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成啟用感言
釋德律
一、「精神感召」與「眾緣成就」
妙雲蘭若新建大殿在十方眾緣的成就下劃下了句點,內心有許多感觸,首先,要特別感念印公導師的庇蔭!蘭若是導師閉關的處所,不可諱言,許多護持是受到導師精神典範的感召而來,然而,若無兩位家師──慧理、常光師父的悲願,是難以克臻其功的。
曾有人建議師長「不要蓋」,理由是:「縱然大殿建好了,您們還能夠住上幾年?何必讓自己這麼累?」但是,家師不忍住眾長期住在冬寒夏熱的鐵皮屋,為了給我們完善的修學環境,有利於弘法利生的人間道場,家師拖著老命,誓願要完成蘭若的新建。若無這份「不為自己,但為他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無私悲願支撐著,新大殿的完工可能是遙遙無期的。
佛法談「緣起」,眾志可成城。蘭若硬體建設的完成與關房的保留,有諸多眾緣的成就。在缺乏文物古蹟維護觀念的時代裡,導師關房與文物能夠四十八年如一日地原封保存,誠如昭慧法師在致詞時所言,必須歸功於兩位師長對導師的那份虔敬的孝心!因為這份無私的悲願與孝心,為後人保留了人間佛教的珍貴史蹟。
蘭若從購地至建築的過程中,奉獻心力者還包括我們這群小師父,大家隨個人因緣、特質的差異,扮演著不同工作角色,在各自的領域完成各自的使命,因此,每個人都是重要的「連結者」。[1]更有來自海內外諸山長老大德、十方信施的關切與護持,並在落成大典當日參與見證。對於這眾多因緣的成就,我的心中充滿無限的感恩與感動!
二、淨心,方能受益安住
自己在蘭若出家以來,雖無很好的居住環境,然而有導師作為精神典範,以及兩位師長的庇蔭,讓自己沈浸於佛法薰修的喜悅,在出家之路上走得安穩、幸福。[2]如今,蘭若新建大殿歷盡艱辛完工,首當受益者,即是享用建全環境的我們,個人的心情,除了感恩師長,更打自內心不斷升起強烈的慚愧感!因為,出家生活資具皆仰賴三寶恩澤與十方信施供養,如今受用安適美好的環境,得之於人者更多了,更加慚愧個人修行之不足!未來要更加鞭策自己,精進於身心的淨化,方可無愧於三寶恩與眾生恩!
蘭若住眾即將在新的環境,展開的新生活,在內修與外弘做適當整合的同時,面對開放的新環境,也需要某些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這涉及一位修行人的基本人生態度。我們是要選擇相信,還是要選擇懷疑?要團結合作,形成一道自然的安全網絡,抑或處處設防而變得人人自危?這是給我們的一道功課。我覺得,堅定地選擇「相信」,就能克服懷疑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是「法」產生的正面力量。因此我也期許自己:在新的環境,有新的願景!
三、利他,建設弘化「人間道場」
二十年來,蘭若住眾在舊鐵皮屋過著自修生活,將外弘教化的工作設置在市區講堂,包括弘化教育、社會關懷、離島弘化等等。如今,蘭若新大殿已啟用,意味著新生活需要一些調整,也就是內修與外弘環境的結合。
新建大殿硬體的規劃,有沈澱人心、莊嚴肅穆的大雄寶殿、藥師琉璃殿和彌勒殿(禪堂)等三大主殿。在文化保存方面,保留導師閉關處所,並成立「印順導師紀念館」。社區教化方面,設立社區圖書館及多功能教室,並配合周邊環境景觀庭園的設計。有人從遠地慕名而來參觀導師關房與紀念館,亦有附近居民平日前來散步運動、假日全家旅遊踏青。將來必須培訓更多導覽志工,及整合志工的力量,讓參遊者縱然對佛教無特別信仰,亦能認識印順導師的精神與偉大,建立對佛教的正面印象,打破仍以為佛教只是誦經拜拜的認知。
蘭若新建大殿歷經十年終於竣工,階段性工程的完成,也代表歷史的新頁即將展開。畢竟,新大殿的完成來自眾多的社會資源,理應要回饋於社會。正如傳道法師致詞時對後輩的鼓勵──「要有使命感」!法師蒞寺專題演講時也勉勵我們,要「盡心力」,然後「隨因緣」。其傳達蘭若硬體建設完成的意義──我們未來弘法利生的責任更加重大!期勉自己,也與師兄弟們互勉:安住道業,精進不懈,與眾生分享法悅,讓完善的硬體建設,發揮正法久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