究天台、華嚴、弘揚如來藏,但並不清楚聖嚴法師宗本性空見,林教授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提示。聖嚴法師認為,如來藏理論特別可以攝化西方的有神論者,它的廣大、寬容,很有益於攝受廣大眾生和當代社會人士。所以他對如來藏的看法,顯然比起印順導師更為寬容,可是又不像太虛大師一樣,認為如來藏才是最究竟的。像這樣在方法學上的發揮十分精彩!

       聖嚴法師以弘闡如來藏學,乃至弘傳漢傳佛教為己任,如果以攝受有神論者來說,這符合了四悉檀中的「為人生善」悉檀。如來藏的系列經典,確實屬於隨機攝眾的為人生善悉檀。

       另外還有一重意義,聖嚴法師本身是一個中國人,他還是有很強的文化感情,所以中國文化對他來說,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立足於世界,看到藏傳佛教、南傳佛教在西方的弘傳,他特別以弘揚漢傳佛教為己任,這不但是為人生善悉檀,我們還要從中看到法師本身的文化感情。
會議將結束之前,張?文教授問道:「聖嚴法師講到心六倫、心靈環保,談到不少倫理學的內容,昭慧法師您也出過倫理學的著作,不知道您對於當代佛教倫理學的理論有甚麼看法?」

法師回答: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很難完整表述。可以這麼說,在聖嚴法師的著作中,可以看到豐富的倫理素材與思想。我在寫《佛教倫理學》時,是取佛教最大公約數──緣起,依「緣起論」來闡述佛教的倫理觀,就個體的部分就是護念生命,最起碼這不是人類沙文主義。但是在個體論與總體論之間,則要把握「離於二邊,說於中道」原則:一方面重視個體生命,而不是動不動為了整體利益而犧牲個體幸福、意願、特質;另外一方面,也會尊重、照顧到整體的生態、環境、國土。所以,在個體與總體之間,有個辯證性的張力以求取平衡。

       至於聖嚴法師的整體思想,是從緣起性空,還是從如來藏,來建構他的倫理觀?我並沒有確知,但是他的「新六倫」內容,確實是兼顧個體與整體的。

       如果從功能論的角度來看,「不管黑貓白貓,只要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無論是從緣起論還是從如來藏思想,只要能夠發揮濟世渡民的功能,也不妨樂見其成﹗就像慈濟證嚴法師,她偏向於如來藏思想,可是慈濟做了非常多偉大的事情,又何必跟他劃清界線呢?所以只要各種佛法思想對法界有情做出好成績,這樣就好了。

       在這些發言內容中,吾人深深感受到昭慧法師面對各種佛學思想的寬容,以及對佛教各大教團開宗立派的隨喜功德,而且這種包容與隨喜,都不是人情酬酢,而是建立在「緣起、護生、中道」的一貫論述基礎之上。不禁感歎道:這不正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嗎?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