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馬佛青研討會旅次札記

臉書留言錄(之四十九)
釋昭慧

101.12.21

馬佛青的四大特色
清晨自學院出發至桃園機場,與性廣法師搭華航班機,至馬來西亞吉隆坡,參加「2012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同班機尚有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
下午一時許抵達吉隆坡機場,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前會長鍾漢源居士率同戴來展、紀素燕伉儷前來接機。由於市中心嚴重塞車,車子走走停停,抵達下榻的Hotel Istana Kuala Lumpur(吉隆坡皇家大飯店)時已近下午三點,馬佛青副會長如潔法師(佛教弘誓學院校友)與馬佛青幹部、志工於大門口迎接我們三人。
與馬佛青結緣已有二十餘年,大都是前來演講、授課、發表論文。兩年前同樣是參與他們所主辦的,以印順導師思想為主題的研討會,於會中擔任專題演講。
馬佛青有幾大特色值得讚賞:
1. 會員不超過四十歲,會長與幹部同樣受到年齡限制。因此在一棒接一棒的過程中,他們栽培了眾多青年新秀。
2. 僧俗二眾共同合作弘傳教法,具有四眾平等的精神,在大馬這個以回教為主的國度,成功地凝聚了佛教青年的熱情與心血,以純正的佛法甘露澆灌著馬來西亞的佛教園地。
3. 超越南、北傳佛教或各大教團的宗派藩籬,廣為舉辦華語、英語的各項弘法活動。
4. 這些馬佛青年熱愛歌唱,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佛教歌曲(如「一盞燈」)。
總之,這是一個十分值得讚歎的佛教青年團體。財力雖然較為薄弱,但是士氣十分旺盛。
反賭運動的啟蒙地
由於迎賓宴訂在6:30,主辦單位請大家於5:30於大廳集合,一同坐車抵達離此不遠的餐館。由於這裡是吉隆坡的市中心,原本走路過去只有10分鐘的路程,開車卻得面對嚴重塞車與單行道繞道問題,可能須耗半小時以上,因此提前一小時集合。我於是建議:馬佛青不必安排車輛接送,大伙兒步行過去。這樣一來,反倒可延後至6:00集合,多了半小時的休息時間。
晚上,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於Hotel Istana Kuala Lumpur附近的有機素食館Woods Bio Marche舉行迎賓宴。一行人在鍾寶琴帶隊下魚貫而出,步行前往餐館。去程走在舊市區的商區,回程經過熱鬧的夜市。我與性廣法師多次來到大馬弘法,大都車來車往,行色匆匆,這回反倒是頭一次在吉隆坡市中心街頭行走,一窺當地市民與外勞的生活形態,感覺十分有趣。
在肉食氣味逼人的夜市踩街還不算什麼!回想二十餘年前,乘赴大馬講學之便,參觀吉隆坡的雲頂賭場,陪同的居士告訴我:在此賭輸者因傾家蕩產而淪為娼妓或自殺以終,賭贏者招來殺機而屍陳郊野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上演。大馬政府很有意思,可以設賭場以賺博彩稅,卻不准馬來人入場賭博。他們是何其保護自己人民啊!
吉隆坡對我而言,可說是反賭運動的啟蒙地吧!

101.12.22

許部長的肺腑之言
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於Hotel Istana Kuala Lumpur(吉隆坡帝苑大飯店)舉行「2012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主題含「佛教和多元信仰」、「修行與使命」、「佛教與政治」、「佛教和公民社會運動」,由於議題非常「入世」,邀請的發表人來自海峽兩岸、新加坡與美國等地,因此聽眾響應十分熱烈,來自全馬各地約400人參加。
開幕式中,邀請了首相署部長許子根居士前來致詞。他致詞的內容已忘,但其中一句話講得十分耐人尋味:「從政以來,最不容易持守的戒律,就是不說謊戒。」看起來許部長是非常斯文誠懇的人,才會反省到他不容易持守哪條戒。要是心中無有戒規的人從政,大概言語的虛虛實實業已渾然天成,不假造作吧!台灣前立委朱高正說:「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信哉斯言!林義雄先生會拈出「誠信立國」四字來向政客提出針砭,良有以也!
尊重各種應機法門
性廣法師於「2012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發表論文:〈法門無諍之教證解析〉,期許學派、宗派中人須戒止揚自抑他的驕慢,學習尊重各種應機法門。講到法門的「應機性」時,特別提及她在課堂上,面對瞌睡不已的大學生,不能立即教學「靜坐」,而是教他們「靜站」,要他們站著觀息,以免演講廳的椅子太舒服,讓他們坐著閉目觀息,他們卻正中下懷,呼呼大睡。幽默的例證,令哄堂大笑。
馬佛青最能攝受眾多大專青年學佛。由於性廣法師去年暑期還來青年營講學,許多青年佛友這次前來擔任研討會志工,與性廣法師相見甚歡。
宗教對談與多元信仰
下午有兩個小時的綜合座談,在這400人濟濟一堂的大會堂裡,舉手發言或紙條發問相當踴躍。
馬來西亞基本上是由馬來人掌握政權;伊斯蘭教是大馬國教。大馬非穆斯林受到種種不公待遇,國家強制要求學校進行「認識伊斯蘭教」課程,這種危機感,讓大馬華人佛弟子的佛教認同較一般更為強烈。
大馬還有某些宗教,借助「宗教對談」手腕來引人入教,讓大馬許多佛弟子對於「多元信仰」與「宗教對談」的展開,頗有相當疑慮,擔心談來談去,正好是讓沒有心理準備的佛弟子「羊入虎口」。
但依然有開朗的佛光山星馬總住持覺誠法師,舉例證以說明宗教對談的正面意義。而鄭庭河博士(也是東方日報專欄作家)也強調對談與多元的社會價值。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佛學博士朱倍賢教授,他的中觀見十分敏銳,切入問題的刀法十分俐落。大會讓正反兩面的想法充分表述,這正是馬佛青總會一貫的開明胸襟。
朱倍賢教授於21日初來時告知,他寫了一篇關於我的論文,本日看到他大作後面的簡介,果然列了一篇名為〈釋昭慧(1957-):一位具創新力的比丘尼改革者〉,但還無緣拜讀其內容。

101.12.23

藏龍臥虎的臉書論壇
進入研討會第二天,談的是政治關懷與公民參與的話題。
上午,澳洲臉友曾廣志居士趁這些天來大馬演講之便,特地來到會場找我,相談甚歡!廣志刻在澳洲黃金海岸的大學裡教書,還曾周遊列國而作「生死學」演講,思想深刻而談吐幽默,他的粉絲十分眾多!不禁想到在個人臉書園地裡結交的許多精彩臉友,此間還真是「藏龍臥虎」,個個頭角崢嶸呢!
談話將近尾聲,一場研討會結束,性廣法師步出會場,三人遂合照留念。
想進廚房就不要怕熱
下午最後一場研討會,依序由我與馬佛青前會長開捨法師、檳城國會議員劉鎮東三人發表論文。主持人是馬佛青前會長廖國民居士。其他兩位主講者都不約而同地談到「入世佛教」(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aged Buddhists),我的論文題目則是〈作為另類菩薩行之佛教社會運動〉。
論文內容很長,在此不贅。我在場表達的幾點看法,限於時間,也無法逐一複述。大體上我理解到大馬部分佛弟子,對於「政治參與可能造成佛教分裂」甚感憂心,因此臨場決定將發表重點放在契應當機的回應:
1. 政治鋪天蓋地而無所不在,不受其影響是不可能的。與其被動受制於政治操控,不如主動依議題(而非政黨),而以「緣起中道」智慧與「護生」精神,介入公共領域。
2. 針對大馬佛弟子參與428政治改革運動之類,有跟著社會熱潮而「陪著跑」的質疑,我認為,公民參與,未必就得擔任「主導」角色,有時「陪榜」敲敲邊鼓也不錯。需要主導時當仁不讓,需要陪榜時也能隨喜功德,如此即可。
重點在於任何參與,須有佛法的省思與核心價值的論述。
3. 針對「政治參與可能造成佛教分裂」,因此建議以個人的「公民」身份,而非「佛教徒」身份來作參與,我認為,這樣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因為任何公共參與在佛弟子而言,理應有其核心價值的考量,大可不必避諱「佛弟子」的思維與論述。「想進廚房就不要怕熱」,不能既參與到公共領域,又怕產生對立與分裂。
4.「統合的佛教」從來就是一種幻相,佛教早於佛滅百年之後,就已依戒律觀之不同而開始分裂;爾後依法義、文化、區域、法門之不同,總是在分分合合之中。表象的和諧未必是好事,對立往往正是對話的開始。由對話而產生相互理解與尊重,未必不可達致辯證性的統合。
5. 社會參與不能過於佛教本位,只要具足佛法精神,不必然要自我設限為「只介入與佛教相關的議題」,否則將只是「自力救濟」。而任何一種議題的參與,哪怕是「佛教本位」的參與,也都不必然能免於意見紛歧的分裂。
後面兩個小時的綜合座談時段,討論相當熱烈。恰好有許多佛弟子參與今年大馬428大遊行──以「乾淨選舉」為訴求的政治改革運動,他們對現有政權的極度貪腐深感失望,對大馬回教與民族主義結合,限縮其他宗教的發展空間,也甚感憂心。我在此約略感受到政治黑暗所帶來的人心苦悶,以及類似台灣80年代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熱切氣氛!
祝福馬來西亞,希望這一連串有眾多佛弟子跨越種族與宗教藩籬而參與其中的民主運動,能推動大馬邁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尊重人權且尊重多元的光明坦途。

馬來西亞版陳文成案

閉幕式邀請雪洲議員歐陽捍華致詞。他致詞的內容我不太記得,大體還是鼓勵佛弟子積極作出公共參與。由於第13屆大選在即,他也不忘在致詞尾聲中,向在場人士催票。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妙讚法師在一旁對我說明:歐陽議員的助理趙明福先生,在三年前被傳喚入「反貪汙局」訊問,三小時後從樓上摔下,不明原因而死。可憐他才20多歲,隔兩天就要結婚,卻從此與愛妻冥陽兩隔,還留下了個遺腹子。唉!那豈不正是「陳文成案」的翻版嗎?陳文成至今死因不明,馬來西亞巫統當局則連對安華這樣重量級的人物,都敢下重手以醜惡污名讓他鋃鐺入獄,區區助理之死,又算得了什麼呢?
馬佛青在此一盛會中,開幕式邀執政黨首相署部長許子根,發表人邀反對黨國會議員劉鎮東,閉幕式邀反對黨洲議員歐陽捍華。他們一方面勇敢地與反對黨人士站在一起,一方面還是審慎地站穩「超越黨派」的佛教主體性立場。據說部分法師在428大遊行時,勇敢地帶領著馬華佛教徒走向街頭。在險惡的大馬政治與宗教形勢下,他們動輒得咎,而且是腹背受敵,臨淵履薄,我們要為這些勇於公義的法師與居士加油!

「熱愛歌唱」的快樂佛子
閉幕式結束前,馬佛青領導與幹部上台,在悅耳歌聲與帶動唱之中謝幕。果然如我所說,他們真是一群「熱愛歌唱」的快樂佛子啊!

後記:
我為何趕在回台前夕,連夜將兩日大馬研討會之行的照片與留言po上臉書?原因是:此時倘若不作些記錄,回去陷入潮水般的工作堆中,就會無限期擱置它了──十月份澳洲演講旅次的心得點滴,正是如此消失得無影無蹤。
因此結論就是:我真得感謝各位臉友,你們無形中逼著我加倍地「案牘勞形」,寫下些生活雜感,而我也就這樣在不知覺間,與眾多臉友締結下了深厚的文字善緣!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