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昭慧法師大陸弘法隨行記
釋耀行
2010年元月17日至19日,應廣東省尼眾佛學院的邀請,昭慧法師由香港經深圳,前往位於陸豐市的該學院演講。此番應邀講學的因緣尚要追溯到2001年,其時昭慧法師正在梅州市千佛塔寺佛陀教育中心為該寺的僧眾做佛學講座,廣東省尼眾佛學院就邀請法師前往陸豐講學,無奈授課的時間滿檔,只好抱歉辭謝。時光荏苒,這樣的因緣竟然等待了近乎十年,今日才得以成熟,這既是聞法者求法殷重心的感召,更是法師不忍聖教衰的悲心使然。
熟悉法師的師友都知道,在法師弘法生涯的規劃中,僧伽教育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為了這些莘莘學子能在佛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法師就是再忙再累,也是說法不懈的。所謂道:言為心聲,「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樣的側寫用在法師身上,是毫不為過的,這也正是我以此為題的心情。以下就著我三日隨行的見聞,記錄在後,以追憶當時的點滴記憶。
一、參訪深圳弘法寺
17日清晨,昭慧法師攜同佛教弘誓學院教務主任傳法法師乘機前往香港,近中午時分抵達機場。香港妙華佛學會勞海新、何翠萍、關鼎協居士前往接機。法師此次赴尼眾佛學院講法的因緣也是妙華佛學會何翠萍、黃麗芳居士竭力促成的。二位居士長久以來,受到已故院長宏慧長老節衣縮食辦學精神之感召,又在佛學院見到那麼多年輕的尼師在此學習,於是心生喜悅,乃發心購書充實該院的圖書館,出錢出力也在所不惜。何翠萍居士此番受尼眾佛學院邀請法師的託付,於是再三懇請法師蒞院說法,雖然法師告知寒假將至,事物繁多,恐難分身,但翠萍居士依然鍥而不舍的詢問可能的時間空擋,最後終於不辱使命促成了這次法宴。
出機場後,法師一行直接前往志蓮淨苑安養中心,探望在此靜養的慧瑩長老尼。這是繼上月香港講學後,法師再度專程到此看望老人。向長老尼告辭後,勞海新、翠萍、麗芳與來志蓮淨苑迎接法師的賴小玲、李卓儒母子一道陪同法師前往深圳。勞海新、翠萍、麗芳居士三天全程隨行。
之所以接下來會有半天時間留給等待中的深圳信徒,是因為法師去年在香港弘法期間,在深圳、惠州、梅州有一批長期以來跟隨我們學佛的出家眾及居士,想要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迎請法師過來深圳,當面請益。當時法師雖然慈悲應允,但由於前來迎請的師父缺乏經驗,沒有提前辦理好過海關的手續,讓大家望關興歎,無緣面見大德。得悉此次前往陸豐要路經深圳,法師因而特意囑咐,要留半天時間給深圳居士,以對他們去年的等待表達歉意。法師護念後學的心意,真令人感動!
在場地的安排上,初時考慮,已有部分信徒直接到陸豐等待法師,餘下的幾十人想要安排在極具古典風格的靜頤茶樓,聆聽法師開示。結果事前幾日,接到翠萍居士的電話,告知深圳念佛團有近100多位居士想要面見法師,於是場地的問題讓我頗費周折。後來決定請法師去弘法寺,拜見本煥老和尚後,在寺院的齋館宴請法師,滿足眾多居士想見法師的心願。
百歲晉三的本煥老和尚,出自中國現代兩位佛教宗師——來果禪師及虛雲老和尚門下,老人一生為法忘軀,雖歷經磨難,但對弘法利生的事業,仍然念茲在茲;步入嵩壽之年,每天依然端坐丈室,接待絡繹不絕的信徒。昭慧法師早從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黃夏年教授處,知悉了老人傳奇而堅毅的人生歷程,因此到達弘法寺後,在知客常志法師的陪同下,先去拜見老和尚。弘法寺的現任方丈印順法師,因為正在參加會議,無法趕回寺院,特請知客師父代邀,晚上在新建的寺院大華興寺宴請法師。拜會老和尚後,知客師父又引導大家參觀了介紹寺院歷史的佛教文化樓,而後,在弘法寺寬敞的齋館, 50多位法師居士聚集一堂,恭請法師開示。
法師首先就著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強調了佛教在傳播過程中的非暴力原則,因此面對在地文化習俗,不是一味的否定、排斥,而是提煉、淨化。從經典的記載可以看到,在印度與其他宗教的互動是如此;在中國,面對強大的祖宗崇拜也是如此。這樣的精神是一以貫之的。接著,以緣起、緣滅的法則闡述了佛教的滅苦之道,指出佛弟子對自他的關愛不是來至教主的叮嚀,也不是家庭般的,兄弟、姐妹式的呵護,而是因緣起法則的相關性引申出的——護生。生命都是趨生畏死的,以己度他情,就開展出關懷他人的自通之法——將愛自己的心迴轉到對方身上,這就是佛家的「眾生緣慈」。因此佛教的戒律無論在家、出家,都是圍繞「護生」理念而制訂的。進一步,佛弟子在持戒、修定、修慧的過程中洞觀緣起法的無常、無我,徹底放棄對自我的執著,是為「法緣慈」;再進而行菩薩道,於眾生自然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
廣州來的徐彬惠居士提出問題:「貪等惡法的引發往往是因為愛,由愛而生恐懼、生苦,但往往貪的生起容易覺察,但愛的生起卻無法覺察。」法師回應時指出:「佛教確實見到『愛生則苦生』,所以首先要超越對自己的愛,這是解脫道尤其重視的。而大乘佛教的妙處,卻是善用這種我愛的力量而加以轉化,去感知眾生的苦,知道眾生的我愛跟自己一樣,由此轉為慈悲。慈悲漸漸增勝,就越來越無我了。所以與解脫道的途徑是有些差別的,但二者要達到無我,超越一切苦惑的原理,卻是相同的。」
座談結束後,常志法師又乘車陪同我們前往位於東部華僑城大峽谷的大華興寺。汽車沿著海邊的山道蜿蜒前行,抵達寺院已經是華燈初上了,方丈印順法師在庭院迎接法師。來到裝飾典雅的素餐廳,寺方準備了精緻的菜餚款待法師一行。
印順方丈與法師一見如故,無論是對佛教未來的展望還是寺院管理模式的細節,都暢所欲言,毫不隱諱。印順法師接手弘法寺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內化部分,是落實嚴謹的共住規約,管理透明化,四眾弟子都可以通過貼有僧眾個人照片、法名、所領執事的介紹,認識常住僧。常住僧眾課誦、作務的出、缺勤表都在大殿外定期公佈,起到了輿論監管的作用,整頓道風頓見成效。要知道弘法寺地處繁華的深圳,經濟物質條件都極其優渥,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培養僧眾安貧樂道的修道品質實屬不易,印順法師的舉措,也稱得上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吧。
而在外化部分,法師注重佛教文化的社區傳播。去社區的輔導員,是經過嚴格挑選的,由他自己親自培訓,考試合格者才能下社區,以佛法的慈悲、智慧,化導在地的民眾。
用餐已畢,踏著藹藹暮色,迎著清冽的海風,印順法師引導大家漫步在這間極具唐式風格的寺院,並親切挽留法師今晚就住在寺院的菩提賓舍。法師告知,由於明天一大早就要出發去陸豐,已經訂好酒店,因此婉謝了方丈的善意,但印順法師仍然堅持要法師去看看菩提賓舍。
來到菩提賓舍才知道方丈要我們參觀的原因。這裏的裝飾彌漫著佛教的文化氛圍,色彩、擺設都極富匠心,在繁華的都市營造出山林的情境,在格調上又力求唯美、精緻,而且配套酒店式的服務,難怪都市人會喜歡這裏。參觀畢,印順法師親送昭法師返回下榻的富臨酒店。來到酒店,待房間開好,才與法師道別,並且希望法師下次到深圳時,由他來全程接待。印順法師真是一位性情中人。
回到酒店已經晚上9點鐘,前一天晚上從福建漳州坐了8個小時汽車趕來深圳的,漳州市薌城區佛教協會秘書長陳益群居士和同行的游永灶居士,希望利用晚間唯一的時間,請教法師幾個問題。清晨從臺灣出發到現在,一天的奔波疲勞,法師已經很累了,但不忍心他們專程趕來,於是就在酒店的茶室,解答了他們的困惑,結束時已近午夜。法師慈憫眾生的悲心令人感佩!
二、講學廣東尼眾佛學院
18日清晨由富臨酒店出發,預計3小時車程到達位於陸豐市清涼山的佛學院。此次法師大陸弘法行,惠州黃岡中學董事黃奕珠女士全程陪同,三天路程,親自駕車不假他人,還帶上愛女王旖旎,親近法師。來到佛學院已近中午,山門外聚集了早已在此等候的教務長振輝法師以及從梅州、惠州趕來聞法的僧信二眾。教務長告知,本來全體學生都在山門迎接法師,因為時近中午,學生要去齋堂過堂,所以由她代表,向法師接駕。
午齋後,在汕尾開會的院長達理法師請假趕回佛學院,與教務長振輝法師陪同法師參觀學院。
廣東尼眾佛學院位於廣東省陸豐市清雲山定光寺內,定光寺原名清雲山(又稱羅堂庵),建於明崇禎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宏慧長老於一九九五年創辦「佛學僧伽培訓班」,一九九六年成立「陸豐市定光寺佛學院」初具成就。一九九八年八月,經陸豐市人民政府、廣東省宗教局、廣東省佛教協會批准進升為「廣東尼眾佛學院」。佛學院學制為九年,設預科兩年、本科四年、研究班三年。現有六個班級,在校尼眾學員二百三十多名,尼眾法師二十多位。
我們拾階而上,參觀了教學大樓、圖書館、電腦教學室、教務處、編輯室、法堂等處。定光寺是依山而建的,傳統寺院的殿宇,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一個不少。同樣是中軸線式的中國古典建築風格。傳統佛教的中心點大多是大雄寶殿,但定光寺的中心建築居然是教務樓,可見在宏慧長老的內心,僧伽教育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
寺院辦學,常住與學院之間的協調尤其關鍵,許多佛學院後來停辦,大多是因為二者之間在人事、資金的分配上無法達成共識。而在這所學院,老院長宏慧長老的處理方式是:「學生第一,法師第二,常住第三」。現任院長達理法師是長老的弟子,談起長老對學生的呵護,真是如數家珍。例如:在寺院的最高點有座觀音殿,裏面供養觀世音菩薩的32應身,據教務長振輝法師介紹,建這座觀音殿的緣起是因為,長老說:「羅漢像為什麼都是男的?我要建觀音殿來供養女身的觀世音菩薩。」長老用這樣的方式為佛門的女眾鳴不平。聽到這段因緣,長期從事佛門女權平權運動的昭法師十分感佩,也因為十年前與大德緣?一面,而深為遺憾。
振輝法師提到另一長老德範:佛學院最初曾請男眾法師教學,但長老看到這些女眾在男眾面前自卑、畏縮,於是當下決定,以後佛學院全部都請女眾法師。可見長老不僅在物質方面給予女眾學生關愛,更是細緻呵護著女眾學生的心靈,培養她們自信、自立的修道氣質。佛陀教法強調顯發心光明性的特質,不就是如此嗎?同行的勞海新居士告訴昭法師:「這裏的學生都很活潑,可見是因為長者仁慈,讓學生沒有任何心理壓抑的苦悶。」勞居士第一次到這裏都有這樣的感慨,學院善待學生的家風就可見一斑了。
少時休息後,下午6時半,全體師生及到訪居士齊聚法堂,聆聽法師演講。短短兩小時時間,法師首先表達了對已故長老宏慧老法師的敬意,以及對現任方丈達誼法師、院長達理法師追隨長老,慈悲辦學的感佩。接著提出在佛教的整個思想體系中,如何看待戒律的問題。演講內容摘要如下:
戒律的制訂,背後有非常深刻的思考,佛陀不是以他個人的威權來制戒,也從不以真理的代言人自居。故而制戒的原理特別重要;若不清楚佛陀制戒的原理,研讀戒律往往容易陷入教條主義的泥淖而不覺知,由此給自己、僧團與社會帶來很多困擾。
首先,戒條畢竟是有限的,但生活面對的問題是層出不窮的,我們無法設想佛陀在2500年前,就替我們制訂好了是否能開車、坐飛機、上網這些規範。社會在發展,我們無法與社會脫節,一群與社會脫節的邊緣人,是無法得到社會認可的,這樣的人如何讓社會對他們產生信任,如何讓人相信這些宗教師可以引領他,帶他走出生命的困惑?
其次,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既有的戒條會產生一些問題。中國的祖師早已意會到這點,所以把握佛陀制戒精神,不拘細節,創叢林,立清規。接下來法師舉生活的事例,說明許多自以為嚴格持律者,因為對戒條的解讀有誤,對自他、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那麼佛陀制戒的原理到底是什麼?就是在律典中所提出的十大制戒原理。法師總結為三類原因:1、為個人身心清淨,得以出障道法。2、為僧團得以和樂清淨,而提供修道、弘法的好環境。3、為避世譏嫌,使世人敬信三寶。十種利益其實就是一種原理──令正法久住,一切戒律的制訂都不能違背這十大原則。以十種利益檢視教條主義持律者的言行,明顯的是有所抵觸的,可見我們研讀戒律的方法論,以及掌握制戒原理,是多麼的重要。
19日,早齋後,大眾再次聚集法堂,繼續聽聞法師對於律學的闡釋。上課伊始,法師詢問:「經過昨天的講解,有何疑問?」有學生起來,請法師解讀有關八敬法的問題。
法師首先舉例說明八敬法所帶來的兩性傷害,即女眾產生自卑,男眾增長我慢且產生自卑與自大交綜的情結。這種明顯違背佛法「眾生平等」原則的法條,包裝成「佛說」後,就罩上了一層神聖的光環。法師同樣引用律典的記載,分析八敬法形成的歷史真相。比丘尼僧團成立於比丘僧團後,故容或在當時比丘們必須承擔起對比丘尼的教學責任,在此情況下的師生禮數並不唐突。然而原本尚屬正常的師生倫理,在後來的演變中,變成以性別定尊卑的兩性倫理。甚至進一步杜撰出所謂「依八敬法得戒」;「女眾的八十四態」之謬論,後者的描述匯總成心理變態大全,無疑是「女人禍水論」的印度詮釋版。
在法師痛快淩厲的宣說中,下面笑聲起伏,欲罷不能。紛紛盼望法師再來學院,演說正法。法師最後以孟子之語「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結束了當天的演講。
三、普照法住精舍
此次於廣東弘法,法師在安排行程時,就告訴我們,要到惠州的精舍坐坐。這個消息讓彰妙師父和我高興了好幾天,既為法師的慈悲而感動,又因為蝸居的簡陋而忐忑。但一想到:我們就是在惠州這個小小的精舍中,開始系列閱讀印順導師的《妙雲集》和昭慧法師的著作,法喜充滿地傾聽法師對經教的詮釋,不免覺得:精舍有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紀念意義。
惠州的信徒知道法師要到精舍普照的消息,也很高興,早早在登品素食府恭候法師一行的到來。與法師共進午餐後,由於精舍空間較小,多數信徒先行離去,同行的三位香港居士隨同法師來到精舍。法師禮佛後,參觀了精舍的幾處房間,小坐片刻,就要繼續趕往深圳,與送法師到香港機場的賴小玲居士會合。法師一路風塵,仍然將精舍列為一站,師長對後學的護念,真是令人點滴在心!
三天的時間稍縱即逝,隨行的傳法法師一路用相機記載印象,而我在法師身旁,看到的更是大德的身教。在尼眾佛學院,即使是小師父頂禮法師,法師都同樣跪下還禮。不是親眼所見,誰會相信廢除八敬法的昭慧法師是這樣的善待他人,其實熟悉法師的人都知道,這是法師的一貫做法。因為她所爭取的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為眾生得離苦。」這樣的悲願,就是法師行動的原動力。在此僅以本文,表達我對法師菩薩行的敬意!
2010年元月23日記於法住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