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沁阿含清涼法雨
宗愍
如入寶山,行囊滿載
近期有幸參加了弘誓學院的兩場講座。先是印度佛教思想史專題講座,悟殷法師清晰、生動地介紹印度佛教之起源與發展,中間的流變,乃至最後的衰落滅亡,包括各期、各派的根本學理及彼此之異同。接著第二場阿含經研修營,則釐清了我部份的困惑,更加肯定《雜阿含經》的重要性,確立自己未來該努力的方向。如此的豐收,讓我法喜滿溢,真的是「入寶山挖到寶了!」
這次的阿含研修營,課程安排不同於往昔,除了聽經,還有分組研討與禪修課程。昭慧法師以第一義悉壇、顯揚真義的《雜阿含經》「蘊相應教」為主:
1.每天以一、兩則阿含經中的小故事做為開場,個人認為這是法師的善巧。因為「蘊相應品」的內容,若沒有實修經驗,或是初修之人,可能會覺得很枯燥,故法師先以佛陀生平的小故事,讓大眾的心得以收攝。
2.主題圍繞在「蘊相應教」的法說、義說,亦貫穿「處相應教」、「四聖諦」、「緣起法」,顯示原始佛教「以有情為中心」的思想結構。
3.對於「色蘊」的解析,佐以《攝阿毗達摩》色法生起的四種因緣:業所生色、心所生色、時節所生色、食所生色之說明,藉以開顯「名色相依」而「以心為主導性」的業感緣起論。
4.講到《雜阿含經》中佛陀遊行弘化的地區時,也順帶說明佛法興起與印度的時代文明,顯出佛陀所揭示的「中道正法」的超越性。
5.漢譯《雜阿含經》是說一切有部所傳。經中,佛陀常告諸比丘正觀諸色,不應顧戀過去色、不應欣羨未來色,於現在色應厭、離欲、滅、寂靜,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其中有一部經說到三世蘊法之「有」,昭慧法師點出這即是說一切有部「三世實有、法體恆存」的思想與觀法。讓我們理解到,阿含經雖是原始佛教的聖典,而到底已是部派的誦本。
法師的善說、法說、義說、廣說,文句鏗鏘又有力,讓我們感到有如醍醐灌頂,更加體會「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體會六和敬僧團的殊勝
研修期間,學員大都全程住校,這讓我親身體驗到一個六和敬僧團的典範:
一、見和同解:學員們皆是為了聽聞純正的佛法──阿含經而來的。
二、戒和同遵:滅諍之法的實例現前,這是我學佛以來未曾見、未曾聞的。以往,我在其他道場中所見的多是:不自覺、不包容、不接受、不認知、不化解、不負責的惡性循環,絲毫不知佛法中有解決諍事的方法,其合理且嚴密,堪為當今司法的參考。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卻往往忘了要尊重別人,這是許多糾紛產生的原因。認錯並不可恥,可恥的是沒有面對過錯的勇氣。寬容不僅是美德,更重要的是,給犯錯的人一個重新獲得清淨的機會。所以,戒律不是束縛,而是保障行者的福德與修道資糧。
三、利和同均:在這裡的行、住、坐、臥、飲食等,僧俗四眾弟子一律平等。記得心瑞法師曾告訴我,法師經常告誡他們:「刻薄成家,理無久享。」所以常住師父們總是盡心盡力地服務,把最好的拿出來供養來此就學的四眾弟子,每天的菜色都色香味俱全,實在令我們感動又感恩。
四、身和同住:來自四方的四眾弟子,無論是出坡、上課、研討、運動、禪修、或是在寮房,均是一片詳和。德行法師還形容他們的出坡:「起初就像苦力坡,隨後變成有力坡,再來變成好漢坡、快樂坡。」這應是在勞動之中,不與煩惱相應,體會到無我付出的喜樂吧!
五、語和無諍:大眾為了最後一天的報告,皆是聖法談、聖默然,沒有人閒聊雜話。
六、意和同悅:各組組員來自四方,對於經文有不同的解讀方式與認知,然而大家的精神是一致的,都能心平氣和地熱烈討論,而做最好的綜合報告。
以上的情形,不就是一個和合、安樂、清淨的僧團展現嗎?
分享學習心得
中阿含經是說一切有部的持經譬喻師所傳,對定慧修証的教法,有承繼雜阿含經的足跡,在聞思修証上有其決定性的指導作用。例如本組所研讀〈長壽王本起經〉,佛陀告諸比丘:應以定為?,與智者共修善,捨掉自己的執著,跟隨善知識和合共處。若不得善知識或見解相同者,則當堅意獨行,勿與惡人共會。因此,佛陀讚歎忍讓、慈心、感恩,以及讚歎和合共住的阿那律陀等弟子。
另外,〈迦綸那經〉中佛陀強調修行至證果的次第,應以戒為基礎,以戒增上而修定,依定增上修神通與觀慧,依慧增上而證果。若沒有這些應具備的條件,其結果不是邪定,就是邪慧!當今佛教界「聖人」滿街跑,看似盛況下所含的隱憂,是我們四眾弟子應該釐清,且應慎說、慎思、慎行的啊!
接著要分享的是運動部分。院方體諒學眾整天久坐傷身,藉此活動活動筋骨。因為,有健康的身體,才有清楚的頭腦,這樣研讀經典會更得力,真是貼心的安排!院長性廣法師鼓勵大家脫鞋,站在灑過水的草皮上,不但可釋放身體中不好的質素,亦可讓自己找回遺失久遠的「腳踏實地」的感覺──意義還真深呢!
再來是每天晚上的禪修,院長教導我們「安般念」來培養定力,以「慈心禪」做為一天課程的結束。這兩種禪法,無論佛教徒或神教徒都可以修學,因為其要件就是呼吸與慈心,既安心又無負作用。院長每天都循循善誘,提醒如何安住所緣,好讓身心沉靜下來,並鼓勵大眾在法上用功。課程結束前以柔和的音聲,引導大眾做慈心觀。大眾都非常地歡喜,本組有位師父還形容院長的聲音有如〈長壽王經〉中所說:「以歡悅顏色作妙音。」
最後一天,在嚴格的時間管控下,各組在20分鐘內報告研討成果,隨後昭慧法師即席解答各組提問。反應之敏捷,思考之縝密,角度之宏觀,讓人大為歎服!孔子說:「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以此來形容法師,應是最貼切不過。
接著院長致辭,針對學員的報告,說明評量的要點:1.經典的大意、重點,這是基本的要素。2.問題的整理與提出或反思。3.體會佛法的精神所在,即瞭解經典真正原意的能力。4.經典在生活中的應用。5.時間掌控得宜。總之,這是第一次以分組讀經報告的方式舉辦阿含研修營,大眾尚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宛若置身佛國淨土
這一連串解行並重的課程,是院方悲智雙運的精心策劃與安排。在短短八天的研修營生活中,與諸善人俱會一處,宛若置身於清淨莊嚴的佛國淨土!
非常感恩常住師父們的細心呵護。個人認為,道場不論大小論道風,住眾不論多寡論和合。學院真的是一個名符其實的菩薩道場,是維繫佛法傳承的命脈,是造就住持正法人才的選佛場。?個師父在未成佛道之前,均先做眾生馬牛。在這裡,唯有法情道誼,沒有感情的牽絆,內心中的善法均在生活中具體顯現。他們的辛苦是我們所親見的,我們感恩且銘記在心!同時也感謝義工菩薩及十方的護持,讓我們個個帶著滿滿的法喜踏上歸途。
人身難得,而遇到正知正見、解行並重的賢師益友,更是甚為稀有。諸位讀者,何不親自前來體驗這殊勝的法會?別忘了:明年報名請早,以免向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