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斯已寂,恩澤猶潤生
本刊編輯室
妙蓮長老圓寂
佛教高僧,被譽為「淨土慈航」的南投縣埔里「台灣靈巖山寺」開山方丈妙蓮老和尚,已於九十七年六月廿五日下午一時安詳圓寂,享壽八十八歲。
妙蓮老和尚祖藉安徽省巢縣,民國十一年出生,九歲出家,民國三十年,二十歲時至南京大寶華山隆昌寺受具足戒,受戒之後於印光祖師的道場蘇州靈巖山寺參學,一九四九年,法師避難至香江,隨即掩關於大嶼山及青山,專修凡二十年。
妙蓮老和尚二十年閉關修持,解行並重,期間修持多達十次的「般舟三昧」。修持一次「般舟三昧」,歷時九十天,其中常行,不坐不臥,二十四小時中皆在經行念佛、繞佛或拜佛,無有間斷,每天除一次中餐外,完全將身心投入念佛中,非一般常人所能及。
一九八一年,妙蓮老和尚決定卓錫台灣。法師在台各處弘揚淨土法門,勸人老實念佛,頗有大陸靈巖山寺印祖之遺風,受到廣大佛弟子的愛戴與支持。一九八四年,遂於南投埔里鎮,創建了台灣靈巖山寺,以嚴謹的修行風格,意圖延續中國古叢林道場宗風。出家弟子超過二百名,並擁有數百萬信眾。該寺遵奉老和尚生前遺囑,不發訃聞,不舉辦傳供、讚頌會等儀式,以簡約為要。七月十二日,長老弟子自圓法師等,在台北臨濟禪寺為長老舉行追思法會,昭慧、性廣法師恭臨致祭。
靈巖山寺於九二一大地震受創嚴重,老和尚為求順利重建靈巖道場,並為迴向法界眾生離苦得樂,乃於九十二年時,以八十二歲高齡,再度閉法界關,時間長達三年;出關後,除特殊佛事出面與信眾開示外,平時深居簡出,但仍時時關照寺務的推展。
老和尚曾經發下宏願:「凡是見過我的面,聽過我的法,乃至聞過我名號的人,我都要度他同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他此生不能生西方,我必再來化度,直到他生西為止!」
祈願老和尚倒駕慈航、乘願再來,廣度有情,導歸淨邦!
日慧長老圓寂
九十七年七月六日上午九時四十五分,苗栗頭屋鄉觀自在蘭若日慧長老於台大醫院世緣已盡,安詳示寂。遺囑捐贈大體給醫學院供解剖教學之用,並囑不要助念,不要舉辦任何追思會。
日慧長老生於民國十五年農曆五月九日,湖北陽新縣書香世家,早年於武昌大學中文系畢業,後隨軍旅避難來台。退役後禮本明老和尚出家,於基隆八堵海會寺受戒,僧臘四十二年,戒臘四十一歲。
長老出家後精勤辦道,解行並重。德行潔淨芳馨而學養深厚,精通大乘經教與部派、中觀、唯識論典。廣教禪法、華嚴經、般若經典與四部宗義,著有《佛教四大部派宗義講釋》、《華嚴法海微波》、《禪七講話》、《金剛經箋註‧般若心經略說合刊本》等書,學識淵博而解行具尊,詩、文、書法率皆意境高遠,甚受青年僧尼與知識菁英之尊崇,司法界尤多長老之入門弟子。
長老對昭慧、性廣法師都極為慈悲護念,早年時以大乘經教、論義與禪法教導昭慧法師。在本院法印樓、尊悔樓校舍建築時,大力支持建築款項,並於落成之前,應昭慧、性廣法師之恭請,分別以不同字體,揮毫致贈墨寶三副,掛置於法印樓一樓大堂正中央、三樓禪堂正後方,以及尊悔樓齋堂正前方,這些都是本院的鎮院之寶。長老不但揮毫,而且配合一樓「善財禮觀音」聖像,三樓禪堂及齋堂等之不同主題以親撰楹聯。事後並親自帶領昭慧法師至台北,央請著名的裱褙家(大名已忘)裱褙、裝框,然後親自蒞院,指揮吊掛。
由於長老遺囑吩咐,不辦追思會與公祭大典,因此蘭若於七月二十七日上午,純粹舉行經典誦念法會,並於午供後放映長老生前法影之短片,用資追思長老盛德。知情而來的僧信二眾不多,約百餘人。陳水扁前總統亦翩然到來,參加《金剛經》之誦唸。
長老生前的生活諸事,躬親為之,雖然平等慈愛男女弟子,但與女弟子之間,卻絕不作任何肢體的碰觸。長老解行具尊,晚年自知時日無多,時為住眾講經、說法,連用齋時亦不例外,制止弟子們作任何與法無關的雜碎語。
長老生前居住的「伏心寮」,寮房內擺設樸素,一切物品皆有條不紊,書房中擺置的,主要是長老所閱讀的經典與書籍,以及長老揮毫用的文房四寶。長老臨病危時依然將房間整理就緒,方纔將未竟文稿置於公事包中,在弟子陪同下出門看病。
日慧長老畢生生活淡泊而行事低調,不求聞達,故凡手稿、詩文,皆與法義有關,尚未尋見其個人生活雜憶文字。弟子慧寂、慧澄法師乃依記憶所及,恭撰〈我們的恩師〉,經本刊徵得同意,披載於本期中,敬表本院師生之無盡哀思。
會本長老圓寂
高雄慈雲寺方丈會本法師於九十七年八月二日上午,因感冒併發急性肺炎,安詳示寂,享壽六十歲,僧臘五十年,戒臘四十年。
會本長老,台灣省高雄縣人,俗姓林,1949年生。幼聰慧,秉異常人,夙具慧根。年十一歲,即由一淨老和尚接引至慈雲寺剃度出家,於叢林中過著嚴謹的修行生活訓練。
1964年,法師北上至戒光佛學院求學,親近賢頓老和尚,受業白聖長老。由於其廣參聖德,歷學戒律精要,故備受諸山長老之愛護。同時,因受薰陶,法師萌起「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之悲願,遂秉其好學之精神,用心於佛教文化各階段之演變,故而熟捻教內種種制度與儀軌。
1975年始,法師正式參與三壇大戒傳戒佛事,以護持戒壇、高豎戒幢、成就佛門龍象為己任。海內外因而延請其為主事者,不知凡幾。
1977年,法師受聘為臺灣省佛教分會總幹事,自始至後並接任慈雲寺第五代住持、高雄市佛教會理事長及紀念眼淨和尚文教基金會董事長。2000年,繼了中長老後,任負中華佛教僧伽會理事長至今,以為全省僧伽及寺院團體求福祉。2001年始,更擔任世界佛教僧伽會中文秘書長,為促進國際佛教文化與僧伽交流而努力。
舉凡僧伽教育、僧伽醫療、寺院管理和人權維護等事務,法師每是代表佛教界,與國際和地方性的僧伽或政府官員做良性的指導、互動與溝通。此外,法師深耕社區並護念社區安全與醫療環境,故於相關單位,大力護持且不遺餘力。
法師之弘法盛筵,蜚聲教界。不但於慈雲寺每月有固定講經之盛筵,且自1978年起,即於電台開演、傳播聖教,三十年如一日。眾多受苦無助的心靈,因著法師清涼法音的滌澈,遂而積極奮發、開創不同的人生者眾。
法師自出家以來,即秉持二信念:「修行當腳踏實地、韜光養晦,成就真實德行與工夫,方能感得諸佛擁護,弘揚佛法、成辦佛事。」「而學佛的可貴,在於始終如一。最平凡的,能做得到,就是最不平凡的。」由法師對佛教和眾生的身心全然奉獻中,不僅為其弟子們做了修行最佳體現,亦賦予此兩句箴言,詳實且貼切之註腳。(以上內容,摘自慈雲寺網站:
http://www.tzuyunszu.org.tw/master.htm)
會本長老係昭慧法師受戒時之陪堂和尚,但從不輕後學,對昭慧法師的愛護至深,兩度在高雄楠梓慈雲寺舉行三壇大戒,都請昭慧法師為比丘尼講授《四分比丘尼戒經》。殊為難得的是,昭慧法師主張廢除八敬法,雖然帶來教界爭議,但會本法師每次都以開明心胸,邀約(在慈雲寺)或是促成(在元亨寺)其前來講戒,毫不畏憚任何爭議。而每回昭慧法師向法師頂禮時,會本法師皆回禮以對,在比丘眾中,有如此平等寬宏之心胸以看待性別倫理者,殊屬異數!
長老驟爾辭世,學院師生同感哀悼!
傳盛長老尼圓寂
法師諱傳盛,字守盛,俗名吳賴春,生於民國二十四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世居台灣基隆市,幼具善根勝緣,長有離塵淨志。民國四十年,出家因緣成熟,乃於基隆千佛寺住持上德下明法師座下披剃,時年十七歲。民國四十八年,法師二十六歲,於台中市寶覺寺受三壇大戒。
出家之後,奉師命募款建寺。遂與守性、守戒等三位師兄弟行南走北,巡行台灣全島,披星戴月,上山下鄉,挨家逐戶以募化善款。三人同心協力,胼手胝足,唯師命是從,唯建寺是務。七載化緣之悠悠歲月,倍嘗人間冷暖,世事艱辛。
法師等三人敬畏因果,公私分明,化緣所得,涓滴歸公;因此即使日正當中,饑渴交迫,亦皆枵腹從公,絕不動支建寺善款之分文,用以購取食物。偶逢民眾之惡言戾語,率皆默然含受,佈施歡喜。施、戒、忍、進,靜澄心志,其福德誠難思難議。
千佛寺建訖,法師等三人功成不居,飄然遠舉,迺於民國五十七年,覓得基隆獅球嶺上之寶地,啟建梵?,題以「佛光禪寺」。民國六十八年,颱風肆虐,山上泥石奔騰滾落,摧壞寺宇,法師等竟在巨石崩落之前,依直覺而奔出寮房,全體安然無恙,其過程驚心動魄,如有神助。風災過後,法師依然不屈不撓,修復寺宇,並為長久安全計,依後山壁以建築坡崁。民國七十三年擴建地藏殿,民國八十一年重建大殿,八十三年圓滿工程。
為謀寺眾、信眾及居民之交通便利,法師等自建築伊始,即於寺前自費搭建石梯近二百級。民國八十年,又於寺後自費修築公共道路,俾便車輛直接上山,庶免老病幼弱循前山登梯赴寺之苦。
凡此建寺、築路、修築坡崁等諸般工程,法師率皆肩負督工重責,並且躬自劈石整地,搬磚運瓦,綁鋼筋、扛建材。事無鉅細,靡不用心。早期建寺期間,由於山上無有民房可供借住,法師甚至夜宿工地,其辛勤刻苦,有如此者。
法師以全身心奉獻三寶,畢生勤奮公務,老實念佛,自奉儉約,對人寬厚。對徒眾之生活教育極其重視,故凡梵唄佛事、寺院行政、三刀六鎚、工程、廚藝,率皆親自調教。施恩雖不望報,然徒眾感念至深。法師心量寬闊,無門戶之見,裡外之別,遇同修道友處境艱難,率皆伸出援手,助其安頓身心。對信眾與社會人士倍極慈護,樂善好施,故於民國七十八年,在佛光禪寺成立慈行功德會,發放冬令救濟品與清寒助學金,用資賙濟基隆貧民。
法師長年奔忙法務,終爾積勞成疾,民國九十七年六月十三日(農曆五月初十日)中午,於念佛聲中安詳示寂,法眷隨侍在側。享年七十四歲,僧臘五十八秋,戒臘五十一夏。
法師畢生無私奉獻,勤修波羅蜜多,必當蓮登上品,修得阿維越致。祈願法師不捨有情,乘願再來,與諸緇素弟子,再結法親勝緣,共登菩提大道,是所至禱!
如心長老尼圓寂
如心法師係寶蓮寺第三任主持,俗姓王,澎湖蒔裡人。十七歲於三叉〈現今之三義〉極樂寺禮榮宗老和尚剃度出家,並於民國四十四年在基隆月眉山靈泉寺受三壇大戒。
法師出家後,精勤苦修,作息規律,專修淨土法門,每日五堂功課包括念佛、拜佛、靜坐等,數十年如一日。早年佛教尚未普及,寺院生活清貧,法師身軀雖嬌小,然發心擔任諸如鋸柴、砍柴、煮飯等各種粗重工作,不辭勞怨。
二十二歲,因地主欲取回寺產,全部住眾遷移至新北投彌陀寺暫住一年。直至二十五歲,在榮宗老和尚介紹之下,至桃園縣觀音鄉寶蓮寺常住,於個人修持之外,每日發心耕田、種菜等作務,耄勤不懈,至往生前不曾有過中斷。
所可貴者,雖辛苦經營寶蓮寺,法師卻從未以該寺住持自居,退居後毫不顧戀,一度離寺再造靜修居所如來精舍。
法師一向勤儉、刻苦、惜物,畢生志在上求佛道與下化眾生之菩薩道,未曾照顧色身,竟因一場感冒未能療癒,併發腸炎,於國曆九月二十日(農曆八月二十一日)傍晚,於僧俗二眾之佛號聲中,安詳捨報,世壽七十二,僧臘五十五載、戒臘五十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