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憶念慧英師父

吳一忠

  乍聞慧英師父往生的消息傳來,似乎有些難以置信,太快了吧!記得今年從佛教弘誓學院畢業時,還見到慧英師父的身影,也看不出任何異狀。爾後,弘誓電子報報導慧英師父前往新竹法源寺靜養的訊息,然以為不過是太過勞累所導致,只要暫捨職事,安心調息,即可復原,孰料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傳來此樁惡耗,真箇「人生無常」,老病死苦常隨逐。

  筆者一向不善記憶他人姓名,剛入學院時,慧英師父給我的印象是:皮膚較黑、聲音清亮、手腳靈敏、做事快速、說話直捷;慧英師父的法名,我應該是專修部二年級才知道的,至於師父是性廣院長的母親,那就更晚才知曉了。

  我和慧英師父頭一次的對話,應該是專二時候。有一次,我吃過午餐在洗碗,慧英師父在大寮幫忙,我曾掌過廚,能體會大寮的辛苦,故感同身受的聊了一會。我問到:「那麼多人用餐,菜不太好煮吧!」她說到:「若色香味俱全的菜,大概都會吃完,較難處理的就是剩菜」,接著她將盤底的菜倒入碗中,吃個精光。並說到:「這些是人家供養的食物,千萬不可浪費。」

  我再問:「學院每天有那麼多人使用,水電等必須支出的費用一定非常驚人,常有人佈施四事,應該大有幫助吧?」她回答:「學院的開銷很大,不過我們不辦法會,指導法師和院長也不會四處特意募款,一切都靠信眾的供養,事實上是不足夠的。老實說,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金錢。」說完後馬上又叮嚀了我:「自己知道就好,千萬不要說出去,免得院長不高興。」我當時認為:慧英師父直言不諱點出學院困境,該是有感而發,又礙於怕被誤為發牢騷,所以請我「禁語」。我也遵守承諾,沒提起此事,守口如瓶,至今才訴諸文字,諒必慧英師父不致見怪我吧!

  和慧英師父較熟稔之後,見面都會打招呼問候。某月,報到時,在知客室,見到師父在讀書,我打趣問到:「師父怎麼這麼認真啊?」,師父說到:「只怪從前書讀太少,佛法又深奧,不多努力不行,你們能來學院讀書,是有福報的,要精進一點才好。」此話令我汗顏,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回首當時正萌生懈怠感,若非當頭棒喝,今日豈能順利畢業。

  三年下來,和慧英師父已建立基本道情,出坡時遞飲料,特地留飯菜等,早屬家常,談話也不再生疏;但見她仍作務不斷,似乎並無不適的狀態,今日之病,可能是疏忽自己身體的警訊了吧!

  其實,對慧英師父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起因於專二生高慶珍的一席話。高慶珍是木工裝潢師父,護持學院十數年不遺餘力,他說:「慧英師父和性廣院長有棟房子,我正幫著維護,那是從前累積的資產,如今看到學院增建缺錢,他整修後,準備賣了房子蓋學院。」我不知該如何表達想法,在世態炎涼的今日,佛教界到處大興土木蓋寺廟的當頭,居然還有這種無我的精神,只為續佛慧命,而不積聚財富的人存在,真令我感佩讚嘆。我不守信用的全盤托出,只想讓大家知道:各位真的是跟對人了。

  緊接著,當我翻閱學生手冊,昭慧法師談到建校的緣起,在三十九頁中寫到:「由性廣院長拋磚引玉,將其母親僅有的兩棟房屋出售,以售屋所得作為第一筆建校基金」。此時,我才感受到慧英師父身為母親的偉大,以及她對學院的貢獻。若沒這第一筆基金,一磚一瓦如何堆砌,一花一樹如何林立,怎會有以後的佛教弘誓學院,又怎能培養出佛門龍象。親愛的校友學員們,當您正享受學院的設施,聆聽優秀師資講課時,別忘了--這位默默付出的慧英師父。

  之所以想寫這篇文章,其實是想從小處著眼,「見微知著看事實,一沙一葉觀大千」,不神化,不鬼化,從這種角度去看真正的人。高僧自有人歌功頌德,但凡僧誰寫傳記。慧英師父雖已往生,但我不悲情,不想用哀痛的心緒悲悼。我不太會安慰人,不會勸人節哀順變,只想藉此禿筆,以平舖直訴的方法,簡單地表達出我所知道的慧英師父,其餘的留待他人評斷。

  「有生必有死」,這是定律,這是軌則,誰都無法避免,但留給後人的毀譽、好惡、聲名卻大不相同。在慧英師父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平凡出家人,行宜舉止的不平凡之處;在平實背後,所隱藏著的大願力;在平淡無求的表相中,所表達的大菩薩行,這才是我們應當效法之處。

  在「人間佛教」的理念下,慧英師父真正的身體力行,落實了此時此地此人的淨化,不但「將此身心奉塵剎」,更「將此身心奉弘誓」。為培育佛弟子,用盡最後一點氣力,散盡最後家產,走到生命終點。行無相佈施,無怨無悔,不求回報,不空談,不浮誇,不虛偽,典範在人間;雖非名僧大德,卻是真正的菩薩行者。了解這層意義,並「跟著走下去」,讓弘誓發光發亮,讓佛法廣度人間,我想:這才是紀念慧英師父的真諦!

94.09.28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