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離俗尋聖,神聖不可得,得到了也是神經

庭前柏子樹


人間佛教、世俗理性與佛教的超越性、神聖性,這組概念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理性與超越性,人間與佛教,應該是一種相輔相成,輾轉增上的關係。

  而從「完整佛教」、「第二屆佛教義學研討會」看,卻是作為兩相對立而提出的:

  人間佛教,即採用世俗理性的;

  世俗理性,必定要「消解」佛教的「超越性與神聖性」。

  此種邏輯,一時引為笑談!事情暫時過去了,得過且過吧,懶得提它。現在單從〈校準人間佛教、重建中國佛學〉中提到的來看。

  文中說:

  佛學不但要精研佛理還必須實踐修證,而世學只是以有限的人類思辨理性進行研究的學問。

  這說明了佛學與世學的區別,但這種區別是徹底的不同,還是有部分相同的不同,卻沒有進一步說明。按理說,不應該是徹底不同。

  文中說:

  佛學作為理論和實踐並重的修學體系,基於理性而又超越理性,立足人間而又超越人間。

  佛學「基於理性」,說明人類的理性應該是基礎,「超越理性」該是在這個人類理性基礎上的拔高,這非常正確!

  文中說:

  不應把佛法當作一種世間學問來研究,推行人間佛教,重點還是在佛教,無論是人間佛教,還是什麼其它對機的佛教都始終不要忘失佛法的實質,不要忘失佛法的超越性和神聖性,否則便是本末倒置。

  這說明,不論是什麼類型的佛教,只要是佛教,其實質就是「佛法的超越性和神聖性」。

  文中說:

  因此我們要強調的是,人本理性方法有其局限性和範圍界限,超出人類理性的遍計所執範圍則無效,永遠也達不到對實相法進行體證的領域,治佛學尤其如此。我們只是要慎思明辨、反對高推此種方法而走向理性迷信和科學迷信,而人本主義的劍走偏鋒也將導致人類中心主義氾濫並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後果。因此:研修佛法不與研究世法等同,不應僅以治世學的方法為准對佛法議題輕下、妄下結論。就人間佛教而言,當前,與大虛大師時代相比,佛教的人間性已經得到完全的確立,人間佛教已經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應機走向。現在的問題是佛教的人間性過濃,而佛教性反而被沖淡和忽略,甚至被障蔽。

  在這裡,「人類理性的遍計所執」(遍計所執是虛妄的意思吧),「人本理性方法......永遠也達不到對實相法進行體證的領域」。 「人間性」與「佛教性」對立了起來。

  關於理性與神聖的超越性的關係,此處說得好像與前面略顯矛盾,而作者並非不明白二者的關係,不過這可能是作者說話的重點。然而他強調的重點,和我的看法有異。

  「理性迷信」、「科學迷信」、「人本主義」「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後果」。

  作者的意思是:人類的理性成了罪惡之源,萬惡之首!科學、理性給社會帶來了什麼災難?災難是科學造成的?災難是理性造成的?災難不是非理性的自私、衝動造成的嗎?

  這個就不談了,談佛教吧。

  佛教的修行次第,常見的說法,比如: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維、法隨法行。其中哪一項脫離了理性能辦到?從智慧的修證上說:聞慧、思慧、修慧、實證慧。不用人的理性,怎麼成就前三慧?沒有「共俗理性」的前三慧,就沒有實相慧。破除人類的理性,難道要去深山空坐,等待實相慧突然落進懷裡不成?從這個意義上說,理性比超越性更加重要。(建議:世俗理性、共俗理性、世俗人本,把「世俗」二字去掉,不要有意製造佛教與非佛教之間的隔膜。)

  實證慧可以說是超越的智慧,「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語出《法華經》)。

  但是,實相慧也不是脫離世間的智慧,它也有世俗的成分,「般若將入畢竟空,絕諸戲論;方便將出畢竟空,嚴土化生」(語出《智論》)。

  證實相慧的根本智可說是超越的,後得智卻是世俗的。

  佛法的超越性,不是遠離人間。理性是人的理性,超越性是人的超越性!

  佛門常說的「即相而離相」,「相」是世間的「世俗相」,「離相」是出世間的「超越相」,這兩者是統一的關係,是一體的兩面。一定要離開世俗人間去尋找神聖,神聖不可得,得到了也是神經。況且神聖在另一個世界,和我們這些世俗人有什麼關係?

  高推神聖的結果,只有等待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那個來尋找幸運兒,人民大眾都要落選。沒有了希望的人類,沒有通往神聖的路徑,自生自滅......。

  佛教,就是佛法帶給人間的光明:佛出人間,由人成佛,教化人類,同成佛道,一切以人為本(本,是相對「末」而言。以人為本,是重在人間,不是「割離餘有情界,孤取人間」)。佛法存在於人間,這是人間佛教的特點。不以人類為基本,不重視人類理性,空談玄理,脫離現實,哪有人間佛教?人類的理性,永遠是世間的光明,是佛法賴以生存的土壤!

  現在的問題,不是太理性、太人間化,而是理性不足,致使人間的向上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人間佛教還沒有達到使我們感到理想的狀態。這需要大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