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光師公末期陪伴心得分享
釋照量(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安寧病房臨床宗教師)
知光師公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有兩次因病情需要入住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安寧病房,後學有機會參與其中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表面上是後學幫忙師公,但實際上是照量獲益良多。因為照量在出家前有一長段的時間從事護理工作,出家後所做的事情還是醫療相關工作;目前後學是以安寧病房臨床宗教師為主要的工作。由於接觸領域的關係,關於長期照顧銜接安寧照顧,以及僧伽安養是後學所長期關注的。知光師公入住安寧病房期間,後學在這兩方面獲得許多啟發,因為佛教弘誓學院僧團在這兩部分的作為有很多值得效法之處。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知光師公在念佛法門曾經有深入的修練與用功,在經歷一長時間老病的折磨,臨終階段仍可發揮出強大的生命內在力量,可說是修行功德不空過的最佳證明。
知光師公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共住院三次,一次是去年七月份因重感冒引發肺炎,另外兩次則是今年在安寧病房住院。當時後學得以在適當的時候建議知光師公入住安寧病房,主要的判斷依據是後學長期以來對師公近年來住院與安養的故事之關注,資訊來源則是昭慧法師在臉書中詳實又精彩的陳述。記得後學開始注意到師公的身體狀況,是師公在多年前因假牙不合造成感染,並引發許多後遺症在慈濟醫院住院治療的過程。師公在這次出院時,因仍然無法自主排尿,昭慧法師認為應該給師公機會,不要帶長期導管回家。最後院方在家屬的堅持下,訓練照顧者以脊椎損傷者的導尿方式,在家中為師公導尿,並藉由測餘尿,來監測師公自行排尿的能力的狀況。對於這段紀錄當時後學印象極為深刻,因為就專業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決定有些冒險,對照顧者而言,也是很大的挑戰。是以,當時後學的想法是:「師公很快會為因尿路感染而入院」;但是,事實證明後學判斷錯誤了,因為師公在僧團中獲得高品質的照顧,在身體、情緒與尊嚴等各面向,師公都獲得細心照顧。
師公再次住院則是去年夏天,因為感染流感引發肺炎住進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師公病狀一度危急,後來幸好病情很快獲得控制,但是這次的住院過程,抽痰又插鼻胃管的,讓師公吃了不少苦頭。然而為怕師公吸入性肺炎,所以在出院時鼻胃管並沒有移除。鼻胃管對於吞嚥困難的病人,在某些時候,確實可以藉由營養的補給,讓色身受到涵養。但當病人色身與精神日漸恢復時,病人對插鼻胃管所帶來的痛苦亦日漸敏感。在師公出院後,後學與蕭玉霜同學(長照機構院長)前往探視師公,經玉霜同學評估師公的身體復原狀況、吞嚥能力,並指導照顧人員的餵食技巧後,由後學協助將師公的鼻胃管拔除,解除師公多日來的心頭大患。從昭慧法師的臉書得知,師公在拔除鼻胃管後經口進食順利,且心情十分愉悅,後學也由此分享到其中的喜悅。
經由這樣的接觸緣分,只要昭慧法師在臉書中提到師公的訊息,後學都會仔細閱讀,每每被家屬與學團對師公的尊重、呵護與細心照顧等相關互動訊息感動不已。
在今年六月底時,師公的身體狀況似乎又出現比較重大的變化。但是由於去年的住院經驗,昭慧法師對於是否該送師公到醫院陷入兩難,深怕師公再受到同樣的辛苦。後學從慧師父臉書上的描述,初步判斷師公若接受安寧緩和療護,病情應有機會獲得相當程度的緩解,而且不會受到太多因醫療上所加諸的痛苦。另外,由於師公一直以來習慣接受一些非主流醫療的舒適性處置,來維持身體的安適;這些方法在一般病房恐難執行,但是這些處置與安寧緩和醫療並不相衝突,只要是適合師公當下的身體需要,都可以照常進行。於是後學將這些狀況向慧師父報告,並建議送師公到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安寧病房住院。慧師父幾經考慮在六月二十九日早上請救護車將師公送至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就醫。
師公住院當天,雖然因為急診室的醫護人員對安寧療護的理念不同,而發生一些小插曲,但幸好安寧病房施子健主任與黃美惠護理長的大力協助,師公順利的進入安寧病房接受治療。
師公住進安寧病房後,護理人員初步對師公進行身體檢查,發現雖然師公因老邁而極為羸弱,但皮膚不僅完整沒有皮屑,還十分細緻且乾淨;四肢不但沒有因長期臥床而攣縮,還十分柔軟。因此不難想像師公一直以來受到的是極為細心、用心的照顧,真可說是長期照顧的典範。在這次住院中,師公的病情很快地獲得控制,負責照顧師公的護理師觀察到師公的情緒相較於其他病人是穩定的,且師公所受到的照顧也極為精緻。
師公第一次在安寧病房總共住院十天,出院時狀況尚稱穩定,但是出院半個月,身體又有明顯變化。師公當時出現全身水腫,有痰,呼吸喘等症狀;七月二十七日後學與玉霜在結束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演講後一起前往探視師公,玉霜認為師公的水腫應與臨終有關,並與昭慧法師談到師公臨終階段是否送醫等問題。玉霜並就師公當時狀況,指導師公的看護人員相關的照顧技巧。
七月二十七日因為師公已經非常羸弱,為免師公受苦,學院安排師公再度來桃醫門診,施主任馬上安排師公住院、檢查、治療。
就師公的狀況,安寧醫療團隊初步認為是老邁且進入末期的症狀,並針對其水腫、感染等症狀進行限時嘗試治療。治療數日後,症狀很快獲得改善,師公也度過約莫一週的較為舒適的日子。但是呼吸仍需靠使用氧氣才能維持血氧濃度在正常範圍,還有師公的食慾一直無法恢復。從這些現象中,醫療團隊與家屬明白當前症狀改善的狀況只是暫時的,也就是說師公朝向臨終階段的趨勢並沒改變。
由於昭慧法師將於八月十八日赴北京參加學術會議與弘法,醫療團隊與家屬也都明白,師公在這段時間往生的可能性很高;是以,慧師父在出國前有父母在不遠遊之嘆。令後學最為感動之處是,慧師父在出國前夕對師公的告別與叮嚀,慧師父與師公兩位令人尊敬的長老尼,示範了一場佛教徒在面臨死別與親屬間互動的典範。兩人並不隱藏相互的不捨之情,但仍以佛法為生命道路之依歸,不為情感所牽絆。
師公住院期間,除了湘雲與阿畫在院內悉心照顧外,弘誓僧團不斷的有法師前來關懷師公,誦經迴向,祝福師公。另外在生活上,食物與用品的補給,弘誓僧團也承擔起重要的任務。必須一提的是在師公住院那段時間,忝為安寧病房宗教師的後學,擔任的不是照顧者的角色,而是被照顧者。因為弘誓僧團,在關懷照顧師公時,照量也一起被視為僧團一員照顧,讓離開常住一年多單飛的照量,重溫在僧團的幸福感。
師公在這兩次住院中,也讓後學學習到一位堅毅修行者如何依靠過往的修持基礎,於生死苦中安忍。師公一直以來篤信彌陀法門,並曾經有一長段時間專注在念佛法門的修持;在住院期間,虛弱的師公,最常顯露出的眼神是慈悲的注視來訪者,以及堅毅的眼神。雖然有些時候,在五蘊身極為衰弱的狀況下,讓師公外顯出瞻妄的現象;但此瞻妄並非死亡恐懼所造成,而是因為五蘊身虛弱而無法凝聚,令深層的生命痛苦或深刻烙印的經驗浮現,所產生的時空錯移的情境。
師公在生命的最後一天,充分展現其生命的堅毅力量。雖然身體極為虛弱,但意識狀況比平常更為警醒,眼神透露出的是安忍與堅毅。後學在床邊提醒師公現在該如何與阿彌陀佛相應時,師公努力張開眼睛來回應後學的提醒。師公與遠在北京弘法的慧師父視訊時,在身邊的人都感受到,慧師父的每句話,師公都聽進去了。
在這一整天,師公一直維持微弱的呼吸,周圍的人也明白,師公等著大女兒從加拿大回來。大女兒回來時師公還睜眼專注地看著她,在那時所留下的影像,見者莫不動容。然而就在大女兒回來兩個多小時,師公在小女兒芷昭念佛陪伴下安然往生。
或許有人會問師公何以對大女兒如此的牽掛?但我們若從師公對不同身分的女兒的對待方式來看,可以感受的到師公努力兼顧慈母與修行者的角色。等著大女兒回來,是為了不讓非為出家人的大女兒因為無法送終而有所遺憾。然而選擇在昭慧法師不在身邊時離開,除了代表著師公對法師某種程度的不捨外,也代表著她已把法師獻給眾生。不僅不用母女私情去牽絆法師的弘法,還盡全力地護持法師的弘法。而支撐著師公安忍堅毅地越過生死苦的力量,則來自於老人家對彌陀法門的信、願、行。
在安寧療護中,師長們時時提醒我們:「病人是我們的老師」;在師公末期階段,後學有機會看見師公依憑著修行的基礎,在臨終時展現的力量。眷屬、法眷與師公之間的真情流露,以及關愛的表現,並不會絆住已經建立生命目標的修行者。修行者在所修學的法門支持下,不僅可以安忍眼前的生死苦,還能布施周遭的人歡喜與慈悲。僧團對病僧的關懷與照顧,除了能讓病僧安頓身心外,也讓所有的僧人能安心地精進於道業的學習與成長。感恩,有機會讓後學再次看見佛法的力量,慈悲關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