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誓雙月刊 |

深不見底的心靈黑洞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三三○)
105.8.11

  虐殺街貓大橘子的台大生陳皓揚,竟然再度殺害餐廳店貓斑斑!

  這就叫作「惡癖」。其初可能只是一個惡念、惡言、惡行,但是只要放縱這些惡業滋長,那麼,長年累月(乃至累生累世)反覆操作,就會逐漸養成頑強的「惡習」,乃至形成膠著的「惡癖」。

  基本上,「惡習」就已經容易反覆發作,甚難調理,一旦形成了「惡癖」,將不是口頭或書面的認錯、悔改,就能立竿見影;「惡癖」猶如毒癮,一旦癮頭發作就不能自已,卒而成為慣犯。

  佛法將串習名為「同類因」,它所產生的持續(乃至增強)效應,名為「等流果」。這比一次性的善惡業報(異熟因果),還來得嚴重。異熟因果的力道有時而窮,業報抵盡,還有出頭之期,等流因果若未獲得有效對治,必將持續增強,而不祇是「原地踏步」。

  以虐殺動物的惡癖為例:這還未必是個案為惡的極致,倘若沒有進行有效的對治,個案不但無法扼止虐殺動物的亢奮心理,有的還會增強其殺癖的強度,卒而走向殺人之途。西方的犯罪研究顯示,許多殺人犯在童年時代,就已有虐殺動物的惡癖,這是值得重視的社會警訊。

  這位台大生之所以於二度殺貓後主動投案,顯示他也知道,自己的心靈業已受到強大「惡癖」的捆綁與奴役。與其說是「主動投案」,不如說是在深不見底的心靈黑洞中,向人世間發出了求救的訊號。

  「退學」以資懲處,「囚禁」以作隔離,諸如此類的手段,或許還是有必要的;蝎子有咬人的慣性,讓人安全的唯一方法,當然就是讓蝎子遠離貓群(人群)。再者,適切的懲處,某種程度也能平撫受害者的心靈傷痕。而心靈傷痕絕對不祇刻印在貓咪與愛貓族身上,社會善良民眾也會因台大生虐貓的相關報導,而產生不舒適感,乃至痛苦之情。

  然而懲處、隔離有時而窮,終究要配合個案本人立志「洗面革心」的大精進力,以及有效對治的配套措施,否則其「惡癖」依然會是異時、異地的一顆未爆彈。

  然則如何回應殺貓者的求救訊號?這確實考驗著這個社會的耐心與智慧!

 

 

佛教弘誓學院
與我們聯繫  (了解詳細)
電話:886-3-4987325
傳真:886-3-4986123
E-Mail
facebook
youtube
站內搜尋
年度行事曆
   
交通位置 (了解詳細)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