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與會來賓迴響採訪報導

採訪小組:釋妙傳、釋悟德、潘鳴珮、鄭靜明、林素有、陳晏蓉、許月梅
 
■龔雋教授(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
  只要昭慧法師舉辦的印順導師思想研討會,我都會來參加。個人在佛學研究方面,受到印順導師的影響很大,我也很喜歡讀他的著作。這次來參加更有意味,因為之前大陸才發生反印事件,可是我覺得他們有點太沒格調,對他們非常不以為然。但是除了應當回應之外,也要小心別令他們的影響力坐大。這裡面應該有個策略的拿捏,這蠻重要的。
  本屆會議的主題是「人間佛教的跨宗派視野」,我覺得非常好,真正的佛教本來就沒有太強的宗派性,跨宗派本來就是佛教的傳統,現在中國是受到日本影響,日本對宗派是非常強烈的。
  對於議程的討論內容,我覺得可以適當的討論多元性的人間佛教,也可以增加一些佛教史、佛教思想史。本來,佛教典籍裡所闡發的就是人間佛教的思想,雖然這個詞是近代提出來的,但這思想其實從佛陀時代就有的,可以透過阿含回到佛教歷史、經典當中,去把它發掘出來,我想這樣對印老的思想就更有說服力。我們也可以從歷史經典當中發掘,人間佛教的菩薩精神到底是什麼。我覺得這值得去做些探討。
 
■邱敏捷教授(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去年中國無錫惠山寺發生的批印事件,當時趙東明教授也有邀請我,我不曉得他們會議的主軸是要批評印順導師,當時沒有時間去參加,也沒去注意這件事情。二月號《弘誓》雙月刊「內鬥內行,外鬥外行」整期的報導,我才知道。弘揚印老思想的道場,在台灣還是少數,但在學術界,印老的著作,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畢竟很少有人可以像印老有這麼豐富的著作,在學術界被引用、討論。
  印順導師的全集在中國出版,我也特別注意到,有些道場,比如像廣東四會的六祖寺、韶關的雲門寺,都可以看到印順導師《成佛之道》單行本在那邊發行,讓我們還滿感動的。其他,貴州大學成立「印順思想研究室」,張新民院長以《成佛之道》、《佛法概論》和《學佛三要》,來引導這些研究生。有人弘揚,有人批評,這是世間常態。「批印」背後的動機,值得大家深思。
 
■蔡伯朗教授(法鼓文理學院研修處處長)
  佛教二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產生出種種不同的學派與差異性的思想,特別在現代社會中,帶有濃厚佛教底蘊的新興教派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面對佛教的歷史與當今社會的宗教現象,本次會議之議題極有意義。
  本次會議參與的學者聽眾頗多,每場開放討論時間,與會者提問與發言相當踴躍,使得討論時間顯得有些短促了。玄奘大學與弘誓學院每年舉辦一次「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迄今已歷十五載,實屬不易,其對於印順導師之佛教思想以及佛法的宏揚具有莫大的貢獻,個人對此感到十分敬佩。
 
■張章得理事長(關懷生命協會)
  我參加過幾次印順導師思想研討會,每一次都收穫滿囊,法喜充滿。
  今年邁入第十五屆,對於昭慧法師領導弘誓學團,能夠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中,長期凝聚各方道場、法師、學者和社會大眾,不間斷的宏揚印順導師思想和理念,這一股精進的毅力令人佩服!
  這次的研討會,昭慧法師口述歷史《浩蕩赴前程》,和性廣法師《佛教養生學》,二本新書終於能夠發表,是令人興奮的。昭慧法師的口述歷史歷經三朝才付梓,實在得來不易。我有幸追隨法師,創立關懷生命協會和參與弘誓學院園區的建設,確實感到與有榮焉。
  性廣法師近幾年來推廣佛教養生,透過書籍的出版,有系統的學理講解,會讓人更加認識這個養生功法,以我個人的體會,確實是簡單而有效,唯一要貫徹的就是持之以恆。
  印順導師提倡人間佛教,闡揚可以在人間成佛,鼓勵大眾把握難得人身戮力修行,立志在今生上求佛道,而不必把希望寄託來世,當今活在當下的思潮正夯,可見幾十年前導師推動的這種觀點,是先進而歷久彌新的。
  印順導師不主張開宗立派,不做祖師爺,一切以佛法為依歸,依法不依人,在他浩瀚如海的著作中,處處顯示出跨宗派的視野,研討會的舉辦,正是推廣導師思想及落實社會實踐,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希望來年能夠持續而擴大舉行;當然也要藉這個機會,衷心感恩弘誓學團所有法師、學眾和志工們,在研討會舉辦期間,前前後後、不眠不休的無私奉獻!
 
■黃運喜教授(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
  這次研討會舉辦得非常圓滿順利,焦點其實是針對去年底大陸學者的「批印事件」,希望藉著這次的會議提出反駁的論點,以導正這波批印風潮。這次與會的學者都是對印順導師思想有著深入研究的專家,研討會的陣容不是大陸那邊能夠比得上的,「印順導師學術思想研討會」其實是一個具有傳承使命的工作,它一方面促進導師「人間佛教」理念的弘揚與研究,另一方面提供了年輕學子,尤其是剛起步的研究生一個學術磨練的機會。
 
■林其賢教授(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本次會議,與會者不約而同從法上、從理上,以及從承受印老法乳深恩上,撰文論理,對此印象深刻。另外,有兩次昭慧法師對現場提問的回應,其對議題的理解深度,敏銳掘發提問者深層隱含的動機,也令我印象深刻。
  這是我第一次來弘誓學院,仰聞已久。非常精緻的空間設計,佔地雖不大,卻有非常特別的空間安排,是非常優良的教學環境,用來辦理學術會議,恰恰合宜。接待服務人員素質整齊優秀,看得出是長年學習的學友,非常敬佩。
 
■林建德教授(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每年舉辦導師思想研討會具有相當大的意義,「批印」人士有他們的立場、看法,我們也有我們的立場、看法。我覺得持續舉辦就持續有人關注、參與,這本身就是一種弘揚佛法,不只壯大聲勢,也代表導師思想欣欣向榮的景象。事實上,從兩邊活動參與人數多寡、學者的專業份量,就可以知道何者是比較受到肯定的、接受和支持的。
  導師有他個人對佛法的理解和判攝,我覺得讓理性歸理性、信仰歸信仰,不同的信仰傾向其實是頗私密的,屬情感慰藉的面向。我雖然喜歡讀導師思想,受到他思想影響很深,可是看到淨土宗行者,篤實專一地念佛、拜佛,內心也很感動。不只是佛教,包括基督宗教、天主教等,他們無私地奉獻,我覺得那是宗教可貴的地方;可知宗教不只是在思想和理論上,也在情感、實踐和行動上,啟發人、引導人。
  所以,知見或理論可以多元,信仰實踐則專一純正,我們可以很深入的修一個法門,但是觀念保持開放,兼容並蓄,因此不同佛教立場應該是可以相容的,而不是說你佛法理解更深,實踐得愈多,卻變成是修行學法的障礙,處處批評別人不是。此外,若一個人接受導師理性論議風格薰陶後,宗教情操、情懷卻消失了,這亦是導師不樂見的。我覺得真正的宗教徒,應該是心胸愈加寬大,愈願意接受不同觀點。我曾說過,真正傳統篤實的佛教信仰者,不管是淨土宗、禪宗等,其實都不會批評導師,即使觀點不一樣,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欣賞。因為本來佛教就是有各種不同法門,大乘的信仰本是多元和開放的。
  例如,導師本身雖然不修彌陀淨土法門與祖師禪法,可是他對於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都是非常尊敬推崇的。佛教本來就有了義和不了義,哪一個是與緣起直接相應,哪一些是間接契入,加了一些水或糖水,讓這個味道更可迎合大眾,主要是這樣的區別而已。「批印」的學者誤會了導師,誤以為他要全盤否定或推翻特定佛教傳統,我覺得他們對於導師的思想只讀了一半。
  印老本身即是一個宗教師的典範,他淡泊、篤實、有菩薩胸懷,我覺得這樣的人,不管他的思想如何,他生活方式、態度、處世哲學和人生觀等,值得我們的尊敬。所以我認為真正的宗教徒,不只佛教徒,都會對這樣的「人格者」心生敬意。無端批評他,甚至羞辱之,我覺得相當不厚道。
 
■姚彬彬教授(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問:周貴華先生扭曲印順導師的思想,也對導師有很多人身攻擊。請問姚教授,對於這件事情,我們應無諍不理他,還是應破邪顯正?請述說您的高見。
  答:以周貴華為首的惠山眾對印順長老的攻訐,主要採取對印老著作斷章取義的歪曲方法,甚至進行無中生有的人身詆毀,在海內外造成很惡劣的影響。目前確實有人認為他們的看法過於荒謬,可置之不理。就我本人而言,可以從兩個角度講:
  第一、周貴華長期以來詆毀印順導師,應該至少有十幾年的時間了。2016年惠山會議之前,是作為他個人的觀點和言論存在的,學術界、教界並沒有去理會他,那種情況下,無諍是正確的選擇。但2016年「惠山會議」情況比較特殊,因它是有預謀、集團化、用心機的一個集體事件,他們對印順長老的這次詆毀攻擊綢繆已久。更為嚴重的是,他們不僅是攻擊印老,更是藉著詆毀印順長老為突破口,試圖否定海峽兩岸全部的人間佛教思潮,甚至說人間佛教是「轉基因」。人間佛教是當代漢傳佛教的主流。周貴華等人的這種行為,往小處說是對前輩大師不負責任的污衊,往大處說,是針對整個漢傳佛教努力進行入世化、現代化的一股逆流。
  第二、我這次提交的論文,主要觀點認為周貴華等是當代宗教的一個基本教義派,他們與世界上許多極端教派一樣。善於用煽動的手法和媒體炒作來混淆事實,有點像納粹德國戈培爾說的謊言千遍成真理。他針對的受眾是文化素養相對偏低的一些佛教徒。惠山眾詆毀印順長老無外兩方面,一方面是說他是受日本文化影響的文化漢奸,另一方面是把他妖魔化為一個反大乘者。事實正相反,印順長老是中華文化的維護者,也是積極的大乘行者。對此,任何讀過印順長老的書並了解其基本思想的人,都不會有疑問,但「惠山眾」們居然能得出如此荒謬的結論,甚至攻擊印老是「獅子蟲」,實在是匪夷所思。因此,一切有良知有正義感的學者,及有正信素養的佛教徒,都有責任破邪顯正。從歷史經驗上可見,往往越荒謬的邪說,對社會大眾的殺傷力會越嚴重。我們須發出另一種聲音,讓大眾辨明是非。
  問:對於本次會議,您印象深刻之處?
  答:印老的學問是晚近佛學中最為理性、最為通達的前輩大師之一。昭慧法師說,凡是認同印老思想的與會者,都會反對個人崇拜和怪力亂神,這就是印順長老思想最偉大的地方。多年來,會議維持學術性、思想性,堅持正法的弘揚,這是最了不起的貢獻。本會議有許多海峽兩岸的學者、法師、居士、自由撰稿人在積極為正義、正法、真理發聲,這是讓我最感動的。有多篇論文針對詆毀印老的奇談怪論破邪顯正,也有部分論文,雖沒明確提及詆毀印老的聲音,但文章內容也明顯有所針對。我們這些學者、法師及居士,都曾直接或間接地受過印老的法乳之恩,應該有責任站出來,去澄清印老思想,讓正法不墜於世間。這次會議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有這麼多法師、信徒、學者站在真理的一邊,體現了理性和正信的力量!
 
■耀行法師(惠州法住講堂佛學教師)
願作眾生不請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記得第一次來台灣,是參加第三屆「印順導師思想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到今年已經是第十五屆了。十五年間,讀導師的書,深入原典,聞思聖教,踐行佛陀法教,心生喜悅。歷經去年大陸來勢洶洶的批印事件,本次與會參加,聆聽教內外大德法師及專家學者,多角度跨學科闡釋人間佛教之契理契機性,其意深遠,令人感懷!
  導師遊心法海六十年,著作等身,內容涉及三藏聖典,以及教史、教義。因其廣博深邃,有人讀之,於佛法得大信心,亦有人讀之,心生嫌隙。豈不知「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實乃讀者個體差異根器使然。法義可以辯論,但不容有不實指控!那種羅織罪名抹黑大德,再利用網路廣為傳播,誤導他人的言行,尤要警惕!萬不可人云亦云,造下誹謗大德的無邊口業。
  本次研討會收穫滿滿,昭慧法師、性廣法師、悟殷法師的三本新書,從教史、教義以及身心修持的實際操作幾個面向,展現人間佛教淨化世間,利濟有情之深觀廣行。昭慧法師口述歷史《浩蕩赴前程》一書,前台灣國史篡修侯坤宏教授定義為「戰後台灣佛教史的一個重要縮影」。菩薩行者現身說法,知行合一,其風光做略,大開大闔,豈是那些旦逞口舌之輩之所為。「接著講」的人間佛教將繼續在這苦難的世間做眾生的不請之友!
 
■德行法師(澎湖妙雲講堂)
在無諍講堂學無爭
  擔任導師思想學術會議志工已有十年時間了,每次都能看到海內外善知識共會雲集,除了能聆聽到台上講者精闢的演說外,在活動過程與大眾及志工們的互動,也能學到很多進退應對的道理。一次一次,從剛開始的完全聽不懂,到現在的稍能會心,這是一段美好的過程。
  在大眾引頸翹盼中,會議開始了,我擔任的是議程組的統籌工作,這一組有28位成員,來自四面八方的我們,很多人彼此不相識,要共同完成會議議程的相關事宜,溝通語言變得很重要,剛開始大家都很害羞,也不敢表達意見。後來熟悉了,學長及同學們用經驗及模擬方式討論,但意見難免相左,總是各有看法,不過為了要讓工作進行順利,學習相互瞭解及同理彼此,也成為過程的必要一環,於是結論會出現,共識會達成,無諍讓我們彼此和合。
  從準備到開始然後結束,時間不曾停止,雖無常,但有意義的研討會增長累積了我的善業種子;大眾共同成就的盛事,雖非我能達成,但從中清淨因緣已相續。感恩學院的善願弘誓、不辭辛勞,一次一次成就殊勝法會,讓愚昧懵懂的我從中學習成長,不止是法義的熟悉,還有對無常、無我的體會,瞭解相續轉變的因緣即生即滅,眾生因緣千差萬別,在共處過程中,不再總是以自我主觀意識強作解人,每個當下,反觀自身,學習不與世間爭。
 
■葉瑞圻老師(台北市佛教青年會理事長、馬偕紀念醫院內科資深主治醫師)
  已經參加過好幾年的「印順導師學術思想研討會」,幾乎每年均會與會。來這裡多學習,透過一些前輩或新秀的發表,常常可以更深入探究佛法的精髓,就是依著學佛的修學次第,經由親近善知識,多聞正法,如理思維而漸漸深入。印順導師博通經論而心胸開闊,且學尚自由,他承續太虛大師而開展「人間佛教」的弘揚,不為一宗一派的徒裔,不強人以從己。著作多有解析疑慮的地方,例如他曾經在《永光集》中回應法友提出「文殊師利現出家比丘相」的釋疑修正,是一位解行並重,深思篤行,關懷人間的行者。
 
■圓善法師(妙心寺)
  在當代佛教的發展過程中,昭慧法師對佛教的影響是很大的,因為法師會去回應時事,這在過去傳統佛教界,幾乎是没有的,一般我們接觸到、認識到的佛教,都是存在一個比較封閉保守的狀態,就算是社會上發生事情,幾乎都沒有人出來做回應。這讓社會覺得佛教就是一個隱遁、消極的、避世的,跟世界是沒辦法結合在一起的。但是昭慧法師回應這些時事,會讓我們對社會、對佛法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例如最近的同性婚姻議題,就讓社會對佛教的觀感有很好的影響,不會覺得佛教教都是那些阿公阿婆在信仰的。
 
■李璐博士(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在我們那裡,只要是做佛學研究的人,印順導師的著作、太虛大師全集等著述,個人覺得是跨越不過去而必讀的。它是統合各宗派,兼顧超越性和世俗性,以「人間佛教」為旗幟指導的思想。
  這是我首次來弘誓(當然!去年我也曾經在法鼓山住過半年);讓我印象很深的是,覺得台灣的志工文化很值得學習!
  傳統文化的衝突,矛盾的焦點已經都不存在,多元社會以尊重為前提,要著力於當前的社會問題,以「理解的同情」有更好的交流,而不是一味的只求革新而產生衝突。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