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相會的感動
94.12.19 今日世界的菩薩道
李瑩
印度佛教復興運動之推動人,也是龍樹佛教學院的創辦人──世友居士(Mr. Lokamitra),於百忙之中特地於94年12月19日蒞臨法印講堂,以「今日世界的菩薩道」為題,為一百多位聽眾介紹現今印度佛教的發展情況。會中並由慈濟大學游祥洲教授現場即席翻譯。
世友居士在演說一開始談及他與講堂指導法師──昭慧法師的一段淵源,並盛讚法師是當今台灣難得一見的女性,不但關切兩性議題及社會問題,並積極參與動物保護運動,了解社會的病因,並找出對治的藥方。世友居士提到,他曾涉獵印順導師與太虛大師的書籍,推崇導師所提倡的「此時、此地、此人」的人間佛教思想,指出佛教應尋求當下自我改變,不要緬懷過去,或是期望未來。他對太虛大師所提出:佛法應與科技及時代結合的主張,深表認同。並且認為達賴喇嘛和一行禪師均是「人間佛教」傑出的代表人物。
談及人間佛教的精神時,世友居士表示,根據原始佛教聖典記載,世尊於結夏安居結束之際,為六十餘位弟子開示時教誡他們,應當「go out」─出去度化眾生,而不是留在山林中修禪定。他指出:西方友人將「人間佛教」翻譯為「Engaged Buddhism」。事實上「Engaged」這個字是多餘的,因為如果不入世,就不是真正的佛法。習禪的目的是要學習深觀眾生的苦難,長養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這不只是坐在禪堂裏的觀想,而是將覺知表現在行為上。
世友居士並從戒、定、慧三學的角度,來詮釋「人間佛教」的真義。他指出五戒中的不殺生,一般人以為只要是不為己殺,吃三淨肉也是可以的;殊不知,每天吃少許肉的飲食習慣,已形成一種供需關係,每人每天吃少許肉,加起來就吃了無數隻雞、鴨、牛、羊。學佛的人在護生的前提下,應當要深觀與眾生之間的互動關係,考量的不只是直接的後果,更重要的是間接的後果。
除此之外,也為在場人士介紹,為印度「人間佛教」奉獻的安貝卡先生。印度社會階級中最低下的是「賤民」,那是一群極端貧窮與低微社會身份的苦難人民。賤民出生的安貝卡博士一生為印度賤民的平等而奮鬥,他於1956年率領50萬印度人皈依佛教,此事件開啟印度人信仰佛教的新紀元,現今印度的佛教徒人數,已將近六千萬人。他對印度的影響,不下於太虛大師對中國佛教的影響。
安貝卡博士深信,只有崇尚眾生平等的佛教思想,才能拯救印度賤民。自由、平等、博愛雖然是西方人所提倡的,但是唯有透過佛法的修持,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自由是佛法中很重要的本質,去除無明,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才不會被政客所操弄或被商人的廣告所玩弄。談到平等,世友居士舉法印講堂「法雲居」的名字,來解釋平等的意義。「法雲」兩字出自《法華經》:「譬如大雲,覆一切……猶如大雲,充潤一切,枯槁眾生。」法雲是普覆眾生,沒有任何差別的,眾生皆有佛性,這才是平等的真義。至於博愛,如果沒有博愛的心,就沒有平等,博愛就是慈悲心,視眾生為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印度,修持四無量心禪定的方法,是先從個人開始,再將慈心擴及一切眾生。所謂的四無量心,是無限的延伸,而不是針對特定的人。因此,博愛也是佛教的本質之一,是菩提心的種子,長養慈悲心才能為社會大眾服務。安貝卡博士認為:佛法中這三種特質,才能為印度帶來真正的改變。
最後,世友居士透過幻燈片,讓大家了解安貝卡博士與他本人在印度創立的普濟會,幫助當地孤兒、貧民就業、求學的種種善行。經由游教授清晰、生動的翻譯與解說,在場人士均為之動容。尤其是世友先生車禍之傷尚未痊癒,仍為人間佛教而四處奔走,不辭辛勞的精神,十足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間菩薩。世友居士以其言行真實的詮釋人間佛教,此即菩薩道的表現。他最後邀約大家日後前往印度參訪,大眾熱烈鼓掌回應,表達對世友居士的支持與敬愛。
94.12.25 世友先生蒞院座談記
釋傳聞
印度龍樹學院創辦人世友先生於12月中旬訪台,特別於離台前一晚(12月25日)來到佛教弘誓學院,與師生共進藥石,陪同世友先生前來的,尚有游祥洲教授及其夫人陳玫槐女士。飯後大家於嵐園茶敘。
提及「人間佛教」之「人間」二字的英譯時,大家都感到此一詞彙很不容易翻譯。翻成humanitarian(人道主義),世友認為深度不夠,無法道盡印順導師所述「人間佛教」之蘊奧;翻成humanism(人本主義、人文主義),也容易產生誤解。游教授告知:因此美國戴愛蓮教授遂直接音譯「人間佛教」為「Ren-Jian Buddhism」。
其後世友先生與學團師生輕鬆座談,世友先生放映近期龍樹學院的活動照片。世友先生說明:開始辦龍樹學院時,並不侷限於南傳佛教,他們特別崇敬大乘佛教的代表人物——龍樹菩薩,因此特名之為「龍樹」。
龍樹學院分男眾部與女眾部,學生修業年限為一年,在學院有禪修、聞法、早晚課誦等課程,於學業完成後,回去當種籽老師,弘化一方。種籽老師回去弘法後,深感修業時間不足,因此往後可能會延長修學時間為兩年。世友先生誠摯邀請昭慧法師及性廣法師到印度龍樹學院來講授佛法與禪學。
在放映幻燈片時,其中有一張達賴喇嘛蒞臨龍樹學院訪問的照片,引發了一系列世友先生與昭慧法師有關密教及印順導師見地的精彩談話。世友個人雖尊敬達賴喇嘛的開明思想,但也分析道:藏傳佛教雖在印度40年,但佛教卻未因此而全面推廣,反倒是安貝卡博士所領導的佛教復興運動,蓬勃發展。這一方面與達賴喇嘛的政治背景有關,另一方面,達賴喇嘛所宏傳的藏傳佛教,其儀式與印度教頗多相似,為免信眾學佛而佛梵不分,無法與印度教作適切的區別,故世友先生較持保留態度。
世友先生認為,弘法必須契應時地機宜。對在印度社會受到貶抑的賤民,若說「前世業障」等言論,不但不能讓他們對佛法產生信心,反而徒令人們對佛教產生反感,或是會誤以為: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改善命運。
即使在西方弘揚佛法,亦復如是;西方人學佛所要求的是當下的體會與受用,而不是未來的去處(因為基督教已提供這方面的教義了),因此淨土教對他們就未必有多大的吸引力。故安貝卡博士所主導的印度佛教復興運動與世友先生主持下的龍樹學院,還是以原始佛教與初期大乘教法,作為內修與外弘的主要思想。
昭慧法師聞言,不禁讚歎道:世友先生與導師的思想極相契合。因為導師畢生極力主張「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機應慎),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認為如此將足以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印度佛教復興運動依此模式而宏傳成功,這不啻是印順導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模式得以成功的案例。若是導師在世,聽到世友先生這席話,一定會喜遇知音!
可惜有些佛教中人,乃至學者,對導師思想卻頗有疑忌。有的質疑其未能真正實踐以為印證,有的以宗派或民族主義立場,視導師思想為中國佛教之絆腳石;有些人雖也主張「人間佛教」,但卻忙著與導師思想劃清界限。然而證諸世友先生之所談述,則印度安貝卡佛教復興運動之思維與弘法方式,與導師所提倡的路線正好不謀而合,而且相當成功(印度目前已有六千萬以上佛教徒)。此亦可以印證:導師所提示的「人間佛教」路線,其實是正確且經得起事實檢驗的。
世友先生表示:目前印度佛教非常需要多學習印順導師的思想,期望導師的著作,能大部分翻譯成英文,嘉惠更多人學習佛法。
恭逢這場溫馨而有深度的座談會,筆者本擬錄音整理,卻因操作不當而錄音失敗,因此謹能就記憶所及,簡述當日這場談話的內容如上。